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大家都興起了減肥,所以很多人興起了晚上不吃飯,下午4點~5點期間吃個蘋果或火龍果等就不再進食。
的確,這樣肥胖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很多人也用這方面成功將體重降下來了,有的甚至一個月減了10幾斤。
相信很多想減肥的朋友都非常開心,但開心之餘,長期以往,你會發現你的身體也出現了很多變化,如感冒、疲乏無力、精神不集中、皮膚乾燥、頭髮易脫落等問題隨之而來。
長期不吃晚飯,會導致什麼結果?
不吃晚飯,減少了熱量的攝入,的確能有減肥的效果。但是長期不吃晚飯,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危害。除了瘦下來,還有這5個結局等著你。
1. 胃腸道受損
適當減少進食,可以減少胃腸道的負擔,但如果長時間不進食,胃長時間處於不工作的狀態,就像人一樣,長時間不動就懶得動,從而使胃腸道的功能下降。
而且雖然沒有進食,胃酸分泌減少,但並不代表著不分泌,而這些胃酸因沒有食物可以進行消化,會直接對胃黏膜進行消化,導致胃黏膜受損,增加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另外,長期會導致營養攝入不足,從而導致營養不良,出現貧血等。
2. 影響睡眠質量
無論是處於過飢還是過飽的情況過睡,都會影響到睡眠,導致失眠的情況出現。
不吃晚飯,肯定要覺得飢餓,會導致入睡困難,而且睡覺也需要能量消耗,而空腹狀態,體內能量不足,就算睡著,體內的自我恢復功能也會下降,從而導致第二天起床時精神不好。
3. 免疫力下降
長期不吃晚飯,體內的能量不足,會導致機體的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入侵,從而會經常出現感冒、疲乏無力、腹瀉等不適。
4. 膽結石
雖然說經常不吃早餐更容易導致膽結石,但長期不吃晚飯與不吃早餐是同樣的道理,一樣會影響膽汁的分泌,使膽汁濃縮,從而增加膽結石的風險。
5. 低血糖
長期不吃晚飯,還容易導致低血糖的發生,也會影響到胰島素的分泌水平,使胰腺長時間處於不工作狀態,那樣功能會下降,這樣久而久之,反而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而且就算沒有發生低血糖,由於體內能量不足,也會導致頭暈、乏力,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
由此可見,不吃晚飯的害處遠大於好處,那怎樣吃才科學呢?
1. 吃晚飯只要不餓即可
想要科學飲食,就會做到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那樣不但可以滿足一天的能量需求,還可以更有利於減少腸胃的負擔和控制體重。
所以晚飯一定要吃,只是要吃得清淡一些,不要高脂、高糖飲食,而且不要吃得過飽,只要不餓即可。
2. 吃晚飯時間不宜過晚
一般來說吃晚飯時間保持在5點~6點為宜,最遲不要超過晚上7點。
要不然太遲吃晚飯,睡覺時食物還未消化,容易導致食物堆積在體內,容易發胖的同時也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