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的始祖分別是誰?三國君主以地名為姓,齊燕國君很有名

2020-12-25 海叔說春秋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髮帶著眾家諸侯在牧野打敗了商軍,並一口氣滅了殷商,紂王帝辛最後自盡,商滅亡,周得以建立。本著有功者賞的原則,周武王分封了幾百諸侯,其中功勞大者的領地也多一些,功勞少者則國家小些。後來由於周天子沒了存在感,所以就出現了大國吞小國的現象,到了戰國時代也就只有七雄了。據《史記》所載,在七雄裡僅有齊、燕2國最早為武王所封,其他的國就是後來才出現的。那麼戰國七雄的始祖都分別是誰呢?

燕國的始祖叫姬奭。這個姬奭是武王姬發的親兄弟,人稱召公。由於他是周武王的親兄弟,所以燕國可說是周的姬姓宗室國家。公元前1046年,燕被封在了遼東。本來燕十分忠於周天子,可他們的領土被封在偏遠的北方,距周王的都城太遠了,所以後來周王被欺負時,燕很難去救援。同時燕自身也不太強大,好多問題連自保都困難,因此很難捍衛周王室的尊嚴。

齊國的始祖叫姜尚。看過《封神演義》的人都知道,姜子牙算是裡面的男主了,其實他就是歷史上的齊國開國君主姜尚。公元前1046年,姜太公輔佐周武王伐紂居功至偉,所以姬發特地把他封到了土地最好的齊國。但後來突然冒出了「媯姓田氏代齊」的事件,結果這個國家就更換了君主,直到國家滅亡之際都是田姓君主。

秦國的始祖叫秦襄公。這秦本是西戎之國,而且很晚才得到了封賜。公元前897年—公元前886年,秦非子住在犬丘,而他的身份也不高:就是個養馬的頭兒。這個秦非子負責給老大周孝王養馬,結果後來他討得了周王的歡心,被封到了秦地。不過這個時期的秦還不算獨立國家,直到東周時,秦襄公才被周平王封為了諸侯。這個時候秦國才正式成立。因此襄公才是秦國的真正始祖。

楚的始祖叫熊繹。公元前1040年,周成王把熊繹封在了楚國。不過那會兒楚地只有方圓50裡的地盤而已。但經過數代人打拼後,楚迅速膨脹崛起,到了戰國時國土面積曾過了100萬平方千米。

韓、趙、魏這3家出自於晉國。起初,韓、趙、魏3家的君主不過是晉國的3名大臣,但後來他們卻獨立建國了,而且他們還都是拿地名當姓。韓的始祖叫韓虔,趙的始祖叫趙籍,魏的開國君主叫魏斯。

可看出來,除了齊、燕外,其他5個國家的君主都是後來得到分封的。其中齊國姜太公與燕國召公很有名,韓、趙、魏這三國君主以地名為姓。

相關焦點

  • 春秋五霸之一的越國,為何沒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呢?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
  • 戰國七雄都知道,那麼第八雄是哪個諸侯國?有三個答案!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在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國力最強。
  • 戰國七雄疆域圖,哪國的最大?
    齊國,周代諸侯國,疆域為位於今天山東,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海島,自立為君,田齊至此取代姜齊成為諸侯國楚國,是周代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燕國,周朝時期的周王族諸侯國之一
  • 《七雄爭霸》戰國文化之「興邦」
    在七雄戰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著無數絢麗奪目的文化瑰寶,流傳至今,造福後人。「興邦」、「科技」、「百家」、「兵戎」、「一統」,構成一幅華麗的戰國歷史畫卷,交相輝映在《七雄爭霸》博大精深的戰國文化內涵之中。無家便無國,「興邦」 做為七雄戰國文化的第一站,一統六合,讓我們從「興邦」說起!
  • 戰國是怎麼回事?戰國七雄是哪七雄?又為什麼叫做戰國七雄?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歷史上有這樣一段特殊的時期,我們把它稱之為春秋戰國時期。今天我們就著重來講一下戰國時期,為什麼我們把它叫做戰國?為什麼又把當時分裂的七個比較大的諸侯國稱之為戰國七雄呢?這樣一段歷史是怎樣發展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樣一段神奇的歷史之中。
  • 這個姓被稱為萬姓之王,你的姓可能也來自於他,說出來嚇一跳
    不管周武王分封的初衷是什麼,戰國後期,華夏文明已經基本覆蓋了人力所能達到的所有土地,所以說在那個時代,分封制是創舉,是開時代先河的。那麼,如今我們的姓氏,有多少是出自周朝的姬姓呢?戰國後期的戰國七雄,魏、燕、韓都是出自姬姓。
  • 《七雄爭霸》戰國文化之「一統」
    戰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興邦、科技、百家、兵戎、一統」猶如五顆璀璨奪目的珍珠閃耀在《七雄爭霸》浩瀚的文化知識海洋之中,亂世七雄,掃六合,平天下,一統江山還看今朝。戰國時期,魏、趙、韓、齊、楚、秦、燕七個諸侯強國,即戰國七雄,連年徵戰,在軍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鬥爭十分激烈,爭霸路上可謂波折不斷。
  • 作為戰國中最不起眼的存在,韓國是如何並列七雄的?
    戰國有七雄,分別是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國是戰國時期最頂尖的存在,而其中的韓國爭議頗大,一是因為韓國是第一個被秦國滅國的,二是戰國時期韓國實在是沒有幹什麼事,存在感極低,如果不是列入戰國七雄之一,很少有人能記住這個國家。韓國的實力真的很低麼?韓國為何會被列入戰國七雄之一?
  • 戰國七雄中,存在時間最久的諸侯國是哪個?是楚國嗎?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個大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對於戰國七雄來說,既有燕國、楚國、秦國這樣的老牌諸侯國,也即在春秋甚至西周時期就存在的諸侯國,當然也有三晉、田氏齊國這樣剛剛出現的諸侯國。
  • 韓滅鄭之戰:韓國消滅鄭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還是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其中,就鄭國來說,就是被韓國消滅的。
  •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混戰了八百年,他們的祖先都是誰?
    春秋五霸之四——秦穆公秦國國君,贏姓,趙氏,名任好。開國國君是秦襄公;當時周幽王無道,被西戎犬戎與申侯所殺;秦襄公將兵救周,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周平王正式封為諸侯,遂始有秦國。往上,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垂大夫。往上,蜚廉,為商紂王採石於北方,沒趕上武王伐紂;蜚廉一子曰惡來,其後是秦國,一子曰季勝,其後是趙國。
  • 春秋曾經稱霸的越國,到了戰國為何沒有被列為戰國七雄
    反觀北方地區,秦國一直到戰國中期才兼併了巴蜀兩國,使國土面積擴大了一倍;燕國一直到戰國後期才將勢力範圍擴張到遼東一帶;韓趙魏三國曾經是晉國的一部分,三家分晉之後其國土面積和人口也大幅度減少。只有同屬於長江流域的楚國在面積上超過了越國,但是楚國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得到開發,雖然大但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在人口上不見得比越國有優勢,所以從體量上來看越國曾經是戰國時期一等一的大國。這樣的一個國家理應位列戰國七雄之一,或者直接把他和七雄並立成為戰國第8個雄。
  • 看《大秦賦》,品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興衰成敗!
    《大秦賦》以我國古代戰國時期(前475-前221年)為歷史背景,不論在時間、地點、人物還是故事情節上都非常接近史實。《大秦賦》以秦趙「邯鄲之戰」為切入點,藉以引出本劇的主要人物呂不韋、趙姬、嬴政以及嫪毐,因此,要想更好地觀賞這部大劇,有必要更多地了解一些有關「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歷史知識和它們的興衰成敗。
  • 何為「春秋」「戰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又是誰?
    其中又以公元前475年為界線,前段為春秋,因孔子曾編訂《春秋》一名而得;後段為戰國戰國,因為當時七個較強大的諸侯國互相混戰而得名。 春秋時,王室衰微,諸侯勢力崛起,同時中原諸侯又受到周邊少數民族威脅,於是各大國在「尊王攘夷」的口號下,爭當霸主。
  • 戰國時期,強大的楚國消滅了哪幾個諸侯國?
    眾所周知,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彼時,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
  • 歷史上真實的戰國七雄實力排名,戰國七雄是怎麼形成的
    歷史上真實的戰國七雄實力排名 經歷了春秋時期的大篩選,在弱肉強食的混戰中,數量眾多的諸侯國減少到了個位數。一直到了戰國時期,僅僅是剩下了7個諸侯國,他們並稱為戰國七雄,分別是齊國,楚國,趙國,韓國,魏國,燕國和秦國。戰國初期的時候,戰國七雄的實力排名是魏國,楚國,齊國,韓國,趙國,燕國和秦國。
  • 戰國七雄中,為何只有秦國能崛起並稱霸中原?有人可能會覺得疑惑
    了解歷史的人一定知道「戰國七雄」,它指的是戰國時期的七個國家,曾經有人在知乎上把「戰國七雄」與當今世界各國相對應,比如楚國是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與俄羅斯相仿,都是剛開始時領土不斷擴大,後來居上。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只有秦國在七雄之爭中崛起並稱霸中原?一、齊國這裡以齊國為例,詳細介紹齊國興衰的整個過程,探尋齊國為什麼不能打敗秦國,從側面也可以看出,齊國屹立不倒,統治中原的根本原因。齊國在戰國七雄中,實力僅不及秦國,它本來有機會統一六國,但最後卻沒有得逞。
  • 如何記住戰國七雄各自的滅國時間和順序?只要掌握它就可以了
    戰國是繼春秋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個最為精彩的歷史片段之一,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先後有七個國家脫穎而出,他們的實力遠超同時期的其他諸侯國,之後經過不斷的兼併戰,這七個國家愈發的強大,戰國七雄格局就此形成。
  • 戰國時期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分別在哪裡?
    揭秘戰國時期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分別在哪裡?戰國七雄分別是:按東西南北中的順序排列依次為:齊、楚、秦、燕、趙、魏、韓。戰國時期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分別在哪裡?本文介紹的是中國戰國時代的諸侯國.春秋戰國時期七國是現在的哪裡?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在今山東省東北部,面臨大海,是周王朝開國功臣姜尚(姜太公)的封國.都城設在臨淄。戰國時期戰國七雄時期哪個國家最強大?
  • 戰國七雄指的哪七個諸侯國,消亡次序是怎樣的?
    戰國七雄,是指在戰國時代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秦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周朝是中國歷史上國祚最綿長的朝代,共立國800餘年。其中根據周平王遷都洛邑為時間點,分成了西周和東周前後兩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