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營的槍聲——反法西斯戰爭的起點
解密遺址考證過程 為英雄之城正名
專家呼籲將北大營抗戰遺址打造成世界級抗戰紀念設施
激戰後的北大營兵舍
北大營老照片
時間可以過去,歷史卻不能忘記。隨著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瀋陽評劇藝術研究中心國家一級演員馮玉萍在全國人代會上提交了《關於建立國家級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紀念館的建議》,公眾的焦點再次聚焦在位於大東區柳林街2-9號的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曾參與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考證和遺址紀念館論證的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會副會長、遼寧省委黨校教授王建學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如果將國內眾多寶貴的抗戰歷史遺址遺蹟比喻成一串項鍊,那麼北大營抗戰遺址就是這串珍貴項鍊的項鍊墜。如同珍珠港、奧斯維辛和史達林格勒一樣,它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意義是無可取代的。
三大特點鎖定北大營抗戰遺址
2010年年底,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會員、瀋陽歷史遺蹟研究者鄭英傑的重要發現,引起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會副會長、省委黨校教授王建學,遼寧社會科學院東北淪陷研究室主任張潔的關注。
王建學表示,在此之前,不論是公眾還是相關領域研究學者都認為,伴隨著飛速的城市化,瀋陽北大營已經不復存在了,而經過他和張潔的實地考證,並找到在老營房安家60多年的老住戶了解情況,最終認定保存完好的這處遺存正是當年東北軍第七旅619團的營房,這也是目前僅存的北大營遺址。
「之所以認定這三座青磚建築就是瀋陽北大營的營房,是因為它們符合北大營當時的營房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黑色鐵皮瓦,當時只有軍營才會採用鐵皮瓦,因為結實。第二個特點是採用清末民初的青磚和白灰勾縫。第三個特點是典型的營房式窗戶排列順序。」王建學表示,北大營遺址被確定後,如何保護的問題在不同場合被提及。其中,2011年,他和張潔聯合建議,以現有三座營房為依託,開闢北大營歷史紀念館,充分搜集相關資料和文物,充分展現發生在北大營各個歷史階段的重大事件。同時,建議在遺址處建立群體雕塑,生動再現東北軍打響抗戰第一槍的悲壯歷史。
這裡打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第一槍
對於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的重要意義,王建學認為,北大營抗戰遺址見證了瀋陽在十四年抗戰中的歷史地位,十四年抗戰就是在瀋陽北大營打響了第一槍,在九一八事變中,東北軍並不是沒放一槍一炮就把瀋陽城拱手相讓。以時任東北軍第七旅620團團長王鐵漢為代表的愛國官兵毅然違抗上級不抵抗的軍令,以民族大義為重,打響了抗戰第一槍,這是全國抗戰的第一槍。同時,北大營抗戰遺址是日本侵華的見證,是日本侵華的開端,也是那段中國最黑暗歷史的開端。此外,北大營抗戰遺址也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東北軍愛國官兵所打響的抗戰第一槍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
「我們常說,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地十四年抗戰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序幕,這句話依託的就是北大營抗戰遺址,而這裡也是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遺址依託。」王建學說。
歷史意義等同於珍珠港、奧斯維辛和史達林格勒
據了解,瀋陽市擁有50餘處抗戰類博物館、紀念館、遺址、遺蹟。其中,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有4處,分別是「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中國(瀋陽)審判日本戰犯法庭舊址陳列館、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和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
「從咱們瀋陽眾多的抗戰遺址、遺蹟來看,瀋陽不像過去人們所想的那樣,『九一八』之夜東北軍官兵一槍未發,甘心做亡國奴,提到『九一八事變』充斥的都是令人刻骨銘心的『國難』『國恥』等字眼兒,讓人臉上無光。實際上,瀋陽應該稱得上是中國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英雄城市,不僅有東北軍愛國官兵的抵抗,有以『九君子』為代表的知識分子的抵抗,還有東北抗日義勇軍、東北大學學生等各界人士的共同抵抗。而北大營遺址是凸顯瀋陽這座抗戰英雄城市的重要符號。」王建學表示,如果將國內眾多寶貴的抗戰歷史遺址遺蹟比喻成一串項鍊,那麼北大營抗戰遺址就是這串項鍊的項鍊墜,如同珍珠港、奧斯維辛和史達林格勒一樣,它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意義是無可取代的,因此呼籲將北大營抗戰遺址打造成世界級抗戰紀念設施。
瀋陽是一座抗戰英雄城市
北大營抗戰遺址、中國(瀋陽)審判日本戰犯法庭舊址陳列館、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在王建學看來,瀋陽既是抗日戰爭的起點,又是抗日戰爭的終點。與國內其他城市相比,瀋陽的這些抗戰歷史遺址都屬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中帶有節點性的重大歷史事件遺址,這種歷史地位是其他抗戰歷史遺址無法替代的。而從世界範圍來看,如此之多的反法西斯戰爭節點性事件遺址集中在一座城市屈指可數,因此應該更好地重視、發揮、保護、利用這些寶貴的抗戰歷史遺址資源,向世界級抗戰歷史文化名城邁進。(記者 白昕)
來源: 瀋陽晚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