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營營房舊址:中國14年抗戰的起點

2020-12-14 盛京文化網

  近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瀋陽赫赫有名的——北大營營房舊址出現在了名單上,這使公眾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這裡。因為,中國艱苦的14年抗戰,北大營是「瀋陽打響抗戰第一槍」的標誌性地點,也為中華民族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北大營的百年歷史

  「你看,這就是九一八事變前北大營的樣子。」10月25日,記者採訪全國著名抗戰文物收藏家張廣勝時,他展示的一張當年日本間諜繪製的《北大營平面圖》,引起了記者注意。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首任東三省總督徐世昌,決定擴編軍隊,整治防務。其中,陸軍第二混成協(相當於旅)駐紮奉天。同時,還在省城附近修建了兵營。因兵營地處城北,故名北大營。

  到了1915年,張作霖將北大營「原有房間3550餘間」全部「拆舊翻新」,陸續增建一些營房。這些營房在九一八事變中遭到嚴重破壞。到1965年前後,北大營還有二十多趟營房。

  2010年11月,瀋陽市歷史遺蹟研究專家鄭英傑,通過衛星地圖在大東區柳林街2-9號附近發現三座青磚建築,其中兩座被部分改建,保存最完整的是一趟約百米長的青磚硬山式建築。經有關專家認定,這三座青磚建築是當時北大營東牆外,東北軍第七旅619團一營、二營的營房。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三座營房總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牆體全部是用青磚砌築而成,上覆黑色鐵皮瓦,木製窗門,內部原有大走廊、火牆、火爐、木板棚頂等。

  經過對比張廣勝手中的《北大營平面圖》可以發現,當年北大營整個營房相當大,呈正方形。營內中間是大操場,為各團、隊每日操練的場所。北面一列營房最中間的是東北軍精銳部隊第七旅司令部,左側是621團團部、右側為619團團部。旅司令部的北邊有6個營區,分別是汽車隊、迫擊炮廠、軍械處、騎兵隊、620團團部和三營等。操場東西兩側各有3個營區,西側是621團的一營、二營、三營和機關槍連;東側是戰車隊、軍樂隊、軍士隊以及620團一營、二營。

  歷史資料記載,正方形的北大營每邊的邊長約2000米。四周有兩米來高的土圍子圍護著。土圍子上面可以並行兩人,在土牆兩側各挖1米深、3米寬的幹壕溝,夏季雨水流入溝內,形成天然護營河。土圍牆每邊中間都設有卡子門,並有崗哨。南卡子門為當時主營門,設有衛兵室。有一個排兵力,晝夜站崗、巡邏。

  北大營抵抗日軍七個小時

  「有些人認為北大營東北軍在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夜沒有抵抗。這是根本上的錯誤。北大營東北軍不但抵抗了,而且還打了七個多小時。」

  今天,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珍藏的《滿洲事變的真相》一書中,有一張日軍繪製相當準確的9月18日夜《獨立守備步兵第二大隊戰鬥經過要圖》,圖中用紅藍兩種顏色將日軍與東北軍加以區別。

  記者從要圖上看,日軍是兵分四路攻打北大營的,而且都準確地標註了時間,1931年9月18日夜22時20分左右,日本關東軍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遣隊隊長河本末守中尉帶領一個小分隊以巡視鐵路為名,在離北大營800米處的柳條湖南滿鐵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藥後,反誣稱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襲擊日守備隊,由此九一八事變開始。

  早有準備的日軍川島中隊,從文官屯緊急趕來開始攻擊北大營,在要圖上它被標為第3路日軍。從瀋陽城開來的日軍被標為第4路、第1路,而撫順開來的日軍為第2路。這四路日軍進攻北大營的不同方向。

  日軍首先向北大營西邊的東北軍621團的三個營、機關槍連同時發起進攻,但是遇到了「猛烈射擊」。機關槍連陣地堅守到了19日0時50分,而另外三個營陣地也在1時先後失守。這時,第3路日軍繞向北而依次向619團3營、汽車隊、迫擊炮廠、軍械處、騎兵隊、620團3營、團部等發起進攻,同樣遇到頑強反擊。

  第4路、第1路日軍通過北大營操場向駐守東側的第七旅軍士隊、620團1營和2營、機關槍連陣地發起進攻時,立刻受到「猛烈射擊」和「頑強抵抗」,激烈戰鬥從18日23時30分一直打到19日6時30分共7個小時,北大營才全面失守。從要圖還可以看出,東北軍從北大營東北角撤出後,是向東大營撤退的。

  在一本由日本出版、記錄有1000餘名侵華日軍戰亡名錄上記載:在九一八事變之夜,日本關東軍被我愛國將士打傷23人、打死2人。其中,「新國六三,奉天獨立守備步兵第二大隊,陸軍步兵伍長,奉天省北大營戰死。出身福島縣。」「增子正男,陸軍步兵上等兵,奉天獨立守備步兵第二大隊,奉天省北大營戰死。來自北海道。」書中還附有他們的照片。兩人死亡時間都是「昭和六年(1931年)九月十九日凌晨」。

  如今,「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還收藏有日本戰地記者在北大營拍攝的,被中國軍隊打死的新國六三、增子正男墳墓照片。

  這些有力的歷史鐵證,證明了東北軍在北大營曾經英勇地抵抗了日軍侵略,也證明了瀋陽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抗戰歷史文化名城。

  瀋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陳鳳軍

  通訊員崔俊國李浩翻拍

相關焦點

  • 探訪瀋陽北大營遺址——「九一八事變」與14年抗戰開始的地方
    1931年9月18日夜晚,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向位於瀋陽北大營的東北軍發動突然襲擊,從此開始了對中國長達14年的侵略。北大營是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最先開始侵略中國的地方,也是中國14年抗戰打響抗日第一槍的地方。
  • 為英雄之城正名 解密北大營抗戰遺址考證過程
    北大營的槍聲——反法西斯戰爭的起點解密遺址考證過程 為英雄之城正名專家呼籲將北大營抗戰遺址打造成世界級抗戰紀念設施  三大特點鎖定北大營抗戰遺址  2010年年底,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會員、瀋陽歷史遺蹟研究者鄭英傑的重要發現,引起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會副會長、省委黨校教授王建學,遼寧社會科學院東北淪陷研究室主任張潔的關注。
  • 九一八事變88周年前夕,探訪瀋陽北大營營房舊址
    在瀋陽九一八紀念館東北大約3公裡的地方,就是當年東北軍在瀋陽的軍營——北大營營房舊址。後面兩棟鐵皮瓦屋頂的房子就是北大營營房。2011年4月7日,文保志願者鄭英傑、於海波,在參照衛星地圖搜索瀋陽市大東區原東北軍北大營區域時,意外地發現上面有幾幢房屋與眾不同,這立刻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心。於是,他們將收藏家餘泓先生提供的一份日文標註的當年日軍進攻北大營的示意圖拿來對比,發現這幾處房子與示意圖上所標示的東北軍陸軍7旅620團戰車隊、軍樂團營房原址位置十分吻合。
  • 馮玉萍:「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應建成反法西斯紀念館
    全國人大代表、瀋陽市評劇藝術研究中心一級演員馮玉萍中國網3月10日訊 (記者 秦逸)「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是九一八事變打響抗戰第一槍的發生地,在中國14年抗戰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國人大代表、瀋陽市評劇藝術研究中心一級演員馮玉萍10日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建設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紀念館,可以充分發揮抗戰遺址遺蹟作為重要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資源的作用,特別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據悉,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位於遼寧省瀋陽市大東區柳林街2號,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目前僅存三棟營房,該營房為青磚建築,其中一棟還保留著原來的鐵皮瓦屋頂。
  • 將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建設成國家級紀念館
    本報北京電(瀋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郭宏穎)「瀋陽北大營,是中國抗戰第一槍響起的地方,拉開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在中國14年的抗戰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馮玉萍代表對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保護工作一直保持高度關注。她說:「北大營抗戰遺址位於遼寧省瀋陽市大東區柳林街2號,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目前僅存三棟營房。該營房為青磚建築,其中一棟還保留著原來的鐵皮瓦屋頂……這裡,還是二戰盟軍戰俘在瀋陽最早的關押地,具有鮮明的國際性特徵。」
  • 北大營抗戰遺址紀念館將啟動建設
    2018年01月24日 09:38   本報訊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經淼報導 兩棟營房現在是倉庫,一棟營房保存基本完好,現為居民住宅……作為瀋陽著名的抗戰遺址、遺蹟,北大營抗戰遺址紀念館今年被寫入瀋陽市的政府工作報告
  • 《瀋陽北大營》 梳理北大營的前世今生
    2020年05月20日 09:36   「九·一八」之夜北大營發生了什麼?
  • 瀋陽修建九一八事變發生地北大營舊址陳列館(圖)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從遺址的保護開放開始(資料圖)   中新社瀋陽3月10日電 (記者 朱明宇)遼寧省瀋陽市官方10日發布消息稱,依託三座逾百年前的北大營舊址營房,瀋陽在2016年修建北大營舊址陳列館。
  • 瀋陽北大營驚現三幢原東北軍營房(圖)
    為此,9月14日,記者分別採訪了三幢東北軍營房的發現者和遼寧省「九·一八」戰爭研究專家王建學。  從衛星地圖上發現蹤跡  曾有人說,「東北軍北大營」舊址早就遭到了嚴重破壞,如今已看不到一幢當年東北軍使用過的建築物了。因此,多年想尋找到北大營遺蹟,不但是專家學者們的夢想,也成為瀋陽市文保志願者們夢寐以求的心願。
  • 探訪「北大營」、「柳條湖」-九一八事變發生地
    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十四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北大營遺址位於部隊大院內北大營營房舊址,瀋陽市大東區。北大營建立於清光緒三十三年(一九零七年), 四周有兩米來高的土圍子圍護著, 在土牆兩側各挖一米深、三米寬的壕溝。
  • 瀋陽計劃建北大營遺址公園(圖)
    「九·一八」事變後,侵華日軍佔領後的北大營營房。文保志願者餘泓提供  1931年前的北大營營房圖。文保志願者餘泓提供  北大營發現的一座保存最完整的營房遺址。該營房為青磚建築,鐵皮瓦屋頂,近百米長。
  • 瀋陽北大營:幾多風雲幾多硝煙
    奉天北大營  □劉振超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自己炸毀了位於柳條湖的一段南滿鐵路,隨後反誣為中國軍隊所破壞,並以此為藉口,炮轟東北軍駐地——北大營,進而進攻瀋陽城,震驚中外的1911年武昌起義消息傳來,他與革命黨人張榕互相聯絡,由以張榕為首的革命黨人推舉為關外革命軍討虜大都督。他在北大營主持秘密會議,討論驅逐總督趙爾巽,實現奉天獨立的問題,準備率軍佔領省城奉天。不意當晚被部下告密,總督趙爾巽急調張作霖率巡防營前來奉天,鎮壓革命黨人。1911年11月14日,藍天蔚被趙爾巽解除兵權,被迫離境,張榕等革命黨人慘遭殺害。
  • 馮玉萍代表:建好瀋陽北大營抗戰紀念館
    馮玉萍代表:建好瀋陽北大營抗戰紀念館 瀋陽網
  • ...抗戰遺址紀念館力爭年內開建 將與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1月21日,市政協委員、市文廣局副局長張憲宏接受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今年瀋陽的「一號文化項目」,北大營抗戰遺址紀念館力爭年內開建。 2011年4月7日,文保志願者鄭英傑、於海波,在參照衛星地圖搜索瀋陽市大東區原東北軍北大營區域時,意外地發現上面有幾幢房屋與眾不同,這立刻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心。於是,他們將收藏家餘泓先生提供的一份日文標註的當年日軍進攻北大營的示意圖拿來對比,發現這幾處房子與示意圖上所標示的東北軍陸軍7旅620團戰車隊、軍樂團營房原址位置十分吻合。
  • 馮玉萍: 將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建成國家級紀念館
    在她看來,建設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國家級紀念館正當其時。  銘記歷史才能鑑往知來。「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是『九一八事變』打響抗戰第一槍的發生地,在中國14年抗戰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今,隨著國內對『九一八事變』的重新定位和『九一八事變』在國際社會影響的加深,北大營抗戰遺址歷史地位的重要性也進一步提升。因此,急需加快推進北大營抗戰遺址保護和利用。」
  • 瀋陽「北大營」遺蹟遭毀 老教授泣不成聲(附圖)
    大東區文體局調查人員連稱可惜 省委黨校老教授坐在殘存的磚垛上泣不成聲  晨報訊(記者 何騫)前夜,中國抗日戰爭鳴響第一槍的地方———瀋陽「北大營」最後的歷史遺蹟———一間保存完好的馬廄在抓鉤機的轟鳴中被拆毀了。
  • 將分散遺蹟景點連接成片 塑造「清文化」IP 把北大營抗戰遺址升級...
    地標  北大營抗戰遺址  打造世界級  抗戰紀念設施  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要抓好北大營抗戰陳列館建設等重點文化項目。曾參與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考證和遺址紀念館論證的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會副會長、遼寧省委黨校教授王建學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如果將國內眾多寶貴的抗戰歷史遺址遺蹟比喻成一串項鍊,那麼北大營抗戰遺址就是這串珍貴項鍊的項鍊墜。如同珍珠港、奧斯維辛和史達林格勒一樣,它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意義是無可取代的,因此他呼籲將北大營抗戰遺址打造成世界級抗戰紀念設施。
  • 發現瀋陽 | 十年後,北大營舊址現狀
    北大營舊址現狀(03:20) 2005年5月的一天,我偶爾在《華商晨報》上看到一則消息:北大營最後一處馬廄遺址被拆除
  • 拆遷逼近東北軍唯一建築物 救救瀋陽「北大營」
    這是一處青磚牆、鐵皮瓦的尖頂建築物,有人說它是東北軍的一處營房,有人說它是東北軍的一處馬舍,總之是七十四年前「東北軍北大營」內的建築物,而且是唯一倖存的建築物,如果這處建築物毀掉了,「東北軍北大營」的實物歷史將蕩然無存。
  • 保護抗戰遺址——訪瀋陽市評劇藝術研究中心一級演員馮玉萍代表
    保護抗戰遺址——訪瀋陽市評劇藝術研究中心一級演員馮玉萍代表 作者:劉勇 畢玉才 2018-03-09 09:12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