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繼位之謎,到底是康熙傳位於他,還是他篡改遺詔
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看到這個題目,大家都可以猜出究竟是誰了。為了當皇帝而鬧得厲害的也就是康熙皇帝的九子奪嫡了,最後勝出的是雍正,當年的四阿哥。但是這個四阿哥的上位史可算是一個非常不輕鬆的,但是這個皇帝也是存在爭議很多的一個皇帝,至於他的皇位得來的是否合法,說法其實是很多的,但是很多的說法沒有一致的結論。但是在之前的那一段歷史中,存在的一點還是不少的,甚至於在後來的時候還涉及到了兩個重要的大臣,一個是滿臣,一個是漢臣張,這兩個人都是用雍正登上皇位的忠臣。
其實在尋找繼承人的這一路上,康熙皇帝的做法是不怎麼妥帖的。這個事情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人心浮動容易惹出事端。很顯然這個九子奪嫡就屬於第二種情況。康熙皇帝的孩子是不少的,但是早前出生的四個孩子都早夭了。康熙在位的時候他立了兩遍太子,但是都是同一個人。當年太子還是康熙最喜歡的一個人,在小的時候無論是武藝還是在學識的方面都是康熙親自盯著他學習,把他帶在身邊專門教導,在這個孩子身上花費的時間還有精力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很難有別的精力給其他的孩子。
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很好的人選,康熙也是為他操碎了心。當太子當的時間夠久了以後他的心思就不是那麼的純正了,面對皇帝還有大臣們開始自我膨脹,所以很快他經歷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被廢。但是因為這個孩子是康熙一手培養的,也是他最敬愛的女人生的孩子,所以他給了這個孩子第二次的機會。本來說實話這個事情就不好解決,因為你偏向一個孩子也得有點分寸,不能相差太大,這樣別的孩子會有想法。說實話這些個孩子的想法還是相當的大地。
太子並不是影視作品中的那個不靠譜的人,而且是一個相當有擔當有作為的人。後來皇帝和眾多的大臣們串通好了以後說這個孩子已經改好了,從大臣們的嘴裡說出來其實這個太子還是他來當吧。所以很快他當上了人生中的第二次太子,但是因為他爹在位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有六十一年的時間。他迫切想登上皇位,耐受不住想要造反,結果當然是失敗了。後來康熙再也沒有思考過繼承人這個問題,但是別的孩子們卻在著急這個事情,人心浮動的厲害。情況在當時的環境裡面其實還是非常的艱難的,這一場鬥爭的還是比較的慘烈的。成功的只能有一個,所以死得很慘的不是一個人。
當時還有一個八阿哥,但是因為親生母親是一個宮女,偶然之間生了一個孩子就是八阿哥。沒有什麼助力能夠幫助他,而且皇帝還是格外的討厭他。儘管朝堂上支持他的人很多,但是越是支持他的人越多,康熙更是討厭他。在歷史上比較有證據的一種說法是當時康熙看好老十四,但是後來隆科多改成了老四。但是在記載上卻是有著很多的疑點,比如說皇帝是在喝了一碗參湯以後去世的,而四阿哥剛剛好趕到了那個時候,這種巧合多半是人為造成了。清朝的詔書其實是兩種文字寫的,一種是滿文的,這個是他拿出來的,另一種是漢文的,這個應該是張延玉寫的。但是這兩個是有著時間差異的,後來張延玉把這個詔書給拿出來,情況還是比較的難解決的。其實這個事情在後世有著更直接的證據,張延玉這個人在後來的時候其實待遇並不好,在先前的帝王死了以後,他經常受到皇帝的責罵,但是卻不處置他。無非是因為他保守了雍正的秘密,一個漢文詔書的秘密。
因為這個事情損失了文人的品格,所以情況還是比較難解決的。皇帝雖然沒有把他貶官,但是他經常受到責罵最後給的牌位還是一個簡單粗製的,足以見的張延玉這個人在雍正的時候發揮的作用了。事實上還有另外的一種說法就是雍正的即位其實是康熙給他設置的障礙,只有成功跨過來算是成功的。但是事實上情況還真的是蠻複雜的,最後沒有一直的說法,這個事情是很難有定論的。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參考資料:清實錄
參考資料:清史稿
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