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紅網訊(記者孫曉燕 李武豔)4月29日。記者走進山西省霍州市陶唐峪風景區。這裡空氣清新,山色旖旎,鳥聲鳴唱,小溪潺潺,仿佛進入世外桃源。
據了解,陶唐峪自然風景區位於山西省霍州市區東南20公裡霍山南部,遊覽面積約40平方公裡,史稱陶唐谷。據大清嘉慶三年《陶唐谷重建玉泉寺碑記》:因堯帝避暑而名 (帝堯,姓伊祁,名放勳,號陶唐氏) 。陶唐峪集璀璨絢麗的民族文化、歷史悠久的古代建築和優美奇異的自然風光為一體,是中國古代十大名山&34;霍山的主要景區之一。
附件:
陶唐峪主要景點有:
一、陶唐峪由來
陶唐峪史稱陶唐谷,因華夏民族先賢之一堯帝(號陶唐)曾在此設立避暑行宮而得名。至今山上仍保留有堯洞、堯宮、堯祠、玉泉寺等古蹟。亦此,霍州被視為堯舜畿輔。
二、生態山水
陶唐峪景區內為國家森林公園,植被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池潭瀑布星羅棋布,大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被譽為「天然氧吧」,是「森林浴」的極品佳境。自然風光以山雄、水奇、谷幽、石麗為主要特徵。其山雄,以摩天嶺、蓮花山為代表;其水奇,以仙女池、水簾洞、五龍池等深潭淺池及疊邊瀑布為奇觀;其谷幽,以石門、觀峰峽、一線天為典型;其石麗,以鴛鴦潭河床石、仙女池壁、五龍池壁、石門河床、蓮花山奇石等為勝景。
三、舜漁潭
峪口有三壩三潭,傳說堯帝於此峪立宮治世時,舜輔政之暇,曾垂釣於此,潭南尚存「舜漁潭」石刻。
四、鴛鴦潭
潭水清澈見底,河床石花紋優美、五彩煥然,傳說為女媧補天時所留。河床石上可以清晰看到風卷流雲及各種飛禽走獸圖案,尤以溪水入潭處有塊呈現出一隻禽鳥奇石,頭南尾北,栩栩如生,初看像單鴨鳧水,細觀似孤鴛求鴦,水豐時入流嬉水,水瘦時溪邊觀望,故稱鴛鴦潭。
五、曲水弧崖
鴛鴦潭之東,右側山崖陡峭高聳,形成一個大弧圈,左側山崖突兀伸出,直插弧圈內。兩崖若即若離,之間形成一段狹窄的弧形山谷,谷底水邊,夏季氣候涼爽異常。
六、接仙橋
曲水弧崖東北部,河谷狹窄,水急石亂,順谷有浮橋,人行橋上,舒適自然,搖擺飄然。
七、胭脂池
傳說此池因堯帝度暑時,娥皇、女英及眾宮女常在上遊卸妝沐浴,胭脂溶入水中,至此池起浮沉澱,染紅池底壁石而得名。
八、仙女池
又名漱玉池。為娥皇、女英及眾宮女化妝、卸妝、沐浴、嬉戲之池。
九、滴水崖
夏秋滿崖滴水,珠玉萬千,汛期瀑布飛瀉,聲如雷響;冬春滿崖掛冰,冰壁百米,異常壯觀。
十、五龍池
畫面彩紋或如天女散花,或似敦煌飛天,或龍飛鳳舞,或若雲卷浪翻。畫面之上有流暢曲線為界,下有筆直的白石玉帶作邊。天然畫郎之後,五池相連,玉水銀流,貫穿其間。池壁有黑龍,頭入池中,崖上有白龍,遊入池間。五池藏五龍,池池居龍王。水,一池比一池深;池,一池比一池圓。
十一、猛虎下山
青色大石上一隻白色老猛虎,頭、身、爪、尾皆顯,耳、眼、鼻、須俱全,此石因名「猛虎下山」。此石之後還有一石,有頭無身,名「虎頭石」。
十二、大溝叉瀑布
瀑南崖畔40級臺階,炎夏酷暑拾階登臨瀑頂,山風撲面,渾身涼爽。後行不遠,右側一小崗,名「平珠瑪嶺」,又名「茯苓崗」。崗上多長豬苓、茯苓等名貴藥材。
十三、五子峰
由大溝叉瀑布北部山坡攀援而上即到「抓嶺」,回首南望,隔谷可飽覽五子峰秀麗景觀。五峰東西排列,由西向東,一峰高過一峰而間距相當,五峰似同胞兄弟,一脈承傳。峰峰翠綠欲滴,秀色可餐。
十四、石門
石門位於大溝叉瀑布後約3000米處。兩邊懸崖對峙,如同門狀,水由谷中急流而出,在巨石上垂懸疊連。河床石花紋絢麗多姿,圖案優美異常。
十五、雙龍戲珠
坐於石門谷口回望,可見對面石壁上一對白龍,龍頭相向。其一尾在谷中,其一尾在崖上。二龍頭之間,有一圓形兩爪怪物,形似蜘蛛,整個圖案儼然便是二龍戲珠。
十六、恐龍蛋
石門後有兩個溝叉,一朝北,一朝南。北溝通往後山一線天,南溝名為觀峰峽,石崖壁立谷間。兩溝之間有一巨石,略呈圓形,直徑約12米,重約200餘噸,名為「恐龍蛋」。
十七、幽谷一線天
窄谷兩邊懸崖對峙,似斧劈刀削,高不可攀。谷口有一深潭,水深逾丈,稱其為「油甕」。從油甕之側石壁入谷,谷成一隙,天若一線,寒氣襲人,幽僻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