英國和法國,曾經是「百年仇敵」,現在為什麼變成了好朋友?

2020-12-13 胖子不絕秀人文

英國和法國,曾經是「百年仇敵」,現在為什麼變成了好朋友?

在近代時期,波蘭有一位猶太裔科學家,為了方便人們的交流,發明了一種語言,叫做「世界語」。這種語言的語法結構極為簡單,所以也是風行一時。但是,幾十年過去了,世界語並沒有流行起來。在當今世界,「世界語」的使用者,只剩下一千萬人左右。而另外一種語言,實現了世界語的初衷,成為了「世界普通話」。

這種語言,就是英語。應該說,英語的母語者數量,並沒有突出的優勢,只能排世界第三位,比不上漢語,比不上西班牙語。但是,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人,數量非常多。據說,除了英語國家,全世界共有45個國家,會說英語的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不過,會說英語,不代表「會說英語」。

以法國為例,如果一個英語流利,但是法語只會打招呼的外國人,到法國去旅遊,就有可能遭遇「歧視」。在剛開始,你用法語和法國人打招呼,他們就會非常高興,和你攀談。但是你馬上就聽不懂了,只好改用英語和他交談。在這個時候,法國人就會對你翻白眼,並不再與你說話,轉身走了。

是因為法國人不懂英語嗎?不是的,幾乎所有的法國人,都可以說流利的英語。法國人之所以這樣做,是出於一種民族自尊心。在近代初期,法語是歐洲大陸最流行的語言,在很多歐洲國家,比如德國和俄羅斯,上流社會以說法語為榮,這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但是現在,法語越來越不是英語的對手。

曾經的英國和法國,可以說是「時代仇敵」。在歐洲歷史上,有一場「百年戰爭」,主角就是英國和法國。當時英國人進攻法國,佔領了好多地方。但是,英國人最終被法國人民擊退了。英國人很識時務,於是不再與法國人爭奪歐洲大陸,轉而向西發展,去美洲開闢「新大陸」去了(這是正確的做法)。

但是,二戰以後,英國和法國的關係,可以說是非常好,簡直是「好朋友」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轉變?因為這兩個國家,都不是什麼世界大國了,恰恰相反,全都變成了二流國家,只有團結起來,才能保護本國人民的利益。還有一個原因,英國和法國,都是美國的盟友,所以美國人的態度也很關鍵。

相關焦點

  • 二戰中,英國跟法國是盟友,為什麼英國總是坑法國?
    二戰中,英國跟法國是盟友,為什麼英國總是坑法國?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國家都經歷過不少的戰爭,不管是哪個國家經歷戰爭都會給百姓們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但是每個國家為了自己的利益又不得不戰鬥,所以這就變成了一個死結。
  • 現在的法國和英國誰的實力強一些
    英國和法國現在都是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都曾經是世界霸主,開啟近代工業國之一,現在則都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這一,英國是第一個超級大國,法國拿破崙時代也曾經稱霸世界,但就現在來看,法國遠遠比英國強大。
  • 法國為什麼在20世紀兩度提出與英國合併?
    而法國則在歐洲大陸上縱橫捭闔,成為維持歐洲政治秩序的重要基石。上百年的血仇加上又是歐洲霸權的競爭對手,使兩個國家在後面的幾百年裡始終保持著對立。大航海開啟後,英法兩國又幾乎同時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從北美洲到東南亞,兩國之間的競爭無處不在。因為土地廣闊而又肥沃,人口多於英國,所以法國的國力更強一些,但法國還要分心於歐洲事務,投入海洋和殖民的資源始終不足。
  • 海峽群島:與法國海岸近在咫尺,為什麼卻是英國的領土?
    二、英法爭奪海峽群島諾曼第公國建立的前一百年,公國雖並不服從法國國王的統治,但對於諾曼第公爵是屬於法國國王的一個封臣這一點,卻並無多少異議,公爵和法王之間也一直保持著微妙的平衡,直到公元1066年,一件事情打破了這一平衡。
  • 從「日不落帝國」到現在只是英國的英國!為什麼衰敗的如此之快?
    近代以來,英國更是第一個打開中國國門的國家,中國也從此開始了百年恥辱,進入了半封建半殖民狀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這個曾經橫掃全球,掠奪全世界資源的國家為什麼在二戰後喪失了所有的殖民地,又龜縮回自己的英倫三島了呢?為什麼曾經的「輝煌」不在,淪為了曾經的文化和土地「養子」美國的跟班呢?在這裡,我想從英國的歷史地理和制度為大家分析一下,英國為什麼衰敗的如此之快!
  • 加拿大原是法國殖民地,後來為何變成英國的?因法國有個昏君國王
    在世界歷史上,有很多國家曾經是英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等歐洲國家的殖民地,不過殖民地不是一成不變的,有可能從一個國家的殖民地變成另一個國家的殖民地,這種情況通常都是通過戰爭和武力來實現,加拿大就是這種情況的典型例子。
  • 英國為什麼不把殖民地變成領土,俄國是怎麼做到的?
    隨著文藝復興在歐洲的發展,加上當時對「東方遍地都是黃金」的嚮往,與東方的貿易使大西洋取代了地中海,成為東西方貿易的必經之路,英國、法國、荷蘭等幾個面向大西洋的國家逐漸崛起。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開始了對北美洲的殖民。17到18世紀,英國憑藉強大的海軍奪取了法國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殖民地,並擊敗荷蘭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強國。
  • 為什麼二戰後英國一成不變地追隨美國而法國、德國卻若即若離?
    而法國和德國的表現卻與英國截然不同,有自己的主張,而且時常跟美國唱反調,甚至很多問題上站在美國對立面。像在伊朗核問題上,德國和法國都反對美國,而在敘利亞問題上和克裡米亞問題上,法國甚至站在俄羅斯的立場上。事實上,二戰結束以後,德國和法國表面上尊敬美國,而實際上是自有主張,屢有爭鬥,跟英國一直追隨美國完全不同。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近代英國如何步入與法國的「百年大對抗」?
    1803年的這幅英國漫畫將與拿破崙法國作戰的英國視為自由的捍衛者。 那麼,英國是如何走入這場「百年大對抗」的?以當時歐洲內部和英國國內的宗教矛盾為背景,英國國內的反天主教情緒有增無減,天主教在英國被「妖魔化」了,在英國新教徒中被視為專制、陰謀和血腥的化身。另一方面,在法國國內,新教徒(通常稱「胡格諾教派」,Huguenots)對信奉天主教的當局的不滿又在抬頭,並升級為暴動。這樣,面對法國當局對胡格諾暴動者的鎮壓,很多英國人主張奉行「新教國際主義」,援助說法語的「新教兄弟」。
  • 法國曾想主動加入大英國協,領土也送給英國,英國為何還拒絕
    作為曾經的老牌殖民帝國,英國和法國可謂是同病相憐的難兄難弟。二戰之後,被納粹德國摧殘得體無完膚的這老哥倆,數百年建立的殖民帝國就此崩塌,昔日的風光一去不返。根據英國BBC電臺等知名媒體報料,早在1956年9月10日,法國總理摩勒曾向英國首相艾登發出請求,希望法國能夠併入英國,還把國名定為「盎格魯法蘭西共和國」 。
  • 為什麼英法兩國看對方不順眼?纏鬥了幾百年,現在卻成為好基友
    在歐洲眾多國家中,有那麼兩塊版圖,在近百年的歷史上是令人矚目的焦點,他們帶領各自的國家各領風騷一段時間,成為歐洲的榮光。英國的娛樂文化、體育產業甚至英國的王室我們都耳熟能詳,法國的浪漫巴黎、文藝片等等讓我們魂牽夢縈,這是兩個讓人時常掛念的美好國度。
  • 世界分離勢力之四,法國之布列塔尼地區,曾經是夾在英法間的小國
    布列塔尼地區,位於法國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半島,是法國13個大區之一,歷史上布列塔尼地區曾經在很長時間獨立於法國存在,知道十六世紀才併入法國。布列塔尼原名阿莫利卡,大批不列顛人到來後,改名為布列塔尼,在十五世紀之前是一個處於法國和英國兩個大國之間的完全獨立的公國,處於法國和英國的影響下。在羅馬帝國崩潰後,布列塔尼便游離於整個法國之外,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直到查理大帝時期布列塔尼才在行政上歸屬於法國,但仍保留了很強的自主權。
  • 為什麼英國殖民地大多成為發達國家,法國西班牙的則比較落後?
    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都曾經擁有很多海外殖民地,是世界殖民大國。隨著殖民地經濟的發展和民族意識的覺醒,絕大多數殖民地都實現了獨立。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很多英國殖民地再獨立後都成了發達國家。當然,也並非所有前英國殖民地都成為發達國家,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埃及等非洲國家。而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獨立後幾乎沒有產生一個發達國家。這到底是為什麼呢?1.英國殖民地的地理條件好。一個國家要想成為發達國家,有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條件很重要。
  • 二戰結束後,英國為什麼要把自己佔領的越南南部讓給法國?
    按照協議,越南北部由中國佔領管理,越南南部由英國佔領管理,這也是英國幾百年以來首次佔領越南領土。 但奇怪的是,英國卻沒有利用分區佔領真正殖民越南南部,而是把之前殖民越南的法國請了回來。
  • 留學故事:從法國跳到英國
    一句法語都不會說的她自己報名參加了法語培訓中心的法語課程,從零開始,計劃起了留學法國的路程。至於為何選擇法國,Clama的解釋也很直截了當:覺得去英國太貴,選澳大利亞又太沒創意,比較下來還是法國更具語言方面的優勢。加上好朋友的爸爸是留法的中介負責人,把繁瑣手續交給他,Clama就只需要安心學好法語和準備自己的全部行囊。在出國前,Clama參加了為期3個月、共計500小時的法語課程。
  • 卡扎菲被曝冰藏仇敵首級
    原標題:卡扎菲被曝冰藏仇敵首級  據中國日報網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6日報導,一部新紀錄片揭露了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政權殘忍的一面:僱人殺仇敵冰藏其首級;在大學內建造「淫窟」強姦女學生。   英國紀錄片名導歐爾基耶提拍攝的新作《瘋狗:透視卡扎菲的秘密世界》11日將在美國付費有線電視頻道播出。
  • 千裡之外加勒比海的群島,為什麼美國和英國同時各佔了一部分?
    曾經強大的大英帝國把手伸到了世界各地,所以至今英國在世界許多地方還有著殖民地,但是美國這個僅有200多年的國家也有所謂的飛地,而且兩國在還分了同一片島嶼——維京群島(又翻譯為維京群島)。在這個區域可是亂象叢生,既有獨立的小島國,也有美國、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等國的飛地,也就是附屬島國(殖民地)。這兒有一片叫維京群島的,我們都知道英國的維爾京是避稅天堂。但是你不知道的是這兒的維京群島可是分為東西兩部分——美屬維京群島和英屬維京群島。
  • 英國為什麼放棄殖民地變成世界第一大國的機會
    近代史中的英國很多人都知道,一提出大英帝國就自然想到「日不落帝國」,為什麼有這樣的稱號,就是當年英國有遍布全球的殖民地,這也是大英帝國但年稱霸全球的基礎。英國殖民地指的是從屬於英國的殖民地,開始於1868年,鼎盛時期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英國的殖民地。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國統治,沒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方面的獨立權利,完全受宗主國控制的地區。
  • 法國景點竟遭英國遊客嫌棄,法國人看完表示不服!英法之間到底有什麼仇什麼怨?
    ——因為海平面上升,法國和英國的距離終於能遠一點了。」其實啊,只要我們翻開歷史書,了解一下法國和英國的歷史,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英法這麼不對付了。在英國的歷史上,有一大半國王,其實都是法國人。著名的百年戰爭,其實就是兩個法國家族之間的恩怨所以,對法國人來說,英國不過就是個被法國人徵服的小島而已,沒啥好橫的。
  • 從法國「跳到」英國:上海小女生的留學故事
    一句法語都不會說的她自己報名參加了法語培訓中心的法語課程,從零開始,計劃起了留學法國的路程。至於為何選擇法國,Clama的解釋也很直截了當:覺得去英國太貴,選澳大利亞又太沒創意,比較下來還是法國更具語言方面的優勢。加上好朋友的爸爸是留法的中介負責人,把繁瑣手續交給他,Cla鄄ma就只需要安心學好法語和準備自己的全部行囊。在出國前,Clama參加了為期3個月、共計500小時的法語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