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胃虛不虛?專家說舌頭上可以看出來
中醫說「舌為五臟之外侯」,舌苔的異常也反應出預示著身體健康的異常。中醫認為舌苔由胃氣所生,而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所以,舌苔的變化可反映臟腑的寒熱虛實、病邪性質及病位深淺。
正常舌苔,一般薄白而均勻地平鋪在舌面。當舌苔出現不均勻的剝落,剝脫處舌面光滑無苔者又稱剝苔。地圖舌是剝苔的一種,其舌苔剝脫,邊緣突起,界限清楚,剝脫部位可以變化。
當然並不是所有剝苔都是健康異常的表現。有的小孩能吃能睡也很少生病,雖然有剝苔,多部位固定,考慮是生理性或先天性的,屬於正常舌象,無需治療。
很多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孩子在感冒、消化不良的時候容易出現地圖舌。而胃腸功能恢復後地圖舌又消失了。病理性的地圖舌和哪些因素有關?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地圖舌主要說明脾胃功能失調,但具體是寒是熱,是虛是實還要結合其他情況來定。
如果舌頭苔薄白剝苔,舌質紅,舌體瘦,平時容易急躁,夜間盜汗,大便乾燥,唇、舌經常鮮紅的,容易感冒、咳嗽等,那麼考慮脾陰不足,虛熱為主。
如果舌頭苔白膩剝苔,舌質淡,舌體偏胖,體弱容易疲倦,面色發黃,納少,挑食、偏食,飲食不慎就容易引起腹脹、腹痛,大便不成形、黏膩,有的還有貧血,動則易汗,那麼考慮脾胃氣虛,偏寒多。
不管是陰虛還是氣虛,關鍵都在於脾胃運化功能異常。而這些問題大部分都是後天失養,很多與「吃」相關,生冷、油膩、甜膩、饑飽失衡導致脾失健運,胃失和降。這些患兒容易患過敏性疾病。還有些小兒地圖舌跟缺乏鋅、鐵、鈣,或者多種維生素等有關,要注意補充。
專家還特別指出脾胃不好孩子的飲食調護原則:飲食要清淡,五穀雜糧為主,當地當季蔬菜為輔,忌口肉蛋奶,生冷,油膩,甜膩食物。
食療推薦
1、健脾補氣粥
食材:黨參、山藥、茯苓、芡實、蓮子各10克,大棗3個,粳米50克。
用法:藥材切碎,同米煮粥食用。
功效:健脾補氣,祛溼消積。適於脾胃氣虛,久病元氣虛損之人。
2、健脾養陰粥
食材:沙參、薏米、山藥、蓮子、百合、麥冬、石斛各10克,粳米50克。
用法:藥材切碎,同米煮粥食用。
功效:健脾益陰。適於脾胃陰虛,口乾舌燥,便幹盜汗之人。
推拿調理
捏脊可改善小兒消化功能。脾胃氣虛者可以按摩足三裡、天樞、中脘、合谷、內關等穴位。脾胃陰虛者:足三裡、三陰交、太溪、陽陵泉,太衝等穴位。
脾胃虛弱有何表現?
寶寶脾胃虛的表現一:口水不斷
有時候我們睡覺會有流口水的現象,而寶寶流口水更是經常見到的。大多父母都不會太在意寶寶流口水,以為寶寶長大後,流口水的現象自然就會減少的了,甚至不會再有。如果寶寶的牙齒都長出來了,流口水還是很嚴重,那麼有可能是寶寶脾胃虛的緣故。此時,可以通過飲食來調節。
山楂可以調理脾胃,很多調理脾胃的藥物中就含有山楂。同時,麥芽也可以起到調理脾胃的作用,即將來臨的春季可以適當的吃一些山藥,山藥有潤肺健脾胃的功效,再有紅棗、青魚、薏米都有健脾胃的功效,家長可以適當的做給寶寶吃。當然寶寶月齡小,可以多喝粥,用粥代替米飯,脾胃虛弱的寶寶以少食多餐為原則進食。
寶寶脾胃虛的表現二:久咳難愈
寶寶咳嗽,一般都會以為是氣管炎,但是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脾胃功能虛弱。如果不對症下藥的話,寶寶便會久咳難愈。這時候,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應在調理脾胃的基礎上治療寶寶的咳嗽。除了給寶寶服用消炎藥,還需服用健胃消食口服液。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可見脾胃乃是源頭,脾胃虛弱是咳嗽的根源。要想治好寶寶的咳嗽,就得從根源下手,治療寶寶的脾胃虛弱,這樣寶寶的咳嗽就能快點好。
寶寶脾胃虛的表現三:長期厭食
寶寶厭食有很多種原因,如消化不良、積食、飲食不節,還有可能是因為脾胃虛。寶寶脾胃虛弱,飲食減少,可通過吃藥治療。
寶寶因脾胃虛而長期厭食,媽媽們還可以通過調節寶寶的飲食來治療。寶寶的食物除了考慮各種營養外,還應注意豐富多樣和容易消化。儘量把食物做到品種多而又色香味俱全,增加寶寶的食慾。同時,選擇的食材要健脾開胃的,可多吃些山楂、山藥、芋頭、南瓜、薏米,少吃油膩生冷之品。而且飲食要定時定量。
當寶寶出現脾胃虛弱的情況,不妨試試中醫的方法:
脾胃虛弱偏內寒的患兒要養成吃熱飲的習慣,不可過多食用酸奶,以免破壞腸道酸鹼平衡。可以多吃山藥、芋頭、南瓜、薏米,少吃油膩生冷之品。家庭用藥可用參苓白朮散、嬰兒健脾散等中成藥。
偏內熱的患兒要少吃乾燥、油炸、辛辣食物,不過量喝流質蛋白飲食如牛奶,多吃南瓜、胡蘿蔔、海帶等食物。家庭用藥可選小兒化積口服液以達到清熱消食的作用,或間斷服用肥兒丸,該藥有清熱、消食、通便的作用。家長要切記,切不可因寶寶大便幹,而過食寒涼類藥物。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真圓)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