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霞影像 刷洗一周浮塵 ■
--小米3手機拍攝
明治神宮在東京都澀谷區,從地鐵口出來的時候,就會發現身處繁榮的新宿商業區,神宮面積為從代代木到原宿站之間的整片地帶,是東京市中心最大的一塊綠地。明治神宮於1920年11月1日啟用,是供奉明治天皇(於1912年過世)和昭憲皇太后(於1914年過世)靈位的地方,是日本神道的重要神社。
身為一位中國人,很難對明治神宮進行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單純遊覽,知己知彼,才能更加的做好自己。
了解歷史的話,要知道就是這裡祭祀的這位天皇,直接造成了甲午戰爭馬關條約後兩億量白銀的賠款,臺灣的割讓等等,甚至連明治神宮最有名的大鳥居柱子,都是從臺灣的深山老林裡拖過來的。
神宮大門的橋下,電車經過。
鳥居是神社的象徵,也是入口,一個神社可以有好幾個鳥居,在明治神宮,到本殿有三個鳥居。
鳥居多少和大小決定了神社的規模和地位。「鳥居」是神界和人間的區分,當你踏入「鳥居」就表明你已進入了神的世界,進鳥居是不能走正中間的神道的。
進入明治神宮如同進入了一個森林公園,當年神宮開工之後,從日本各地以及當時日本強佔的中國東北、中國臺灣、朝鮮等地運來樹木十萬餘棵。想想這裡的樹林當年背井離鄉從中國被掠過來,現在種在這裡也成為了歷史的見證者了。
這邊陳列的是從法國古老的葡萄酒產區勃艮第的各個產酒公司供奉來的。因為明治天皇積極推進西洋文化,所以喜歡葡萄酒的人越來越多,於是供奉的人也多了。不過和清酒比來這邊拍照的人就少多了,看來還是清酒才能代表日本啊。
院裡工人在把人們踩過的鵝卵石用工具拖平整來。自古以來,日本無論是神廟神社還是皇居都會鋪設光滑美麗的鵝卵石或者小石子路以清淨除邪。當前來參拜的人們穿過鳥居步履於鋪滿淨石的參道之上時,他們自身也得到清淨,這樣才能通往神聖之所。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防刺客,因為如果有人走在上面的話一定會發出聲響的。
南北參道相匯之處聳立著大鳥居,高12米,寬17米,支柱直徑1.2米,是日本最大的木製明神鳥居。可這並不是竣工時的原物,第一代鳥居在昭和41年被雷電擊中受損,可當時在日本卻找不到同樣的良材以重建。身為木材商的慈善家聞訊而起,赴臺灣尋找建材用的巨大檜樹,終於在海拔3300米的密林深處找到了樹齡1500年的大樹。此樹被掠往日本,於昭和50年12月23日順利完成了日本最大的鳥居。
進入明治神宮正殿必須在殿前的淨盆處洗手漱口後方可入內。正確的順序是先右手拿起盛滿水的勺子洗左手,然後交換洗右手,之後再交換至右手往左手裡倒水漱口,最後把勺子放回原處就行了。注意不要把嘴直接對著勺子漱口。
正殿一旁的祈福牌架上掛滿心願。求籤前首先要做的是寫繪馬,繪馬是日本人許願的一種形式,在一個長約15釐米高約10釐米的木牌上寫上自己的願望、供在神前,祈求得到神的庇護。繪馬上的圖案最初是馬,後來圖案也越來越豐富,比如十二生肖的圖案。其實日本人自古就把馬當做神的交通工具來信奉。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供奉活馬,所以逐漸使用起如土馬、木馬這樣具有馬的形狀的東西代替活馬,平安時代之後就出現了把馬畫在板上供奉的習慣。
菊花是日本皇室尊貴的象徵。
在明治神宮,剛想轉身離開的時候,在一個安靜角落,看到一場傳統婚禮在拍全家福,看見新娘的頭帽我馬上想起山口百惠的結婚照。
日本傳統婚禮服裝新娘穿的白色那套是白無垢,顧名思義全身所有衣服配件也是白色的,象徵新娘的純潔,另外白無垢就像一張白紙一樣,喻意新娘的個性也變成白紙一張。
明治神宮是一個與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所,每年都有多場新生兒命名儀式、成人禮、畢業典禮和婚禮等各種人生重要儀式在明治神宮舉行。日本很多偶像明星的成人禮也在此舉行,吸引了不少fans追訪。而明治神宮每年上千場的日本傳統婚禮,更為這裡增添了一道精緻美麗的風景,很多來這裡遊玩的遊客都可以感受到這些日本傳統的東西。
從安靜肅靜的明治神宮走出來,就是繁華時尚的街道。東京是一座充滿活力和時代感的城市,有白天人流如織的十字路口也有喧鬧的夜生活;東京也是一座保留了日本文化傳統精髓的城市,明治神宮中舉辦著和幾百年前一樣的婚禮儀式,高樓林立的街區裡也能看到穿著和服的老人走進小神社中。繁忙與閒適、傳統與現代、服務精神與享樂主義、購物天國與御宅聖地,這,就是東京。
關注請長按二維碼
轉發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