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八大碗」|你了解多少?

2021-02-27 白語搖籃

"八大碗"是白族傳統宴席上一套典型的菜譜,有煮、炒、蒸、炸、煎、醃多種菜餚,色澤鮮豔,滋補健胃,老少皆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洱源、劍川、鶴慶地區的「八大碗」吧~

洱源

洱源「八大碗」由八道熱菜組成,第一道添加紅曲米的紅燒肉,第二道掛蛋糊的酥肉,第三道加醬油、蜂蜜扣蒸的五花三線肉,第四道配加紅薯或土豆的粉蒸肉,第五道豬頭、豬肝、豬肉滷製的香乾,第六道加蓋肉茸、蛋屑的扁豆,第七道木耳、豆腐、下水、蛋絲、菜梗汆制的雜碎,第八道配加炸豬條的竹筍。

「紅燒肉」,先選用肥瘦相間的豬肉切塊,然後根據各個村落不同的特點,選擇用白酒浸泡的紅曲米或紅糖將肉染紅燉熟,紅白相間,寓意著喜氣。

「千張肉」,即酸菜扣肉,色金紅,味酸甜,肉皮呈波紋狀,外觀爽目。

「拼盤」是土八碗中唯一的一碗涼拌菜,將滷熟的豬肉、肝、肚切片,蓋在用酸菜或泡蘿蔔墊底的碗上,淋上又酸又辣的配汁,其味為酸、辣、涼。

「粉蒸肉」是將較肥的五花肉煮熟切片,拌上調料和炒得噴香的米細粒,裝碗上籠蒸熟,肉肥而不膩,香氣繚繞。

「酥肉」是將半肥半瘦的豬肉切塊上調料,用蛋糊包裹後下油鍋炸至金黃色,冷卻後再煮,,裝碗後撒上些芝麻,黃白相間香氣誘人。

洱源八大碗宴席用料簡單,但形式和禮儀隆重,宴席上擺放的一般是土碗、紅竹筷子等。同時,餐桌也很考究,一般選用劍川土漆雕花八仙桌,餐桌一般擺在婚禮彩棚下,加上菜餚色澤搭配美觀,顯得古色古香。

在此宴席上,第一輪必須先由客人中有聲望的老人入席,俗稱「開席」。隨後,嗩吶鼓樂吹奏,主人迎客,氣氛熱鬧,表現了白族尊重老人的傳統美德。席間,客人可分菜和帶菜回家。因此,來客都備有菜葉子或竹籤將分到的肉包起來或串起來帶回家給老人小孩吃,寓意是帶回喜氣和福氣。

劍川

熱情好客是劍川白族美德,每當遠方貴客光臨,常用豐盛的宴席—八大碗招待。劍川八大碗歷史悠久,相傳原來是大理國段白王來用招待周邊南亞、東南亞等十六個國王所用的國宴,由於這些國家大都信奉佛教,所以是葷素搭配。由於段白王是劍川院傍人,後來傳入劍川民間,成為待客的風味佳餚,相延至今,已近千年。八大碗葷素搭配,烹調序味美可口,老少皆宜。還將把白鄉人民深深情意寄寓在菜餚之中,講究意趣,體現了白族好客的情懷,富有民族特色。

劍川八大碗不但具有美好的寓意,而且各有自己隱喻吉祥與祝福的名字,分別是:

延年益壽;年年有餘。

千歲平安;和和睦睦。

情意綿綿;舒舒服服。

相思百年;百年好合。

宴請最尊貴的嘉賓時,還要加上「吉星高照,清清爽爽」和「千裡順風湯。」

「延年益壽」—「紅曲肉」。用三線肉加紅曲米經特殊加工烹飪而成,食之添福加壽。其顏色不是化學色素染成,而是純天然食品紅曲米的功效,肉已通過煎煮脫脂,吃起來清香爽口。

「年年有餘」—「粉蒸魚」。用蒸米和魚相拌蒸煮而成。借「魚」的諧音,表示豐衣足食,年年有餘。

「千歲平安」—「千張肉」。製作時要將肉塊切成長長的簿片,象徵人生道路平平坦坦,千歲平安。

「和和睦睦」—「木耳豆腐」。黑白相煮,但相互協調,相得益彰,互不相擾,借「木」的諧音,象徵「和和睦睦」。相傳黑白相間的「豆腐木耳」還含有古代外交上的深層喻意。其表示的是兩個不同制度、不同宗教信仰的國家,坐在一起吃飯就猶如木耳與豆腐,從些以後就會和睦鄰友好。

「舒舒服服」—「酥肉墊竹筍」。酥肉借「酥」的諧音,而竹筍卻表示為人處事誠信第一的高風亮節。

「情意綿綿」—「水粉絲」。作法粉絲越長越好,以見不到頭尾為最佳,象徵長來長往,天長地久,情意綿綿。

「相思百年」—「金絲壇豆」,自從有了《相思》中的「紅豆生南國」,南國都將紅豆稱為相思豆,而白族卻以白色為最純潔的徵,所以將潔白無瑕的金絲壇豆作為相思豆。借「壇」諧音「圓」,代表「相思百年,圓圓滿滿」這道菜還有補腎益脾之功效。

「百年好合」—「百合合肉圓子」。百合扣肉餡後,二者緊密相依,合二為一,為此象徵百年好合。

最後一道菜為拼盤「吉星高照」,「清清爽爽」。以白族傳統腊味淹鴨蛋﹑香腸﹑吹肝﹑肉片和辣椒蒜泥涼拌樹花拼成。鴨蛋擺放在拼盤中央,表示日月同輝;親親爽爽是借白族話中「辣椒」和「青蒜」的諧音「親」和「爽」來表示美好的寓意:代表大家在一起親親熱熱地吃了這飯,就成了親戚,就是一家人了。外加一碗湯「千裡順風湯」,別名「蝦米湯」。用涼粉丁﹑豆腐丁﹑蒜苗和炒米相煮而成。「蒜」與「順」音相諧;蝦米為水中之物,順水遊蕩象徵一路順風。這源於劍川川木匠出門之,遠家人遠走它鄉,家裡的妻子都要特意為他準備一包劍湖魚蝦米,以備食用。煮吃時,其湯香香襲人,而且睹物思鄉,以此寄託思親情結,表示時刻不忘家中老小,象徵千裡順風,永戀家鄉。

鶴慶

在鶴慶,但凡婚喪嫁娶,均以八大碗宴客。八仙桌上,八碗喜抱一座盤,好吃、好看又寄寓著鶴慶白族人家對生活的種種解讀,有著深厚的飲食文化內涵。

鶴慶八大碗常用八個地道的大土碗(雲南人說的「大缽頭」)盛菜,而且所用的原料絕對綠色生態、地道土產,味道香醇。加工方法絕對原生古樸,絕不花裡胡哨。鶴慶農家「八大碗」是年飯的鼻祖,但云南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風,飲食自然是林林總總,各領風騷,這鶴慶八大碗常見有紅燒肉、蓮藕、酥肉、千張肉、燉黃條、黃花菜、粉蒸肉、蒸百合、清燉雞。

後來鶴慶八大碗發展成為約定俗成的八碗一座盤。一座盤實際是將五香一碗改成盤,另以一碗葷菜或素菜頂替五香一碗拼成八碗。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八碗一抱盤由四葷四素變為六葷二素,又由八碗增至十碗,六葷四素合抱一座盤,外加一盬子菜湯,葷菜中加入烤鴨、鯉魚等菜。無論舊時的八大碗抑或現在的十碗一盤外加一盬子,紅肉、鴨蛋和鹽辣碟缺一不可。鶴慶八大碗每一碗都有一個美好的祝願和寓意,比如拼盤,多種多樣的菜種匯聚一盤,喻為民族大團結,顏色紅豔的紅肉則喻為紅紅火火·······

圖文|源於網絡

值班編輯:雲南民大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 張靜敏

審核:中央民大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 楊哲

法律顧問:楊志鋒律師

雲南鵬諾律師事務所

白語茶座聯繫方式:

dv828@qq.com

相關焦點

  • 節日將至,關於大理白族火把節你了解多少呢?
    多地取消了火把節大理火把節也停辦了火把節,明年再見那就先一起來了解一下時間一般為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以彝族和白族過得最隆重和認真。白族火把節於每年夏曆六月二十五日舉行。大理白族主要流傳的傳說是為了紀念柏潔夫人的勇敢聰慧。
  • 雲南農村「八大碗」,經久不衰的美食經典!你吃了幾碗?
    通海請客之時,才上八大碗,稱之為「豬全席」。納西族婚宴現在的習俗,大多就是八大碗四大盤。熱情好客是劍川白族美德,每當遠方貴客光臨,常用豐盛的宴席—土八碗招待。在鶴慶,但凡婚喪嫁娶,均以八大碗宴客。八仙桌上,八碗喜抱一座盤,好吃好看又寄喻著白族人家對生活的種種解讀,有著深厚的飲食文化內涵。
  • 觀大理白族大院,吃白族「九大碗」
    大巴沿平坦的滇藏公路北行,窗外蒼山下的寬闊平壩,田疇綠野,欣欣向榮,一幢幢白族民居小樓掩映其間。通過白族導遊介紹,知道腳下這路就是滇緬公路,抗戰時期雲南人的艱苦付出,成就了這條國家民族存亡的大動脈。知道了大理「風花雪月」的真實含義,分別指的是大理四絕——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
  • 大理白族傳統婚嫁習俗,繁瑣喜慶又充滿儀式感,現在很少人做全套
    第二天正客,由村裡的大廚組成後廚隊伍,烹飪的宴席就是八大碗,終於吃到了心心念念的八大碗。若論及白族傳統飲食,八大碗(也叫土八碗)尤為經典。在大理,每當白族人家中有紅白喜事的時候,八大碗是必備的宴客美食,它可以說是白族傳統飲食文化的集中表現。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家裡辦事宴請時候的八大碗,才是真正濃縮了八大碗的精髓:圖的是熱鬧,品的是人情,嘗的是家鄉的口味,飯店裡的八大碗還真不是那個味!
  • 《老酒館》中的「八大碗」火了,你還記得滕州的「八大碗」啥味道嗎?
    這八大碗也是中國美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全國各地都有也各不相同 據說有13種之多 > 但這裡是滕州 咱還是得說說咱滕州的八大碗
  • 大理最具白族風情的地方——劍川
    白曲或者白族調是白族民間歌謠,劍川是白族民間歌謠的主要發祥地,被稱為「白曲之鄉」。列為全國藝術家科重點科研項目的《白族民間歌謠集成》收編的479首歌謠中,劍川的作品佔50%以上,以其數量多、質量高、品種全、流傳廣而著稱於世,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
  • 傳說中的「八大碗」,原來……
    紅燒鯉魚大多時候都要上,用的卻是魚盤,因而實際上是七碗一盤,混稱「回回八大碗」。八大碗這種席面出現的確切年代,已經不可考證了,只是它在天津開埠之後才興盛起來。大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查辦廣州海口禁菸事務,後出京,在天津歇馬。
  • 陝西八大碗,哪個是你的菜?
    八大碗源自於過去的農村酒席。 陝西八大碗最大的特點,就是葷菜佔了絕對多數,充分顯示了關中人民的豪爽、大氣、實在!
  • 你不知道的滿清八大碗,種類繁多,味道獨特
    你不知道的滿清八大碗,種類繁多,味道獨特說到滿族八大碗,大家應該都不太熟悉。因為曾經的滿族八大碗只被滿族的人們食用,所以我們對此並不了解。在清朝的乾隆時期,八大碗受到了很高的重視。後來經過不斷地創新和改變,形成了如今更加完善的滿族八大碗,並且不僅被滿族的人食用,如今各個民族的都在食用。那麼這個八大碗裡都有什麼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滿族八大碗裡都有哪些菜品最著名,最值得我們去品嘗。雪菜炒豆腐,顧名思義,這是用雪菜和豆腐作為主料做成的一道菜。將豆腐切成小塊,然後將雪菜放入油鍋裡翻炒,之後再放入豆腐塊。
  • 對於雲南大理、香格裡拉、麗江,你了解多少呢?
    說到雲南,我們能想到的就是耳熟能詳的大理、香格裡拉和麗江吧,那大家對這些地方又了解多少?或許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又會別有一番滋味哦!今天小辣椒就從民族方面給大家一些建議和知識普及,帶你領略不一樣的雲南。雲南是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
  • 民間的八大碗,哪家做得最地道?不用吃,光看菜譜就能讓你流口水
    民間的「八大碗」色香味足,先不用說吃,光聽這些菜的名字,就能讓你直流哈喇子。這美味的八道大菜,葷素搭配,再以粗瓷海碗相盛,份大量足,更顯主人寬厚待客之心。東北菜裡的八大碗東北菜裡也有八大碗,那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民風彪悍豪爽。滿漢全席中的八大碗,是專為皇族達貴量身定製的,而其餘各地的八大碗,多是出現在農家的喜宴和各種慶典上。
  • 讓我帶你吃一頓滿漢全席——八大碗
    我不知道在你們的印象中,有沒有聽過滿族的標配,八大碗;那麼如果你聽說過,有沒有去嘗過這種滿族美食呢?對於滿族的最最平常的菜餚,在我們漢族人民中感覺就像是滿漢全席一樣,畢竟八大碗是由八種菜餚組成,桌椅碗筷擺放整齊,中規中矩型的,讓你吃起來也是很有儀式感的。
  • 經典菜品解讀——「八大碗」
    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不斷的融合改進後,各地的八大碗做法不盡相同,分為粗八大碗、細八大碗、正定八大碗、滕州八大碗、安徽八大碗、布依八大碗、臨清八大碗等。前方高能,與小編一起解讀「八大碗」的經典搭配。1.清一色大海碗的「八大碗」,看起來爽快,吃起來過癮,而「八大碗」不一定是八碗,而是指主菜八碗,涼菜、主食不計,只是「八」有「四平八穩」的含義,人們便沿用了這個稱呼。在柏璟,不僅有誘人的「八大碗」,還為大家搭配了源於古代八寶圖的甜蜜八寶飯,寓意著團團圓圓、甜甜美美,是八仙桌上不可或缺的壓軸名點。
  • 鹽城八大碗成全國首例地方特色菜餚集體商標
    據了解,此次商標的申報歷時長達兩年多。   外地人慕名品嘗「鹽城八大碗」   昨天晚上七點多,揚子晚報記者來到位於鹽城水街內的鹽城八大碗品鑑店,只見一樓和二樓大廳都坐滿了食客。   來自浙江的王先生告訴揚子晚報記者,他是第三次來到鹽城了,每次來都會特地前來品嘗鹽城的當地特色,最為出名的當屬鹽城八大碗。
  • 雲南省最大的白族聚集地,滿大街白族美女,還能體驗扎染藝術
    這是一個小眾安靜的村莊,是大理的白族聚集地,也是雲南最大的白族村落。周城村位於大理市喜洲鎮,離大理古城有23公裡,坐落在離下關38公裡處滇藏公路旁,面積4.7平方公裡。周城有一萬多人口,幾乎都是白族。白族的女孩,是真的膚白貌美。記得有一次我有幸在喜洲參加了一場白族婚禮,被那些白族姑娘驚豔到。連我一個女人,都覺得太美。
  • 從經堂席到「八大碗」
    昨日,記者探訪了一家坐落於開封市順河回族區的一家特色清真私廚,現在就請私廚的老闆兼廚師郭建鋼師傅,帶大家一同了解下以經堂席為基礎,融入豫菜元素的回民特色宴席。    襲傳統菜品佐私家手藝    打開鍋蓋,熱騰騰的「白霧」在寒冷的空氣中暈散開來,一碗剛出「白霧」的原油肉經郭建鋼巧手一翻,扣在盤中,原油肉掛著點淡淡醬色,整整齊齊趴在盤上。
  • 大理白族民俗知多少:掐新娘,三道茶
    在雲南大理的嚴家大院,看到了一個反映白族婚禮的節目,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幫人圍著新娘「那個掐喲」。這種沿襲多年的傳統風俗,並非是暴力的呈現,也沒有絲毫男尊女卑的味道,在純樸中透出的似乎是一種另類的「考驗」哦,不得而知白族的婚禮十分隆重而熱鬧,大理白族的婚禮是在結婚前一天開始的。
  • 白族
    白族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其中以雲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慶市等地也有分布。白族有本民族語言,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漢文自古以來一直為白族群眾通用。白族在藝術方面獨樹一幟,其建築、雕刻、繪畫藝術名揚古今中外。在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與周邊的各民族相互往來,創建了燦爛的經濟文化。
  • 陝西八大碗,一個比一個肉多!哪個是你的菜?
    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說的就是有名的陝西八大碗,現如今陝西人逢年過節,餐桌上總是少不了八大碗的身影。一如關中人的豪爽性格,八大碗中有七個都是葷菜,愛吃肉的朋友一定會投來讚許的目光。親朋好友相聚的時刻,還有什麼比美美地吃上一頓肉更幸福的事情呢?傳說中的陝西八大碗,哪個會是你的最愛?
  • 望城靖港八大碗的美食江湖
    商人在此好吃好玩樂不思蜀,或許只有資深吃貨才懂得的美食「靖港八大碗」功不可沒。  作為長沙非物質文化遺產,靖港八大碗的故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肖力如數家珍。「八大碗」盛於清朝,風行於北方,如滿族八大碗、老北京八大碗、清真八大碗、關中八大碗等等,長江以南並不多見。「湖南八大碗,業界公認靖港八大碗歷史最早、最正統、最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