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緬甸歷史上強盛的「蒲甘王朝」,是如何從興盛走向滅亡的?
緬甸是一個民族眾多的國家,在緬甸歷史上,蒲甘王朝(849-1287年)是一個國力相對強盛,社會繁榮的朝代,在阿奴律陀在位期間(1044-1078年),建立起了緬甸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宋史》 稱:「 今蒲甘,乃大國,不可下視附庸小國。」2019年7月6日,緬甸蒲甘文化地區正式成為緬甸的第二處世界文化遺產。
-
邱承彬淺談緬甸蒲甘佛塔奇觀
中國北宋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蒲甘王國遣使朝貢北宋。 公元1044年,阿奴律陀即位為國王,創建了緬甸歷史上第一個包括緬、撣、孟等民族的統一的封建王朝,即蒲甘王朝。公元1057年阿奴律陀興兵南徵,攻真臘(又名佔臘,為中南半島古國,其境在今柬埔寨境內,是中國古代史書對中南半島吉蔑王國的稱呼。
-
戰安南、伐緬甸、攻爪哇,忽必烈三大徵,為何失陷東南亞叢林之中
第二年,忽必烈設置佔城行省,封了國王為「佔城郡王」,國王倒是老老實實接受了,但年輕氣盛的王子卻不甘心「喪權辱國」,無故扣壓元朝使者,終於引來了徵討大軍。1282年冬,忽必烈以唆都為佔城行省右丞相,率軍從廣州出海,遠徵佔城。佔城方面以木城為中心,搭起了綿延二十裡的「樓棚」。
-
佛塔之都蒲甘遊玩,在緬甸的那些日子裡,大金塔攻略
緬甸仰光的大金塔不能不看,而在緬甸中部距仰光六百公裡,有著「佛塔之都」稱號的蒲甘,更是不能不去。舉國上下爭建佛塔蒲甘的佛塔,大都建於十一至十三世紀邦安王朝時期,其規模之宏偉,令人嘆為觀止。邦安王朝前後有十五個國王,每個國王在位時,第一要務,就是修建佛塔,而且修建的佛塔,不論外觀與規模上,一定都要勝過前一任國王所修造的。
-
你知道緬甸歷史上是什麼樣子的嗎?英國將緬甸納為一省
緬甸歷史自史前從伊洛瓦底江開始,10世紀起緬族、孟族等族建立起結合印度教與佛教之王朝。緬甸經歷蒲甘,東籲(東固)等王朝,到19世紀末最後的王朝貢榜滅亡。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國王(King Anawrahta,1044年至1077年在位)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以上座部佛教為國教。阿諾耶塔國王相繼徵服撣族和孟族,也不斷擴展領土。
-
中國歷史上的藩屬國之緬甸
1287年元朝統治者忽必烈率領元軍大舉入侵而結束了緬甸的蒲甘王朝。元朝設置「緬中行省」(又稱「徵緬行省」)。1290年緬中行省撤銷,但之後的蒲甘國王幾乎都是元朝的傀儡。後來緬甸分裂,撣族和孟族分別在緬甸東部和南部建立勢力。清朝前期,中國曾多次派兵出徵緬甸。1769年,清政府派大學士傅恆督師入緬,緬甸國王孟駁懼而求和。雙方議和之後,緬甸派使節朝貢清王朝,表示臣服中國。1790年,清廷派遣使節前往緬甸封孟云為緬甸國王。從1824年起,英國開始發動了侵略緬甸的戰爭。
-
中國古代為什麼徵服緬甸,打通印度洋出海口?
張騫將這事告訴了漢武帝,於是漢武帝試圖打通到印度的交通,派遣王然於、柏始昌、呂越人等人出使西南夷,尋找通往印度的道路。不過,漢朝使者的腳步就停留在了滇國。由於橫斷山地區地形複雜,原始森林密布,毒蛇猛獸眾多,使者再也無法穿越。在漢武帝時期,西南的邊疆推進到了雲南中部一帶,未能繼續前進。到了東漢時期,哀牢國(今保山)臣服,設置了永昌郡。
-
曼德勒皇宮位於古城正中央,原為緬甸最後一個王朝貢榜王朝的皇宮
曼德勒皇宮位於古城內正中央,原為緬甸最後一個王朝貢榜王朝的皇宮,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火毀,現在原址重建。曼德勒皇宮,皇宮有兩個地方必定要到,一個是高三十三公尺的瞭望塔,爬上一百二十一級樓梯後,便會鳥瞰整個皇宮及曼德勒市的景色。
-
緬甸蒲甘,佛塔比當地人數還多,被稱「亞洲終極旅行地」
歷史上的蒲甘,因為連年徵戰,男人去了前方護衛國王的榮光,而女人則在家鄉建塔來寄託虔誠的祈願,於是周圍的樹都被砍去了燒磚建塔,原本到處是茂密樹林的蒲甘生態被破壞,氣候也變得惡劣,人民生活艱難,再後來,王朝也衰敗了。 後來緬甸政治中心南遷,佛塔便也年久失修,又經歷了戰爭和人為的破壞,還有數次的地震。
-
在緬甸發現中國︱阿彌陀佛
緬甸歷史上也有類似的「英明領袖」,緬甸人稱之為「三大帝」。其中,第一個統一了緬甸的蒲甘國王阿奴律陀位列「三大帝」之首,他在緬甸的歷史地位與中國的秦始皇相當。每年建軍節,緬甸軍隊都要在首都內比都的三大帝廣場上進行閱兵儀式,三大帝的雕像中,最左邊的是第一個統一緬甸的蒲甘國王阿奴律陀。
-
緬甸史上最勇敢的朝代,處死蒙古帝國使臣,最終被蒙古人夷為廢墟
當時位於東南亞的緬甸也是蒙古帝國要徵服的國家。 緬甸是一個有兩千年君主制歷史的國家,早在公元1世紀開始君主制,公元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第一個統治緬甸的朝代史稱「蒲甘王朝」,因國都名叫蒲甘而得名,蒙古帝國入侵緬甸的時候,統治緬甸的朝代正是蒲甘王朝。
-
此生必要實現一次緬甸蒲甘佛塔群中的熱氣球童話之旅!
蒲甘王朝是由阿奴律陀國王(King Anawrahta,1044年至1077年在位)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以上座部佛教為國教。阿諾耶塔國王相繼徵服撣族和孟族,也不斷擴展領土。在阿朗西都國王(King Alaungsithu,1111年至1167年在位)掌政時,上座部佛教逐漸成為主流,並在13世紀初期達到頂盛。當時建造的3000餘座寺廟尚有100座保存至今。1287年蒙古統治者忽必烈(Kublai Khan)率領元朝軍隊大肆入侵(元緬戰爭)而使得蒲甘王朝失去了獨立性,不久後滅亡。
-
歷史上的那些民族國家——緬族與古代緬甸
佛教大約於公元前3世紀由印度傳入緬甸,至今已有2500多年。佛教思想與教義在緬族中早已深入人心,緬族人幾乎人人都是虔誠的佛教徒。緬甸歷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英國殖民統治後的人為劃分。相傳西元前200年驃人(Pyu)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遊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
-
緬甸蒲甘——來一場洗滌心靈之旅
說到「佛塔之國」,其中最為出名的要數蒲甘。蒲甘是緬甸的歷史古城、佛教文化遺址、著名旅遊勝地,位處於國境中部,坐落在伊洛瓦底河中遊左岸。位於流經緬甸中央之伊洛瓦底江中遊,為緬族之中心地區。在蒲甘大大小小的佛塔中,以瑞西貢最為出名,這是一座金塔,塔內珍藏的有佛牙,由阿律耶陀所建,是蒲甘最早修建的佛塔,於1059年開始興建,直到阿律耶陀王死後才竣工,這座宏偉壯麗的金塔是阿律耶陀國王的豐碑之一。在蒲甘的塔林中,收藏的有佛牙的塔共有四座,除開瑞西貢塔,其餘三座是丹吉當塔、羅迦南達塔和古隱當塔,這三座塔的規模比不上瑞西貢金塔。
-
蒲甘:高道巴林寺見到了《緬甸歲月》裡的世界
1167年阿朗悉都之子那臘都篡位登基,五年後被印度國王派人殺死,其子明因那拉登卡繼位,3年後其弟那臘勃底悉都王派刺客將其殺死。在這種篡位、謀殺之中,蒲甘王朝漸露衰敗之勢,至1368年,蒲甘王朝終於滅亡。高道巴林寺的建造形式與達賓紐寺頗為相像,兩個正方形的「盒子」落在一起,與瑞喜宮佛塔「圓筒+多級金字塔」的建造形式有著明顯的不同。
-
西遊緬甸記十:蒲甘王朝衰落,萬塔之城廢都,佛法無邊佛光猶現
由於在緬甸工作時間較長,可以深度遊,也是對蒲甘的崇敬吧,就多次逮機會去蒲甘膜拜。在一次拜佛時,我如在國內般求「現世報」,祈求佛祖保佑我一直健康、有錢,好可以走訪更多的不同宗教的國度去膜拜和領悟。中國歷史上從魏晉開始就有史書記載了驃國,玄奘法師所寫的《大唐西域記》裡也記載了這個國家,將其稱為室利差呾羅。公元1044年,緬族人在緬甸建立起了每一個統一的國家蒲甘王朝。據講,公元1106年,被宋朝忽必烈領兵攻破蒲甘城,蒲甘王江喜陀遣使向宋朝納貢,蒲甘王朝衰落。
-
緬甸人的日常,離不開人字拖,穿不穿鞋的事甚至影響到國家命運
事實上,緬甸的情況非常複雜,緬甸人的生活也不能從某個單一的維度去看。今天不想給大家說複雜的政治問題,只想聊聊緬甸人的一個習慣——愛穿人字拖。而且緬甸人買鞋的習慣跟普通人相反,他們往往會買比腳小一號的拖鞋,這是因為緬甸人日常穿長及腳踝的紗籠,拖鞋稍小一點能防止將雨水踢起,濺溼紗籠。所以有時在緬甸街頭看到當地大叔穿著長長的紗籠和小號的女式拖鞋,會有一種反差萌。穿上拖鞋的緬甸人,跑個步打個球都不在話下,甚至還有警察身上正裝,腳上穿著拖鞋就能去追賊,把鞋跑掉了這種低級錯誤完全不存在。脫了鞋,也不影響緬甸人的戰鬥力。
-
夏遊緬甸 看絕美蒲甘日落參觀古塔寺廟
曾看過一張蒲甘的日出照片,那種古典的華麗光澤記憶猶新。 蒲甘是緬甸最早統一的王朝蒲甘王朝的京都,意為「勝利者的都城」。虔誠的國王以小乘佛教為國教,在富饒的伊洛瓦底江邊,不斷地建造佛塔及寺廟。蒲甘王朝的建塔規模之宏偉,堪稱緬甸建塔歷史上的頂峰,儘管數百年後,蒲甘王朝的輝煌已洗盡鉛華,但仍存有2700多座不同時期建造的不同建築風格的佛塔。
-
曼德勒,緬甸史上三大王朝中心,今日被看好的經貿城市
蒲甘(Bagan)位在曼德勒的伊洛瓦底江和欽敦江匯流處,在國王阿奴律陀(Anawrahta)當政時期,修渠築壩大興水利、廣闢良田增產農糧、強化兵源軍防工事,因此兵馬糧草充足之下,開始南徵北討東蕩西除,成為第一個統一緬甸的王朝,奠定今日緬甸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