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傳承文化,從了解城市開始_福州要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2020-12-24 福州新聞網

  22日上午,位於福州三坊七巷的鄢家花廳內坐滿了福州文史愛好者和熱心書友。福州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一級作家施曉宇帶領大家一起領略了一次福州風土人情「深度遊」,共同回憶老福州的景象,共品閩都的傳統與文化

  傳承文化,從了解城市開始。

  城郭似橄欖 地名有來由

  「要說福州文化,應該先從福州的地形特徵說起。」施曉宇雖然祖籍江蘇泰州,但在福州出生和長大,對閩都的一草一木都頗為熟悉。

  他以一張福州老照片拉開了當天講座展示的序幕。照片上,清晰可見福州的烏塔白塔兩兩相望,烏山鬱鬱蔥蔥,在一片古老的建築中尤顯奪目,遠處更有群山疊翠。

  這張歲月的留痕,迅速勾起在場很多聽眾的回憶。施曉宇說,飛速的城市化進程使得城中景象早已「改頭換面」,但福州依然保存著環山臨海的地形特徵。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指的是福州東有鼓山、西有旗山、北有北峰,而主城區以東21公裡外的馬尾港,可以看見滾滾的東海波濤。

  「這種地形特徵,恰似本地盛產、人人都知曉的一種水果——橄欖。」施曉宇說,整個福州城兩頭小中間大,東西短而南北長,這枚「橄欖」還被豐饒的閩江攔腰一分為二。除了閩江,福州城內內河密布,地名獨特。從古至今,福州就是著名的水鄉,城內水系發達,河溝港汊縱橫交錯。僅城區就有107條內河,如白馬河、晉安河、華林河、安泰河等。清人創作的《閩水謠》曾這樣形容福州的水鄉生活:「城中到處水河溝,垂柳人家夾岸幽。每愛水邊涼意滿,日斜來上酒家樓。」

  除了歌謠,一些書籍對福州的獨特地名也多有記述。如徐天胎出版的《福建民國史稿》中,附錄的《福建民國史料摘抄》即《七閩現代骨董錄》中記載,福州民間曾把福州地名串編起來,作為「進京路引」的一段:青圃藍圃慢慢行,烏龍過江三角埕。黃山城門鄉下路,後琯直達白湖亭。下渡紅牆十錦廟,梅塢過嶺倉前橋……

  施曉宇說,福州的很多古街巷名稱也大有來由,背後藏有美好的傳說。如《閩都別記》中記載著錢塘巷「池塘生錢」的故事,鼓西路與北大路交叉路口流傳著渡雞口「鐵拐李度化一隻雞」的故事,都印證福州城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文化多包容 語言「活化石」

  「福州的文化特色,若用八個字來概括,可說是『海納百川、兼容並包』。」施曉宇認為,福建人多為北方移民後裔,福州人骨子裡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但由於地處東南沿海,還長期受到海洋文化的薰染。生存環境屬於閩越故地,所以福州文化也融合進了閩越文化的特色。他說,在福州,幾乎所有的外來文化都不曾與當時的本土文化發生衝突,從而使得本土文化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呈現出豐富的多樣性。

  歷史上,福州由南向北的官道上,絡繹不絕的是進京趕考的莘莘學子。資料顯示,自隋朝至清朝,全國考中進士達到千人以上的縣份有18個,福建就佔了4個。僅宋、明、清三個朝代,福州籍進士就多達3632人,位居全國各州府前列。這是一個讓福州鄉親足可傲人的數字。

  福州文化的包容特色,在南北交融的語言上也頗能體現。施曉宇說,福州話是閩東方言的代表。福州自建城起,2200多年處於東南一隅,當地語言保留了古代漢語的許多「活化石」。比如,福州話至今把「鍋」稱作「鼎」,把「筷」稱作「箸」,把「屋」稱作「厝」,把「站」稱作「企」,把「蛋」稱作「卵」,把「狗」稱作「犬」,把「狗叫」稱作「犬吠」,把「回家」稱作「轉厝」,把「洗臉」稱作「洗面」……這些文字和詞語,都帶有濃烈的中原古漢語意味。

  行遠必自邇 傳統要珍重

  講座現場,施曉宇還原了福州話的語言特色,還時不時穿插一兩句耳熟能詳的方言。他示範動詞「搭」和量詞「頭」的廣泛而有趣的使用,引起了在座「老福州」們的共鳴和笑聲。對於很多年輕一代已經不會講福州話的現象,施曉宇開玩笑說,在座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帶孫輩的時候,與其教「蝦油味」十足的不標準普通話,不如教孩子們正宗的福州話,營造更濃的方言語境。

  「了解我們生活的地方,了解城市背後的文化和歷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一部分。」施曉宇說,他非常贊同《中庸》 裡所說的「君子之道,譬如行遠,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人只有知道自己打哪來,了解身處的環境,才能行得更遠」。

  本次講座由福州文學院主辦,是福州市文聯「榕城書香 經典悅讀」讀書月系列活動之一。很多書友現場聆聽後十分感慨,表示雖然生活在福州,但對腳下這片土地的很多細節和歷史,還是第一次了解。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將在福州舉辦,作為閩都文化的研究者,施曉宇認為,大會的舉辦無疑是推廣、保護傳統文化的良機。正如他在講座中談到的古地名古街巷,都需要好好保護和傳承,更多挖掘其背後的歷史內涵,包括福州內河上的古橋,也都急需維修和保護。

  「脫胎漆器、油紙傘、牛角梳等傳統工藝技術的傳承與發展,福州評話、伬唱、閩劇的傳承與發展,也都值得重視。希望通過我的講述,能讓更多人理解和珍視這座城市,同時借迎接世遺大會的契機,更好地推動歷史文脈的保護與傳承。」施曉宇動情地說。

  (記者 李豔)

相關焦點

  • 福州影院已逐步「重啟」 _福州要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福州晚報記者 翁宇民 王光慧 文/攝  何時重回影院看電影?這成了福州人近日熱切關注的一件事情。經過嚴格的疫情防控檢查之後,福清萬達影城成為今年福州首家開啟放映的影城,於24日20:55放映了電影《多力特的奇幻冒險》,但由於幸福來得有點突然,以致許多人都還沒回過神,因此總共只有8位觀眾通過APP購票,首試隔座觀影。
  • 閩清:百年線面世家「出山」記_福州要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林鹹樂從父親手裡接過傳承了一百多年的線面技藝並發揚光大。  「無論盛世亂世,線面師傅都有一口飯吃」  對福州人來說,人間煙火,往往正是從一碗線面開始——它幾乎見證著福州人一生中所有的重要時刻:胎兒出生,母親坐月子要吃「誕面」;結婚定親,男方要送女家「喜面」;出遠門或遠客入門,要吃「太平面」;生日、壽誕,要吃「長壽麵」……一碗絲細如髮、柔軟而韌的線面,承載著福州人對於生活的諸多美好期許。
  • 倉山打造宜居宜業宜遊新家園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外增顏值 內修氣質 倉山打造宜居宜業宜遊新家園 2019-05-09 23:29:56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王玉萍 葉義斌
  • 江蘇泰州來福州開展旅遊推介_文教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10月23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阮冠達)21日晚,以「幸福水天堂 泰州慢生活」為主題的2020泰州文化旅遊推介活動亮相三坊七巷,為榕城市民帶來美麗的泰州風光。  據悉,憑藉獨特的旅遊資源與深厚的文化底蘊,泰州近年已成為福州市民青睞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 福州松下港將建郵輪始發港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5月17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朱榕)記者近日從省交通廳獲悉,我省制定關於促進郵輪經濟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35年,我省郵輪產業鏈基本形成,沿海郵輪吞吐量達到200萬人次,並建設郵輪始發港,初步形成分布合理的郵輪港口布局。其中,福州松下港是計劃重點建設的郵輪始發港。
  • 福州10項舉措升級計程車服務_民生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福州晚報記者 趙錚豔 通訊員 陳晶晶  「Welcome to Fuzhou!」計程車司機鄭素蘭用熟練的英語歡迎乘車的外籍賓客;「這是福州的市花茉莉花。」計程車司機陳謨來車內擺放的茉莉花散發出陣陣芬芳,他藉機向外地乘客介紹福州。
  • 陳偉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術拳的守望者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_福州...
    地術拳的實用價值與文化價值是先人留傳下來的珍貴遺產,如何做好傳承與發展,成了陳偉強責無旁貸的使命。(本期作者 包書平)陳偉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術拳的守望者  陳偉強曾在福州警察學校擔任武術總教官長達十餘年,他將地術拳地面鎖控技術與軍警搏擊格鬥術相融合併運用到教學當中。
  • 第二屆船政文化節舉辦水墨畫展_文教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12月11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歐陽進權 通訊員 王曉霞)為迎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弘揚傳統文化、擴大船政文化影響力,10日上午,第二屆船政文化節水墨畫展在馬限山聖教醫院院長公寓開展,展出時間為2020年12月10日至2021年1月20日。
  • 服務跨越發展 護航幸福榕城_福州要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福州日報記者 林瑞琪 通訊員 林麗娜 王山林  經濟業態千帆競發,電能輸送源源不斷;辦電服務貼心便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2019年,國網福州供電公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入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宗旨,刻下奮進的閃亮印記。
  • 黃峰:聚焦發展中的人民獲得感_福州要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福州日報記者組  十多年前,福建省長希園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黃峰在香港打拼多年返榕,驚喜於家鄉的變化,於是帶著自己的事業回到福州發展。在擔任政協委員的9年中,人民獲得感始終是她履職的方向。
  • 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11月29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卓巧華)作為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遊節系列活動之一,「Hi,sea」首屆海絲旅遊美食專享周暨一碗福州秋季頂餐周即將啟動,預計於11月30日晚8時開啟線上預訂通道,並於12月3日至16日正式用餐。
  • 陳勇:擴大天然氣受眾面_福州要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福州晚報記者組  本次大會,福州市人大代表陳勇帶來了關於推動天然氣行業健康發展的建議。  陳勇說,2020年10月國家管網正式併網運營,福建區天然氣管道設施運營結構發生變化,天然氣能源利用行業發展環境也發生了變化,管道設施公平開放工作需要推進及關注。
  • 火車站售票員黃遠翔的三個身份_福州要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記者 葉義斌 攝  福州日報記者 林文婧  「他太牛了」「他有『最強大腦』」「他每個月的售票量都排第一」……同事們口中的「他」,是福州火車站售票員黃遠翔。進入春運,黃遠翔更忙了。  「盡力將每件事做到極致,幫助旅客順利平安返鄉。」
  • 福州女子站出來 13輛大巴送同胞_福州要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福州晚報記者 全怡月 陳丹/文 受訪者供圖  因懼怕新型冠狀病毒,負責運輸的大巴公司皆拒絕載客,如何讓從「鑽石公主」號豪華郵輪下船的中國同胞及時趕往機場,乘坐包機返回中國?  當我國駐日本大使館發出協助請求時,一名旅日閩籍僑胞伸出了援手。19日晚,她用自己公司的13輛大巴,披星戴月地將中國同胞從碼頭送至機場,讓第一批中國同胞得以返鄉。
  • 來福州,赴一場幸福之約!_文教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鼓樓文體旅局供圖)  福州日報記者 楊瑩 林文婧 林奕婷  幸福是什麼?一百個人可能給出一百種答案。但你要相信,作為全國唯一以「福」命名的省會城市,有福之州的幸福滋味別具一格。  這種滋味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閩都文化裡,在鍾靈毓秀的山水間,在奔流不息的閩江中,在懸空穿林的福道上,在千姿百態的鄉野間,在熱氣騰騰的「金湯」裡,在街頭巷尾的美食中……  「七遛八遛,不離福州」。福州之福,值得你花上幾天時間在此駐足、細細品讀。快跟隨本期歡樂遊福州,打卡「有福之州幸福遊」線路,一同領略福州的別樣幸福。
  • 曹衛:致力提升基層治理效能_福州要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福州日報記者組  市政協委員曹衛是一名律師,她組建了福建省律師協會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還啟動開展了三年的「律師普法進校園」活動。她建議,市房管局要牽頭委託技術單位開發福州市小區業主電子投票系統,或者依託「e福州」APP,實現小區居民線上投票表決,提高社區基層治理效能。
  • 《福州古厝》展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福州範本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11月9日至11日連續播出三集紀錄片《福州古厝》,展現精彩各異、歷史厚重的福州古厝以及保護這些古厝的動人故事,用影像生動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
  • _福州要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將空降國潮風及現代風的網紅打卡點潮人們趕緊帶著小夥伴來玩吧!  mini版宜家體驗  等了這麼多年宜家終於要來福州了,率先在世歐廣場亮相的「家居快閃店」可以說是一個mini版,趁國慶假期先來體驗一下吧。
  • 福州計程車將披新裝,總共6款_福州要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8月2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朱榕 通訊員 陳宏威)7月31日,市道運中心舉行福州市新能源計程車隊成立暨車容車貌標準發布會。計程車新塗裝「小蠻腰」正式亮相,替換使用多年的「綠皮車」形象,給榕城街頭帶來一抹亮色,最新的車容車貌標準同步發布。
  • 大國點名 臺江第一時間啟動_民生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11月4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李錦清 通訊員 何晉芳/文 記者 葉誠/攝)11月1日零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入戶登記正式啟動。臺江提前籌劃,第一時間行動,當天上午,臺江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臺江區人普辦」)來到臺江區茶亭街道陽光社區華信花園小區,指導入戶登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