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設備和人員進場施工,環灣路-長沙路立交橋工程正式進入建設階段。 劉 棟 攝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前不久,家住市北區保利香檳國際北區15樓的沈興華,透過窗戶看到不遠處的環灣路-長沙路立交橋施工現場多了不少施工人員和工程設備,便趕緊換上衣服「衝到」工地,用手機拍了照片後第一時間傳到小區業主群。「開工的消息傳開後,群裡立馬『炸開了鍋』,就像過年一樣熱鬧。」他告訴記者,歡樂濱海城區域如同一個口袋,目前進出只有南側一條路,不少居民不僅要繞遠出行,還很容易堵在路上。
作為該區域北側對外出行的交通咽喉,多年來,環灣路-長沙路立交橋工程成為數萬居民翹首以盼的民生工程。待建成後,將有效解決歡樂濱海城周邊約4萬居民的出行難題。以該區域居民向北出行為例,立交橋建成後居民最遠可減少繞行距離5.6公裡,節約通行時間15-20分鐘。
「量體裁衣」優化施工方案
近日,記者趕往施工現場時看到,工地內的大片裸土被綠色密目網覆蓋,挖掘機已揮動起鐵臂,一旁的施工工人正在火花飛濺中切割鋼筋,「眾志成城,齊心協力,防控疫情」的紅色條幅則懸掛在工地入場的顯眼位置。
鋪開項目施工圖,青島市市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周園用手指著告訴記者,除了對一段現狀環灣路進行拓寬外,工程還要跨越環灣路進行主橋施工,這正是難點所在。
據悉,環灣路作為主城區對外出行的主要通道,目前高峰期每小時車流量達到1萬輛,日均車流量達到11萬輛。「為了最大程度減少通車影響,我們通過設置集散道(兼具施工期間調流路),佔一換一,保證各施工階段環灣路方向的車道數不減。此外,還與交警部門提前研究交通管控、疏導、保障和應急措施,優化施工方案,全力做好環灣路方向的道路保通工作,減少工程施工期間對環灣路交通的影響。」據周園介紹,為了加快施工進度,橋梁加工和安裝擬採用加工前模塊化分解、整梁廠內預裝配模式,進而達到提質增速的效果。
比原計劃提前兩個月開工
如何能讓規劃建設方案達到最優化?前期,按照「長沙路立交怎麼建、市民說了算」的思路,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三次邀請歡樂濱海城及周邊市民代表座談,「零距離」聽取群眾意見,讓市民成為城市規劃建設的參與者。同時,還組織國內多家知名設計團隊徵集設計優化方案,最終確定立交橋採用西側雙環部分苜蓿葉的設計方案。
據悉,歡樂濱海城作為青島東岸城區重點發展的多元複合型生態新城,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癥結之一。前期由於受制於規劃方案與既有交通設施存在幹擾、徵地和房屋拆遷難度大、跨越環灣路施工對現狀交通影響大等難題,多年來一直未能實施。
急百姓之所急,為了推動工程早日開工,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委派專人負責推進項目前期工作,並積極對接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北區政府及相關企事業和土地權屬單位,實現部門間聯動發力,壓茬推進項目立項、審查和規劃審批程序,將原定年底開工的計劃提前了兩個月。作為青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勢三大關鍵節點工程之一,環灣路-長沙路立交橋工程總投資約5.7億元,力爭2021年底實現主線橋梁貫通。
激發區域發展活力
對於撬動城市區域發展而言,環灣路與長沙路立交橋工程的落地實施可謂意義重大。據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路網系統功能方面,該工程的設計符合長沙路東向和環灣路南北向主要交通流向的銜接轉換需求。從周邊地塊出行交通組織方面,環灣路與長沙路立交橋工程的落地能夠較好地服務歡樂濱海城和鐵路以西地塊的出行需求,加強環灣路兩側交通聯繫,消除快速路對土地的阻隔影響,加速區域循環。
增設公共運輸線路,一直是歡樂濱海城區域居民的強烈訴求。據介紹,受現有道路、場站等基礎設施不足及通行條件受限等制約,目前歡樂濱海城僅通行16路、臨1路、G3路3條公交線路,只能聯通鐵路北站、市北和市南老城區。立交橋建成後,基於現狀公交線路優化和新公交線路規劃,通過現狀瑞昌路立交、環灣路-長沙路立交可實現與環灣路、瑞昌路、規劃長沙路等道路間公交線路的銜接和敷設,形成公交環線,更好地服務沿線居民出行,解決居民公交出行的難題。
當下,環灣路-長沙路立交橋項目的開工,吹響了「決戰決勝四季度」的衝鋒號。我們期待,來年建成通車後它能成為激發歡樂濱海城區域活力的「新爆點」。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