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記住戰國七雄各自的滅國時間和順序?只要掌握它就可以了

2020-12-13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公元前230年,在秦始皇的詔令下秦國戰車浩浩蕩蕩的向著韓國出發,這次徵戰不同於以往的向對方索要土地和珍寶,秦始皇的目的很簡單讓韓國消失在這片土地上,讓韓國變成秦帝國的一個郡,當然這一切都不是韓王安所能知曉的了,直到他被俘虜,韓國首都變成潁川郡的那一刻,韓王安、世人才明白紛紛擾擾幾百年的戰國時代要變天了。

戰國是繼春秋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個最為精彩的歷史片段之一,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先後有七個國家脫穎而出,他們的實力遠超同時期的其他諸侯國,之後經過不斷的兼併戰,這七個國家愈發的強大,戰國七雄格局就此形成。

不過提起戰國七雄許多人也許有這個概念,但並不一定能很快的說出這七個國家的名字,至於這七個國家是怎麼來的,怎麼建國又何時滅亡的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事實上理解起來也不複雜,春秋時期以來的這些諸侯國基本上都是周朝建國以後分封的,只是後來隨著周天子的統治力逐漸下降,逐步淪為名義上的共主之後,一切稍微強大的諸侯國開始妄想替代周天子行使執掌天下之權,這才有了後來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兼併戰,才有了戰國七雄的脫穎而出。

戰國七雄分別是秦國、齊國、楚國、韓國、燕國、魏國、趙國,它們國號的由來無外乎用自己的姓氏為國號,或者以居住地為國號,但基本上都獲得了周天子的認可。

秦國的國號國號來源於地名,原本秦國的祖先秦非子是給周王室養馬的,因養馬有功,周孝王,便把它們封在了秦地,之後秦就成了秦國人的族稱。但當時的秦國還不算正式的諸侯國,它們真正獲得周天子認可是在周幽王時期犬戎攻入鎬京,秦襄公保衛周王室有功,這才正式被封為諸侯國。

齊國和燕國的話也是以地名成為自己的國號,不過兩國還有些許差別,齊國是周天子分封功臣姜尚的封地,燕國是周天子分封自己的親屬召公的封地。

楚國的話就有點特殊了,楚國地處南方,當時中原不屑於楚國的那片土地,直到楚成王時期楚國崛起,周天子這才給予楚國冊封承認,至於楚國國號的由來,根據清華簡中《楚居》一篇對楚先君鬻熊的記載,鬻熊的妻子妣厲生熊麗時難產,剖腹產後妣厲死去,熊麗存活。妣厲死後,巫師用「楚」(荊條)包裹其腹部埋葬。為了紀念她,後人就稱自己的國家為「楚」。這就是楚國的由來。

韓、趙、魏三國的話他們原本都屬於晉國,結果三家做大把晉國瓜分了,而後派使者向周天子請封,周天子勢單力薄,還得依仗他們存活,不得已同意了他們的請求,三國各自以自己的姓氏為國號。

到了戰國時代七雄雖然在兼併其他小國,但七國本身也不是相安無事的,他們也在想方設法的兼併彼此,結果戰爭越來越頻繁和激烈,幾方都互有得失,但最終秦國依仗自己的徹底改革,變法圖強開始了向其他六國的吞併之旅,到了秦始皇時代秦國的具體措施則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其中文章開頭的秦國滅趙就是秦始皇在各方條件都準好的情況下的第一次進攻,韓國在七國中雖然實力最為弱小,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關東進之道路,秦要並滅六國,必須首先滅韓。公元前230年在內史騰率兵進攻之下韓國成為七國中第一個被滅亡的。

韓國滅亡之後秦始皇發現原來滅亡六國也不是很艱難的事,之後秦國熟練地採取遠交近攻策略將其它五國各個擊破。

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趙軍,俘虜趙王,在趙國首都邯鄲附近一帶設立邯鄲郡。

公元前225年,王賁領軍攻魏,對魏都大梁採取圍而不攻的策略,引黃河水灌城,三個月大梁城壞,魏王出降,魏國滅亡,秦始皇就在魏的東部地區建立碭郡。

公元前223年,王翦率兵直取楚都壽春,楚國首都被秦軍攻陷,楚王熊負芻被俘,之後楚國的其他領土也被秦國攻佔,楚國滅亡。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派王賁攻燕的遼東,虜燕王喜,燕國滅亡。

公元前221年,王賁從燕國南下攻齊,齊王建不戰而降被俘虜,齊國滅亡。

至此紛亂幾百年的戰國時代,秦始皇只用十年時間就將其他六國兼併,中國歷史進入新的時代。不過秦始皇雖然完成了大一統,但秦帝國在他去世後並沒有維持幾年就被各路豪傑攻滅,公元前207年,隨著劉邦攻佔鹹陽城,秦王子嬰向劉邦請降,標誌著秦國的覆滅。

想要記得這七國的名字和滅亡時間也不需要死記硬背,只需掌握幾個時間點,然後黏連起來就很容易了,除了秦國之外其餘六國都集中在十年的時間被滅亡,因此只需要記住幾個數字然後將它們和七國連在一起,如此幾國連接起來就是韓(230)趙(228)魏(225)楚(223)燕(222)齊(221)秦(207),再不濟可以諧音化喊趙薇出演齊秦。

由春秋時期的幾百個諸侯國演變到戰國時期的七雄爭霸,最終都逃不過被覆滅的命運,但這些諸侯國因為爭鬥促進技術的新發展,文化的激烈碰撞,以及引發的名士間的縱橫捭闔,宿將間的戰場爭鋒無形中造就了中華文化的百花齊放,春秋戰國時代真不愧為中國歷史上的精彩時代之一。

參考資料:《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

《史記·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55-57頁等。

相關焦點

  • 作為戰國中最不起眼的存在,韓國是如何並列七雄的?
    戰國有七雄,分別是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國是戰國時期最頂尖的存在,而其中的韓國爭議頗大,一是因為韓國是第一個被秦國滅國的,二是戰國時期韓國實在是沒有幹什麼事,存在感極低,如果不是列入戰國七雄之一,很少有人能記住這個國家。韓國的實力真的很低麼?韓國為何會被列入戰國七雄之一?
  • 戰國是怎麼回事?戰國七雄是哪七雄?又為什麼叫做戰國七雄?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歷史上有這樣一段特殊的時期,我們把它稱之為春秋戰國時期。今天我們就著重來講一下戰國時期,為什麼我們把它叫做戰國?為什麼又把當時分裂的七個比較大的諸侯國稱之為戰國七雄呢?這樣一段歷史是怎樣發展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樣一段神奇的歷史之中。
  • 從「戰國七雄」稱「王」的順序,看各國的興衰歷程!
    最初的封地都是根據爵位的高低來決定的,只是最後,諸侯混戰,弱肉強食,才發展為後來的「春秋十二諸侯」、「戰國七雄」。我們先來看一下春秋時期,十二諸侯的爵位:一等爵:公爵宋國(虢﹑虞國)二等爵:侯爵齊﹑魯﹑晉﹑燕﹑陳﹑衛﹑蔡國三等爵:伯爵秦﹑鄭﹑曹國四等爵:子爵楚國
  • 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順序有什麼講究?
    經過近十年徵戰,秦國先後攻滅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成功統一天下。那麼問題來了,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個滅國順序到底有什麼講究呢?秦國第一個目標選定在韓國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韓國實力在「戰國七雄」中最弱;二是韓國地處中原腹心,扼制著秦出函谷關東進的道路。
  • 戰國七雄的有趣記憶法
    雖然楚chu和瞅chou普通話發音不同,但方言發音一樣,都為cou,嘻嘻。方言裡,前鼻音和後鼻音也不怎麼分,比如「秦」和「情」(或者青)。利用諧音或者方言,更方便記憶。齊楚秦燕趙魏韓,諧音「妻瞅青煙照胃韓」。意思是,妻子(老婆)在家登上樓閣,瞅著(極目遠眺)遠方。為什麼瞅著遠方呢?因為思念在外打仗的男人(丈夫)。
  • 戰國七雄實力排行榜:秦國一直都是第一嗎?
    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秦國、楚國、齊國、燕國、魏國、韓國、趙國這七個國家被稱為「戰國七雄」。對於戰國七雄來說,在漫長的較量中,各自的實力也在不斷的變化。比如秦國雖然最終剪滅了六國,但是,戰國初期的秦國,卻相對較弱。那麼,問題來了,戰國七雄的實力排行是怎樣的呢?
  • 戰國七雄中,存在時間最久的諸侯國是哪個?是楚國嗎?
    在此基礎上,戰國七雄的存在時間,自然是各不相同的。那麼,問題來了,戰國七雄中,各個諸侯國的存在時間分別是多少?哪個諸侯國的存在時間最久呢?田氏齊國:165年田齊(前386年—前221年),周朝諸侯國之一,都臨淄。
  • 存在感很低的燕國,為何被列入戰國七雄之列?因為首爾都曾屬於它
    戰國,有諸侯國幾十個,其中最有實力的是戰國七雄。戰國紛爭二百多年,諸侯國相互攻伐,戰亂不斷,大大小小的戰爭百餘次,戰國七雄就是唱這臺戲的主角,等等,這七個主角中似乎有個是假的,因為它在戰國的存在感超級低。這個諸侯國就是燕國。
  • 朝代順序表口訣最簡單
    最近很多人都在說這個朝代順序表的口訣到底要怎麼記呢?其實也非常簡單了,前前後後只要記住幾個關鍵點就好了,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一個比較簡單的口訣,也是最簡單的口訣了,有感興趣的可以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一起來學習下吧!
  • 歷史上真實的戰國七雄實力排名,戰國七雄是怎麼形成的
    歷史上真實的戰國七雄實力排名 經歷了春秋時期的大篩選,在弱肉強食的混戰中,數量眾多的諸侯國減少到了個位數。一直到了戰國時期,僅僅是剩下了7個諸侯國,他們並稱為戰國七雄,分別是齊國,楚國,趙國,韓國,魏國,燕國和秦國。戰國初期的時候,戰國七雄的實力排名是魏國,楚國,齊國,韓國,趙國,燕國和秦國。
  • 秦滅六國的先後順序
    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秦朝。秦,原本是偏居西部的一個小國,它是如何滅六國而一統天下的?我們知道,前770年到前221年的五百多年,是春秋戰國大分裂時期。上面雖然有個東周王朝,但活躍在歷史舞臺的是那些連年徵戰的諸侯。先有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再有戰國七雄:齊、燕、韓、趙、魏、秦、楚。兩個時段,「秦」皆列席其中,但它一開始並不是最強的。
  • 《七雄爭霸》戰國文化之「興邦」
    在七雄戰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著無數絢麗奪目的文化瑰寶,流傳至今,造福後人。「興邦」、「科技」、「百家」、「兵戎」、「一統」,構成一幅華麗的戰國歷史畫卷,交相輝映在《七雄爭霸》博大精深的戰國文化內涵之中。無家便無國,「興邦」 做為七雄戰國文化的第一站,一統六合,讓我們從「興邦」說起!
  • 戰國七雄都知道,那麼第八雄是哪個諸侯國?有三個答案!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在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國力最強。
  • 春秋曾經稱霸的越國,到了戰國為何沒有被列為戰國七雄
    這裡物產豐富,人口也不少,想當初僅僅佔據了江蘇大部分地區的吳國具有能力北上和齊國、晉國等國家爭做霸主,兼併了吳國之後,可以說越國的實力至少是吳國的兩倍。(越國的大概位置)越王勾踐滅吳之後,越國長期處於和平的狀態,所以當時的人口也應該有一個很大幅度的增長。
  • 「戰國七雄」6次實力大排名,最初排名倒數第二的秦國為何能一舉...
    周武王姬發滅掉商朝建立周朝,開啟了大肆封國的時代,不僅自己的親戚族人,就是一些開國功臣全都被封為各個小國的國君,他們自成一國,到春秋時期,在中華大地上出現了數不清的各種小國,這些小國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一言不合就互相拼殺,有的甚至為了某一戶平民人家拌口角也能引起兩國之戰,最終滅掉一國為止,可見當時的各國存在的風險有多大,到戰國時期
  • 戰國七雄為何沒人敢動周王室,東周國和西周國又是怎麼回事呢
    戰國時期,禮樂崩壞,群雄並起,為了城池、土地、利益,各國之間相互徵伐,爾虞我詐。其中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諸侯國實力最為強大,被後世稱為戰國七雄。那麼,早已名存實亡的周王室,地處中原,實力微弱,本應該是各個國家眼中的一塊肥肉,卻為何直到戰國末期才被秦國滅掉?本來只有巴掌大點地盤的周王室,又為何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呢?
  • 韓滅鄭之戰:韓國消滅鄭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其中,就鄭國來說,就是被韓國消滅的。
  • 看《大秦賦》,品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興衰成敗!
    《大秦賦》以我國古代戰國時期(前475-前221年)為歷史背景,不論在時間、地點、人物還是故事情節上都非常接近史實。《大秦賦》以秦趙「邯鄲之戰」為切入點,藉以引出本劇的主要人物呂不韋、趙姬、嬴政以及嫪毐,因此,要想更好地觀賞這部大劇,有必要更多地了解一些有關「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歷史知識和它們的興衰成敗。
  • 戰國七雄最全排名,齊國稱霸時間最長,秦國後來居上
    戰國七雄的成員這個比較簡單哈,送分題,上過初中的都應該知道。分別是齊、秦、韓、趙、魏、燕、楚。當時我的歷史老師還交過我們一個簡單的諧音記憶方法,就是「齊秦喊趙薇演出」。至於這個強弱順序嘛,那就得分時段了。
  • 告訴你戰國七雄中看似最弱小的韓國到底有多牛
    戰國七雄中提到齊國我們想到孫臏、鄒忌,提到秦國我們想到商鞅、秦始皇,提到魏國我們知道信陵君,提到趙國我們知道趙武靈王,提到楚國我們想到屈原,而提到韓國我們好像想不到什麼名人或者什麼大事,可以說七個國家中最沒有存在感的就是韓國,而從當時的疆域來看,韓國的疆域面積也是最小的,那這個領土弱小、存在感不強而且又是七雄中最先滅亡的韓國,是如何在夾縫中生存,又是如何在戰國這一諸侯爭霸的亂世中將國祚延續近200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