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為菊科植物木香的乾燥根,屬理氣止痛之要藥,和胃溫中、健脾消食之常藥。
木香原來屬進口中藥材,主產於印度的老山、新山以及敘利亞。由於過去是從廣州口岸進口的,所以過去稱「廣木香」,也稱「印木香」或「番木香」。當時,廣木香又分新木香和老木香。以敘利亞、印度的老山所產者為老木香。老木香多呈破裂塊狀,形如折斷的枯骨,質地堅實,質重,外表烏黃褐色或棕褐色,斷面花紋緊密,油性大。嚼之粘牙。
下圖:為雲木香似老木香者
因其香氣濃鬱宜人。習慣認為質優;以印度的新山所產者為新木香,形似雲木香,為半截扁圓柱形,有的頂端呈「胡蘿蔔頭狀」,質地松疏,外表灰褐色,粗糙而具多數縱紋,斷面棕色,因其香氣淡濁,習慣認為質次。
自50-60年代,我國在雲南大量引種印度老山木香取得成功,商品習稱雲木香,其質量近似於進口老木香,特別是雲南麗江出產者,以其質堅油大香氣濃或勝於進口老木香。如今已經形成道地藥材而成為國內主流商品。因此,進口(廣木香)木香在市場上幾乎難覓蹤影。但在四川、湖北、湖南、陝西、河北、廣西、廣東等引種者,氣味和質地不及雲南產的,則其質量也遜色於雲南出產者。
木香的易混淆品還有川木香(藥典分列)、越西木香以及土木香(藥典分列)。下面簡述其各自的形狀特徵:
木香(雲木香):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長5~10cm,直徑0.5~5cm。表面黃棕色至灰褐色,有明顯的皺紋、縱溝及側根痕。質堅體重,不易折斷,斷面質地較緊密堅實,空洞稀少,灰褐色至暗褐色,周邊灰黃色或淺棕黃色,形成層環棕色,有放射狀紋理及散在的褐色點狀油室,皮部約佔半徑的1/3。老根有髓,幼根無髓。氣香特異,香氣濃烈,味微苦。
主產於雲南麗江。
木香(湖北產):大小性狀類似雲木香,但其質地相對疏鬆,體較輕,空洞(網孔)較多,褐色點狀油室較少,香氣不及雲木香。
主產於湖北宣恩、利川。
川木香:呈圓柱形(習慣稱「鐵桿木香」)或有縱槽的半圓柱形(習慣稱「槽子木香」),稍彎曲,長10~30cm,直徑1~3cm。表面黃褐色或棕褐色,具縱皺紋,外皮脫落處可見絲瓜絡狀細筋脈;根頭偶有黑色發黏的膠狀物,習稱「油頭」。體較輕,質硬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黃色,皮部黃棕色,有深黃色稀疏油點及裂隙,木部寬廣,皮部約佔半徑的1/3,有放射狀紋理;有的中心呈枯朽狀。氣微香,味苦,嚼之粘牙。
其來源為菊科植物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Franch.)Ling或灰毛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Franch.)Ling var.cinerea Ling的乾燥根。
主產於四川、雲南。
越西木香: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較細小,略似雞骨,長5-25cm,直徑0.5-2cm。表面黃褐色或灰褐色,有縱皺紋及縱裂溝,並有突起的鬚根痕。質堅硬。斷面棕黃色,多有偏心性放射狀紋理及油室,皮部與木部所佔半徑略相等,形成層顏色較深(棕色)。油質較重。氣濁,味微苦甜而苦辣,嚼之粘牙。
其來源為菊科川木香屬植物越西木香、有莖菜木香、木裡木香及同屬其他種植物的根。
主產於四川昌都及涼山彝族自治州等地。
(暫缺圖)
土木香: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稍彎曲或扭曲,長10-20cm,直徑0.5-2cm。表面深棕以,具縱皺紋及不明顯的橫向皮孔,頭部稍膨大,先端具稍凹陷的莖痕及棕以葉柄殘基。質堅硬,不易折斷,折斷面不平坦,稍呈角質樣,乳白以至淺黃棕色,形成層環明顯,木質部略顯放射狀紋理。氣微,味微苦而灼辣。
其來源為菊科植物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的乾燥根。
各地均產。
青木香:較細小,呈圓柱形或扁圓柱形,略彎曲,常有結節。長3~15cm,直徑0.5~1.5cm。表面黃褐色或灰棕色,粗糙不平,有縱皺紋及鬚根痕。質脆,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飛出,斷面不平坦,皮部淡黃色,木部寬廣,射線類白色,放射狀排列,扇形或倒三角形,將木質部分隔成數條。形成層環明顯,黃棕色。氣香特異,味先苦而後麻辣,呈較重的青味。
其來源為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及北馬兜鈴的根。
主產浙江、江蘇、安徽等。
鑑別比較
另外,木香一般以形如枯骨者佳,肉色發青者優,黃白色者次之,色黑泛油者下。
你有什麼見解,歡迎指導。
公眾號"國藥探真"致力於對中藥材傳統的經驗知識的探究,中藥飲片炮製知識的承揚,以及對標準、時弊的討論。如果您是中藥人,如果您有興趣,敬請關注!
如有失誤,還請各同仁海涵並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