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散文】向素珍 ‖ 懷念尼爾先生

2021-01-09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永遠的華西 ,作者永遠的華西

永遠的華西

我們的宗旨是:傳承華西歷史,傳播華西文化;表達華西人的情感, 促進校友之間的交流;推廣醫學科普知識,報導醫學領域最新進展; 分享醫藥衛護人文歷史,介紹華西及其所在的地緣文化及歷史。凡在華西/川醫工作、學習、進修以及生活過的皆為華西人。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懷念尼爾先生

向素珍

今天早上(9月11日)收到一封來自加拿大的郵件,告知一個令人悲傷的消息:尼爾(Neil Bell)先生去世了。這是今年離開這個世界的第三位「CS孩子」。5月25日,啟爾德的外孫女Enid Sills去世,7月25日,Dora Ann Stinson走了。目前健在的「CS孩子」只剩不到二十位,最年輕的也80多歲了。雖然這是我們每一個人最後的歸屬,但他們的離去總會使我感到悲涼。

2010年10月,我去加拿大參加CS聚會,在多倫多電視塔頂的旋轉餐廳晚餐時,認識了身材高大的尼爾先生。記得我跟他站在面臨安大略湖的窗戶前聊天,我問他是否出生在成都,他指著窗戶外的安大略湖說,他出生在加拿大,半歲時父母帶著他從這裡上船去的中國。他告訴我,他在成都長大,並在那裡上學,所以他很愛中國,希望能有機會回一趟中國。因為我的英語不太好,他的中文也忘得差不多了,交談起來常常卡殼。突然,他用四川話唱起了兒歌:「洋娃娃,睡涼床,莫得鋪蓋蓋衣裳,打開罩子哭一場」。這讓我特別開心,從此,尼爾可愛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我的腦子裡,我暗暗地想,我一定要找個機會請他回一趟成都。

多倫多電視塔(圖片來自網絡)

尼爾的父親鍾善學(Gerald Bell)和母親(AliceBell)於1915年受加拿大衛理公會派遣來到四川,大部分時間服務於瀘州,1922年回加拿大休假期間生下了尼爾。在半歲時,父母將他帶回到成都。1931年,尼爾進入華西加拿大學校學習,一直到高中。這期間,尼爾經歷了成都的戰亂,目睹了日本飛機對華西壩的轟炸。也隨著學校搬遷到仁壽上學。

尼爾父母在四川瀘州

1940年代初,尼爾到了服兵役的年齡即應徵入伍,並在一次戰鬥中負傷。戰爭結束後,他回到加拿大。

尼爾是一位具有堅毅性格和冒險精神的人,他認為這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在中國的經歷、父母的影響和CS學校的教育培養。

機會終於來了。2015年,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時任書記曾誠和院長李曉松聯繫我,希望我們能協助他們將公衛所在的行政辦公樓(志德堂,也是曾經的華西加拿大學校大樓)的歷史做一個陳列館,他們將在樓裡撥出幾間房用於陳列這些故事。因為將歷史回歸到故事發生地,一直是我們的心願,我們非常高興地接下了這項工作。接下來,我將這一消息告訴了CS聚會委員會,他們立即向CS孩子們及其後代通報了這一消息,得到大家的積極支持和擁護。緊接著,各種資料、圖片源源不斷地發到我的郵箱,啟爾德的外孫女Marion Walker又向大家徵集實物,許多CS孩子拿出陪伴他們度過童年時光的件件珍貴物品,捐贈給即將建立的「華西加拿大學校陳列館」,並通過國際郵件寄到成都。這些捐贈物品中,經文物專家鑑定,許多都是具有文物收藏價值的珍品。

2015年10月,我隨四川電視臺去加拿大採訪,同時參加一年一度的「CS聚會」,又再次見到了尼爾先生。他非常慎重地交給我一盞桐油燈,他要捐贈給CS 陳列館。這是他珍藏了一生的物品。1939年,為了躲避戰爭,CS學校搬到仁壽。那裡沒有煤油和電燈,校長黃思禮模仿希臘燈的樣式,設計了一盞具有美感的桐油燈。他在仁壽街上找到一位錫匠,親自指導他製作了100多盞這樣的燈,學校裡每人擁有一盞。燈座大概一英尺高,有 3 根燈芯伸入油碗中。這盞燈伴隨CS孩子們度過了4年在仁壽的學習時光。

尼爾珍藏的桐油燈

華西加拿大學校陳列館一角

經過一年多的收集翻譯資料、整理圖片,編寫文案,2016年11月,「華西加拿大學校陳列館」終於開館了。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決定邀請一批CS孩子回來參加開館儀式。在考慮受邀人員名單時,我自然想到了尼爾。但這是一次冒險。

11月是初冬季節,常常被霧霾籠罩,旅程又長。尼爾已經94歲,萬一有點閃失,我將愧疚終身。當我問尼爾願不願意來中國時,他堅定地同意了,他說讓他的兒子陪同他來。結果果然不順。他們從多倫多飛成都要經北京中轉,飛行時間將達17個小時。到達北京時偏偏又遇上霧霾天,機場關閉,飛機不得已飛到烏魯木齊再轉飛上海,然後再從上海飛成都。前後折騰了44個小時。這期間,尼爾的兒媳婦不停地給我發郵件詢問情況,當時我真有點後悔我的這個輕率的決定。11月6號上午,當尼爾和他的兒子以及同行的CS孩子們站在我面前時,我懸著的心才落下來。尼爾沒有我想像中的疲憊不堪,相反,回到「家」的他像孩子一樣興奮,努力搜索著記憶中的四川話和兒歌。

曾誠書記和李曉松院長安排他們住在位於華西校園的華西苑賓館,一群已是耄耋老人的CS 孩子顧不上休息,放下行李就衝出房間去校園溜達,去荷花池留影。

在CS學校階梯前,前排左2為尼爾

在華西苑賓館前,前排左2 為尼爾

他們一起走進陳列館,看著熟悉的教室、禮堂、寢室……以及記錄著他們童年故事的展板和他們捐贈給博物館的珍貴物品,尋找著自己兒時的記憶

從1939年到1943年,在仁壽艱苦的生活環境中,CS孩子甚至自己餵豬、餵雞。尼爾(Neil Bell)和啟爾德的外孫格倫(Glenn Walmsley)餵養的豬長大後賣了一塊銀元,他們將這枚銀元鋸為兩半,一人半枚。尼爾這次帶來了他所分得的那半枚,並告訴了我們這個有趣並感人的經歷和故事。

這是半枚銀元的正反兩面

尼爾和啟爾德的外孫女高興地展示伴隨他一生的半枚勞動所得

尼爾和他的兒子在他兒時的照片前

2018年10月,我和項目組的申再望老師、王曉梅老師再次赴加拿大參加CS聚會和在溫哥華舉辦的《加拿大人在中國》展覽開幕式,又見了尼爾先生一面。但沒有想到的是,這竟然是最後一面。

我常常感到像做夢一樣,我不是「華西人」,與「華西」也素無交集,怎麼就十幾年來與一群在「華西」出生、長大、如今生活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人有如此緊密的聯繫和深厚的感情呢?緣分真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啊!

也許是CS孩子的祖先為中國西部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和CS孩子深深的中國情感動了我吧?

如果說100多年前在華西傳播醫學和教育的加拿大人留給我們的是永遠造福後代的偉業,而他們的子女——「CS孩子」則將他們與中國割捨不斷的情感代代傳遞,延續至今。這份珍貴的友情連接昨天,更通向未來。

願中加友誼源遠流長、萬古長青!

願所有已經故去的CS孩子們在天堂快樂、幸福!

向素珍 2020 年9月11日寫於成都

作者簡介

向素珍,四川省外辦退休幹部,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一次偶然機會認識了100多年前來四川行醫的加拿大人後代,從此與這段歷史結緣。感動於他們對中國西部的無私奉獻,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志願者成立了老照片項目小組。十多年來,項目組在有關部門和企業家支持下,於北京和成都舉辦了7次老照片展覽和1次「中加友誼世紀情書法筆會」。2016年10月起,《加拿大人在中國》老照片在多倫多等地巡展。與大邑縣和華西公共衛生學院合作,分別組建了《百年歷史影像館》和《華西加拿大學校陳列館》。編輯出版了《成都,我的家》大型圖冊,還有兩本書即將出版。協助四個電視臺拍攝《相遇百年》大型歷史紀錄片。為表彰項目組為中加友誼所做的貢獻,2013年加拿大總督為項目組頒發總督勳章。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向素珍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散文】向素珍 ‖ 懷念尼爾先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 散文】向素珍‖懷念尼爾先生
    懷念尼爾先生 向素珍 今天早上(9月11日)收到一封來自加拿大的郵件,告知一個令人悲傷的消息:尼爾(Neil》展覽開幕式,又見了尼爾先生一面。
  • 【方志四川•散文】向素珍 ‖ 土耳其尋夢之旅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11月12日起,「方志四川」微信公眾號、四川省情網連載向素珍女士的散文《土耳其尋夢之旅》,敬請關注並歡迎在文後「留言」處留下讀後感言!伊斯坦堡國際機場 旅遊大巴沿黑海一路向東,擋風玻璃上方掛著一幅面向大家的土耳其地圖,導遊海峰不停地給我們介紹土耳其的風土人情、歷史故事和人文地理,並隨時指著地圖告訴我們到了什麼地方。窗外一一掠過的山川、河流、小鎮、村莊、工廠以及在其後觀光遊覽中近距離接觸到的一切,使我出發前腦海裡對土耳其的印象逐步被親眼所見取代。
  • 【方志四川•散文】汪斌 ‖ 懷念從前那些串門的日子
    【方志四川•散文】汪斌 ‖ 懷念從前那些串門的日子 2020-11-29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散文】楊明強 ‖ 打卡斯裡蘭卡:佛牙寺 走進心靈的...
    【方志四川•散文】楊明強 ‖ 打卡斯裡蘭卡:佛牙寺 走進心靈的棲息地 2020-01-19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散文】林克強 ‖ 母親的豆花
    【方志四川•散文】林克強 ‖ 母親的豆花 2020-07-09 0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散文】楊明強 ‖ 打卡斯裡蘭卡:米內瑞亞 叢林湖畔...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今日起,「方志四川」微信公眾號、四川省情網發布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楊明強先生的散文《打卡斯裡蘭卡》,敬請關注並歡迎在文後「留言」處留下讀後感言!
  • 【方志四川•散文】賈海 ‖ 愛上升鍾湖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愛上升鍾湖賈 海 我愛水,愛浩瀚深沉的大海,愛奔騰不息的長江,愛洶湧澎湃的黃河,愛活潑歡快的小溪,但我更愛美麗溫柔的湖。作者簡介 賈海,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龍蟠初中語文一級教師,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文藝傳播促進會會員,南充市作家協會會員,南充市散文學會會員,南充市網絡作家協會理事。在各級各類報刊雜誌發表散文20餘萬字。
  • 【方志四川•散文】甘元俊 ‖ 觀音石
    原創 甘元俊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後來,有飛鳥兒向我透露消息,說是人們已經將我存在的危害性層層上報,等待結果。或許沒有結果就是最好的結果。 時間一天天不知不覺中流逝。每逢下雨天,依然有人來看我,不斷地重複著公式化的流程。 每次,都能看見那個叫生產隊長的人,站立在風雨之中......
  • 【方志四川•散文】楊明強 ‖ 打卡斯裡蘭卡:夢幻之旅 體驗海邊...
    以下文章來源於天府散文 ,作者天府散 天府散文立足天府,面向全國;繼承傳統,創新突破。 學習交流,廣交朋友;品質第一,精益求精。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自1月17日起,「方志四川」微信公眾號、四川省情網發布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楊明強先生的散文《打卡斯裡蘭卡》,敬請關注並歡迎在文後「留言」處留下讀後感言!夢幻之旅:體驗海邊小火車 我曾在《遇到旅行》一書中看到一篇關於斯裡蘭卡夢幻般的火車之旅,心嚮往之。
  • 【方志四川•散文】董勇 ‖ 岷山的春天
    【方志四川•散文】董勇 ‖ 岷山的春天 2020-06-10 1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散文】楊明強 ‖ 打卡斯裡蘭卡:佛牙寺 走進心靈的...
    【方志四川•散文】楊明強 ‖ 打卡斯裡蘭卡:佛牙寺 走進心靈的棲息地 2020-01-19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散文】馬平 ‖ 農家魚網
    以下文章來源於當代四川散文大觀 ,作者馬平 >當代四川散文大觀為作家和會員服務,立足西部,根植巴蜀,努力推進散文事業的發展與繁榮。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作者:馬 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學創作一級
  • 【方志四川•散文】朱軍 ‖ 池塘裡跳出了致富路
    【方志四川•散文】朱軍 ‖ 池塘裡跳出了致富路 2020-12-15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散文】羅學婭 ‖ 霜降楓葉紅滿天
    【方志四川•散文】羅學婭 ‖ 霜降楓葉紅滿天 2020-10-29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書評】崔春 ‖ 採得百花釀成蜜——簡評散文隨筆集...
    【方志四川•書評】崔春 ‖ 採得百花釀成蜜——簡評散文隨筆集《沿路折花》 2020-11-05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散文】甘元俊 ‖ 觀音石
    原創 甘元俊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後來,有飛鳥兒向我透露消息,說是人們已經將我存在的危害性層層上報,等待結果。或許沒有結果就是最好的結果。 時間一天天不知不覺中流逝。每逢下雨天,依然有人來看我,不斷地重複著公式化的流程。 每次,都能看見那個叫生產隊長的人,站立在風雨之中......
  • 【方志四川•散文】王景 ‖ 血染的情愛
    【方志四川•散文】王景 ‖ 血染的情愛 2020-11-24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散文】梧桐花語夢 ‖ 百牛渡江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嘉陵江上「百牛渡江」奇觀百牛渡江文/梧桐花語夢嘉陵江上獨特壯觀的生態奇觀——百牛渡江(圖片來源:蓬安門戶網)百牛渡江,四川蓬安境內嘉陵江上一道罕見的生態奇觀。「噓…噓…噓…噓」,只聽幾聲哨音響起,一大群餓極了的牛撒開蹄子衝向江邊。雖然急切,但它們似經過嚴格訓練的小學生一樣,不擁擠,不插隊。高大威猛的頭牛先偵查「敵情」,確認前邊沒有危險,然後扭頭慈祥地看看它的牛隊,自己率先慢悠悠下水,後面的牛群才緊跟著下去。百牛渡江(圖片來源:南充日報)一大群牛撲向江中,慢慢向江中的小島遊去。
  • 【方志四川•散文】金國範 ‖ 暢遊海洋
    【方志四川•散文】金國範 ‖ 暢遊海洋 2021-01-18 0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散文】林克強 ‖ 居有竹 獲快樂
    【方志四川•散文】林克強 ‖ 居有竹 獲快樂 2020-05-16 1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