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飛虹
在《海豚幫幫號》交互版中,幫幫號隊員們遇到了正在學習生存技能的小長鼻浣熊,小長鼻浣熊發現甜可可的超級艇發生故障,於是學起自己的好朋友麥雞的嗷嗷聲,向隊員們發出警告,可是聲音太小起不到效果,這時它向觀看動畫的小朋友們提出邀請,一起發出嗷嗷聲向幫幫號隊員們發出求助警報。
這部在小企鵝樂園app播出的學齡前兒童動畫,已經播出至第二季。本季《海豚幫幫號》交互版為兒童呈現出肢體動作等交互體驗,兒童在參與動畫互動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小浣熊和麥雞自然共生的知識科普,也學會了如何通力合作解決危機。
如此生動有趣的動畫內容體驗得益於小企鵝樂園app最近的一次全新升級。小企鵝樂園app通過實現創新交互能力、精品海量視頻劇集、五維知識體系、綠色守護機制等功能,從內容創新、益智培養、健康教育等多維度為兒童打造學齡前一站式成長空間,幫助少兒與家長們一同學習進步。
已經迎來四周歲的小企鵝樂園app,一直為兒童教育提供交互技術經驗及定製產品,這次的重大升級也是基於親子市場的用戶調研,適應了當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兒童內容關於「有所玩、有所思、有所得」的新需求。
那麼,全新升級的小企鵝樂園app能為小朋友和家長們帶來什麼呢?小娛認為,這次升級不僅僅是簡單的產品內容升級,更是在新技術應用下進行的IP價值整合,對於兒童教育生態是一次重大的變革。
具有場景化的寓教於樂,激發想像與創造的互動體驗
不需要依賴觸屏,孩子們就可以通過動作識別的新科技應用,在觀看《海豚幫幫號》時與幫幫號成員進行互動,幫助眾多可愛的野生動物們挖掘堵住洞穴的石塊一起逃生,是以往孩子們未曾有過的動畫參與體驗。
小企鵝樂園app將互動與動畫相結合,在知識類流媒體內容中,首創融合了適量的聲音和動作交互。打造沉浸式體驗感,讓孩子們在動畫中通過場景化模擬益玩易學,是小企鵝樂園app此次創新交互能力升級的一個重要特點。
在遵從兒童教育科學規律下,小企鵝樂園app用交互技術定製了三個動畫IP,除了《海豚幫幫號》交互版外,還有《豆樂兒歌》交互版及《超迷你科學探險隊》交互版。《豆樂兒歌》交互版將兒童日常需要學習及認知的事情做成兒歌,通過輕鬆的互動設計,比如在唱兒歌過程中伸出小手和豆樂擊掌,在寓教於樂的氛圍裡讓兒童認識到類似刷牙的重要性等生活常識。
而國民級歡樂IP《超迷你戰士》,其定製交互劇《超迷你科學探險隊》,則讓孩子們化身探險隊員,通過交互技術發出指令,為探險隊標註指引目的地,共同探索宇宙。比起枯燥的故事講解,交互動畫使得深奧的宇宙知識變得有趣又奇妙,孩子們在玩樂中自然而然地將知識消化吸收。
不難發現,在交互能力上做出的升級,從內容製作層面看,增強了動畫內容的趣味性,提升了少兒觀眾的沉浸感與參與感。同時,講故事的方式不再一味地進行知識輸出,而是變成通過交互推動情節發展,帶領兒童一起解決問題,一定意義上具有益智引導的作用。
事實上,低幼齡兒童的心理髮育受到人際交往與環境交互過程的影響,而兒童動畫承擔著對其社交引導、掌握通識的責任,因而兒童動畫需要在娛樂性和教育性上取得平衡。
交互技術用於動畫IP的內容定製,一方面,「幫幫號」「豆樂」等都是孩子們熟悉的IP形象,對孩子們更具說服力。另一方面,《海豚幫幫號》的生物共生關係,《豆樂兒歌》的親子陪伴遊戲,及《超迷你科學探險隊》的科學常識等,在寓教於樂中不斷激發孩子創造力,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
此外,小企鵝樂園app還全面整合了交互功能。孩子們來到塗鴉王國,畫出《超級飛俠》環遊世界,還可以到配音王國裡化身《超級小熊布迷》,通過知識挑戰的互動形式,培養兒童的學習能力,記錄下孩子們的成長經歷。
可以看到,小企鵝樂園app不僅創新了交互方式,且進行了多元化的交互內容打造,這與其強大的IP資源密不可分。對於IP而言,從動畫到知識類內容、再到不同的交互玩法,IP間通過交互技術給孩子們帶來連貫的互動體驗,這也體現了小企鵝樂園app各介質全方位打造IP的能力。
內容生態做基底,產品組合拳下的益智教育探索
優秀的動畫IP在互動設計的應用下,能發揮出更為強勁的寓教於樂作用,因而在此次升級中,小企鵝樂園app完善自身內容版圖,擴充精品視頻劇集供應,也是為後續能有更多IP實現交互版升級打下內容生態的基礎。
據了解,小企鵝樂園app逐步攬入迪士尼、Nick、BBC等頭部動畫團隊出品或打造的兒童動畫IP,集結了小豬佩奇、汪汪隊、舒克貝塔、道奇、蘇菲亞、巧虎、小羊肖恩等兒童和家長們熟知的經典動畫形象。
此外,小企鵝樂園app扶持原創IP的開發並進行IP運營、IP衍生價值挖掘,完善少兒動畫的IP產業鏈布局。今年,《海豚幫幫號》第二季、《豆樂兒歌》第二季、《救援寶貝》第二季、《超迷你戰士》第三季、《舒克貝塔》第二季等自製IP已陸續上線。同時,IP內容持續開發與平臺交互技術創新是相輔相成的,大部分自製IP都已計劃推出交互版。
談及小企鵝樂園app選擇IP的標準,小娛獲知,小企鵝樂園app採取了質量精選和創作生態培育的方針,圍繞動畫、益智和音樂三大品類,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提供適齡的娛樂學習內容。
內容生態的構建為兒童家長提供更多優質內容的觀看選擇,但小企鵝樂園app創立之初就秉持著這樣的核心理念:除了給予兒童陪伴感和增強體驗感,還應讓兒童受益,包括豐富知識體系、滿足興趣愛好及激發創造力。
小企鵝樂園app遵照兒童成長需求,構建了包括學科知識、能力培養、行為習慣、常識百科、情感教育在內的五維模型。在這五個維度下,家長們可根據小朋友的年齡段,選擇孩子需要重點發展的一環,實現有目標有效率的思維培養和能力提升。
比如在常識百科的內容類型中,《海豚幫幫號》自然小課堂聚焦在海底大世界的共生關係和物競天擇,而《救援寶貝》安全小知識則集中在消防安全的知識科普。同是常識普及,小企鵝樂園app卻照顧到了不同兒童對細分內容的需求,相應開發出多樣化的題材類型。
小朋友們可以跟隨開心娜娜養成懂禮貌的好習慣,向小伶姐姐學習英文,與動畫形象豆樂爺爺了解趣味國學……在五維體系下,兒童各方面素質得到針對性的提升和補充,幫助孩子們拓寬視野。
值得一提的是,小企鵝樂園app也深諳「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內置了護眼模式、護耳模式,更提供時長設置、孩子學習反饋報告等功能,營造讓家長放心的健康觀看環境,讓兒童更加自如地享受學習、娛樂的過程。
總結來看,此次小企鵝樂園app的更新涵蓋了技術創新、內容完善、用戶體驗及IP價值開發等一系列環節,對平臺本身而言,產品功能和內容生態得到進一步完善,而IP打造橫向多元聯動、縱向深度運營挖掘更多商業價值,對行業而言則是對兒童教育新技術、新體系的大膽探索。
受眾細分,需求多元,騰訊視頻如何做讓家長更放心的兒童內容?
我們看向當下的兒童內容消費市場,會發現各平臺都致力於更新和部署重點IP,同時著力打造精品少兒內容,爭取打出差異化的優勢。
這是由於兒童內容具備一定的特殊性,其內容受眾「兒童」與產品目標受眾「家長」的需求並不完全匹配,不同圈層受眾對內容產品的偏好也不盡相同。在受眾細分的背景下,內容開發也應該進行垂類化,以便增強內容粘性。
騰訊視頻將核心用戶定位為0-14歲的兒童,並將之分為不同階段升級少兒內容。例如《豆樂兒歌》針對0-3歲兒童,《海豚幫幫號》則是為2-6歲的學齡前兒童打造。而《超級小熊布迷》雖說面向7-9歲的兒童,但針對不同性別,騰訊視頻再次將動畫類型做出細分,該動畫便是面向此年齡段男孩的一部作品。
除了內容定位的差異化需求,在娛樂內容市場,新技術帶來的變革也引人注意。交互式內容成為娛樂領域的一個熱門新類別,不少真人影視內容及遊戲開發大膽地進行了交互技術運用,刺激著不同平臺的爭相布局,並迎來投資熱潮。
不過交互體驗在兒童內容產品上的應用還是少之又少,騰訊視頻能率先挖掘到交互動畫的價值,不僅是更為精細化的內容品質開發,還出於對兒童教育發展的思考。在移動網際網路時期,動畫內容與在線教育相結合,減少動畫純娛樂性質的輸出,帶來更多被家長認可的面向兒童健康、正能量的優質內容。在IP打造中,優秀的文化加上正確的價值觀,配合寓教於樂的劇情,才能真正讓孩子有所成長,此次小企鵝樂園app的四大升級就是一個例證。
此外,騰訊視頻也注重為兒童教育行業帶來更多益智的活動體驗。2019年春節期間推出的「紙飛機」線上親子互動小遊戲,通過互動玩法連接騰訊視頻與小企鵝樂園app實現跨應用整合聯動;更不用提IP授權下的小企鵝樂園線下兒童體驗館等,已經成為親子線下遊玩的必備場所。
這樣看來,無論市場如何變化,騰訊視頻始終在用戶洞察和行業趨勢下,用實際行動為兒童內容產業增添助益。成立四年的小企鵝樂園app,從內容+陪伴,逐漸發展到保持精品內容穩定輸出,在健康觀指導下增加更多保護兒童、關愛兒童的產品功能,實際上不再單純是產品內容升級,更多是打造一種IP新趨勢,用新技術給用戶新體驗,並將持續產出更多內容。
這種能力背靠著完善的內容生態鏈條,在一站式的內容場景服務體系下,給更多IP復用的機會,形成具有商業價值的IP勢能,這其實是一種變革,這也是為何小企鵝樂園app能做到推動兒童內容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