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竿釣黑魚主要有兩種釣法。根據黑魚的生活習性,有多種釣法,如手竿遊釣、發竿釣、拋竿守釣等等。我認為,就手竿釣黑魚而言,主要是以下兩種釣法:
一、窩釣(定點釣)
從初夏至仲秋這段時間,是黑魚繁殖後代的季節。受精魚籽浮在水錶草叢中,籽色淡黃,看魚籽的大小可判斷黑魚的大小。黑魚做窩有一定規律,一般在溪潭的岸邊處,做窩的地點基本上是年年老地方。掌握這一規律,釣者無滿溪潭尋找。一旦找到黑魚窩,絕不要用手指去觸摸魚籽,以免被大黑魚咬傷。黑魚做窩後,就成雙成對護窩,咬鉤兇猛。釣者用小雜魚掛鈎施釣,黑魚咬鉤後用力提竿,飛魚上岸。
釣窩中黑魚,有一種帶黃色的黑色最難釣,鉤在窩中點動,它不咬,而用頭來頂,有時還會空打食,即只聽雷聲不見下雨,是嚇唬來犯者的。釣此種黑魚一定要有耐心,它不咬鉤,就把餌鉤重重地往魚頭上點,使它發火,這時它會大口吞鉤。
二、遊釣(散釣)
從初夏至仲秋這段時間,也是黑魚四處找食吃,長身體的時段。特別是立秋以後,天氣漸漸變涼,為準備度過嚴冬,黑魚吃食更猛。因此這段時間,也是手竿遊釣黑魚的黃金季節。釣者持竿在溪潭沿岸邊走邊釣,眼看水中魚情,耳聽魚吃食的擊水聲,還要從溪潭雜草等因素出發,靈活施釣。
遊釣黑魚的具體操作動作,最基本的是點點、拖拖。無論是水面釣、半水釣、草洞釣和底釣,鉤線都是在水中點點,拖拖。其目的是使餌鉤活起來,暴露目標,誘魚吞鉤。
判斷黑魚是否咬鉤,主要靠手感。因此,無論是點釣、還是拖釣,水面上的風線與餌鉤要基本垂直。黑魚咬鉤,手感明顯,使於及時提竿,拎魚上岸。釣黑魚雖不用打窩,但在遊釣過程中,也不可能滿溪潭釣,只能選擇易於黑魚藏身、尋食之處施釣。因此,釣黑魚也有一個選釣點的問題,釣點選得好,就能多獲魚。以下一些水域可以選作釣點:
1.草邊明水處。有些黑魚藏在水草的邊緣,可在水草前方的明水處下鉤,輕點輕拖。如周圍有黑魚,點拖一二下就會咬鉤。同時釣者還要注意水草中的動靜,如有黑魚轉身,就要多點拖幾下,等待黑魚吞鉤。
2.草洞口。有的溪潭草多且厚,就要找草洞口下鉤。草洞口氧氣足,也是黑魚捕食的好地方。如果發現洞口有黑魚開溜的情況,應迅速將鉤投入草洞中,上下拖拉抖動,開溜的黑魚離洞不遠,當它看到誘餌,會立刻殺個回馬槍。
3.溪潭岸邊明水處。有的溪潭沿邊無草,有的只有稀疏的草,有的東一大塊草,西一大塊草,在岸邊有許多明水處,只要無人驚動,此處常有黑魚設伏等食吃。釣者可在近岸1米左右的水面點動拖拉,常會有黑魚咬鉤。
4.浮萍下面好釣魚。有的溪潭水面被浮萍覆蓋,而黑魚就藏在浮萍下面。釣者可在浮萍下拖釣,往往可釣獲可觀的黑魚。
5.雷暴雨後好釣魚。夏、秋雷暴雨前天氣悶熱,雨後水面涼爽,氧氣充足。此時黑魚浮在草洞口、岸邊等食吃。有條件的釣友不要放過此機會。
6.攔頭釣。在溪潭邊沿常有黑魚曬陽、等食吃,它一發現有什麼動靜,就往深處鑽。發現這種情況,釣者應及時將鉤投到魚頭前方一二米處半水拖釣。如果不採用攔頭釣,釣者要立刻離開此位。等一會兒,魚見無動靜,它會老龍好舊窩,這時,您就可以有備而釣。
7.放養家魚的老溪潭,沿岸星星點點的草邊是釣黑魚的好地方。
8.時到仲秋,有菱角的溪潭,大面積菱秧敗落,只留下東幾棵,西幾棵,有的遠離岸邊,釣者可用長竿長線輕拋鉤至菱盤邊拖釣。
總之,遊釣黑魚前用眼看,用耳聽,用腦想(分析研究),不可教條式的單一採用何種釣法,必須根據水情、魚情等情況,隨機應變,靈活操作。
三、釣具
釣黑魚的竿,一般要5米以上。無論是竹竿還是玻璃鋼竿,要能拎起1.5千克重量的魚。如遇上2千克以上的黑魚,可先把魚頭拎到草上面,拖魚上岸。鉤要硬,線要韌。窩釣,線不宜長;遊釣,線長3米左右。竿長、線長,施釣的範圍大,人的隱蔽性好。另外,別忘帶上摘鉤器以備急需。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