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鹹樂從父親手裡接過傳承了一百多年的線面技藝並發揚光大。
22歲的林閩偉辭去福州的工作,回家做起電商主播。
凌晨3點,閩清縣梅溪鎮榕新村白石坑新村的廠房裡,51歲的林鹹樂彎著腰,半個身子探進齊腰深的大缸裡,一盆盆水澆下、一把把食鹽撒下,冒著青筋的大手來回攪動、揉搓,缸裡細散的白麵粉逐漸成團。而後是搓條、卷圈、上條、發酵、拉麵……
上午8點,林鹹樂還在循著古法的17道工序忙碌著,距此10分鐘車程外的閩清三農服務超市裡,他的兒子林閩偉、侄子林閩輝也已在電腦前忙活起來——在電商平臺拼多多上銷售自家線面。
如今,林鹹樂家族三代有超過一半的族人從事著福州線面相關工作。父輩遵循祖法製作線面,年輕一代專攻銷售。
林鹹樂說,近年來,電商渠道銷量已攀升到銷量的30%,通過網絡,每年走向全國的線面超過600噸。如今,在拼多多上,林家的店鋪位列掛麵暢銷榜單全國第8、面線類榜首。
「無論盛世亂世,線面師傅都有一口飯吃」
對福州人來說,人間煙火,往往正是從一碗線面開始——它幾乎見證著福州人一生中所有的重要時刻:胎兒出生,母親坐月子要吃「誕面」;結婚定親,男方要送女家「喜面」;出遠門或遠客入門,要吃「太平面」;生日、壽誕,要吃「長壽麵」……一碗絲細如髮、柔軟而韌的線面,承載著福州人對於生活的諸多美好期許。
「無論盛世亂世,線面師傅都有一口飯吃!」18歲那年,聽了父親這一番話,林鹹樂決心開始學習製作線面。
林家制面,最早要追溯到林氏16世的林至華,清末就開始研究線面技藝,17道工序的獨門手藝也正是在那時成型。林鹹樂的曾祖父林正勳又進一步細化了這17道工序,摸索總結數十種手法與之配套,民國時期林家線面在家鄉風靡一時。林鹹樂的祖父林萬居和父親林國樵則是新中國的集體糧食加工廠中線面製作的技術骨幹。
「為什麼要早起呢?就是為了趕中午最熱、空氣最幹時候拉麵、曬面。」林鹹樂說,他們凌晨3點開工,17道工藝下來都要忙碌到晚上。「很多老手藝人手上都有繭!」
百年制面世家,代代相傳,所制線面以柔韌滑潤、嚼不粘牙、久煮不糊、牽絲如縷,享譽十邑。
從小作坊到「全國最大」 手藝人進階非遺傳承人
林鹹樂說,他開始學做線面的時恰逢改革開放,父親還帶了四個徒弟,每天能做100多公斤線面,但充其量就是個小作坊。
2007年,林鹹樂開始思考,如何讓產品進入大型商業超市。「那時市場上線面都是半溼半乾,不易保存,也影響口感。」林鹹樂和家人經過不斷試驗,終於找到解決辦法:拉完的面放在大鍋灶蒸三小時,再烤五六小時,不僅能大大提高保存時間,便於袋裝銷售,而且口感更佳。
解決了包裝、儲存難題,新問題接踵而至——線面行業還沒有食品QS認證,進不了商超。於是乎,林家花了整整一年,起草了線面行業食品QS認證標準,得到專家認可。經反覆修改,終獲審批,線面行業有了自己的標準。
趁勢而上,林鹹樂將家庭作坊改建成佔地500多平方米的廠房,線面製作的每道程序都有專門的製作室。那一年,林家成立的福州永樂食品有限公司成為行業首批通過全國食品QS安全認證的企業。
2012年,林鹹樂將公司規模擴大,新建的現代化標準廠房佔地7000多平方米,僅為當地提供的就業崗位就有100多個。因技藝遵循古法,公司也成為福州線面手工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與保護單位,林鹹樂家族也成為福建省、福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年輕一輩闖電商 直播日售2噸面
父輩潛心鑽研線面技藝,年輕一代也在深耕銷售。依靠著標準制定者和QS安全認證的優勢,林家的線面大規模進入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大型超市,還銷往新加坡、澳大利亞、日本、美國等國家。
2014年起,林閩輝開始探索電商銷售渠道,三年後他們在拼多多平臺上開了「永樂食品專營店」,從零開始,逐步站穩腳跟。
2020年,疫情打亂了線下銷售節奏,線上渠道重要性愈發凸顯,林閩輝盯上直播這一熱門形式。
「6月我們開始試著在拼多多上直播,這之前一點經驗也沒有,還好原來在福州上班的弟弟閩偉辭職回家幫忙。」兄弟倆買了設備、研究腳本,常常忙到凌晨。「我記得第一天直播,從早到晚賣出去幾十單,很有成就感。」林閩輝說。
經過摸索,兄弟倆將直播時間固定在下午至上半夜,堅持每天開播。
「朋友們,現在我來介紹福州最具特色的食品之一線面,絲細如髮、柔軟而韌、入湯不糊……」22歲的林閩偉在直播間隙告訴記者,最近一場下來就能成交幾百單,銷售2噸左右。
線上銷售佔比激增 電商助力「原產地好貨」
如今,在拼多多上搜索「線面」,排第一的就是「永樂食品專營店」,即便在掛麵暢銷榜,也能排全國第8。
林鹹樂說,家族企業一年生產線面2000噸,是全國最大的線面加工企業。而只用幾年,線上和線下的銷售比例就達3∶7,老一輩想都不敢想。更重要的是,通過電商,福州線面走出福州,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閩清縣三農服務超市負責人楊小浪同樣感嘆於電商的魅力。在他眼中,電商直播不僅帶火了閩清橄欖、橄欖露、茶口粉乾等一批原產地直發的農特產品,也讓更多人看到了致富新路子。
疫情期間,閩清縣三農服務超市除主動幫忙滯銷農戶對接主流銷售渠道,還積極發動返鄉青年創新銷售業態,利用電商直播帶貨,推介閩清各類農特產品等。
「以林閩輝兄弟為代表的這些青年既熟悉家鄉特產,又深諳網際網路行業特質,熟悉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運作模式,很快就能上手,讓大山裡的原產地好貨真正『出山』。」楊小浪說。
(記者 林侃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