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平臺日本bitFlyer CEO稱,平臺上有多達75%的投機客購買衍生品,動用槓桿高達15倍;以日元交易的比特幣成交額在全球市場佔比約40%。
比特幣今年狂飆十幾倍背後,中國人和俄羅斯人屢屢被懷疑是主要推手。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市場更應該關注日本人。
據紐約時報,全球規模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bitFlyer執行長狩野雄三(Yuzo Kano)不久前表示,日本人的投資理念一貫保守,但一旦被觸動,他們就會全數押注,比特幣投資方面尤為如此。
狩野雄三近日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稱,日本的投機客們瘋狂湧入交易所搶購比特幣,很多人動用了高達15倍的槓桿。這個交易平臺有高達75%的參與者購買比特幣衍生品。
高槓桿意味著高風險。比特幣市場頻頻出現過山車行情,高槓桿的投機客很容易爆倉。在感恩節之後,比特幣比以往更加瘋狂,從14000美元漲到15000美元花了不到十個小時,Coinbase交易平臺報價在12月7日當天短短十幾分鐘內就飈了2000美元,創紀錄地突破19700美元,此後又大幅回落至15000美元。
Coinbase發言人當時稱,短短幾個小時內,價格波動能達到20%,這對於一種數字貨幣來說並非不正常,其他交易平臺的價格波動幅度和這個類似。
據這位前高升股票衍生品及可轉債交易員介紹,自家交易所的成交量佔了全日本比特幣總成交量的80%;其在世界範圍內的份額約為20%-30%,市場深度足以為最劇烈的市場變動負責。該交易平臺的活躍用戶數量在10月中旬的時候就迅速攀升到了80萬人。
根據比特幣信息統計網站cryptocompare提供的數據,以日元計價的比特幣成交額佔比在全球市場約為40%,美元計價的比特幣成交額佔比約為30%,韓元比特幣成交額佔比不足8%。顯然,來自亞洲的需求是比特幣價格狂飆的重要驅動力,日韓成交額合計佔了全球市場份額的一半。
而規模龐大的買入資金在供應相對有限的比特幣市場中總能輕易地推高價格。
瘋狂的亞洲買家
狩野雄三稱,其交易所的日本比特幣玩家有一些是買入並持有型買家,或者更準確一點說,他們是買進之後又持續加倉型購買者。交易所還活躍著一些海外對衝基金和套利者。
儘管韓元比特幣交易量佔比不大,但韓國人民對比特幣的熱情同樣高漲。韓國數字加密貨幣交易所Korbit創始人兼CEO Tony Lyu不久前說,這個投資話題在韓國傳播的非常快。一旦人們開始投資,他們就希望所有人都能加入進來,一起狂歡,進一步推高價格。韓國虛擬貨幣投資規模一直都很大,基本是一個社區共同投資。
其實美國買家也不甘示弱,「韭菜們」同樣是跑步進場。華爾街見聞提及,70歲的比特幣新買家Rita Scott在孫子的幫助下才賣掉了她持有的比特幣,僅僅數周就斬獲了高達45%的收益率。在這之前,她都不知道什麼是比特幣,還以為是一種硬幣。有人表示,他在社區感恩節聚餐的時候,認識的每一個人都在談論比特幣。(詳見《比特幣狂飆背後:美國「韭菜」跑步進場,70歲買家不知其為何物》)
紐約時報文章稱,考慮到日本和韓國的比特幣市場快速發展,知名投資者和分析師都認為,從中短期來看,比特幣的價格將取決於這兩個市場的表現。
為何日本人如此熱衷?
在全世界很多國家對比特幣持警惕態度之際,日本政府和企業反其道而行之,表現出歡迎立場。
從今年7月起,在日本購買比特幣不再徵收8%的消費稅。今年4月, 有兩家Bic Camera(必酷)大型綜合購物中心開始接受比特幣。用戶使用比特幣進行支付還享有一個好處,即無需支付外匯手續費。
如今,比特幣衍生品市場又多了一個成員——CBOE的比特幣期貨, 它於周日晚間(北京時間12月11日凌晨正式上市交易)。
報價系統顯示,比特幣期貨1801合約開盤報15000美元, 盤中最高漲幅高達11%。
不過,網站似乎出現了問題。COBE官網稱,網站遇到沉重的流量負荷,打開速度慢於正常水平,交易系統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