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小馬哥
來源:網際網路那些事(hlw0823)
華晨這下是玩完了!
11月13日,華晨汽車被申請破產重整。
而中國寶馬就是華晨汽車集團旗下的子品牌。
截至今年3月底,華晨汽車總負債已高達1226.75億元。
華晨汽車有著當年的風光時刻,曾是中國第一家赴美上市的車企,聯手寶馬成立合資公司,正面硬剛國產央企國家隊解放、東風、黃河不落下風的一代梟雄。
而如今,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第一季末華晨控股總資產為1754.37億元,總負債1226.75億元,資產負債率69.93%。
難道是「投資不過山海關」的魔咒(即中國的各種商業投資和項目在東北都很難運營,所以各大資本都在有意規避東北地區)應驗了?
華晨何以淪落至此?
仰融之謀:華晨的瘋狂
要說華晨汽車的發跡得從1986年開始。
此時的中國汽車行業剛剛起步,但是中國的汽車企業大多為央企,民間資本想要做汽車簡直痴人說夢。
這個時候瀋陽的一個名叫趙希友的人,奉命去日本豐田參觀交流,被日本的造車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所影響,回國後申請將瀋陽全市的汽車零件廠合併成立金杯汽車廠,並且實行股份制,並且趙希友甚至想發行一億的股票。
這在當時,可是十分大膽的舉措,要知道上海證監所直到1992年才建立,所以趙希友的計劃落空了。
這時候,一個叫「仰融」的人站了出來:一出手就收購了40%的股權,成為老牌國企「瀋陽金杯」的大股東。開啟了 「國民合資控股」時代。
就在上海證監會成立的同一年,仰融藉助華晨汽車的殼讓金杯汽車廠在美上市了,華晨汽車也是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
華晨上市之後,仰融就佔據董事長一職,華晨集團改名「華晨汽車」,完成了上市、海外上市、成為中國汽車第一股。
當年仰融只憑藉一款車就打的一汽解放哭爹喊娘。
上市第二年,華晨推出的金杯新海獅型麵包大獲成功,在此之後連年蟬聯國內面包市場銷量第一,
在世紀之交時能年銷10萬輛。在輕型客車市場佔有率一度達75%。
華晨汽車的一眾股東賺的盆滿缽滿,空手套白狼的仰融更是如此。
金杯麵包車成為那個時代無敵的明星車型.
但締造這一切的仰融,出事了。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開始逐漸引入合資車,看到一汽等車企紛紛開設合資廠,仰融的華晨汽車也想分一杯羹。
仰融盯上了寶馬。
仰融則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中國汽車教父。
無奈,好景不長,一個人能力越強往往就越得罪人。
仰融威脅到了太多人,也得罪了不少人,成了很多人的「眼中釘」。
在仰融風生水起的時候,他被調查了,說是在經濟方面有糾紛。
不過聽到風聲的仰融早已出逃美國。
仰融出事之後,華晨還是拿下了寶馬。
2003年,寶馬集團與華晨成立華晨寶馬合資公司,雙方各佔股50%。
華晨和寶馬合作之後,兩家都獲利豐厚,但也是華晨最終走向衰敗的契機。
金杯之殤:華晨的沒落
很難說是國產寶馬成就了華晨,還是華晨成就了國產寶馬。
只能說在寶馬和華晨聯手的17年裡,雙方都得到了豐厚的利潤。
將國產寶馬收入麾下之後,華晨幾乎用全力推進寶馬系車佔領中國市場,眾所周知的寶馬3系、5系在中國的大街上比比皆是。
僅看2019年數據,華晨寶馬為華晨集團創造的淨利潤就高達76.2億元。
華晨靠著寶馬,日子過得很滋潤。
但華晨有了寶馬之後,就以為自己可以高枕無憂了。
華晨靠著寶馬,日子過得很滋潤。
據數據顯示,2019年剔除寶馬貢獻的76.2億利潤之後,公司其他業務虧損10.64億。
這背後反映的是自有國產品牌中華、金杯的衰落。
在有了寶馬之後,華晨就忽略了自有另外兩個品牌的技術研發,導致一代神車中華、金杯走向衰落。
數據顯示,2019年華晨金杯銷量僅4.1萬輛,同比暴跌82.36%,在今年上半年,僅僅賣出4000輛,金杯還大範圍開始裁員。
另一品牌華晨中華更嚴重,今年上半年銷量僅3200輛,
沉浸於抱大腿的華晨汽車,在自主品牌上起了個大早,卻趕了晚集,沒有核心技術,加之產品可靠性不高,華晨的每款車型都是曇花一現。
自2019年3月閻秉哲接任華晨汽車董事長以來,華晨自主品牌就未見新產品推出。
近年來,主流如長城、吉利、奇瑞自主品牌不斷尋求突破,而「沒有夢想」的華晨汽車則被日益邊緣化,甚至脫離了自主二線梯隊。
不僅沒有進行技術革新,還把國產品牌的口碑給丟了,華晨反而更像是寶馬的代工廠。
寶馬之患:華晨的危機
就是在看到了華晨在中國的吸金能力,寶馬開始蠢蠢欲動了。
借著最近幾年華晨越來越甚的寶馬依賴症,加之華晨的債務危機已然嚴重,都需要靠賣股來維持運轉了。
在2018年9月,華晨汽車被工信部取消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這也意味著未來華晨汽車不能涉足新能源領域。
華晨集團的憂患開始凸顯了。
這時候的寶馬看準了時機,出手了。
2018年寶馬與華晨了籤訂協議,收購華晨手中25%的股權,到2022年屆時寶馬佔股將從25%增加到75%。
也就是說收購之後的華晨寶馬,寶馬佔股75%,華晨佔股25%,就算是華晨集團破產重組,華晨集團也已經是寶馬說了算。
華晨的頹勢還在繼續,今年4月、5月間,華晨控股先後13次「上榜」被執行人名單,涉及金額超過7000萬元.
華晨汽車還深陷多起法律訴訟,光是2020年就有25起,主要涉及服務合同、借款合同、買賣合同、加工合同以及運輸合同等糾紛。
8月12日,華晨汽車多隻存續債出現大跌,並在8月13日引發了港股上市公司華晨中國股價暴跌。
在股價閃崩、債券下跌背後,是華晨汽車正在經歷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流動性危機。
華晨集團債務主要集中於公司本部,債務結構仍以短期有息債為主。
2019年末,華晨汽車集團負債總額為1447.81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4.11%。其中有息負債為655.49億元,短期有息債務478.87億元,佔比73.06%。
華晨的錢花哪兒去了?
2015年3月份,華晨耗時三年半打造的華頌7正式上市。
根據此前華晨方面透露,該車型研發經費高達26億元,但最後在三個月內,僅僅賣出去9輛。這樣的產品研發設計花費在華晨不在少數。
更何況這些產品的研發生產成本本就是以貸款為來源,而這些貸款隨著新車型收益的慘澹已經轉化為了華晨的負債。
一面是巨額的債務,一面是寶馬的虎視眈眈,一面是毫無起色的產品,即使有政府背書,華晨集團也無力回天。
華晨的衰落是那些短視的企業的一個縮影,以為傍著大腿賺錢就高枕無憂了,到最後難逃賣身命運,令人唏噓。
不論是國產品牌還是合資品牌,都需要不斷進取,不斷突破,那些想要一勞永逸的企業遲早會成為下一個華晨,被時代所拋棄。
#華晨汽車#
參考資料
汽車預言家:華晨是如何把「華晨寶馬10年利潤」變成負債的?|汽車預言家
環球老虎財經APP:寶馬救不了華晨汽車
新汽車志:千億負債瀕臨破產,華晨寶馬危在旦夕?
極速車壇:華晨被供應商申請破產,國產寶馬「玩完」了?
鈦媒體:寶馬287億「吞下」華晨寶馬
阿爾法工廠研究所:投資不過山海關,華晨汽車一把好牌打稀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