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班雙條車司機特萊隆又在駕駛座放空,原本每天載客來回清邁古城和素帖山的他,如今只能日復一日在帕邢寺前等待。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發前,平均每天有來回3到4趟的生意,但現在每天最多只有1趟。特萊隆( Trairong Thongtem )說,很多同樣行駛帕邢寺-素帖山路線的同行都已放棄,決定暫時休假。
特萊隆並不是特例,過去8個多月,有不計其數的旅遊從業人員跟他一樣深受疫情影響。據統計, 2019年累計有1080萬名觀光客造訪清邁,其中7成為本國公民, 3成為外籍人士,為清邁帶來1000億銖的觀光營收。
時序進入10月,泰北地區開始颳起冷風,天氣越冷、觀光越旺的清邁,也準備好歡迎遊客重返。但今年的疫情,使傳統的觀光旺季變成令人哀傷的季節。因旅行禁令仍未解除,清邁在第4季恐仍盼不到國際觀光客回籠。
但造訪清邁的國際遊客減少,可不是今年才開始。
泰國旅遊局清邁辦公室主任帕卡楠( Pakkanan Winijchai )表示, 2018年發生普吉島遊船翻覆事件後,國際遊客對觀光泰國的信心好像就被「打碎了」,尤其是中國客。
為搶救觀光,泰國從本月起推出特殊觀光籤證( Special Tourist Visa )計劃,首發入境後長住的團客即來自中國。
然而就像國內多數府治一樣,清邁也無法從該計劃中直接獲益。截至目前,清邁全府仍沒有一處得到當局認證的「地方替代性檢疫旅館」,也就是說,當地無法接待強制隔離的外籍遊客。
清邁旅遊業者只能屈居二線,等待外籍遊客結束在外府隔離後,再轉往清邁觀光。泰南部分地點因被指定為強制隔離區,引發社區民眾反彈。帕卡楠認為,這種情況在清邁應該不會發生。
「觀光收入佔了清邁全府GDP的68% 。」帕卡楠說,「但疫情影響的不只有觀光,更進一步打擊經濟。」她相信當地民眾會很開心歡迎外國遊客回歸。
清邁觀光協會主席安南通( Anantorn Hochindarat )也說,泰國從4月開始限制出行及交通後,當地遊客幾乎都消失了。但隨著疫情趨緩,封鎖措施逐步解除,國旅有回溫跡象,可是人數也只有去年同期的20% 。
安南通表示,清邁當地只有35%的飯店重新開業,且這些復工飯店儘管已調降每日房價,但入住率仍偏低。此外,其他像是旅行社、巴士和客運、紀念品商店、餐廳和水療Spa ,絕大多數都仍歇業。
安南通說,已經有1000多位導遊失業了,許多飯店的經營者因現金周轉困難,紛紛將物業降價求售。
據了解,目前約有1萬名外籍人士停留清邁,但飯店業者卻無法從他們身上賺到錢,尤其是居住當地的中國人。安南通指出,因為中國旅客多住在公寓,或承租中國投資者建造的房舍。
安南通說,因為國際觀光市場持續停滯,如果清邁的國內旅遊能在1年內恢復,即便只有疫情前的7成人次,「我們就應該感到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