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西部城市卡羅維發利是著名礦泉療養地之一。另外兩個是瑪麗亞溫泉市和弗朗齊謝克礦泉村,3個小鎮構成了一個礦泉三角區,聞名於15世紀初,18世紀末被闢為療養區。
3個溫泉小鎮的功效不同,最著名的是卡羅維發利的溫泉,可治療消化器官和新陳代謝紊亂等疾病。
卡羅維發利小鎮內有十幾個泉眼,泉水從地下2000多米深處噴出,水溫41.2-72.2℃,每個泉眼噴出的泉水溫度都不一樣,富含礦物質鐵、鍶、鐳等,供飲用和沐浴、治病,同時產有用於泥療的礦泉泥。
小鎮入口處的普普大飯店是小鎮內歷史最悠久的老牌星級酒店,是舉辦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的主會場,在電影節期間,也是各國影星下榻的地方。普普大飯店還是007吉姆斯邦德系列《皇家》的取景地之一,也是《布達佩斯大飯店》故事的靈感來源地。
從1948年開始,捷克每兩年在這裡舉辦一次「國際電影節」,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上歷史最久的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在五十年代成為中國電影最愛亮相的舞臺。中國多次參加這一電影盛會,中國影片《芙蓉鎮》在1988年第26屆卡羅維發利電影節上獲大獎——水晶玻璃地球儀獎。
走著走著地上聽到不遠處傳來像音樂盒發出的聲響,走進一看,是一個像窨井蓋一樣的東西,有小孩在上面歡快的踩踏著,踩下去的同時會發出溫潤的音符,看們玩得不亦樂乎,老遊也跟著傻開心。
順著街道往前走,在東西橫街和南北豎街交叉處,有一個噴高度達16米、溫度達72℃的泉眼。
在泉眼的前面就是溫泉大廳,裡面也有3個溫泉水柱,每個水柱的溫度不同,分別為30、50、70度。
遊客到此可買到一個製作精美的小瓷壺(價格在7-10歐元不等),小瓷壺價值雖然不高,給人留下的印象卻意味深長,可用它在小鎮內逐一品嘗不同溫度的礦泉水。
老遊也選了一個瓷壺,挨著每個泉眼都品嘗了一遍,說實話味道很重口,水是鹹的,而且很大的鐵鏽味,感覺像在喝血,應該是吸血鬼的最愛。不過中國俗話說「來都來了」,必須挨著每個泉眼喝到飽。
溫泉大廳後面是聖瑪利瑪格達萊娜教堂建於1733年,藍色屋頂白色牆壁,是當地最美麗的巴洛克式教堂建築,教堂內供奉兩尊聖母像。
建於1881年的公園溫泉迴廊緊鄰德弗札克花園,迴廊以白色鑄鐵長廊相連接起兩座青銅圓頂涼亭,雕花裝飾圖案優雅纖細。長廊盡頭是溫泉水的出口,上面標註有溫泉的溫度。
車站溫泉迴廊也走精緻風,不過它採用的是瑞士木造風格,點綴著無數星芒狀的雕飾。據說這個迴廊原址就是卡羅維發利舊時的車站,後改建成溫泉迴廊,但未經考證。
建於1881年的磨坊溫泉迴廊,在1893年時擴建成今日的古羅馬風格樣貌。在這條長達132公尺的迴廊中,共有5座溫泉出水口,由於長時間的積累,泉口周圍都是礦物質沉澱。
磨坊溫泉迴廊外面有一座沙雕,每年的沙雕形象都不一樣。
小鎮街道兩邊,巴洛克、洛可可、文藝復興、仿古羅馬以及拜佔庭和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鱗次櫛比,顏色很馬卡龍。小鎮內穿城的河都是溫泉水。
捷克有部著名的文學著作叫《好兵帥克》全名《好兵帥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遭遇》,是捷克傑作家哈謝克創作的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在捷克看到有好幾家好兵帥克餐廳,卡羅維發利的是其中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