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從世界遺產審議看世遺大會與推薦機構的分歧

2020-12-18 澎湃新聞

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在巴林首都麥納麥落幕。今年中國的梵淨山順利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今年委員會共審議28個項目,包括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混合遺產。在審議過程中,可以看到世界遺產委員會的決議與諮詢機構推薦意見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存在於新的申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項目的審議當中,也存在於保護狀況審議等其它世界遺產事務當中,不僅今年存在,歷次大會也都存在。一些代表認為,

本屆委員會明顯地表現出對專業機構的工作不信任。

此次世界遺產大會的申報項目審議首先從文化遺產開始,6月29日下午完成了4個項目的審議,有3個文化遺產列入《名錄》。它們是:肯亞的史前石質遺蹟考古遺址(ThimlichOhinga Archaeological Site);阿曼的卡爾哈特古城(Ancient City of Qalhat);沙烏地阿拉伯的阿薩綠洲——不斷進化的文化景觀(Al-Ahsa Oasis, an Evolving Cultural Landscape)。

6月30日是第42屆世界委員會會議審議申報項目的第二天,共審議了10個項目,均為文化遺產。委員會將其中6個項目列入《名錄》,對2個項目要求重報(Deferral),1個項目要求補報(Referral),1個項目進行延期。

7月1日第42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共審議7個申報項目,4個文化遺產和2個混合遺產列入《名錄》,1個文化遺產被要求重報。

據一直關注世遺的」清源文化遺產「報導,在7月2日議程的最後,瑞士、瑞典、斯洛維尼亞、紐西蘭、加拿大、丹麥和哥倫比亞等國家作為觀察員國對本屆大會的審議情況發表了評論。大家都明顯地關注到本屆大會委員會與專業機構之間不同尋常的意見分歧,對此感到擔心。

這些代表的發言幾乎一致強調,公約的精神需要得到維護,名錄的可信度需要得到保障,委員會、締約國、遺產中心和諮詢機構之間的對話溝通和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儘管項目列入名錄後可以繼續完善保護管理,但影響名錄可信度的項目還是應該在列入之前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而本屆委員會明顯地表現出對專業機構的工作不信任,審議中做出了一些違反公約和操作指南的行動,甚至破例將諮詢機構不建議列入的項目在突出普遍價值還沒有討論清楚的狀態下就直接列入名錄。這種現象亟需通過機制和操作細則的完善來解決。加拿大代表表示,儘管會出現我們不同意諮詢機構對本國申報項目評估結論的情況,但我們也會對其意見表示尊重並採取主動撤回的方式。丹麥代表表示,我們能向本國還繼續堅持以公約精神、操作指南的標準艱辛努力保護管理和申報世界遺產的人們傳達本屆大會的什麼信息呢?這一屆大會申報環節的情況會讓踐行公約的努力變得越來越困難。哥倫比亞代表以本國歷經15年成功申報的案例表示,與諮詢機構的合作會碰到困難,但應該堅持相互理解合作。

通過補報順利列入的 ThimlichOhinga考古遺址

ThimlichOhinga Archaeological Site

肯亞申報的這個項目位於維多利亞湖地區Migori鎮的西北部,這個石牆包圍的定居點可能建於公元16世紀。Ohinga(即定居點)表面看來主要為社區和畜牧業安全服務,而實際上反映出基於宗族關係形成的社會個體與他們之間的相互聯繫。Thimlich Ohinga是這些傳統圍合結構中最大和保存最完好的。這是大型幹石牆圍牆傳統的一個傑出案例,是維多利亞湖盆地第一個畜牧社區的傳統,一直持續到20世紀中葉。

這是2015年第39屆委員會會議決議要求補報(referral)的項目。締約國按照決議建議在上遊程序的框架中與諮詢機構進行合作,完成了相關研究工作並修訂了申報。今年諮詢機構的評估認為其各方面都達到了要求,符合標準(iii)(iv)(v),給出的建議是可以列入《名錄》。委員會討論中許多代表指出這個項目是上遊程序發揮積極作用的良好典範,這個項目順利列入《名錄》。

從要求補報變為準予列入的 Qalhat古城

Ancient City of Qalhat

這個項目是來自阿曼的新申報,根據標準(ii)(iii)列入《名錄》。它位於阿曼蘇丹國的東海岸,包括由內牆和外牆包圍的卡爾古城以及城牆以外的地區。在荷姆茲王朝統治期間,該城市在公元11世紀至15世紀之間發展成為阿拉伯東海岸的主要港口。當今它為阿拉伯東海岸,東非,印度,中國和東南亞之間的貿易聯繫提供了獨特的考古證明。

對這個項目諮詢機構的建議是要求補報(referral)。雖然ICOMOS認可了該項目具有OUV,符合標準(ii)(iii),並基本符合真實性條件,但是ICOMOS認為只有將沿海一帶的海岸包含在遺產範圍內,才能符合完整性條件,因為海岸線作為古城與海洋之間的過渡空間,在促進貿易交流方面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同時,ICOMOS要求締約國完成遺產管理計劃,同時提議將遺產西南邊界的高速公路部分劃在遺產邊界之外,並對今後發展可能對遺產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

在委員會討論中,巴林、科威特、亞塞拜然和印度尼西亞均表示締約國已經採取措施對ICOMOS的建議進行了回應,價值明確,可以列入《名錄》。巴西、辛巴威、中國、挪威指出這裡證明了非洲和亞洲之間貿易和文化交流,具有OUV。挪威還指出該提名地來自《名錄》上代表性較低的地區,將其列入《名錄》符合全球戰略的目標。委員會其他成員國紛紛表示支持,最終這個項目根據標準(ii)(iii)順利列入《名錄》。

從不予列入到準予列入的 Al-Ahsa綠洲——不斷進化的文化景觀

Al-Ahsa Oasis, an Evolving Cultural Landscape

這個項目是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新申報,類型為文化景觀。它位於阿拉伯東部半島,艾哈薩綠洲是一個系列遺址,包括花園,運河,泉水,水井,排水湖,以及歷史建築,城市機構和考古遺址。從留存至今的古堡,清真寺,水井,運河和其他水務系統可以看出,它們代表了海灣地區從新石器時代到現在持續人類定居的痕跡。這裡擁有250萬棵棕櫚樹,是世界上最大的綠洲。 Al-Ahsa也是一個獨特的地理文化景觀,是人類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典範。根據標準(iii)(iv)(v)列入《名錄》。

對於這個項目,ICOMOS在評估後給出的建議是不予列入(not inscribe)。ICOMOS認為,雖然這裡自公元3-4世紀就有人類居住的證據,但是隨著時代發展,這裡現代灌溉設施已經取代了傳統的水資源管理方法,現在的綠洲已不能反映出傳統文明、傳統做法和傳統面貌。伴隨社會變革,市場經濟取代了社區管理方法,尤其是城市的迅速增長使得綠洲已不能體現人與自然的關係。類似的綠洲在阿拉伯地區有很多,比較研究不能證明這裡具有OUV,也不符合任何一條標準,不滿足真實性和完整性條件,因此ICOMOS建議不予列入《名錄》。

但是在現場討論環節,委員會的討論結果卻與ICOMOS的建議完全相反。科威特率先提出,對於這個項目ICOMOS給出了否定評價,但是委員會可以決定最終的結果。他認為很多國家不理解綠洲的意義,因為他們的生存中沒有綠洲存在。綠洲為這裡的人們提供了生命延續必須的水資源,使得他們在惡劣的氣候下生存了兩千多年,並發展出眾多的文化。這裡這裡或許不是我們印象中典型的文化景觀,但是它也具有OUV。布吉納法索、巴林、中國等代表強調了這裡對於人類文明的貢獻,並指出這裡處於沙漠、山脈和海洋的交匯之處,發展出獨特的文化,並展現出人類不斷適應自然的能力。古巴和巴西代表指出,這裡屬於《名錄》上低代表性的遺產類型,如果列入會讓《名錄》更加平衡。其他許多委員會成員國代表均表示支持這個項目的列入。澳大利亞代表認為通過申報文件可以理解這裡具有OUV,但對這一項目較好的處理方式是要求補報(referral)。不過因為委員會以達成共識為主旨,澳大利亞也同意多數代表的意見。沒有委員會代表對將這裡列入《名錄》提出反對意見,因此這個項目當場列入《名錄》。

孟買的維多利亞時代及裝飾藝術風格建築群(印度)

Victorian and Art Deco Ensemble of Mumbai

孟買的維多利亞時代及裝飾藝術風格建築群(Victorian and Art Deco Ensemble of Mumbai)由兩組建築群組成,一組是建於19世紀後期拆除早期殖民地城堡後建造的維多利亞哥特風格公共建築群,另一組是20世紀中葉沿填海形成的後灣濱海展開的印度裝飾藝術風格建築群。這兩組建築群以巨大的橢圓廣場(Oval Maidan)為核心形成相互對照的連續城市空間序列,從城市中心向西面的海灣展開。整組遺產見證了孟買在百年中從早期殖民地城鎮向國際化貿易都市發展的兩個重要階段在建築風格和城市空間上鮮明的變化,和這其中外來藝術風格與文化本土文化的融合。該項目代表了一種典型的從跨時代歷史變遷的視角理解並認知歷史城區遺產的方式,其價值表達和申報文件技術邏輯得到了諮詢機構和本屆委員會的一致認可,以標準ii和標準iv順利列入。

尼姆歷史城市建築群(法國)

尼姆歷史城市建築群(Historic Urban Ensemble of Nmes)是以一系列重要的古羅馬建築遺存為核心的歷史城市片區,希望以標準ii和標準iv列入。或許是為了表達那些古羅馬遺蹟在今天仍被很好的利用,也或許是由於申報遺產區內有圍繞在古蹟周邊大量的現當代建築,該項目初始的名稱為「尼姆-從古代到現在(Nmes, l』Antiquité au present)」。但不像印度孟買的項目成功的從遺產價值認知上將古代與現當代的建築群落和城市肌理組合為一個整體,以傳統歷史城區概念申報的這個項目,既沒有在古羅馬遺蹟的層面很好的證明其突出普遍價值,也無法有效解釋零散的古蹟試圖構成歷史城區時在真實性完整性方面的缺失。最終委員會認同諮詢機構的評估結論,要求其「重報」。

從要求重報變為列入的薩珊王朝考古景觀

Sassanid Archaeological Landscape of Fars Region

伊朗以符合標準i、ii、iii、iv、v為由申請法爾斯地區的薩珊王朝考古景觀(Sassanid Archaeological Landscape of Fars Region)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而在諮詢機構的評估報告中,雖然標準iii和v的潛力被認可,但因缺乏有證據性的比較研究、監測管理體系和真實性完整性,而建議為「要求重報(Ddeferral)」。在委員會審議中,西班牙、澳大利亞、匈牙利等大部分委員國都認為,該提名地作為薩珊王朝的誕生地和王朝權力的象徵,具有重要突出的歷史見證價值,同時也是獨特的考古遺址景觀,對填補《名錄》主題和地區空白有所幫助,一致同意將決議更改為列入。最終,法爾斯地區的薩珊王朝考古景觀以標準ii、iii、v列入《名錄》。

長崎及天草地區受迫害基督教徒相關遺產(日本)

Hidden Christian Sites in the Nagasaki Region

長崎及天草地區受迫害基督教徒相關遺產(Hidden Christian Sites in the Nagasaki Region)是一個由12個遺產點構成的遺產,包括17至19世紀期間的10個村莊、一個城堡、以及一個大教堂。這些遺產點共同反映了基督教傳教士和移民在日本的早期活動,見證了他們所創立的獨特的宗教傳統。該項目曾在2016年因諮詢機構「要求補報」(Referral)而主動撤回,而在今天,委員會一致認可了其申報的完整度和價值重要性。該遺產也順利列入《名錄》。

作為系列遺產的山寺——韓國的佛教名山寺廟

Sansa, Buddhist Mountain Monasteries in Korea

山寺,韓國的佛教名山寺廟(Sansa, Buddhist Mountain Monasteries in Korea)在申報時由7個寺廟構成,而在諮詢機構評估報告中,認為只有4個寺廟符合價值標準,建議遺產要素減至4處、同時去掉標準iv僅以標準iii列入。在委員會討論中,西班牙、中國、印尼、烏幹達等委員國則認為系列遺產應作為整體認知。最終,該提名地決議被更改為以完整的7個要素列入《名錄》。

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的墓園及紀念場所(比利時/法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的墓園及紀念場所(Funeral and memorial sites of the First World War (Western Front)是一個跨國的系列遺產地,根據標準(iii)(iv)(vi)進行申報。它包括位於比利時北部和法國東部之間的139個遺產點,跨越1914年至1918年間德國軍隊和盟軍開展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西部戰線。提名的遺產地包括不同類型的墓地——軍事、戰場墓地,醫院墓地和遺骸經過重組的墓地及相關的紀念建築。

申報文本在價值標準闡釋中認為,申報項目見證了對在戰鬥中犧牲者的崇敬。無論其社會或文化背景如何,每個犧牲者都得到了紀念 ,這本身就具有普遍意義。

申報文本還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埋葬和紀念場所,展示了具有卓越品質的裝飾、建築和景觀元素的類型 。 它們根據文化身份或民族風格創作和組織,對美學的關注是普遍的。它們創建了致力於記憶所有在戰鬥中犧牲者的紀念系統。 它們的規模和數量表達了全球戰爭破壞力所達到的前所未有的規模。 它們的位置通常圍繞主要戰場,並與直接見證衝突的元素相關聯,創造了一個紀念性景觀。

申報的締約國提出,對在戰鬥中死亡的人的共同記憶是申報的主題。數以百萬計的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參加集體紀念活動、機構活動或由志願團體組織的活動,這些活動可能是國際性的,國家性的或地方性的。在這些地方,回顧歷史具有特殊的價值。今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埋葬和紀念場所已成為沉思往事和紀念死者的地方,它象徵著和平與和解。

ICOMOS在評估中認為,這個申報項目的價值涉及戰爭、悲劇和損失,申報文本沒有分析和理解這樣的申報是否可以反映出戰爭的嚴重性、範圍和不人道行為。因此這項申報存在價值判斷的問題,申報的完整性也無法確定。

對於這一申報,委員會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部分委員國因這種與戰爭相關的遺產如果列入可能涉及到負面的記憶而提出了保留意見。申報的締約國則提出,保護這樣的遺產正是保護我們的記憶。任何事情都同時有不同的方面,記憶不應該被分為正面的和負面的。

委員會成員認為,這是一個重要而十分複雜的議題,因為它挑戰了《公約》存在的基礎。在現階段,委員會和諮詢機構都難以對這個類型的遺產價值做出科學而可信的判斷。可能需要召開國際專家會議對此進行研究,並成立工作組來制定相關的指南,以明確如何評估此類遺址地是否符合世界遺產要求。在這樣的工作進行之前,任何判斷都可能有失公允。

最終,委員會決定推遲這個項目的審議,直至締約國和專業諮詢機構可以全面反思是否以及如何處理與最近的衝突或其他負面的、造成不合或分裂的記憶相關的、可能與《世界遺產公約》的目標和範圍相關的遺產問題。

科內利亞諾和瓦爾多比亞德尼的普羅塞克山丘(Le Colline del Prosecco di Conegliano a Valdobbiadene)

7月1日第42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共審議7個申報項目,列入《名錄》4個文化遺產(其中有1個20世紀遺產),分別為伊夫雷亞,20世紀的工業城市(義大利)、麥地那-阿爾扎哈拉伊斯蘭王國城市(西班牙)、哥貝克力石陣(土耳其)、瑙姆堡大教堂(德國),2個混合遺產(其中包括一個文化景觀),分別為賦予生命的土地(加拿大)、奇裡比克特山脈國家公園「馬洛卡的美洲豹」(哥倫比亞)。科內利亞諾和瓦爾多比亞德尼的普羅塞克山丘(Le Colline del Prosecco di Conegliano a Valdobbiadene)(義大利)被要求重報。其中,委員會又一次改變了諮詢機構不予列入(not inscribe)的建議,將德國瑙姆堡大教堂直接列入(inscription)世界遺產名錄,使其成為德國第42處世界遺產。瑙姆堡大教堂(Naumburg Cathedral)歷經三次申報、三次申報的主題、價值闡述、區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加之今天的審議過程,這一申報實在是起伏跌宕。

瑙姆堡大教堂(Naumburg Cathedral)

瑙姆堡大教堂(Naumburg Cathedral)

(本文文字來源於「清源文化遺產」,圖片來源:whc.unesco.org)

相關焦點

  • 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巴西利亞開幕
    新華網巴西利亞7月25日電(記者畢玉明 趙焱)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25日晚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開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世界遺產委員會現任輪值主席、巴西文化部部長茹卡·費雷拉等出席開幕儀式。
  •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時間定了!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時間定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網站截圖加長版福州世界遺產大會將於2021夏季舉行法國巴黎當地時間11月2日下午,第十四屆世界遺產委員會特別會議宣布,第四十四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於2021
  • 中國世界遺產旅遊推廣聯盟大會在三明泰寧召開
    近日,2020年中國世界遺產旅遊推廣聯盟大會在泰寧縣成功召開。本次會議主題為「講好世遺故事,重啟詩和遠方」。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各省市文化和旅遊廳(局)相關負責人、專家學者、中國世界遺產旅遊推廣聯盟代表等近200人,在中國丹霞故事開始的地方、在中國靜心之地—福建泰寧,就中國世界遺產旅遊的復甦與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
  • 聚焦:世界文化遺產--登封天地之中(專題)
    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開始審議河南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報告。      《世界遺產公約》的187個成員國的800多名代表在巴西利亞湖畔的藍樹旅館會場上,聚精會神地聽著大會報告人介紹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歷史、它的普世文化價值以及世界遺產委員會對該項目所做的初步評估意見。
  • 世遺文創大賽廈門啟航 展現福建世遺美學
    7月15日,第七屆(2020)福建文創獎·世遺文創大賽啟動儀式暨廈門推介會在廈門龍山文創園舉行。在海上花園城市,發現生活美學,玩轉世遺文創。在推介會中,參與嘉賓共同探尋福建世界遺產的文化內涵,在閩山閩水中,品味自然之韻,以文創領航,縱覽世遺之美。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創市集活動中,東南網邀請《繼藝》專欄中的非遺匠人,展現兩岸一脈相承的民俗技藝,喚醒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記憶。全面升級,玩轉世遺文創福建文創獎自2014年啟動,每年一屆,至今已連續舉辦六屆。
  • 加長版福州世界遺產大會將於2021夏季舉行
    法國巴黎當地時間11月2日下午,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4屆特別會議決定: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於2021年6月/7月在福州召開。 世界遺產委員會考慮到目前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大流行,各國推出的旅行限制等因素,認為2020年並不適合召開會議。因此決定將在我國福州舉行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延期至2021年6月/7月。原定分別在2020年和2021年審議的項目,預計都將在2021年第44屆延長版大會上審議。
  • 世界遺產大會決議應成為遺產地工作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在每年世界遺產委員會對於遺產地工作的評述和要求中,已經對「症」診斷得很清晰,而且也開出了「藥」。歷次世界遺產大會是世界遺產委員會、專業諮詢機構、締約國等多方參與共商世界遺產事務的集中場合,其間既有對特定項目的審議,也有回顧性報告和新理念的發布,而這些內容都會完整輯錄於大會決議文件中。其中,與遺產地最直接相關的便是保護狀況報告相關的決議。
  • 世遺證書揭牌,生態環保專委會成立……今天鹽城黃海溼地吸引全球...
    在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之際,7月5日上午,我市舉行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證書揭幕儀式暨淮河生態經濟帶生態環保專委會成立大會,彰顯鹽城的使命擔當,與全世界共享生態之美。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主席、中國聯合國教科文全委會主任、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主任梅希蒂爾德·蘿絲勒通過視頻致辭。市委書記戴源、市長曹路寶,國家和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淮河生態經濟帶規劃範圍內其餘28個市、縣(市)生態環境負責同志,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申遺區域保護地聯盟理事成員單位代表,相關領域專家共計170餘人現場參加。
  • 世界遺產大會 將帶來什麼
    第四十四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於2021年6月至7月在福州召開。這是繼2004年蘇州大會之後,世界遺產大會第二次在中國舉辦。 與16年前相比,福州大會無論對於中國還是對於世界遺產事業而言,意義都有不同。16年後,中國已成為具有自己的遺產保護理念和全球視野的遺產大國,具有強大的遺產保護能力。我們將以真正的國際視野,講述中國的歷史和文化,觀照世界的故事與命運。福州大會將展現一個世界遺產大國的使命與責任。
  • 2020中國世界遺產旅遊推廣聯盟(泰寧)大會暨文旅康養產業發展大會成功召開
    泰寧丹霞山水相映,其震撼人心的獨特景觀,讓福建山河的自然之美,美得更加曲折多致、更加雄偉奇絕、更加幽深迷離……摘自《海峽通訊》2020年10月28日,2020年中國世界遺產旅遊推廣聯盟大會在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成功召開。
  • 中國綠都 最氧三明 | ​2020中國世界遺產旅遊推廣聯盟(泰寧)大會暨文旅康養產業發展大會成功召開
    泰寧丹霞山水相映,其震撼人心的獨特景觀,讓福建山河的自然之美,美得更加曲折多致、更加雄偉奇絕、更加幽深迷離……摘自《海峽通訊》2020年10月28日,2020年中國世界遺產旅遊推廣聯盟大會在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成功召開。在中國丹霞故事開始的地方,講好世遺故事,重啟詩和遠方。
  • 世遺解惑:世界遺產申報誰說了算?
    不過,世界遺產究竟是怎麼選出的?世界遺產的評選,最終是誰說了算?在這裡,我們需要釐清一些概念,澄清一些誤解。 廣義上的「世界遺產」,指的是三類項目的統稱,即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記憶遺產,它們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旗下的項目。
  • 2020年世界遺產大會衍生積極效應 古厝特色成為「福州元素」
    (圖片來源:福州晚報)2020年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作為此次大會承辦地,福州立足古厝特色,以「世遺大會」為契機,推動城市品質提升。2020年世界遺產大會將在中國福州舉辦。當地已經將文化遺產影響力與城市發展機遇緊密結合起來。「通過舉辦2004年的『世遺大會』,蘇州就在世界範圍內叫響了『園林』品牌。藉助2020年『世遺大會』契機,福州可以更突出一點本地元素。推出『古厝』品牌。」當地一位文化傳承研究者這樣認為。
  • 「世界遺產復工觀察」福建土樓:抗「疫」英雄再戰「疫」(上)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今年即將在中國福建福州召開,這將是全世界矚目的盛事。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每年例會,世界遺產大會的主要議題除了審批新遺產,還將對已列入名錄的世界遺產的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指導。在此背景下,受疫情影響的中國世界遺產備受關注。如今春暖花開,疫情好轉,這些世界遺產景區受疫情影響和復工情況如何?
  • 中國再添一處世界自然遺產!總數世界第一
    當地時間7月5日,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
  • 開平啟動2020世界文化遺產嘉年華系列活動 「世遺之鄉」 打造灣區...
    2007年6月28日,「開平碉樓與村落」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35處、廣東省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產。為紀念這個難忘的日子,開平市每年都會舉行世界文化遺產嘉年華活動,並以此為契機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文旅投資熱土。
  • 川島或變身「世遺小鎮」
    近日國家文物局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申遺工作的通知》,臺山市「方濟各·沙勿略墓園-大洲灣遺址」入選中國2018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推薦項目「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首批申遺遺產點名單。
  • 「世遺名片」誕生記
    當時,她僅用一周時間就發動了國際候鳥和溼地保護領域的62個國際組織和專家,籤署聯名倡議並發送至21個世界遺產大會理事國代表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明確表示支持中國鹽城候鳥棲息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中國世界遺產數有望成為第一 盤點全球各國世界遺產
    中國世界遺產數有望成為第一 盤點全球各國世界遺產中國網新聞7月7日訊 (記者 李金秋)當地時間2日,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在波蘭舉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消息稱,大會將審議34處申遺項目,其中包括7處自然遺產項目、26處文化遺產項目和1處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項目。
  • 重慶五裡坡曬「家底」 迎接世界遺產委審議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五裡坡曬「家底」 迎接世界遺產委審議2020年最後一個月,重慶巫山縣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專家的目光。在當陽鄉玉靈村倒鍾坪,山腳下是梯田,一幢幢兩三層的白色小樓房鑲嵌其間。山坡上像谷的地方都有或大或小的一條瀑布,垂落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