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暑期撞上紅色「八一」,
軍事迷們該去哪兒釋放一腔熱血?
紅色文化愛好者去哪兒緬懷歷史、瞻仰先烈?
孩子們又該去哪兒學習更生動的中國抗戰史?
在中國,解放軍就是「紅色」的最佳代表。
這股「紅色」用他們赴湯蹈火般的英勇豪邁,
建立了血染戰旗的紅色記憶,
增強紅色革命基地的感染力與影響力,
同時也帶火了紅色旅遊。
紅色旅遊除了受老一輩的歡迎,
也在年輕遊客中形成熱潮,
暑假期間很多父母都希望能寓教於樂,
所以趁此機會,快帶孩子來一次太原紅色之旅,
讓孩子熟悉更多的歷史和文化知識。
小編這裡為大家準備了一份
太原紅色之旅攻略!
快!緊跟腳步
不要掉隊!
/第一站/
太原解放紀念館
紅色淵源
太原東山的牛駝寨,當年曾是解放太原的主戰場之一。在解放太原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經過一個多月的浴血奮戰,力舉攻克牛駝寨等東山四大要塞。
景點介紹
太原解放紀念館前身是牛駝寨烈士陵園,建於1959年,1988年改擴建,佔地面積9.3萬餘平方米,分為紀念碑區、展覽區、陵墓區三部分。整體建築雄偉壯觀、跌宕起伏、錯落有致,給人以肅穆之感。
紀念碑區由凱旋門,太原解放紀念碑主碑、副碑等建築組成,徐向前元帥手書「太原解放紀念碑」鎏金大字裝點豐碑。碑高49.424米,寓意1949年4月24日為太原解放日。
地址:太原市凱旋街99號
/第二站/
雙塔烈士陵園
紅色淵源
雙塔寺一帶是太原市東南的制高點,1949年解放太原戰役中,解放軍經過浴血奮戰終於攻克了雙塔寺附近的閻錫山守軍,打開了解放太原的門戶。為了紀念解放太原烈士在雙塔寺南側修建這雙塔烈士陵園。
景點介紹
始建於1954年,因毗鄰「雙塔」而得名。陵園佔地面積21萬平方米,分紀念廳、墓園兩大部分。紀念廳是並立的三座高大水泥結構建築,正廳三層,仿歇山式建築為骨灰室。廳內有高君宇等革命烈士事跡展覽。
陵園墓區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主墓區安葬著劉天章等烈士遺骨,稱「三烈士」墓。墓冢為漢白玉築砌,呈球形。墓丘廣場的對面建有用紅色花崗石、漢白玉、墨玉砌成的象徵世界永久和平的烈士碑。
烈士墓區共2800平方米,安葬著為太原解放事業而犧牲的430名烈士,這裡青松圍抱,翠柏環繞,肅穆莊嚴。
地址:太原市迎澤區雙塔南巷甲字8號
/第三站/
山西國民師範革命活動舊址
紅色淵源
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是1919年閻錫山創辦的一所專門培養全省小學教員的師範學校。從五四運動開始,這裡很快成為傳播新思想,宣傳馬列主義,發展革命組織,從事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的重要陣地。
1936年冬至1937年秋,在山西省工作委員會公開的直接領導下,「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在這裡設置了培訓機構,舉辦了「軍政訓練班」「民訓幹部教練團」等,先後培養了四千餘名優秀幹部,同時還成為山西新軍的策源地,為促進和堅持山西乃至華北的統一戰線與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景點介紹
山西國民師範革命活動舊址,是省城保存較完整的一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紀念性建築。
整個建築古樸典雅,是民國初年中國傳統建築與西方建築相結合的典範。
主要建築坐北朝南,前有西洋式大門,中有加固維修後的歇山卷棚式二層辦公樓和資料室,西側為臨街展覽廳,東側有卷棚式陳列廊。
地址:太原市杏花嶺區五一路245號
/第四站/
孫中山紀念館
紅色淵源
這座經歷了百年風雨歷史的小樓原名「勸業樓」,修建於公元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清末,山西巡撫張之洞為了促進新政變革,於太原文瀛湖湖岸遍植柳樹,又於湖岸北邊建造了歇山頂式的二層樓建築,初名為「勸工陳列所」。所陳列者為山西的各種土產品和手工業製品,以此推廣、發展民族工業。
1912年9月,孫中山為考察正太鐵路及山西礦產,應山西都督閻錫山的邀請,乘專車從北京到達太原。在太原19日、20日兩天的考察中,孫先生為宣傳革命主張,對山西各界群眾作了五次演講,其演講的主要地點就是勸工陳列所。此地成為孫中山先生蒞臨太原市的歷史見證,也成為山西辛亥革命的見證。
景點介紹
孫中山紀念館坐北朝南,磚木結構,二層硬山式樓房,上下層均出簷有廊,面闊七間,進深三間,佔地面積326平方米。
1986年,時值孫中山先生誕辰120周年,在中共太原市委、市政府、市政協和民革太原市委的共同努力下,勸業樓被修建成孫中山紀念館,在館內二層陳列孫中山革命生平和山西辛亥革命的歷史、實物和圖片,成為太原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地址:太原市迎澤區海子邊東街99號(文瀛公園內)
/第五站/
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
紅色淵源
1950年3月12日,山西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在太原人民大禮堂召開,共商建設新山西的大計。與會代表為了紀念為中國革命犧牲的先烈,決定在文瀛湖北岸修建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3月25日,首任山西省政府主席程子華,在文瀛湖北岸陳列館前為紀念碑奠基。1951年3月7日舉行了落成典禮。
景點介紹
紀念碑在1951年3月7日,落成於文瀛湖北岸的孫中山紀念館前,是建國後太原最早修建的紀念為中國革命而犧牲的先烈的紀念性建築,也是山西省第一個大型室外雕塑。
紀念碑高4.03米,由碑身、碑座和碑頂群像組成。碑身和月臺全用潔白的漢白玉建成,碑身主體正面上端鑲嵌著國徽浮雕圖案,碑正面國徽下鐫刻著毛澤東題詞:「死難烈士萬歲」,199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地址:太原市迎澤區海子邊東街99號(文瀛公園內)
/第六站/
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舊址紀念館
紅色淵源
這裡原是明清時期山西的貢院,1906年創辦山西公立中學堂,1913年更名為山西省立第一中學校。省立一中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是太原市暨山西省中共黨團組織的誕生地,被稱為山西革命史上的「南湖」,在中國共產黨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921年5月,太原社會主義青年團在省立一中成立,這是山西省成立的第一個團組織。1924年5月,高君宇受中共北方區委和李大釗的委派,在省立一中建立中共太原支部,這是在山西省建立的第一個共產黨組織。
景點介紹
位於太原市文瀛公園文瀛湖南岸,佔地10畝,建築面積5820平方米。有三層主樓一幢,面積為3556平方米,古建築平房面積為2000平方米。
館內設有彭真生平業績陳列、高君宇生平業績陳列、賀昌生平業績陳列和中國共產黨山西歷史陳列等永久性展廳。
地址:太原市迎澤區海子邊東街99號(文瀛公園內)
/第七站/
高君宇故居
紅色淵源
高君宇(1896—1925),為中國共產黨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56名黨員之一。參加過五四運動、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發起成立了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是山西共產主義啟蒙運動的先驅。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
景點介紹
高君宇故居,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以房窯為主,皆為青磚灰瓦,清末同治年間開始修建,被當地人稱為「高家大院」。
整個大院共6座院落,分為東上院、東下院、中院、南院、西院和花園,佔地面積約45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200平方米。
紀念館主要為原「高家大院」的中院。佔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下院的中央塑有高君宇銅像。2019年10月7日,高君宇故居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地址:太原市婁煩縣靜遊鎮峰嶺底村
/第八站/
八路軍駐晉辦事處舊址
紅色淵源
八路軍駐晉辦事處舊址在太原眾多革命遺址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共中央北方局、山西公開工作委員會都曾在這裡戰鬥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之後,八路軍駐晉辦事處從一個秘密聯絡站,到公開的辦事處,逐漸成為華北抗戰的指揮中心。除毛澤東同志以外,黨的高層領導都曾在這裡工作、戰鬥過,因此太原也被稱為「小延安」。
景點介紹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駐晉辦事處舊址,是一座民國風格的青磚院落,院內四面房屋合圍,組成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青磚灰瓦間,散發著古樸沉靜的氣息。院子四周,圍攏著高層建築,高樓的映襯下,舊址顯得更加寧靜肅穆。
2003年8月,舊城改造時,僅存的壩陵南街4號院作為當年八路軍辦事處一隅被損毀,所剩東面平房3間作為八路軍辦事處舊址被太原市相關部門作為革命文物予以保護。2009年12月被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地址:太原市杏花嶺區壩陵南街
看了上面的攻略
是不是已經躍躍欲試了?
那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紅色之旅吧!
憶苦思甜,共同銘記,
一起尋找紅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