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山頭、炸碉堡、打硬仗」,需要落實到一個個跟老百姓密切相關的具體項目中,尤其是民生工程中。
10月27日,隨著設備和人員進場施工,環灣路-長沙路立交橋工程正式進入建設階段。
這意味著,困擾歡樂濱海城多年的出行難題終於得到解決。
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約5.7億元,採用西側雙環部分苜蓿葉立交設計方案。建成後將有效解決歡樂濱海城周邊約4萬居民的出行難題。以歡樂濱海城居民向北出行為例,立交建成後歡樂濱海城內居民最遠可減少繞行距離5.6公裡,節約通行時間15-20分鐘。
環灣路-長沙路立交橋的開建,其實不僅僅是一下子了解決了4萬居民的出行難題,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自此歡樂濱海城不再是一座孤島,而是和整個市北區規劃的濱海新區徹底融為一體,為整個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一座城市要想真正實現經濟社會的崛起,必須敢於碰釘子,敢啃硬骨頭,尤其是像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這樣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1
在青島政務熱線12345及各類問政節目反映的熱點中,歡樂濱海城出行難長期位居前列。
作為青島東岸城區重點發展的多元複合型生態新城,進出困難的交通問題成了影響歡樂濱海城高品質發展的短板。
居民一直盼望著能夠建成環灣路-長沙路立交橋,解決出行難題。
但環灣路-長沙路立交橋作為規劃長沙路與環灣路聯繫的交通樞紐、以及歡樂濱海城和周邊區域對外出行的交通咽喉,前期受制於規劃方案與既有交通設施存在幹擾、徵地和房屋拆遷難度大、跨越環灣路施工對現狀交通影響大等難題的制約,多年來一直未能實施。
為徹底解決歡樂濱海城及周邊區域居民出行難題,《青島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勢作戰方案(2019-2022年)》也將該立交橋納入「內暢外達的市政路網體系建設硬仗」關鍵攻堅節點,通過市區兩級、多個部門聯動方式,逐一破解制約項目的規劃、用地、拆遷、交通組織和施工調流等難題,實現立交建設從「無解」到「有解」。
值得注意的是,相關部門曾經三次邀請歡樂濱海城及周邊市民代表座談,「零距離」聽取群眾意見,「面對面」採集民意民願,座談徵求意見過程中,歡樂濱海城居民一方面了解了項目進展,不再是沒有希望地等待;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意見,達成了共識,真正成為城市規劃建設的參與者。
據了解,該項目力爭2021年底實現主線橋梁貫通。
而立交橋建成後,通過現狀公交線路優化和新的公交線路規劃,通過現狀瑞昌路立交、環灣路-長沙路立交可實現與環灣路、瑞昌路、規劃長沙路等道路間公交線路的銜接和敷設,形成公交環線,更好地服務沿線居民出行,解決居民公交出行的難題。
2
最早於2008年左右開始開發的歡樂濱海城區域曾被寄予厚望,多家知名開發商的入住也說明了這一片區的價值,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該區域發展現狀並不理想,其中交通出行難題算是制約其發展的很重要癥結之一。
依據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以及市北區十三五規劃,歡樂濱海城都承擔著百年老城復興的重任,規劃建設為以商務辦公、休閒旅遊、商業居住為主體功能,富有濱海城市特色的新區。
在市北區全力聚焦國際航運貿易金融中心建設、打造千畝產業聚集區之下,歡樂濱海城也在多方努力下不斷加快推進實施建設,打造全新濱海城市特色新區。
根據最新規劃,歡樂濱海城將原濱海辦辦公樓地塊規劃為公園綠地,目前市北區正在推進實施中,擬結合公園綠地同步完善公共服務配套等功能。
同時,涉及第一城及航務二公司後海基地地塊,市北區正在進行招商引資,擬打造智能AI基地項目和跨國總部基地項目。
相信環灣路-長沙路立交橋的開建,也將為歡樂濱海城的「雙招雙引」工作增添重要籌碼,真正發揮歡樂濱海城的區域輻射帶動作用。
3
這幾年,青島其實一直將打通未貫通道路,也就是俗稱的打通「斷頭路」,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工作。因為它是群眾直接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據統計,2015年到2019年,青島全市共計打通了100條「斷頭路」。
除了環灣路-長沙路立交橋工程開建這一好消息,另一個解決歡樂濱海城4萬居民出行的配套工程(瑞昌路)今年年底前達到通車條件。
其實類似於斷頭路的問題,並非一個部門所能解決的,涉及到徵地拆遷,有的還涉及到央企、鐵路等。
根據媒體報導,環灣路-長沙路立交橋採用西側雙環部分苜蓿葉的設計方案就是充分考慮了多方利益。
該方案立交高度為兩層,環灣路保持現狀地面層,長沙路採用高架向東順接跨鐵路高架橋,兩條道路之間採用匝道銜接實現轉向功能。
從路網系統功能方面,設計方案符合長沙路東向和環灣路南北向主要交通流向的銜接轉換需求。從交通需求預測方面,設計方案能夠較好匹配交通需求,降低工程投資,實現資源的科學調配和利用。從周邊地塊出行交通組織方面,設計方案能夠較好地服務歡樂濱海城和鐵路以西地塊的出行需求,加強環灣路兩側交通聯繫,消除快速路對土地的阻隔影響。膠州灣大橋收費站進出交通影響方面,設計方案通過設置集散道、優化集散道和匝道空間布置布設等措施,消除收費站進出車流和立交橋轉向車流間的交叉衝突,提高車輛通行速度和安全性。
尤其是從徵地拆遷和投資效益來看,該設計方案在功能不減的前提下比規劃控制方案減少徵收土地約60畝,減少現狀建築物拆遷約1萬平方米,並有效解決了與既有交通設施的幹擾,真正實現了「經濟高效」、土地資源集約利用。
可以說,看似一個簡單的環灣路-長沙路立交橋,背後是多方協同的結果。
此外,在建設層面,由牽頭單位青島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與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北區政府共同發力,積極對接相關企事業、土地權屬單位,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把責任層層壓實到底,部門間聯動發力、壓茬推進項目立項、審查和規劃審批程序,將原定年底開工的計劃提前了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