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是功夫巨星、武術家李小龍創立的一種技擊術,在世界武壇上獨樹一幟,具有很大的影響。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曾傳授多名弟子,聲名大振。截拳道目前在美國已經枝開葉散,廣受歡迎。
那麼,什麼是截拳道呢?
「截」就是阻擊、截擊的意思。李小龍的弟子伊魯山度說:「1967年初的一天,我與李小龍兩人一道,驅車行駛在旅途中,我們一邊開車一邊談論著西洋擊劍術。小龍說,西洋劍術中,最精湛的技巧,就是它的『阻擊』(stop-hit,意即『防守-反擊』)。一次成功的『阻擊』,意味著對手進攻你時,你不僅僅要防禦對手的攻擊,而且還要在截住對方劍招的同時順勢反擊,防守與反擊同步,一氣呵成,這樣你的搏擊效率將大大提高。」
將防守與反擊融合一體是截拳道的一大特色。李小龍又說道:「我們應把我們的技擊方法稱做『阻擊之道』或『截拳之法』……『截拳道』意思就是『阻擊對手來拳之法』或『截擊對手來拳之道』。因此,我們的方法是將一般習慣打法上的防守(格擋)與反擊分成兩步的做法合二為一,防守與反擊同時進行,一氣呵成。當然,我們不可能在任何情況下都做到這一點,但無論如何,防守反擊(連消帶打)一氣呵成將是我們所要傳授的新式技擊法的主旨所在。」
沒有固定的招數,是截拳道的另一重大特色。截拳道注重「實用」,拋棄了傳統武術複雜的形式套路。李小龍稱之為「拋棄傳統形式,忠誠地表達自我」,將「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作為截拳道的綱領和要義。
李小龍早年曾系統學習各種傳統武術、擊劍、拳擊,並跟隨詠春拳名師葉問系統地學習了詠春拳。赴美後李小龍在不斷的技擊實踐中研究各門各派的特點,深入研究空手道、拳擊、泰拳、菲律賓拳術、柔術、擊劍等26種世界武道精華,深感各種武術招式過於龐雜。李小龍說:「門派讓我們產生了隔閡,它會分散所有的力量。」
於是,李小龍反對派別之分,主張將所有的武術融合到一起,萬法歸一。他說:我不再相信流派了,因為我不信有中國拳術或者是日本拳術,以及空手道和柔道了,如果真的有這些流派的話,那人要有四條手臂和三隻腳,我們才可以截然不同的武術,但事實上我們只有兩隻腳和兩隻手。」從這個角度來說,與其說截拳道是一種功夫,更不如說它是一種哲學,是一種思想,是一種心靈的升華。
李小龍從格鬥實戰出發,以詠春拳為技術基礎,廣泛汲取中西方哲學及中國傳統武術思想精髓,融合中西武術。「截拳道」將東西方哲學理念運用於武術,是一種搏擊指導和方法論;在對手攻擊的時候,格擋與反擊同時進行,甚至於不加格擋而直接憑藉快速有力的進攻壓制對手,先發制人。近代流行的搏擊比賽運動(綜合格鬥)及(MMA)更是尊崇李小龍為第一先驅者。
截拳道以道家思想統攝局。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截拳道倡導「搏擊的高度自由」,不拘於形式,以「水」為本質而反擊,將一切化解於無形,融合世界各種武術精華的全方位自由搏擊術。
截拳道不是一種武術,也不是一種功夫,而是一種武學思想體系。截:截斷對手攻擊,視為防守,主「陰」,亦相當於書法中的「駐筆」;拳:主動出拳,視為攻擊,主「陽」,相當於書法中的「行筆」。「一陰一陽之謂道」,兩者結合恰好體現了老子的哲學理論中思想和動作的源泉。
唐人李華的將書法理論概括為「截拽」二字訣。他說:「夫六藝中,此為難事,人罕曉其奧;予非能也,亦嘗聞 其旨。蓋用筆在乎虛掌而實指,緩衄而急送,意在筆前,字 居筆後,其勢如舞風翔鸞,則其妙也。大抵字不可拙,不可巧,不可今,不可古,華質相半可也。鍾、王之法悉而備矣。 近世虞世南深得其體,別有婉媚之態,凡雲八法,學者悉善。 予有二字之訣,至神之方,所謂『截拽』也。苟善斯字,逸 少、伯英』彼何人哉!噫,諒哉!書功之深,人之難能知也。 是歟曷可已乎!」
截拳道講究「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不拘於形式,注重於「實用」,拋棄傳統武術華而不實的形式套路,在對手攻擊的時候,格擋與反擊同時進行,甚至於不加格擋而直接憑藉快速有力的進攻壓制對手,先發制人。截拳道的本質就是化繁為簡,回歸武術的本質--搏擊,即「攻」、「守」二字。其對武術的歸納恰如李華對書法精髓概括為「截、拽」(駐筆、行筆)二字歸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