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天,是屬於開封的,遍地盛開的菊花,熱熱鬧鬧地招攬著遊人。行人如織,人聲鼎沸,摩肩接踵,一瞬間的恍惚,好似讓人回到了1000年前的宋代。那時汴梁城的繁盛或許遠勝於今。時光就好似一池最有力量的水,將曾經的記憶一一漂洗,漸漸地,往事如雲煙。
開封古稱東京、汴京,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是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城市,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中國收藏文化名城、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主體城市和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開封總面積達6266平方千米,截至2013年年底,總人口達553萬人。
開封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春季乾旱多風沙,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四季分明。開封境內河流眾多,黃河大堤以北灘區為黃河水系,流域面積281平方千米;黃河大堤以南屬淮河水系,主要河道有惠濟河、馬家河、黃汴河、賈魯河、渦河等。
開封地勢平坦,土壤多為黏土、壤土和沙土,適宜農作物種植,是河南省重要的農業種植區,是全國著名的小麥、棉花、花生、大蒜、西瓜的生產和出口基地。
開封植物資源豐富,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約有800種。動物種類繁多,是全省重要的豬、牛、羊繁育基地,開封黃河鯉魚被譽為「魚之上乘」,馳名中外。
開封是一座歷史悠久、底蘊厚重的魅力之城,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夏朝、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相繼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稱。北宋時期,開封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影響深遠的「宋文化」。開封還是著名的戲曲之鄉、木版年畫藝術之鄉、盤鼓藝術之鄉,名人文化、宋詞文化、飲食文化、黃河文化、府衙文化燦爛悠久。
今日開封城,是閒適的,古老的城牆時斷時續,大相國寺依然如千年前一樣巍然聳立,城中的湖水如往日一般清澈,似乎曾經的那段輝煌並未遠走。街角的鬥雞、公園裡的聲聲祥符小調、家家戶戶種植的菊花……開封人依然保留著傳承千年的風俗。
從老丘到汴京,盛世端倪初現
尉氏縣的一處新石器早期裴李崗文化遺址,充分證明了五六千年前已經有人類在開封生活。夏朝曾將都城定於開封一帶,稱此地為老丘;商朝時改名為囂;春秋時期,鄭莊公在開封朱仙鎮一帶修築倉城儲備糧食,以便「啟拓封疆」,故改稱此地為啟封。
公元前361年,開封第一次以都城的身份出現在歷史舞臺上。當時正值戰國時代,魏惠王為
為稱霸中原,將都城從安邑遷往開封,並將開封更名為大梁。在魏國統治的136年間,大梁城歷經了六代君王,開封城得到了快速發展。
魏國統治期間,惠王引黃河水灌溉開封周邊的田地,促進了農業發展,疏通了黃河與淮河間的主要水道,便利了水運交通,也帶動了商業的迅速發展。這時的開封城中還發生了「孟子遊梁」、「竊符救趙」、「孫臏智鬥龐涓」等膾炙人口的歷史事件。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派大軍攻打魏國,城破國亡,開封城被更名為浚儀縣,隸屬三川郡,數百年之後,開封城才恢復「啟封」之名。
漢景帝年間,為避景帝劉啟之諱,便將啟封改為開封,隸屬河南郡,這是歷史上「開封」其名的源頭。南北朝時期,開封城稱汴州、梁州,由於水運條件優越,受到北魏、北齊等君主的青睞,開封開始了自魏國之後的第一段中興。
北齊文宣帝年間,尊崇佛教的君主命人建造了著名的大相國寺。到了隋朝時期,隋煬帝開鑿運河,打通了黃河與淮河,使得位於江淮至洛陽、長安之間的開封成了水運的交通樞紐。進入盛唐之後,毗鄰東都洛陽、水運發達的開封城,得到了更大的發展。
907年,大唐宣武軍節度使朱溫建梁,將都城設在開封,這對開封的復興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後,後晉、後漢、後周也相繼在開封設都,開封又多了一個名字——東京,開封正式取代洛陽,成為當時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東京夢華,宋都汴梁迎盛世
如果說宋朝以前的那些前塵過往對開封來說是一種鋪墊,那麼宋朝的開封無疑是最燦爛的全面爆發期。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距開封城20千米的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了北宋王朝,定都開封,在之後長達168年的統治時期,開封城得到了最為全面的發展。
此時的開封,被更名為東京,也稱汴京。經歷長時間的休養生息後,開封的經濟迅速復甦,士、農、工、商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鼎盛時期,整個開封府人口達到了150萬。開封城舊貌換新顏,城郭恢宏大氣,街市井然有序。
發達的水運,良好的交通,給開封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大的便利,一時之間開封城內商賈雲集。商業的發展推動了城市的繁榮,開封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享有「汴京富麗天下無」的讚譽。北宋翰林畫院翰林待詔張擇端在其名作《清明上河圖》裡給予了最直面的描繪,開封城的美麗景致也由此享譽寰內,時人盛傳「一蘇二杭三汴州」。
北宋時期,宋詞文化聞名於世,和唐詩並稱「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著名的文學家蘇軾、蘇洵、蘇轍、李清照、周邦彥、秦觀等都曾在開封城中創作出絕世佳作。以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影響了儒學界數百年。
但是,自大金攻打北宋,北宋王室被迫南遷之後,開封城便開始了飽經劫難的歷程。1155年,汴京城故宮發生大火,所有建築毀於一旦。一次又一次的戰爭破壞,使昔日輝煌的開封城逐漸衰敗,再也沒有了當初的輝煌。
細細數來,開封城曾經歷的磨難,正如它曾擁有過的輝煌一樣,難以計數,但是,這座古都城的尊貴氣質和深厚底蘊卻從沒有隨著時代的消逝而損耗半點。今天的開封城,擁有近200處文化景點,國家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0餘家,包公祠、清明上河園、東京城遺址、翰園碑林、禹王臺等都已經成為國家級著名旅遊景區,鄭開大道的開通也為開封城帶來了更多的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