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瀋陽五月十八日電 題:救救瀋陽「北大營」
中新社記者 金果林
最後一幢瀋陽「北大營」的當年建築物,正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
今天中午,記者在瀋陽「東北軍北大營」舊址震驚地看到,鐵鍬、鎬頭、鐵錘、釺子、鏟車等「拆遷武器」正在步步逼近這裡的最後一幢東北軍建築物。
這是一處青磚牆、鐵皮瓦的尖頂建築物,有人說它是東北軍的一處營房,有人說它是東北軍的一處馬舍,總之是七十四年前「東北軍北大營」內的建築物,而且是唯一倖存的建築物,如果這處建築物毀掉了,「東北軍北大營」的實物歷史將蕩然無存。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夜,日本關東軍悍然攻擊位於瀋陽北郊的中國東北軍北大營,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東北軍在北大營被迫一邊還擊一邊撤退突圍,從而打響了中國人民奮起抗擊日本入侵的第一槍。
所以說,無論是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瀋陽的「東北軍北大營」舊址都是一處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歷史遺存,應妥善加以保護,作為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和世界人民牢記歷史、捍衛和平的教育基地。
但是,近些年來,瀋陽「北大營」舊址遭到嚴重破壞,當地許多單位在這裡建起了倉庫、市場、店鋪、學校、工廠甚至養牛場,使這處承載著民族苦難與抗爭歷史的軍營舊址,再也難以讓人們看到當年的風貌。特別是隨著房地產開發熱潮的興起,這裡的住宅樓盤不斷出現,使原來僅存的一點點「北大營」實物遺存遭到更為嚴重的損毀。
在當年「九·一八」之夜炮火最為激烈的北大營西北角,以前是瀋陽市土雜公司的倉庫,在二00二年秋天以前,這裡還可以看到一處二層小樓和一個殘存的碑座。那二層小樓,有人說是駐紮北大營的東北軍一個旅部,也有人說是日本人佔領東北後為顯示「九·一八」戰果而建起的展覽館;那碑座的位置據說是日軍炮擊北大營第一發炮彈的爆炸點,日本人為紀念其侵略「武功」樹立起一個巨碑,日本投降後,中國人將此碑砸毀,殘留一個巨大的碑座。
不論是作為北大營的歷史見證,還是作為日軍侵華的歷史罪證,這二層小樓和殘舊碑座都有保留的歷史價值。但是今天,這裡已經是一片嶄新的高檔住宅小區,那二層小樓早已經片瓦無存。小區內正在鋪設道路和綠化環境,那殘存的碑座是否也會在哪天早晨被夷為平地?
記者在北大營舊址裡另外一處新住宅樓群裡,看到一株粗壯高大的老楊樹,曾有專家告訴記者這是北大營裡當年留下來的,樹齡已有百年,樹身上至今還可見當年的彈痕。就是這樣一株飽經滄桑的老楊樹,樓盤建設者為了不影響樓房的施工和使用,居然將老樹的一側枝杈生生地砍掉。
如今,同樣的厄運是否又降臨到了北大營最後一幢東北軍建築物的頭上?拆遷工地一位知情者告訴記者,當地政府要在這一帶建設一處機動車交易市場,拆遷工作從五月初開始就緊鑼密鼓地展開了。身邊一位老翁痛心地說,北大營當年那些青磚房全沒了,就剩下這一處了!在這老房子裡,記者問正在清理雜物的工人:「知道這是什麼建築嗎?」「知道!張作霖那時候的!」
這幢經歷了近八十年歷史風雲的老建築已經搖搖欲墜、殘破不堪,但是,作為歷史的見證,儘管鐵瓦已經鏽跡斑斑,儘管牆垛已經裂痕處處,它依然頑強地挺立著。可是,記者分明看到了它那憂慮的眼神——今天,初夏的瀋陽滿目蔥綠;明年的初夏,它是否會依然存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