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相對於太行山為西,明朝設置山西省,春秋時是晉國領土,簡稱為晉。
山東
相對於太行山為東,明朝設置山東省,春秋時是魯國領土,簡稱為魯。
湖南
相對於洞庭湖為南,由於湘江縱貫全省,簡稱為湘。
湖北
相對於洞庭湖為北,清朝時省會武昌屬鄂州管轄,所以簡稱為鄂。
浙江
浙江是錢塘江的古稱,意為曲折的江水,明朝設浙江省,後改為浙江布政使司,清改為浙江省,簡稱為浙。
江西
唐朝設江南西道,簡稱江南道,清朝時改為江西省,因贛江縱貫全省,所以簡稱贛。
陝西
得名起於西周,西周成王時,周公與召公分陝而治,當時規定,周公治陝之東,召公治陝之西,故簡稱陝,又因春秋時是秦國領土,又簡稱為秦。
安徽
以清朝時「安慶府」「徽州府」首字得名,因境內有皖山,因而簡稱皖。
江蘇
以清朝「江州府」「蘇州府」因蘇州城自古代開始就是江南明城,所以簡稱蘇。
甘肅
以古代甘州,肅州首字得名,境內的六盤山又叫隴山,所以簡稱為隴。
貴州
明朝時設置貴州省,簡稱貴,因古代屬黔中郡,故也稱黔。
四川
四川得名有兩種爭議,一種是古時區域劃分得分,一種是四川境內有四條大川,簡稱川,又因三國時是蜀國的領土,也稱為蜀。
廣西
明朝設立廣西省,建國是改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因古代是桂林郡,簡稱桂。
西藏
藏是聖潔的意思,因地處西部,故成為西藏,建國後改為西藏自治區,簡稱藏。
新疆
古稱西域,漢朝時劃入疆土,因是新開闢的疆土,稱之為新疆,清朝時設立新疆省,建國後改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
內蒙古
是蒙古族的聚集地區,為了區分外蒙古,所以習慣稱為內蒙古,建國後改為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
北京
金時成為京都,元朝時稱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稱北平,朱棣改北平為北京,簡稱京。
天津
明朝,朱棣謀朝篡位,在這裡發兵渡河南下,所以稱為天津,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簡稱津。
上海
北宋時形成的居民點,從這裡上海洋,所以稱為上海,當地漁民有一種捕魚工具,叫扈,後改「扈」為「滬」故成為滬。又稱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也稱申。
黑龍江
因黑龍江得名,蜿蜒的江水象條遊龍,簡稱黑。
吉林
清朝時在松花江沿岸建立了吉林烏拉城,滿語吉林是是沿的意思,烏拉是大川的意思,就是沿著松花江的城市。簡稱吉。
遼寧
由於它在遼河流域,取遼河永久安寧的意思,簡稱遼。
河北
相對於黃河為北,所以成為河北,因古代屬冀州地區,簡稱冀。
河南
相對於黃河為南,主要部分在黃河以南,因古代屬豫州地區,所以簡稱豫。
雲南
彩雲之南,因在雲嶺以南而得名。因昆明附近古代滇國,故簡稱為滇。
廣東
五代時叫廣東,明朝時設廣東省,因古代屬百越(粵)地區,所以簡稱粵。
福建
古代設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區前兩個州的首字就是福建,因是閩族人居住地區,所以簡稱閩。
臺灣
東漢稱夷洲,隋時改稱流求,明代又稱北港,清朝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簡稱臺。
青海
因青海湖而得名,簡稱青。
寧夏
原西夏地區,取夏地安寧的意思,1928年設立西夏省,建國後改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