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宮廢墟背後究竟藏了多少故事?

2021-02-28 洪福洪江

太平宮及身後的廢墟

楊雲

舊時洪江是個好地方,沅水和巫水在小城裡彭湃交匯,一些外鄉人憑著自己的靈敏判斷和嗅覺,紛紛飛離自己的巢穴,向洪江奔赴而來。他們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腳下沾染著來自異鄉的氣息,身上帶著不同的生活習俗,聚集在洪江古商城,讓古城煥發出蓬勃生機。會館,就是這些外鄉人聯絡同鄉感情、鄉友聚會議事之所。走在山城洪江的沅江路,順著一條弄子一拐,就踏進了財神巷。這裡有座當年洪江十大會館之一的寶慶會館。

寶慶會館又叫太平宮,是寶慶人於清雍正年間歷時12年修建而成。寶慶人即現在的邵陽人。他們順著竹筏漂進資江,上岸後在古老的官道上翻過雪峰山脈,操著堅硬濃鬱的梅山味腔調,成群結隊地落戶洪江。寶慶人做著靠手吃飯的行當,一技在手,闖蕩天下,素有「寶慶人的錘子」之說。他們善於手工,有木匠、瓦匠、泥水匠,也有篾匠、石匠和鐵匠;他們也善於做小本生意,在古城裡主要從事木材、南雜、綢布、百貨、織染。他們的身影,遍布洪江的七衝八巷九條街。

沿著寬而高的青石臺階往上走,一座雍容華貴、雕刻刀法細膩的太平宮石門坊就矗立於眼前。長條青石嵌成的大門框,正上方「太平宮」三個字凸顯有致,雕刻者給字巧妙地勾畫出羽翼,寓意輝煌騰達。字符兩旁鐫刻的雙龍戲珠栩栩如生,彰顯寶慶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石門坊用回形磚砌牆,石灰摻糯米粉刷牆面。寶慶人勇於拼搏,頭腦聰慧,他們用圖案雕刻表情達意,大門兩側嵌入的青石上,從左到右雕刻有「嶽母刺字」、「佘太君掛帥」、「郭子儀上壽」、「劉備躍馬過檀溪」、「八仙過海」等喜聞樂見的歷史故事及傳說,充分表現出寶慶人忠君、愛國、崇武的思想。整座太平宮門坊氣勢磅礴,氣度暢達,氣韻流蕩,如一座堅實牢固的屏峰,讓人一見,頓生敬意。

信步走進太平宮,兩扇厚實的木門布滿歲月的細紋與歷史的塵灰,沒有一兩個壯實漢子,不可能輕易關啟。石門坊內牆上,青磚裂開了一道深長的牆縫,牽牛花在斷牆縫裡,奮不顧身地牽出一地繁蕪的斑斕。牆磚浸染著苔蘚爬過後的綠痕,牆頂葦草葳蕤瘋長,只為探看外面的世界。太平宮內只剩正殿遺址,坍塌的瓦礫、殘磚成堆,小草擠破了頭,個個鼻青臉腫,還有的小草不屈地攀爬上了四周的殘垣斷壁。不知名的野花點綴在這一片綠色中,像淪落風塵的亂世女子。偌大的太平宮遺址中間已被清掃成一塊空地,上面擺放著盆栽的花卉,挨著斷牆還有用殘磚圍築的菜地。在這樣的空間上拉扯起幾根細鐵絲,女人的內衣、男人的長褲叉掛在上面肆無忌憚地隨風飄蕩。這些衣物的主人,住在廢墟旁邊的八十年代初修建的舊式宿舍樓裡,日子過得平靜安逸。

目光循著一堵磚牆邊殘敗懸空的一截石梯向上望,我被幾根黑粗的屋梁撞得生疼,她們在雜草叢生的亂石堆上艱難的意欲撐起骨感分明的身軀,仿佛一位垂死的殘疾老人,在近乎透明的藍天下,固執而又安詳。旁邊的牆頂上,一棵樹孤孤單單地向上生長。根,似乎在磚牆裡,磚,是一疊厚的舊式青磚,樹枝細細的支稜在天幕背景上,葉片稀疏,卻充滿力量。一隻燕子盤旋飛翔而來,清脆的鳥鳴滴落在樹杈上,順勢滑落到亂石堆的草葉間,無比溫情地撫慰著這滿目的滄桑。那一刻,我靜靜地佇立著抬頭仰望,雙眼被一種晶瑩的液體模糊。

寶慶會館臨水面街,在古城裡佔據著水、旱碼頭重要位置。會館內供奉著一尊關羽神像,丹鳳眼,臥蠶眉,棗紅臉,二尺長鬚,綠莽袍,偃月刀。這位叱吒三國武林的風雲人物,他想都沒想過,在他離世八百餘年後,住進了中華大地大大小小的廟宇,他的身旁香火繚繞,接受著匍匐身影的虔誠跪拜。寶慶人忠君、崇武,自然也把關羽請進太平宮正殿。很多來洪江的外鄉人都要先得在寶慶會館拜碼頭,祈福武財神關羽庇佑他們平安、發財。據史料記載:「會館內有正殿、偏殿和大戲臺,正殿有關公神像,像前立有一把全鐵鑄成的關公大刀,號稱108斤,每年元宵舞龍燈時,四個人抬著上街炫耀。」上世紀六十年代文革時期,一群人將「破四舊」演變成砸文物、打人、抄家,古商城內,被拆毀的會館、廟宇、古院落、古建築不下百座,關公和他的大刀也不翼而飛。太平宮門坊上的字畫,多虧了好心人用石灰給糊住遮掩,才倖免於難。

當年如蒲公英一樣四處飄散的寶慶人,大多數還在從事著傳統手工業和各種小本生意。被保存下來的太平宮石門坊,在歲月的風中依舊屹立著,平靜而安詳。

楊雲,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洪江區作家協會副主席。

編輯/向玉龍   編審/袁春華  

新聞熱線:0745-7627199

投稿郵箱:hnhjqxww@163.com

相關焦點

  • 太平宮
    太平宮照壁(資料圖片)     太平宮位於嶗山仰口灣畔的上苑山,背山面海,始建於宋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是嶗山有史料可考最古老的道觀之一據《膠澳志》記載:「太平宮,宋初敕建,乃華蓋真人劉若拙道場。」明代黃宗昌在《嶗山志》中寫道:「上苑,所謂太平宮者也。」明朝嘉靖四十五年、清朝順治十年都留下重修太平宮的碑文記載。    太平宮門外有兩棵古松,分列道路兩側,樹齡均在300年以上,是嶗山赤松中的「壽星」。古松旁邊有巨石,一石鐫有「疑似幻境」,另一石則鐫「雙石長松」。
  • 讀展|李叔同西泠印藏背後的故事(三)
    《鴻雪留痕 金石情深——李叔同西泠印社印藏展》已在天津博物館五樓展出。為方便觀眾了解李叔同西泠印藏的來龍去脈,天博特推出「李叔同西泠印藏背後的故事」,為大家講述小小印章中蘊藏著的歷史信息。《鴻雪留痕 金石情深——李叔同西泠印社印藏展》在李叔同的西泠印藏中,大部分印章的信息是比較清楚的,但還是有些印章的內容另有玄機
  • 一句「好的」背後,究竟藏了多少句mmp
    你永遠不知道成年人一句「好的」背後,藏了多少句mmp。上周末中秋節,連續加班一周的我打算宅在家好好休息一下。剛打開電腦準備看綜藝,同事一個消息過來。「在嗎?(其實想直接忽略)嗯嗯,咋地啦(一個word文檔甩過來)你現在有空嗎?
  • 宋太祖趙匡胤為華蓋真人劉若拙敕建的道場,山東省青島市太平宮
    太平宮,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梅嶺路29號,始建於宋代建隆元年(960),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敕封嶗山道劉若拙為「華蓋真人」後撥款修建的。 初名「太平興國院」,後改名為太平宮。傘、明、清各代重修。青島解放後亦曾重修。太平宮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文化】嶗山文化遺產介紹之二——太平宮
  • 宮名太平曾遭劫 祈福千載今太平 遊嶗山太平宮
    在嶗山仰口景區,有一個景點是最為值得拜訪和懷念的,這就是太平宮。從景區入口沿石板路上行,不久就可以看到太平宮的保護標誌碑。走過標誌碑不久,在岔路口右轉,就進入了太平宮的範圍。首先看到的是「清靜無為」刻石,嶗山刻石的塗色大都是紅色,唯獨這幾處是藍色,與內容相得益彰。
  • 太平宮——仰口最別致的一處風景!
    據明朝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和清朝順治十年(1653年)重修太平宮的碑文記載,太平宮是宋太祖趙匡胤(960年-976年)為華蓋真人劉若拙建立的道場,因落成於太平興國年間,故初名太平興國院,後改名為太平宮。
  • 嶗山太平宮:趙匡胤為華蓋真人所建 已超千年
    (記者 陳之煥 通訊員 閆培森 攝)    經過兩個多月的修繕,22日,太平宮「換新顏」後首次開門納客。據了解,此次太平宮整修是自1989年景區成立來的首次大修。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共更換約7萬片瓦。開門納客後,太平宮票價調整為每人5元。    經過兩個多月的閉門整修,22日,太平宮開門納客。
  • 仰口 太平宮——美,定格在嶗山(攝影 繪畫欣賞)
    太平宮有殿堂、道舍17間,建築面積為500平方米,佔地面積為2 500平方米。太平宮位於仰口灣畔的上苑山麓,負山面海,景色綺麗,有奇峰異石,古木幽洞,近年來又經全面修建,是嶗山的主要遊覽區之一,也是自此而南遊覽嶗山的第一處名勝。
  • 祈福千載今太平—嶗山太平宮
    這座古樸靜雅的道教宮殿就是嶗山著名的道教殿堂太平宮。太平宮始建於宋代建隆元年(960),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敕封嶗山道士劉若拙為「華蓋真人」後撥款修建的。太平宮竣工後,趙匡胤已駕崩,其弟趙光義繼承皇位,改年號為「太平興國」,上苑宮也更名為「太平興國院」,金代明昌年間改稱太平宮,1000餘年來數次重修,為嶗山最古老的道觀之一。在嶗山太平宮內沿太平宮後牆上山走不多遠,有一塊碩大的圓形巨石。由另外兩塊巨石支撐著。其中一塊極像一隻巨鰲。3塊巨石組成一個天然的石洞。洞外石壁上鐫有凸刻雙勾的4個大字「鰲老龍蒼」。
  • 趙匡胤封劉若拙華蓋真人 修上清宮太平宮
    雲遊多年的劉若拙訪遍中國的道教名山,來到嶗山後卻再也不願離開,他在這裡主持整修了太清宮,又修建了上清宮和上苑宮(今太平宮)。  探訪師叔來到嶗山  雲遊四海的劉若拙於後唐同光二年來到了嶗山,他這次來是為了拜訪哲虛道長的師弟、自己的師叔李哲玄。
  • 青島嶗山太平宮還有一個這麼美的傳說,你聽過嗎?
    這座古樸靜雅的道教宮殿就是嶗山著名的道教殿堂太平宮。太平宮始建於宋代建隆元年(960),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敕封嶗山道士劉若拙為「華蓋真人」後撥款修建的。太平宮竣工後,趙匡胤已駕崩,其弟趙光義繼承皇位,改年號為「太平興國」,上苑宮也更名為「太平興國院」。
  • 稻城亞丁,究竟還藏著多少秘密?
    而關於亞丁探險的故事,我想在之前洛克線的推文裡面,已經說得足夠詳細,而今天,我想講一講,這位看過無數綺麗風景的大探險家,對稻城三神山有多麼痴迷。我想大概是因為三神山無與倫比的風姿,以及背後神聖的傳說和意義。
  • 巫鴻 | 廢墟的故事
    - 巫鴻《廢墟的故事本書在全球語境中思考中國的美術和視覺文化,分析了一系列豐富的傳統和當代視覺材料,包括繪畫、碑拓、建築、攝影、電影、印刷品,以及裝置與行為藝術,講述屬於中國的 「廢墟的故事」。無數作家、藝術家和學者基於這種觀念,樂此不疲地一遍遍講述著西方廢墟的故事。這類故事進而影響了人們對非西方文化中的廢墟的考察、圖繪和解讀。藝術史學者保羅·祖克(Paul Zucker)在一篇重要的論文中寫道:「我們這個時代有關廢墟的流行觀念都是18、19世紀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霍勒斯·沃波爾(Horace Walpole)等人的浪漫主義的產物。」
  • 趙匡胤封劉若拙為華蓋真人 修建上清宮和太平宮
    雲遊多年的劉若拙訪遍中國的道教名山,來到嶗山後卻再也不願離開,他在這裡主持整修了太清宮,又修建了上清宮和上苑宮(今太平宮)。  探訪師叔來到嶗山  雲遊四海的劉若拙於後唐同光二年來到了嶗山,他這次來是為了拜訪哲虛道長的師弟、自己的師叔李哲玄。
  • 牡丹江「曹園」,背後有多少秘密?
    (3月21日中國新聞網)  毫無疑問,這個藏在山林深處的「曹園」在被密集曝光後,這次算是徹底「涼涼」了。下步隨著調查督查的深入,一定會有更多驚人的事實浮出水面。然而,正所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座藏在深山老林裡的宏大莊園,又是怎麼建起來的?對於「曹園」和它背後的故事,人們實在有著太多的驚奇與疑問。  首先,這座「曹園」的主人「曹某」是誰?究竟是什麼來頭?
  • 貝多芬著名作品背後的故事(愛情篇)
    ↓↓↓本期視頻由鋼琴家武曉鋒為你講述#貝多芬著名作品背後的故事#(愛情篇)(不同時期的貝多芬)今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這位音樂巨人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經典而關於音樂背後的故事,你了解多少呢?就像看一幅畫作我們需要了解它背後的故事以更好地理解它,其實音樂作品的背後,也有著許多有趣的小故事。也許關於音樂的見解沒有標準答案,但那些雋永音符的誕生過程,你越是了解,就越會覺得迷人!
  • 城市廢墟探險家
    在黑暗中,她不知具體走了多少米。當她重新鑽出地面,匯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沒有人發現,剛剛有一個人,曾在那些或褪色、或頹圮的建築中,悄然潛行。這是潘然玩「城市探險」的第五年。她形容這一愛好「沒有旅遊手冊,沒有導遊講解,不去名勝古蹟,只關心城市裡那些廢棄的、危險的、禁止入內的、無人問津的建築和角落」。
  • 城市廢墟探險家
    在黑暗中,她不知具體走了多少米。  當她重新鑽出地面,匯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沒有人發現,剛剛有一個人,曾在那些或褪色、或頹圮的建築中,悄然潛行。  這是潘然玩「城市探險」的第五年。她形容這一愛好「沒有旅遊手冊,沒有導遊講解,不去名勝古蹟,只關心城市裡那些廢棄的、危險的、禁止入內的、無人問津的建築和角落」。
  • 《大千世界》牛頭人部落廢墟藏的墓在哪進 墓進入入口一覽
    導 讀 牛頭人部落廢墟藏的墓是大千世界遊戲中的一個副本,玩家如果想要進去,要滿足很多條件,那麼牛頭人部落廢墟藏的墓怎麼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