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時間網上流行著這樣一個話題:江西的存在感為什麼這麼低?提起江西的美食,大多數外省人可能只能想到藜蒿炒臘肉和南昌瓦罐湯,這只能說明你們對江西真的太不了解啦!江西人只是樸素低調,不善於宣傳而已,光是江西吉安這個城市的美味,都足夠出一本厚厚的圖冊了。
美食,是一個城市的另一種打開方式。謹以此文,懷念那些童年記憶中的味道。
吉安青年獨特又炫酷的社交方式——嗦粉。
「老鐵,明早哪裡見?「
「廢話,炒粉店見啊」
每天清晨街頭巷尾的早餐店裡都回想著這樣一句吉安話:老闆,來一噠炒粉!
噴香入味的粉裡加入各種蘿蔔乾酸菜,再配上一碗雞蛋肉餅湯,美好的一天從早餐開始。吉安人吃炒粉吃不膩嗎?沒關係啊,還有湯粉、拌粉可以換著吃。
炒粉成了好多在外定居的吉安人記憶中最懷念的家鄉味道。回鄉第一件事:約上老友,嗦粉去!!!
越來越多的人都不愛吃月餅了,又甜又膩。隆重推薦一下吉安人民的中秋特產——薄酥餅!「香甜薄脆,酥而不散」,故由此得名。在外漂泊這麼多年,有關中秋節的味蕾記憶,始終都是老廬陵的薄酥。曾經的皇家貢品,真希望這個省級非遺美食能走出江西,走向全國。
紅糖餈粑已然成為很有代表性的中國小食,殊不知我們大廬陵有一種更軟糯Q彈的糖炒米果(吉安俚語叫「勺哩米股」)。小時候經常在附小門口等著一位老奶奶用紅糖裹出一串米果,那個味道溫暖又安心。現在都幾乎看不見賣勺哩米股的老奶奶了,真害怕這樣小吃會最終消失,所以我一定要在文章裡留下這個珍貴的圖片。
吉安人仿佛尤其鍾愛米果,除了糖炒米果,還有白糖糕、嗦裡米果、艾米果.
嗦裡米果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小食,因為不是甜的,而是鹹香味道,一次吃幾個也不膩,回味無窮。
白糖糕是江西五大傳統名點,仁山坪的龔老頭白糖糕應該是很多老吉安的童年味道。
艾葉米果很多地方都有,但大部分都是甜餡的。只有在我大廬陵,吃過一種包了酸筍和臘肉的艾米果,賊拉好吃。可惜好多人都不知道有這種做法的艾葉青團~~誰能理解我這無法引起共鳴的孤獨感!
接下來要拿出常年在我個人的早餐榜單上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美食了!
我最愛的樟樹佬清湯,雖然他們回吉安的第一件事是嗦粉,但我永遠是首先來碗樟樹佬清湯解解饞!餛飩到處有,但能好吃到我心尖上,只有這一家!皮薄肉鮮的小餛飩配上酥脆的春卷,快活似神仙~~(因為本人對此有嚴重的個人偏好,表述或許有些許誇張)
油條蘸著豆漿吃,讓炸地焦脆的油條浸在醇香的豆漿中3秒鐘之後入口,才是豆漿油條最完美的搭配方式。吉安的油條和空心的麻圓都非常好吃,廣東那種包了豆沙餡的麻團簡直讓麻圓弟弟失去了它本來的魅力。哪怕是最常見的食物,老吉安都有它獨特的味道。
江西人愛吃辣,能吃辣是出了名的。據說湖南人和四川人吃江西菜都要被辣的流下「激動的淚水」。無辣不歡是江西人的標籤,如果你告訴一個江西廚子不要放辣椒,那他一定會甩掉鍋鏟,拒絕服務~~
關於辣味,吉安「市寶級」寶藏食物——醬餅裡,閃亮登場!我和我表哥深厚的革命情誼就是起源於一包醬餅。衛龍和鴿鴿算什麼?吉安老表自己做的各式各樣的醬餅裡才是翹楚!空調+醬餅,才等於夏天。
誰說只有長沙才有熱辣的夜生活,還記得曾經濱江的那條夜市街嘛?夏天吹著江邊的風,被嗦螺和小龍蝦辣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趕緊灌下幾口啤酒解解辣。
吉安的大排檔裡藏著多少人瀟灑恣意的青春啊!
燒烤是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一種烹飪方式,但我始終認為燒烤沒有吉安的「油炸」好吃。
吃過各式各樣的燒烤,但外地工作求學回家的吉安青年們還是願意找到路邊的油炸攤子,在黑漆漆的冷風中擼著串聊著天,這是真正屬于吉安人自己的串串。
特別提一下泰和的「早酒文化」。早酒是啤酒和冬酒(米酒)按照3:1的比例摻和在一起喝的,由於是早上喝酒,所以你會暈暈乎乎如痴如醉地度過一天,是不是很難得的體驗!早酒攤子一般都在菜市場,由於菜和肉品都是最新鮮的,所以味道尤其的好吃~正所謂美味在市井。
提到泰和,還有聞名中國的烏雞和怒甩韓國泡菜好幾條街的「泰和酸蘿蔔」。
(此圖為我人生中吃過的最好吃的早酒,甲魚和烏雞都超級夠味!)
記得有次在深圳街頭遇到賣涼粉和豆花的大嬸。我脫口而出說道「給我的加點醋」,大嬸笑著說「你是江西人吧,只有江西人吃涼粉會加醋」。在這裡,我廣而告之一下:涼粉正確的吃法是——加糖加醋加冰水!突然好懷念我老爸自製的涼粉~~
這些年,走過很多城市,嘗過很多味道。真心認為在美食這方面,大廬陵絲毫不遜於成都、長沙、重慶這些城市。只是沒有很好的宣傳渠道,很多人都沒看見這個美味之城。
小時候習以為常的口味如今也成了記憶中最有故事的味道。
這些味道,也值得被更多的人知道、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