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優秀的畫家背後,都曾有著怎樣的卑微?
文/秋香
李苦禪,他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中,自幼便家境貧寒,1922年憑藉自己的能力考入了國立北京美術學院的西畫系,白天在學校認真學習西畫技藝,夜間就去校外出苦力拉車掙錢,以此來維持自己在校的生計。
那些優秀的畫家背後,都曾有著怎樣的卑微?林一儘是李苦禪的同學,他親眼看到了李苦禪生活上的困苦,故此贈了李苦禪「苦禪」二字,這兩個字可有講究,所謂「苦」,取自佛門四諦中的第一個字,所謂「禪」是指李苦禪一向擅長的大寫意畫,聽後李苦禪便欣然接受。
第二年,他便拜齊白石為師,開啟了傳奇一般的藝術創作人生。作為他的老師,齊白石頗有感受,曾評價:「他跟隨我學習,但是卻不像我的風格。」
對於李苦禪來說,除了當代國畫家的身份,他還是一名藝術教育家,他一直潛心學習中國的大寫意藝術,並且在繼承中國畫傳統的基礎上,努力創新出新的藝術風格。
有志者,事竟成,李苦禪終於自成一家,有了極具個人特色的風格,也在畫壇中樹立了花鳥畫的新風範。「大」此一字,便是李苦禪繪畫的主要特點。
比如說《盛夏圖》便是一幅尺幅巨大的畫作,就連用於創作的畫紙都是用四幅丈二匹宣紙拼接而成的,總面積幾乎達到了二十二平方米。
畫面之中,花卉如盆大,枝葉如蓋大,花梗更是如同人的手臂一般粗細,由遠及近地欣賞,就會看到一幅滿是盛開荷花的圖畫,如同真實場景一般鋪陳在面前。
在用墨方面,李苦禪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十分擅長利用墨色的濃淡來凸顯層次感,把觀者的視線與感覺,層層遞進式地推向遠處,這種迷離的感覺,讓人如夢似幻。
在李苦禪的畫作中,含有一定寫實的成分,但不是對現實的寫生,而是凝練之後的藝術創作,一直到他晚年時期,其作品達到了筆墨疏簡而意境凝練的境界。
—END—
本平臺所發布的圖片均搜集自網絡公開資料,編輯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書畫愛好者參考!本文系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為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