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春晚真的好看,你還有工夫咻咻嗎?
搶紅包、集五福,已然成為除夕夜最流行的活動。曾被譽為「精神年夜飯」的春晚,已淪為手機支付大戰的背景聲。
我們懷念上世紀的春晚。的確,今年央視本應該做得更好。本次春晚最大的失敗是,將寓教於樂整成了寓樂於教。
郭冬臨的小品,切入反腐題材,本來挺好,老百姓愛看。但是,當小品裡的妻子對丈夫說:「反腐永遠在路上」時,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這句警句的確經典、形象,但哪對夫妻日常會這樣對話?像這樣填鴨式植入的例子,在本次春晚隨處可見,脫離生活、脫離實際,老百姓怎麼可能喜歡?
最近,馬俊仁興奮劑事件被扒出,被一併扒出的是黃宏與侯耀文當年的春晚小品《打撲克》。這部小品抓住名片上的各種官銜這個細節,諷刺機構臃腫、人浮於事。「馬家軍給咱中國人打了一針興奮劑」是小品中傳遞正能量的點睛之筆。可惜,時間讓這句臺詞變成了笑談。但是,從創意策劃到劇本臺詞再到演出,這的確是個好作品。臺詞的瑕疵是歷史局限性的問題。今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哪一個達到這個水平了?
人才流失,力有不逮。近年來,央視名嘴紛紛離職,張靈泉、李詠、崔永元、邱啟明、劉建宏、白燕升、馬東、郎永淳……白巖松說:「不怕人走,就怕沒人來。」那麼誰來了呢?各位看官如果知道,請一定告訴動向君。其實,最能敏銳感受社會脈動的媒體人,已經用腳在追逐社會變遷的步伐。
人們生活變得多元,春晚盛況不再已早有定論。如今,動向新聞可以得出更進一步的判斷: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來了,電視機裡的春晚將顛覆性地淪為手機端的附屬品。
上世紀的春晚,是強大傳播平臺支撐下的文化盛宴。內容是精英的、精緻的,渠道是唯一的。兩相結合,成就了人們記憶中的春晚。央視也是一個內容生產與傳播平臺高度統一的強勢媒體。
如今,網際網路來了,移動網際網路來了,以央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其平臺價值正逐步瓦解,內容生產也隨之一瀉千裡。
電視機,本來是聚集全家圍坐一起的最好媒體,這與春節團圓相當搭調。可是,大年夜,人們更多的,是捧著私密度相當高的手機,為塊兒八毛的紅包,搶得面紅耳赤。現在,是春晚提示觀眾咻一咻。不久後,恐怕就是手機提示人們抬頭看一眼春晚。文化生產沒有守住自己的專業尊嚴,必然將被強大的平臺操縱於股掌。過去,人們在為內容為王還是渠道為王爭鋒相對,現在,似乎一切明了。
移動互聯的體驗,更尊重用戶、更注重個體。一臺長達四小時的寓樂於教,還不如支付寶的集五福所蘊含的道理來得深刻直接有效。沒有「敬業」,「愛國」、「和諧」什麼的,都是空談。(動向新聞史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