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宴席「八大碗」,你們那是哪幾道菜?

2020-12-18 槽語

中國傳統飲食,既講究色鮮味美,又注重營養價值,更強調文化內涵,最終融合形成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比如民間宴席,幾乎涵蓋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合了民族風俗風情。

所謂「宴席」,民間習俗和社交禮儀需要,而舉行的多人聚餐的一種飲食形式,具有一定的約定俗成。

其中,「八大碗」是民間宴席中必不可少的。「八大碗」是民間廚子行話,指硬菜套裝格式,席面核心大菜,一般八個,用大碗裝。「八」與「發」諧音,意為發達、發財。它不僅有地域特色,還滿足了不同身份和口味的人,是民間飲食一道風景線。

至於「八大碗」的來源考證,一般認為源於「八仙」傳說。

相傳八仙過海惹怒龍王,久戰難勝,眾仙勞累疲憊,退踞海灘休息,覺得腹中飢餓難忍,就分頭尋食充飢。誰知,滿眼都是海灘薄地,荒無人煙。除曹國舅一人未回外,其他個個掃興而歸。

原來曹國舅不辭勞苦,行至內地,突然一股奇香撲鼻,頓時垂涎三尺,隨即尋香進入凡間一農莊上。

喬裝成農夫的曹國舅,在莊主宅院四處尋找,只見四方桌上八人圍座、誘人的菜餚一個接一個地上。國舅尋思:我原為朝廷國舅,宮裡的菜餚我吃膩了,農家菜餚我卻沒見過,何不先讓我大飽一頓,突然想到眾仙友腹空我豈可獨享,於是偷偷採帶了七樣菜餚,又想起仙姑不食葷,於是又為其獨帶一素菜,計八大碗並留言:國舅為眾仙借菜八碗,日後定當圖報。

於是,此後人們為討吉慶,改方桌為八仙桌,坐八客,一食八菜(八冷碟、八大碗菜),一直流傳到今。

當然,還有一個說法,說的是乾隆時期,社會安定經濟發展,飲食行業也十分繁榮,當時最有名的吃法是「滿漢全席」。

這「滿漢全席」是有講究的,分:「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其中,「上八珍」、「中八珍」非一般人家吃得起的。

於是,「滿漢全席」的「下八珍」,就流行民間,成為民間宴席的「八大碗」。

《滿族旗人祭禮考》中描述:「宴會則用五鼎、八盞,俗稱八大碗,年、節、慶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請,八大碗在當時集中了扒、燜、醬、燒、燉、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飪手法。」 

由於各地的物產和飲食習慣不同,硬菜內容如雞鴨魚肉、燉炸燒蒸、甜酸苦辣各不同,不過格式基本一樣,均有「八大碗」的款式。現在介紹客家酒席的「八大碗」。

在喜慶、婚嫁、做生日、慶滿月、款待親朋好友時,客家人都會置辦一桌「八大碗」宴請客人。

客家人有「無雞不成宴」之說,即「雞、吉」諧音,又取雞為掌管人間吉祥之鳥之意,因此首道菜一定是雞,最熟悉的就是白斬雞。

第二道菜為灶鴨。用大土灶將鴨用油、蜜糖配上文火煎熟,配上用醋、蒜作用的調料。

第三道菜為紅燜肉。把帶皮五花肉切成方形塊,蔥、姜切成大片。鍋內放油燒熱,放入白糖翻炒,待變成糖色時放入肉塊,加水適量,用各種調料調味,改用小火燜熟即成。

第四道為炒魷魚,第五道為燜雜錦,第六道菜為芋頭扣肉,第七道菜為肉丸子湯,第八道菜一般是一盤青菜,根據時令來選擇。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的「八大碗」逐漸發展成「十碗」、「十二碗」「十三碗」等,但是無論其如何發展,均離不開特有的中國傳統元素。

相關焦點

  • 4道農村八大碗宴席延續至今的菜,做法簡單,口感嫩滑,湯鮮味美
    不僅有平時吃不到的肉菜,味道也是非常的好吃。八大碗葷、素、涼、熱一共八個菜。當然,八大碗流傳至今,已經不僅只是八道菜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菜色也是逐漸的替換與增加。然而有四道菜始終存在,任何人也沒能動搖它們的地位,還逐漸的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家常菜,是因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先來分享一下這4道菜的做法。
  • 一方土菜一方風情,鹽城人的春節宴席 ——八大碗
    家 是生命開始的地方人的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跨過山、越過海,風塵僕僕過年的團圓飯是對忙碌的一年最好的犒勞是恢復元氣的饕餮大餐家人團聚  歡笑滿堂食物最深處的記憶永遠是家庭團圓和美的回憶那鹽城人的春節宴席上到底應該吃什麼
  • 客家 「八大碗」實實在在,風味別具
    | 廣東文網   何謂「八大碗」?「八大碗」是指寧化客家祖地城鄉傳統的宴席菜譜。其八大碗菜一般是:雞、面、燕、燉魷魚、扣糯飯、汆豬肉、煮魚、蓮子湯(或米仁甜湯、酸湯)。「八大碗」頭道菜是白斬雞。將殺淨之雞(最好選當年生的土雞)入鍋隔水蒸熟,或投入冷水鍋中煮熟撈起,之後切成三指寬的大塊裝盤。然後,將嫩薑去皮,加鹽,搗成姜泥澆在雞上。金黃油亮,純香撲鼻,十分誘人,食之鮮香脆爽、滑嫩不膩,本色原味。
  • 鹽城地方特色菜,八大碗
    鹽城地方菜八大碗第一道菜:肉皮雜燴也叫膘,無膘不成席,「號稱江北頭道菜」。整張曬乾的肉皮炸成金黃色,烹飪前用清水泡軟切成方塊,一般配著青菜,豬肉塊,鵪鶉蛋做成湯菜。第二道:肉圓糯米飯加肉油煎而成,顏色從淺黃、深黃至淺紅、深紅後撈出,那坨子中間糯軟而表層脆硬,結實。鹽阜農家每至臘月底炸肉丸忙年夜飯,其香味飄散,四鄰可聞。
  • 民間的八大碗,哪家做得最地道?不用吃,光看菜譜就能讓你流口水
    民間的「八大碗」色香味足,先不用說吃,光聽這些菜的名字,就能讓你直流哈喇子。這美味的八道大菜,葷素搭配,再以粗瓷海碗相盛,份大量足,更顯主人寬厚待客之心。,平民百姓能填飽肚子已經很不錯了,哪有福分享受這等的奢餐。
  • 農村宴席上的八大碗,最樸素好吃的家鄉味
    農村裡每當有紅白喜事必定會大擺宴席,邀請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一起來聚聚。從小喜歡這樣的場面,不僅熱鬧非凡更是人情味十足,宴席上各種美味想起來就讓人流口水。參加過不少這樣的場合,記憶最深的就是宴席上的蒸碗,這是最樸實的農村味道。
  • 宴席上印象深刻的幾道菜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在農村酒席上的菜是12道菜,其實不只是農村在城市也是這樣圖個吉利數字。酒席一般都是用十個菜十二個菜的居多,十個菜最好理解,食全食美,十全十美,很好的寓意,一般都是四涼菜,四熱菜,上雞或魚之後不用問,後面肯定還有菜,雖然說還有菜,但上魚之後,菜品基本上也上的差不多了,最後基本上都是甜的。每個地區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
  • 白族「八大碗」|你了解多少?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洱源、劍川、鶴慶地區的「八大碗」吧~洱源洱源「八大碗」由八道熱菜組成,第一道添加紅曲米的紅燒肉,第二道掛蛋糊的酥肉,第三道加醬油、蜂蜜扣蒸的五花三線肉,第四道配加紅薯或土豆的粉蒸肉,第五道豬頭、豬肝、豬肉滷製的香乾,第六道加蓋肉茸、蛋屑的扁豆,第七道木耳、豆腐、下水、蛋絲、菜梗汆制的雜碎,第八道配加炸豬條的竹筍。
  • 農村宴席上最受歡迎的四道菜 相比起來城裡的宴席實在沒什麼意思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農村宴席中最受歡迎的四道菜,不知道其中有你喜歡吃的嗎?糖醋魚農村宴席上的糖醋魚和城裡餐廳裡吃的味道總是不一樣,記得小時候特別喜歡吃裡面那種青色或是紅色和豆豆的水果,不過一直到現在都不知道那是什麼水果,總之酸酸甜甜的味道很好。後來在城裡的餐廳也吃過不少次糖醋魚,卻從來沒有再見過那些青色或是紅色,豆豆一樣的水果。
  • 沒挑戰過東北八大碗宴席,還敢叫自己吃貨?
    話說回來,宴席的菜單可是大有學問。我國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著各類特色宴席,菜單的地位自是不容忽略,文化、風俗習慣無不穿插在其中。下面就來跟隨企鵝問答,看一看企鵝答主們分享的各地傳統宴席吧。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道宴席菜是汨羅「八大碗」中的扣肉。儘管扣肉有很多種,各個地方都會有這道菜。但家鄉的味道只有在汨羅扣肉才吃得岀來。非常獨特的扣肉製做方法,加上只有老家才有會出產的醃菜。唇口留香,肥而不膩。我自己也嘗試做過這道菜,跟宴席中比總差了點味道。
  • 雲南農村「八大碗」,經久不衰的美食經典!你吃了幾碗?
    千張肉又叫「酸菜扣肉」,此菜鹹中透酸微甜,糯軟醇厚,肥而不膩,極為助酒下飯。雲南作為一個美食王國,對美食的熱愛近乎瘋狂,美食林林總總,就算是同一道菜,雲南各地也各不相同。各地的「八大碗」種類也各不一樣,路八妹就帶大家一起來感受一下。
  • 陝西八大碗,一個比一個肉多!哪個是你的菜?
    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說的就是有名的陝西八大碗,現如今陝西人逢年過節,餐桌上總是少不了八大碗的身影。一如關中人的豪爽性格,八大碗中有七個都是葷菜,愛吃肉的朋友一定會投來讚許的目光。親朋好友相聚的時刻,還有什麼比美美地吃上一頓肉更幸福的事情呢?傳說中的陝西八大碗,哪個會是你的最愛?
  • 四川酒席上桌率很高的幾道菜,扣肉光榮上榜,看看你吃過幾種!
    四川酒席上桌率很高的幾道菜,扣肉光榮上榜,看看你吃過幾種宴席這種習俗在生活中很常見,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面最常見,在每個地方所做出和流行的菜餚非常多,連同在口味上也是非常深受到所有人的嚮往,對於這些農村宴菜,其實有吃過的人非常多,而且傳承至今所做出的宴菜品種也不在少數
  • 從經堂席到「八大碗」
    昨日,記者探訪了一家坐落於開封市順河回族區的一家特色清真私廚,現在就請私廚的老闆兼廚師郭建鋼師傅,帶大家一同了解下以經堂席為基礎,融入豫菜元素的回民特色宴席。    襲傳統菜品佐私家手藝    打開鍋蓋,熱騰騰的「白霧」在寒冷的空氣中暈散開來,一碗剛出「白霧」的原油肉經郭建鋼巧手一翻,扣在盤中,原油肉掛著點淡淡醬色,整整齊齊趴在盤上。
  • 秋遊後龍風水禁地 享湖光山色 品滿族八大碗
    在哪?為何是禁地?現在能不能去?其實它有一個清晰輪廓,距離我們也不遙遠。指的是天津薊州以北、河北承德以南,位於燕山山脈中,南北長約80公裡、東西寬約30公裡,總面積2000多平方公裡的狹長地帶。這片區域大部分位於現在的河北省興隆縣境內,但在滿清時期卻屬于禁地,非皇室貴族不得入內、非當地官員不得入內,因為清代皇室陵寢—東陵就在其南端。
  • 民間菜,中國菜的源頭活水
    美食愛好者知為甚少其實,中國菜的主要來源於以下十類菜餚:祭祀菜、宮廷菜、官府菜、商賈菜、寺觀菜養生菜、民族菜、民間菜、外來菜、市肆菜其中,民間菜又是這些菜的源頭活水赫赫有名的東北民間菜——小雞燉蘑菇民間菜,即城鄉居民日常食用的菜餚是中國菜的的基礎產生於社會底層,數量很大
  • 鹽城八大碗成全國首例地方特色菜餚集體商標
    再如最後一道魚,以前一般是鯽魚,現在檔次高一點的宴席用鱖魚居多。」鹽城市烹飪行業協會副會長王文彬告訴記者,其實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八大碗」,但咱們「鹽城八大碗」的特色是湯菜、燴菜居多,不同於上海等地以炒菜為主。   他說,雖然有幾道菜有變化,但肉皮雜燴、肉圓、紅燒肉,基本沒有變。鹽城菜最大的特色是湯水偏多,大碗盛裝,注重吊湯,講究原汁原味,而「鹽城八大碗」正體現了這一特色。
  • 鹽城西鄉八大碗飲食文化
    即使主打的海鮮菜其食材也是相對廉價和普通的,如淡菜燒蘿蔔。蝦米羹和淡菜燒蘿蔔的原材料雖不全是西鄉特有的,但也是西鄉傳統的菜餚,一般紅白喜事都會用到。這裡就要說到西鄉的家常菜粉糊,甲問:「你嘎根格中上吃什呢?」乙答:「摟粉糊。」這「粉糊」前用一個「摟」字是恰如其分的,怎麼做這道菜呢?
  • 農村辦宴席,330元一桌,12道菜4個碗2道湯,利潤在哪?
    農村辦宴席,330元一桌,12道菜4個碗2道湯,利潤在哪?宋宋是生活在三線城市的人,這邊很多農村還保留著在家「辦宴席」的習俗,平常誰家結婚、生孩子、過三生、滿月宴、壽宴這些喜宴或者誰家辦喪宴,都會在家辦。
  • 《老酒館》中的「八大碗」火了,你還記得滕州的「八大碗」啥味道嗎?
    ,四道玉卵; 五道穌菜,六道豆腐; 七道辣醬,八道清炒。 八大碗的菜名和先後順序皆有講究,一般為一道金雞,二道銀鯉,三道銅肘,四道玉卵,五道穌菜,六道豆腐,七道辣醬,八道清炒,其成分多為雞、魚、肉、蛋、土豆條、藕片、辣椒、芹菜、白菜、黃豆芽、綠豆芽等,不一而足,再配上甜醬、醬油、食醋和味精、香菜、料酒、花椒、大茴、蔥、姜、蒜等佐料,經怒火焦灼,翻滾烹烙後,嗞啦啦傾倒入碗中,頓覺清香撩鼻,一準讓你欲望陡升,唾液橫流,嗅其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