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家家貼門神,可這門神的形象有哪些,你還真不一定都知道!

2020-12-24 浩然文史

隨著文明的不斷進步,智識的日漸開化,中國古代龐大繁雜的神靈祭祀體系和祭祀方式,在現代社會,已日漸衰微、消逝。提及古人崇拜、祭祀的門戶守護神,可能很多現代人,或不熟悉;或據書籍、網絡等通俗普及讀物或信息,只知道神荼、鬱壘、秦瓊、尉遲恭、鍾馗等。對其淵源流變,卻不甚清楚。對其他/她/它在歷史上曾出現過的門神,更不知曉。其實,在古代中國漫長歷史發展過程中,「門神」的形象,可謂多種多樣,除前述為人們所熟知者外,還有其他歷史人物、動物、宗教形象等,反映出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人們的觀念和祈願。

一、最早的門神:神荼、鬱壘

考古發現表明:自原始社會時房屋建築出現之初起,人們就祭祀門戶。周代時,「門」與司命、中霤[liù]、行、厲合稱「五祀」,祭祀「門」的犧牲,有狗、雞、羊等。祭祀方式則是磔裂牲體,用其血塗抹門戶。

現有文獻記載表明,具有驅鬼、捉鬼神通的神荼、鬱壘二位神靈,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門神。《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滄海中有度朔山,山上有大桃木,蜿蜒盤曲三千裡,其枝東北,是萬鬼出入的鬼門。門上有二神,名曰神荼、鬱壘,職掌萬鬼。用葦索(蘆葦編織的繩索)捉拿惡害之鬼,餵食老虎。黃帝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兇惡。這一觀念在考古發現的河南密縣漢墓墓門畫像,可得佐證。墓門畫像繪刻有神荼、鬱壘二神形象,相對而立,手中各執一虎。

先秦秦漢時,人們往往用具有神秘和超自然能力,能夠祛除作祟的厲鬼惡魔,因而又被稱為「仙木」的桃木,或雕刻,或繪畫神荼、鬱壘神像,或書寫二神名,製作成御鬼避邪之物,謂之「桃符」。每逢臘月除夕時,將「桃符」懸掛在門戶上,以驅鬼除害,保佑家人平安。《淮南子》、《荊楚歲時記》皆稱其為「門神」。

桃符的形式和製作工藝,也隨著時間發展而發生變化。最初的桃符,是由二塊長約7、8寸,寬1寸多的小桃木,然後,在上面繪刻神荼、鬱壘神像,或書寫其姓名。後來,桃符是用一塊長2、3尺,寬4、5寸的桃木板製成,上面畫有狻猊 (龍生九子之一,形似獅子) 、白澤 (各代傳說中的神獸,會說人話,知萬物之事),下面寫「左神荼、右鬱壘」。

二、金雞、老虎也曾充當過門神

兩漢魏晉南北朝時,很多人雖以神荼、鬱壘為門神,但也有人在門戶上繪畫金雞、老虎,作為門神。

《荊楚歲時記》記載,因雞乃司晨之精靈,百鬼畏懼,故有人於歲旦(正月初一),在門戶上貼畫金雞圖像,以祛除鬼魅,護佑平安。這一禮俗,或許緣於先秦時期流傳下來的用雞(陽物的象徵,可闢邪)祭門的禮儀。

《風俗通義》則記載,作為百獸之王的老虎,在當時人們觀念中,也有吞噬鬼魅的神通,故人們在門上畫上老虎,以抵禦鬼魅的侵擾。有人認為,虎即是神荼的原型。商周時期的一些青銅器、玉器、陶器等器物上有「虎食人」的紋飾或造型,或為虎吞噬邪祟的象徵。

三、南北朝唐代佛教影響下門神形象的嬗變

大致於兩漢之際,佛教傳入中國,並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於大江南北。佛教思想、觀念與對中國傳統的門神文化,交互影響。

漢、佛文化的相互滲透、融入,既對佛教教義有所發展,也豐富了漢地門神的形象和造型。北魏孝文帝既崇尚漢化,也尊崇佛教,故將二者有機融合起來。如佛教教義中,僅有天王、力士等護法神,而無「門神」;護法神皆在佛尊左右,不在他處。北魏孝文帝時期開鑿的諸多石窟,卻將天王、力士形象雕刻於洞口,顯然受漢族門神文化的影響,以天王、力士充作門神。

北魏時期繪刻於「寧懋石室」門側的一對武士門神,前置象徵佛國淨土的蓮花,也體現出漢、佛文化的融合和交互影響。

唐代,佛教造像形式上更趨於漢化。如河南登封的唐代藥叉(門神),造型豐富:香臺門上藥叉像手執花,庫門藥叉像手執如意袋、天德瓶,口瀉諸珍寶等。

四、唐代盛行的捉鬼門神——鍾馗

自唐代起,人們尊擅長捉鬼、噬鬼的鐘馗為門神。

關於鍾馗的身世,民間傳說中說法不一,有說他是唐玄宗時人,科舉考試失利,自殺身死;有說他是唐朝後期人,因被奸相盧杞陷害冤死;不同的傳說,都有比較相同的結果:鍾馗死後,託夢給皇帝,發誓掃除世間惡鬼。皇帝醒後,召畫工繪畫其圖像,張貼宮門,宣示天下,祛除邪惡。這些傳說在民間迅速傳播,鍾馗也迅速成為唐代以後,知名度甚高的門神形象。

以上頗具傳說色彩的說法,是否基本是史實呢?學者多以為,上述只是傳說,鍾馗或起源於古代的驅疫逐鬼的大儺禮。舉行大儺禮時,總要揮舞大椎(錘), 作為打擊、驅逐惡鬼的利器。於是,椎就具有闢邪的神通。椎若緩讀,則為「終/鍾葵」。為驅鬼闢邪,自魏晉至隋唐,常有人以「終/鍾葵」為名,如北魏有楊鍾葵,隋有段鍾葵。「葵」後寫作「馗」。傳到後來,就有「鍾葵捉鬼」故事的編造與流傳了。

五、宋元明時期武將門神的盛行

在古代中國,武將,尤其是勇冠三軍的勇猛武將充當的門神,雖出現時間較晚,卻是最為社會大眾熟知,且人物眾多的一種門神類型。

以武士作為門神,大概開始於漢代。《漢書·景十三王傳》記載,廣川王國王宮殿門上,繪畫有古代的勇士成慶的畫像。

大致自唐末起,人們觀念中的神荼、鬱壘的形象,慢慢地發生變化。二神逐漸由先秦時期的面目猙獰、執鬼食虎的神怪形象,演變為披甲執鉞的武士形象。

北宋,武將形象的門神,在今河南開封一帶盛行。北宋袁褧記載,汴中「門神多蕃樣,戴虎頭盔」。

宋代 甘肅臨洮 磚雕 甲冑門神

靖康之變,北宋被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滅亡。故有人認為,門神「蕃樣」,實系胡人(女真)滅亡北宋的先兆。

武將門神中,最為後世熟知,在民間影響最大的,則是唐初開國名將秦瓊(字叔寶)、尉遲恭(字敬德)。在唐代小說變文及宋元話本小說中,都記載唐太宗患惡疾,夜夢惡鬼入宮作祟。猛將秦瓊、尉遲恭請求夜晚身著戎裝,手執兵器,守衛宮門。其夜,太宗果然未作噩夢。太宗遂命畫工圖畫二將戎裝形象,懸於宮門兩側,邪祟全消。這一故事,經吳承恩採擇,寫入《西遊記》第十回「二將軍宮門鎮鬼,唐太宗地府還魂」,而為更多人,尤其是民間普羅大眾所熟知。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明顯系虛構傳說的故事中,涉及的歷史人物,如唐太宗、秦瓊、尉遲恭雖系唐初人,但繪畫秦瓊、尉遲恭畫像,作為門神的風俗,卻是出現在唐末以後。同樣,這一風俗雖出現較晚,但秦瓊、尉遲恭畫像作為門神的風俗,在明清乃至近代中國,卻盛行不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秦瓊、尉遲恭是繼神荼、鬱壘、鍾馗等捉鬼門神之後,在社會大眾觀念中,影響最大、最深遠的武將門神形象,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門神」。

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觀念的變化,秦瓊、尉遲恭的門神畫形象、配置也不斷的發生變化。較早的畫像中,二將眉毛濃黑,雙眼帶有濃濃的殺氣,手持鞭鐧,雙腿分開,相貌兇悍。後來,二將的相貌逐漸變得溫和可親,人物造型也日漸豐富。二將手中所執兵器,也隨不同時代人們的喜好而改變。有的二將均手執金瓜,有的秦瓊手握長鉞,尉遲恭手持長斧;有的秦瓊雙手持鐧,尉遲恭雙手握鞭;……二將服飾,或披戴盔甲,或穿戴朝服;二將姿勢,也有不同,或站,或坐,或騎馬,或行走。不一而足。

明清時期,由於不同地域文化的影響,許多地方的民眾,還將歷史上出現的一些英雄猛將,視為門神加以祭拜。如河南一帶的民眾,多以三國蜀漢名將趙雲、馬超為門神;陝西一帶的民眾,則以戰國人物孫臏、龐涓,北宋將領孟良、焦贊等為門神;其他地區的民眾,還有尊韓信、關羽、張飛、趙公明、楊延昭、穆桂英、嶽飛等或真實,或虛構的勇猛名將為門神的風俗。

六、明清時期門神形象的豐富多彩

明清時期,門神造型較於之前更豐富多彩,樣式繁多。除上述基於英雄崇拜,而流行將歷史上的著名將軍、英雄作為門神外,在民間,基於祈求幸福生活的心理需求,出現了進寶守財的文官門神、家庭和睦的「和合二仙」門神;基於望子成龍的心理願景,出現了「連生貴子」、「送子娘娘」、「五子登科」、「帶子隨朝」等門神;表現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以關羽、秦瓊、尉遲恭等為代表的門神,被後人稱為「武門神」,一般貼在大門上,以抵禦邪魔的入侵;身著朝服的清官或神仙等門神,被稱為「文門神」,通常貼在室內各個房間的門上,護佑家庭幸福平安。

文史君說

在古代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門神的形象,也多次發生變化。這一變化,既體現在時代差異上,如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時,人們多以傳說中的神靈神荼、鬱壘為門神;南北朝唐代,由於佛教的盛行,漢佛文化的交融,佛教中的護法神天王、力士等形象,也被置於門側,充當門神形象;唐宋明清時,很多人以鍾馗為門神;大致自元明時起,很多人開始以唐初勇武名將秦瓊、尉遲恭為門神。明清時期,門神形象類型繁多,蘊含了祛除邪祟、招財進寶、家庭幸福、子孫發達等多重寓意。這一變化,也體現在空間地域差異性上,如同一時期不同地域,人們祭拜的門神,或為神靈性的神荼、鬱壘、鍾馗,或為韓信、秦瓊、尉遲恭、嶽飛等勇猛名將,反映了古代中國不同時代、不同區域文化的差異、融合和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東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2.(南朝 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3. 王子今:《門祭與門神崇拜》,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年年過年貼門神,那麼你知道這兩個人,為什麼會成為門神嗎?
    一轉眼又到了過年的日子,大家一定都忙著為家裡增添過年的氣氛,貼對聯,貼門神,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家家戶戶貼了這麼多年的門神,為什麼是這兩個人?按道理來說,抵制鬼怪的應該是神話中,有神力的人,可是大家現在的門神確是尉遲恭和秦叔寶這兩位武將,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門神在誕生之初,並不是這兩位武將。貼門神的習俗,來源於古代的祀門活動,是古代非常重要的一個習俗,而那時的門神,地位是非常高的,雖然他的作用是看門,可及時是古代的君王,看到門神也是要跪拜的。
  • 小時候過年家家戶戶都要給大門上貼門神,那麼你知道門神是誰嗎?
    我們中國人最大的節日一定是春節了,每年到了春節前後家家戶戶都忙碌著,準備著各種各樣的年貨。到了臘月二十九或者是大年三十那天給大門上貼春聯更是必不可少的,隨著時代的變遷雖然過年時給門上貼門神的人變少了,可我們依然能在一些地方看到大門上貼著的門神像。那麼門神究竟是誰呢?你知道嗎?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已經有了祭祀門神的風俗。
  • 過年貼門神的來歷到底是什麼,還有到底有哪些門神組合呢?
    過年家家戶戶一家老小全部動手貼春聯、貼門神,迎新春,不亦樂乎!既然大家都貼了這麼多年門神,可知貼門神的來歷,還有到底有哪些門神組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貼門神的那些事。武將門神通常貼在臨街的大門上,為了鎮住惡魔或災星從大門外進入,故所供的門神多手持兵器。如:「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爪、鐺棍槊棒、拐子、流星」等。武門神並沒有特指的武將,但以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最為常見,而又有一些地區以趙雲、趙公明、孫臏、龐涓等歷史人物為門神。
  • 過年門神少不了,種類也不少,你家貼的是哪種門神呢?
    過年期間,家家戶戶的大門上都少不了兩樣東西,一個是春聯,一個是門神,當然由於中國的民族眾多,因此各地的習俗不同,但是絕大多數地區不是貼春聯,就是貼門神,這反映了人們對於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待。門神都有哪些神仙?
  • 門神的來歷及貼門神的講究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據說,大門上貼上門神,一切妖魔鬼怪何都會望而生畏,不敢到家裡作祟。那麼貼門神的習俗究竟是怎麼來的?有什麼講究?且聽小編給你慢慢道來。這是傳說中最早出現的門神形象。而民間桃木能驅邪的說法,也是從這裡來的。然而,真正史書記載的門神,卻不是神荼、鬱壘,而是古代的一個勇士叫做成慶的。在班固的《漢書·廣川王傳》中記載:廣川王(去疾)的殿門上曾畫有古勇士成慶的畫像,短衣大褲長劍。到了唐代,門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寶和尉遲敬德以及終南進士鍾馗所取代所取代。
  • 過年貼門神的傳說
    春節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貼門神,喜氣洋洋過新年。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欣賞關於貼門神的傳說是這樣的。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做了皇帝以後,勤政愛民,國泰民安,老百姓都生活的很幸福。但是李世民卻有一個苦惱,每到過年的時候就會心緒不寧,夜做惡夢,御醫看了也看不出有什麼病,國師也說不出是什麼原因,大家都為唐太宗的情況感到憂心,唐太宗自己休息不好,再加上心情不好,身體每況愈下。就在大家一籌莫展時,丞相魏徵就向唐太宗建議,一是要天下百姓過年時貼春聯放煙花爆竹歡慶新年,二是請秦瓊大元帥為李世民門前站立守衛。
  • 過年貼門神,你知道從哪裡請的門神最靈驗?竟然是在山西這個小村
    中國人過年,家家戶戶都要貼門神,門神一貼,過年的氣氛立刻就濃了!門神哪裡請?年貨市場隨便買兩張怎麼行?山西一個千年古村——介休張壁古堡,擁有最靈驗的門神!一起來看看!張壁古堡有何來頭?張壁的門神是誰?為什麼從張壁請的門神最靈驗?張壁的門神和中國人的門神一樣,也是秦瓊和尉遲恭,但為什麼要說張壁的門神最靈驗呢,這還得從紅臉門神尉遲恭說起。隋末唐初,劉武周手下大將尉遲恭鎮守介休,並將張壁作為囤糧所。
  • 過年你家還貼門神嗎?
    我國自古都有貼門神的習俗,隨著時代的變遷,門神也出現了多種形式。從唐代以後人們大多以胡敬德和秦叔寶為門神。《西遊記》小詞有「本是英雄豪傑舊勳臣,只落得千年稱戶尉,萬古作門神」之句。門神是一項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門神的題材也多種多樣,畫法各異,但是大多都是色彩豔麗,形象淳樸。唐以後門神的題材也越來越多,內容也日漸豐富起來,多為朝官將軍等,並加上各種各樣代表吉祥的器物,表達出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
  • 你知道門神的來歷嗎
    年輕的男女在談情說愛時,約了地方,說好了不見不散的,先到的哪一位一定覺得時間是如此漫長。而老人們卻常常感嘆:時間真快,年輕時老覺得,老去是件很遙遠的事,一轉眼,已是垂暮之年,行將就木。真的是朝如青絲暮成雪的情懷!
  • 過年大門貼門神,除了他們兩位大將,還有哪些被奉為門神呢
    門神,每到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貼門神,為了祈求一家福壽康寧,每到春節前後有些地方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門神是道教和民間共同信仰守衛門戶的的神靈,用以驅邪避鬼,保平安。可以說是民間最受歡迎保護神之一。據說,這大門上貼的這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比較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秉性和不凡的本領,要不也不會說,某個人的照片貼在那個闢邪,就是往往長得越奇怪,越嚇人的就越闢邪。
  • 門神,為何有那麼多?貼哪二位呢?
    新時代,新風貌,所以貼門神更多的是去傳承傳統文化,是對美好的一種嚮往。 年俗,只要你不迷信,那都是精華,你迷信了,才有糟粕。 小年的時候,書生曾提到上古時期人們祭灶,當時只是一種單純的祭祀形式,灶神還沒有被人格化,只是後期神話體系較為完善之後,才有了灶王爺、灶王奶奶的形象。 門神也是一樣,早期就是對「門」的一種祭祀。
  • 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貼門神,你知道門神是指哪兩位嗎?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貼門神,你知道門神是指哪兩位嗎?舊時,在一年中最末一天,人們必把新門神換上,把老門神撕下。而貼門神的目的,是為了免災迎福,驅鬼避邪。《山海經》中記載:「在茫茫大海中矗立著一座度朔之山。而山上有一棵老桃樹,它的枝幹蜿蜒盤伸幾千裡。桃枝的東北有一個鬼門,有萬鬼出入。
  • 春節為什麼要貼春聯?貼門神與貼春聯是怎麼來的
    中國人貼春聯、貼門神習俗歷史悠久,是不可或缺一種習俗。過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這種習俗既展現了高貴典雅的書畫詩詞藝術,又彰顯節日喜慶吉祥的人文習俗。那麼你知道是怎麼來的?一、貼門神中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傳說中的神荼、鬱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門神分三類:第一類是"大門門神",多貼在車門或整間大門上,高約四五尺,寬約二三尺。
  • 為啥古代人過年時,不僅要貼對聯,還要貼門神?
    春節有很多流傳下來的習俗,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流傳下來的習俗也不同,不過大家都要拜年、放鞭炮、貼對聯、貼門神等等,除夕要守歲、吃年夜飯,初一要拜年,初二要回娘家,初五要迎財神、剁小人等等。過年的時候除了要貼對聯,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要貼門神,門神由來的傳說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山海經》中的記載,在東海有一棵巨大的桃樹,桃樹的樹枝連接到遠處的一個鬼門,鬼怪都從這裡進出凡間,門口有兩個神把守著,一個名為神茶,另一個名為鬱壘,兩人主要負責將害人的鬼怪除掉,所以才有了貼門神的習俗。
  • 螃蟹居然也是門神?門神的歷史演變居然大有講究(一)
    門神的演變(一)說起螃蟹,很多人想到的是許多有關螃蟹的美食,比如清蒸螃蟹、香辣螃蟹、螃蟹粥等。而提起貼門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過年前往往家家戶戶都要貼門神,還要給門神燒香上供,當真是十分虔誠。在遠古時期,由於認識水平不高,人們相信生活的一切都是鬼神所安排的,於是消災祈福、祭祀鬼神是當時重要的日常活動。後來,人們在定居後覺得必然有鬼神會對這戶人家的生活進行掌控,而門戶又是每天必定要出入的場所,因此必然有「門神」的庇佑,也就形成了對「門神」最早的崇拜。
  • 歷史中的文武門神,你家貼的是哪兩位
    「門神」就是後來根據人們內心的所需和所想慢慢的演化而來,它既代表了人們的人生取向,也體現了人們的內心所求。「門神」,顧名思義就是門口的守衛之神,是過年時候貼於門上的一種畫。 作為民間信仰保護門戶的神靈,百姓將其畫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鬼闢邪、祈求平安、、祈求吉祥等,是中國民間深受人們歡迎的守護神。 按照傳統習俗,每逢春節,人們就會貼春聯貼門神,用來祈福一年風調雨順。
  • 門神是誰?不止秦叔寶和尉遲恭,竟有人將太監作為門神!
    摘要:本文詳細介紹了門神的類別,共分為六類;也從源頭介紹了門神從桃人到年畫的演變;還介紹了民間門神習俗的禁忌。每當過年,我們就可以看到賣門神年畫的,年畫上的人總是張牙舞爪,讓人感到害怕,後來才聽到家長說,這是秦叔寶和尉遲恭,是幫助李世民平定天下的功臣。
  • 門神是哪兩位 貼門神是因為李世民嗎
    雖然在傳統習俗已經慢慢淡化的今天,已經很少城市人會在意門神這個問題了,但是在廣大農村地區和傳統氛圍比較濃的地區,還是很重視貼門神的。那麼這個門神究竟貼的是誰呢?為什麼要貼門神呢?  門神是哪兩位  門神,就是秦瓊秦叔寶和尉遲恭二人。此二人成為門神是從唐朝開始的。
  • 「印度人牽象」和「蒙人馭虎」圖,藏地的「門神」形象
    這是因為隨著時代發展,很多年俗在不知不覺中消失。南北各地的年俗不同,但除夕貼對聯,可以說是全國性的一個春節民俗。「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描寫的就是家家戶戶貼春聯的情景。貼對聯的時候,通常還會在門正中間貼一個「福」字,而在之前(可能現在還有少數農村地區保留著這一風俗)除了對聯,大門上是要貼門神的。
  • 春節貼門神,這五個細節要注意
    關於這些人成為門神的原因和傳說,網上可以找到的資料很多,一葫堂主也就不贅述了,今天就從風水和傳統民俗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貼門神的那些事。一、什麼時候貼門神貼門神的時間一般來講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這一點國內各地的區別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