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創作要「寓教於樂」 更要「寓樂於教」

2020-12-21 中國文明網

  ——兼論文藝工作者的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創作生產更多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秀作品,是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標誌。必須全面貫徹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立足發展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激發文化創作生產活力,提高文化產品質量,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我們只有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歷史使命,才能明確自己的工作任務、工作原則、工作屬性,從而找到通往目標的基本路徑。

  筆者認為,對於文藝工作者而言「寓教於樂」與「寓樂於教」既是思想方法又是工作方法。掌握了它,就像是找到了過河時的「橋」或「船」,就可以順利抵達理想的彼岸。

  

  當前,文藝工作者在文藝宣傳、教育、服務方面,應當堅持「寓教於樂」與「寓樂於教」的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

  「教」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這是不言而喻的。毋庸諱言,近年來,我們在運用「教」時,顯得方法單一、陳舊、不合時宜;在內容的表現方面依然存在「高、大、全」「假、大、空」的現象。這種狀況不改變,就很難使文藝工作有的放矢。因此,「教」必須擺脫僵死的、生硬的、一成不變的老方式,而應當在傳統「教」的基礎上,借鑑現代多元的「教」的方式。做到實現手段與表現形式的創新。譬如,廉政教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如何讓人們在這個嚴肅的課題面前做到「寓樂於教」,是擺在文藝工作者面前的課題。去年,河北省文化廳與邯鄲武安平調落子團就注意在挖掘成語典故「黃粱一夢」上做文章,對藝術表現形式進行了大膽的創新,集傳統戲曲,現代舞蹈,雜技,魔術,現代聲、光、電技術於一體,精心打造了一臺舞臺魔幻劇《黃粱夢》。作品一經推出,在河北、北京等地演出多場,引起強烈反響,使人民群眾在盡享其「樂」中,感到了「教」,成為一部反腐倡廉的活教材。

  

  文藝工作者首先是一個教育者,言為人師,行為世範,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文藝工作者要正確運用「寓教於樂」與「寓樂於教」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處理好「教」與「樂」的關係。「寓教於樂」與「寓樂於教」既是文藝理論的基本原則,又是文藝創作的指導思想,更是文藝活動的實現形式。

  「寓樂於教」把目的性與實踐性結合起來,把滿足人民群眾的身心愉悅作為教育的目的,把教育的理念方式作為觀眾喜聞樂見的最佳表達方式,使教育形式與內容相統一,出發點和落腳點相吻合,達到知與行高度一致。

  「教」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樂」既是形式,又是內容。「教」既是動機,又是效果;「樂」既是載體,又是過程。

  「寓」檢驗我們的思維能力,「於」檢驗我們的工作能力;「寓」是一個運籌、謀劃、策劃的過程,「於」是一個參與、運用、實踐的過程。在「寓教於樂」的過程中,「教」是目的,反映到文藝工作中,就是讓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得到滿足,思想境界得到升華;「樂」是手段,反映到文藝工作中,就是運用豐富多彩的文藝形式,譬如舞蹈、雜技、交響樂、戲曲等等。在「寓樂於教」的過程中,「教」是手段,即對核心價值觀和人民群眾共同追求的精神文明的宣傳;「樂」是目的,即人們在「教」的過程中享受到深層次愉悅。

  我們要學會把手段、路徑、目的、效果更好地統一起來,這就是二者的同一性。兩者的不同點在於「寓教於樂」是把「教」的要求做為重點,需把握好「教」的方式,使之融於「樂」的目的性要求之中;「寓樂於教」是把「樂」作為首要的問題,把「樂」的本質性、目的性要求,體現在「教」的形式要求上來。

  由此,要做到「寓教於樂」和「寓樂於教」,就要求我們根據不同目的和對象採取更為有效的藝術形式來表現實質性的教育內容。

  文藝品種是表現、是形式,文藝活動是宣傳的渠道,文藝創作是實踐的過程,文藝享受則是「教」與「樂」的共同目的。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就是把黨和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緊密結合,並通過豐富多彩的文藝形式表現出來,宣傳出去,使人民群眾得到美好的藝術享受。文藝工作者在具體的實踐中,是選擇「寓教於樂」,還是「寓樂於教」,就應當因地、因時、因事而異。

  「寓教於樂」是把「教」的理論充分融入到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當中,通過潛移默化,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的。這種方式是當前文藝工作的主要實現形式,既能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達到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和諧社會的目的,應當大力倡導。「寓樂於教」則是把觀眾的興趣點引導到教育或宣傳的主題上來,讓觀眾在接受「教」的同時,享受獲得新知的快樂,使觀眾覺得接受「教」是一件無比愉快的事情。

  「寓樂於教」必須以人為本,這就要求我們更加注重「教」的方式、方法,避免刻板、生硬、教條地說教,而是強調主動性、互動性、參與性、和諧性,達到「樂」與「教」互動雙贏的效果。譬如,最近,河北省在組織群眾文化活動時,將「八榮八恥」編成木板大鼓,在民眾中廣為傳唱。聲情並茂、通俗易懂,其藝術感染力遠勝直白的說教,群眾易於接受,實現了「教」與「樂」的統一。

  文藝工作者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傳聲筒」,是溝通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感情的「連心橋」,是人民群眾的「快樂天使」。其地位與作用決定了文藝工作者,必須躬身實踐,創作出好的文藝作品,策劃好文藝活動。因此,在文藝理論、文藝實踐活動中必須堅持「寓教於樂」與「寓樂於教」的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

相關焦點

  • 談「寓教於樂」與「寓樂於教」的辯證思考
    「寓教於樂」與「寓樂於教」既是文藝理論的基本原則,又是文藝創作的指導思想,更是文藝活動的實現形式。  「寓樂於教」把目的性與實踐性結合起來,把滿足人民群眾的身心愉悅作為教育的目的,把教育的理念方式作為觀眾喜聞樂見的最佳表達方式,使教育形式與內容相統一,出發點和落腳點相吻合,達到知與行高度一致。  「教」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樂」既是形式,又是內容。
  • 曾正志教授:寓教於樂 寓樂於教——淺談「快樂學習」|治學大家談
    寓教於樂 寓樂於教——淺談「快樂學習」對於大學教育,「治學大家談」中已經刊發了許多專家和廣大教師們的很多精闢見解和經驗,都講得非常好,很有啟迪和指導意義,我就不再贅述和演繹了。我只想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說說有些老生常談的「寓教於樂、寓樂於教」,說白了就是「快樂學習」。我1963年考進蘭州大學化學系,1968年畢業。1982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留校,在當時的化學系「稀土化學」專業做助教。從此,便踏上了教學、科研之路。
  • [動向觀察]這個春晚,將寓教於樂整成了寓樂於教
    郭冬臨的小品,切入反腐題材,本來挺好,老百姓愛看。但是,當小品裡的妻子對丈夫說:「反腐永遠在路上」時,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移動互聯的體驗,更尊重用戶、更注重個體。一臺長達四小時的寓樂於教,還不如支付寶的集五福所蘊含的道理來得深刻直接有效。沒有「敬業」,「愛國」、「和諧」什麼的,都是空談。(動向新聞史果)
  • 持續激發文藝創作活力!冠縣創新打好精品文藝創作攻堅仗
    、動力不足、能力不強、無人監管等系列問題,持續激發冠縣文藝創作活力。縣委宣傳部嚴把材料、綜合素質等多個審核關口,最終「好中選優」確定了首批136名優秀文藝人才入庫名單,並召開全縣文藝人才工作會議,統一頒發入庫確認證書。按照「試點先行」的原則,優先從與舞臺表演更為貼近的音樂、舞蹈、朗誦、曲藝等四支優秀文藝創作人才中,精心遴選出20名業務水平高、在團隊中起核心作用的精英人才建成冠縣文藝核心創作團隊,充分發揮其「領雁效應」,持續提升文藝創作質量和水平。
  • 甜馨在線秀廚藝,李小璐寓樂於教的新型帶娃方式受好評,是個好媽
    李小璐教甜馨和面,做飯要從小培養娃娃,教育方式改變人生李小璐在某短視頻軟體上發布甜馨的一段活面教程,萌壞了短視頻軟體上的網友們。視頻中甜馨像一個小大人一樣,將麵粉倒入一個白色的瓷碗中,又去飲水機旁邊接了一些涼水。一邊做一邊給大家講解步驟。
  • 創作更多讓人民滿意的文藝精品
    文章強調,新時代呼喚著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nbsp&nbsp&nbsp&nbsp文藝創作成果比較豐碩,任務依然繁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藝精品創作頗為可圈可點。
  • 「南京題材」文藝創作成業界熱點話題
    ,更有「博愛之都」「世界文學之都」之美譽,如何在南京書寫中展現南京的城市文化特質,創作出與這座城市相匹配的文藝精品?近日,由南京市文聯主辦、南京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承辦的「城市文化與南京書寫——『南京題材』文藝創作」研討會在寧召開。來自省內各文藝領域的十多位知名專家、評論家,圍繞南京的城市文化特質與文藝書寫方式,就南京文藝創作現狀及未來的創作走向展開了深入的學術研討。講好南京故事、關注南京城市文化書寫已成為當下南京文藝界的熱點話題。
  • 姜昆稱「文藝創作要引導和啟迪人們的心靈」,應與德雲社無關
    我覺得姜昆說的很對,我們這個時代確實需要一大批能夠吸引、引導和啟迪人們的心靈的文藝作品,弘揚社會主旋律。而這些正能量的作品勢必不能沾染上商業氣息,否則就失去了客觀性和公正性,難以準確傳達正確的觀點,很容易在迎合市場趨勢的過程中跑偏。
  • 包頭市近年文藝作品創作成果綜述
    當這個代表了包頭文學藝術最高榮譽的獎項首度開啟,便意味著所有關於文藝事業的光榮與夢想,將在草原鋼城得以延續。它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表彰了一批為文藝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更樹立了文化精神的標杆,指引了未來前行的方向。「包頭文學藝術獎」是包頭文學藝術類的最高獎項。
  • 城市文化與南京書寫——「南京題材」文藝創作 研討會在寧召開
    他表示,南京是中國歷史悠久的著名古都,擁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桂冠,更有「博愛之都」「世界文學之都」之美譽。如何在新時代的南京書寫中展現南京的城市文化特質,生產出與文脈深厚的南京相匹配的文藝精品是我們要不斷思考和積極踐行的重大課題。
  • 蔡赴朝: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
    一、創作生產優秀文藝作品,要以中國精神為魂,以人民群眾為根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任何文藝作品要想經得起時代和歷史的檢驗,唯有緊扣其魂才能成其大,依傍其魄才能成其盛。文藝創作之魂魄決定了作品的生命力,魂魄相依,神氣相從,是優秀文藝作品的根本所在。
  • 用文藝評論引領文藝創作 「在新時代的現場」當代文藝評論蘇州論壇...
    蘇報訊(記者 羅雯)昨天,「在新時代的現場」當代文藝評論蘇州論壇舉行。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董耀鵬,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夏潮,江蘇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水家躍,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金潔等出席開幕式。
  • 天全縣文聯組織開展文藝採風暨紅色主題文藝創作交流活動
    4月23日,由天全縣文聯、仁義鎮黨委主辦,天全縣文旅公司及縣文聯直屬7個文藝協會協辦的「4·23世界讀書日」文藝採風暨紅色主題文藝創作交流座談活動在仁義鎮紅軍村舉行。「4·23世界讀書日」文藝採風暨紅色主題文藝創作交流座談會|天全縣文聯 供圖活動旨在倡導全民閱讀,推進「書香天全全民閱讀」活動,弘揚本土文化,助推文旅融合發展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
  • 紮根人民繁榮創作 文藝百花再譜新篇
    自市文聯第六次代表大會以來,我市各級文聯組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不斷增強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以火熱的文藝創作融入並記錄壯闊時代,書寫嶺東雄郡千年惠州的新精神、新風貌,為建設國內一流城市演繹精彩故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心聚力。
  • 雲南建水奏響民族文藝創作最強音
    廣大文藝工作者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深入生活,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創作出出一批批反映時代特色、具有民族文化魅力,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的現實主義精品力作,文藝沃土培育出了豐碩成果,建水推送的文藝作品連續在省州文藝展演中斬獲大獎,奏響了民族文藝創作的最強音。
  • 文藝工作者「深調研」園山湖公園現場採風創作厚植公園文化
    江門日報訊(文/圖記者/胡晴晴通訊員/賴峰鵬)記者獲悉,濱江新區園山湖公園建成後,區委、區政府要求各有關單位要齊心協力把公園管好用好,尤其要把公園「親水平臺」建設成為全區人民共享的公共空間。為發揮文學藝術力量,助力公園文化品味提升,3月17日,區文聯在園山湖公園舉行一場城市文化建設「深調研」活動,並組織部分骨幹文藝家隨行實地採風創作。「這裡的變化真大!
  • 張作興:福建文藝「功成不必在我」 要對外引進「鯰魚」人才
    11月30日,時隔文藝工作座談會兩周年,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再次讓人震耳發聵。12月5日,福建省召開學習貫徹文代會作代會精神座談會,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高翔指出,全省文藝戰線要把深入學習貫徹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頭等大事。此前,福建省黨代會也提出了「建設文化強省」的目標。
  • 硬核宣傳標語走紅 民間文藝發力 全民創作助防控
    相比現代化的社會動員手段,標語在今天更像是一種全民性的文藝創作,可以讓民眾在自我教育、自我表達中實現防疫宣傳。」林瑋說。民間文藝齊發力「今年春節,可不像往年。新型冠狀病毒來宣戰。這場戰爭雖然沒有硝煙,可醫護人員全身裝備如同上前線……那位阿姨說了,那親情怎麼辦?我想去看三舅母到二姨家轉轉。
  • ...行動·動態(9)|巴蜀笑星廖健:抗「疫」段子隨手拍 寓樂於教實在妙
    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廖健覺得,利用自身的喜劇天賦和在語言藝術方面的特長,在社交媒體上推出這些新媒體抗疫段子,是當下他力所能及的」作品創作「,他將不斷嘗試。目前,全國上下齊心抗疫,雖然許多演出都暫時延期了,但文藝工作者並沒有讓自己閒下來,廖健就是其中之一,他所屬的四川省曲藝研究院已經號召大家積極創作出好作品,為抗疫做出積極的貢獻。什麼是好的作品?對於這個問題,廖健認真思考過,在他眼中,真正的好作品,需要認真打磨,包括去發掘在這非常時期許多充滿愛的感人故事,需要創作者沉澱下來,好作品絕不是一蹴而就的。
  • 打造「寓教於樂」「寓教於美」的「音樂思政課」精品
    我們要聚焦「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針對性,更好體現思政課教學的時代色彩。思政課教師應在遵循青少年成長規律、教育規律、藝術規律、美育規律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合理運用彰顯「真善美」的中外優秀音樂資源,打造「寓教於樂」「寓教於美」的「音樂思政課」精品,在「優美旋律」中教給青少年正確的思想,引導青少年「走正路」,提高「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實效性,培養可堪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