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隨著我們生活過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自己的身體健康問題。在各大醫生、公眾號和媒體不斷科普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慢慢改掉自己的壞毛病。而有一些冷知識的科普,往往還需要大眾長時間的消化和理解,有的人甚至不理解一些新的醫學觀點,從而引發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例如前幾天被罵上熱搜的張文宏醫生事件。
新冠疫情期間,長期從事感染病與肝病專業的臨床研究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內科學系主任在有關防控新冠疫情的知識講座中,提出早晨不要讓孩子喝粥,被不明事理的人歸為崇洋媚外的行列。然而張醫生卻不顧這些謾罵,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在許多的研討會和講座中,呼籲大家不要一直喝粥。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喝粥是我們中華民族長久以來就有的傳統。古代在饑荒之時,官府就會開倉放糧,建立粥鋪,給飢餓的老百姓一頓飽餐。而逐漸的,粥就成了老百姓常見的食物。在古代中醫觀點中,喝粥有解暑生津、養胃暖胃等效果,而且,易於被人體吸收。但是這些言論並沒有科學依據。
現如今,一部分家長認為早餐給孩子吃粥是很正常的事情,暖胃又健康。但是另一部分家長卻認為喝牛奶才會對身體有幫助。那麼不禁有疑問,粥到底能不能喝?該怎么正確地喝呢?
一、早餐可以喝粥,但不能光喝粥
粥一般是用大米或者小米作為原材料,而這些原材料一般都是純粹的碳水化合物。大家都知道,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所需要的營養之一,因此粥也是有一定的營養價值的。而且的確如一些人所說,粥裡的營養特別容易被吸收和消化。所以醫生會建議一些得了腸道疾病或者發燒的病人,吃一些類似於粥的流質或者半流質食物,而且他們對腸道和胃部的刺激相對來說較小,對有的患者來說是好的食物。
所以對一些腸胃功能不太好的人,或者是不容易消化食物的人來說,喝粥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喝小米粥。小米粥不僅能夠使我們的腸胃負擔減輕,而且小米的營養成分比大米要多,在被人體消化時可以吸收更多營養物質。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喝粥也有他的缺點。
我們前文說到,周的原材料大多數是純碳水化合物,這些碳水化合物會使我們的血糖指數在食用後大大增高,所以一些血糖高的人或者有糖尿病的患者,就並不適合喝粥了。而且雖說粥中含有一定的營養物質,但是其實也並不是那麼多。而且我們在生活中熬粥時間長且溫度高,一些營養物質,例如維生素B礦物質,會在高溫中有所流失。而且我們在生活中抓一小把米就可以熬成一鍋粥,所以,喝一兩碗粥的能量也相對較小,對正在長身體的孩子來說,可能遠遠不夠。
二、粥比牛奶更適合亞洲人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
現在的很多家長也會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身體發育,願意去了解和學習一些知識,讓孩子更快更好的生長。其實,早餐是可以適當喝一些粥的,不過不能光喝粥,還要搭配一些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例如牛奶,雞蛋,豆漿等。如果想做一頓營養均衡且全面的早餐,可以在粥裡加入一些肉末,青菜等營養物質豐富的材料。
在說到牛奶,他是不是真的不適合亞洲人呢?一些人在喝完牛奶後會有拉肚子情況發生,其實會拉肚子是因為身體裡乳糖不耐受。根據科學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漢族人身上乳糖不耐受的發生率高達80%。不過也不需要擔心,有些人只是從小沒有喝牛奶的習慣,喝過幾次適應之後這種現象就會大大減少,逐漸適應起來。
結語:其實糾結早餐是喝粥還是喝牛奶,都不是問題的關鍵。選擇什麼是自己的個人習慣和愛好,只要營養搭配均衡全面,都可以健康的成長。如果糾結於喝粥還是喝牛奶,而選擇其中一樣,身體早晚都會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