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澀谷、地處東京市中心的明治神宮,建於1920 年,為供奉明治天皇和昭憲皇太后靈位所在之處,擁有大片綠樹林蔭的周邊環境,讓聳立於都會叢林間的神社,有如脫離塵囂般得以用祥和平靜姿態示人,而如今造訪這座享譽盛名的神社,除了朝聖入口處高達12公尺的大鳥居,以及神宮本殿外,由建築大師隈研吾操刀的全新明治神宮博物館,也有望入列遊客的旅遊清單。
在百年前從荒地蛻變為鬱鬱蔥蔥綠地的明治神宮,由隈研吾所設計的明治神宮博物館,將選用過往作為停車場使用的空地當成建築基地,佔地約3300平方公尺的博物館,將建在通往明治神宮本殿前的神橋旁。
博物館不僅展示了保存在神龕中的藝術作品和歷史珍寶,還通過建築形象詮釋了此處遺址的歷史內涵,表達了建築與環境和諧共存的理念。
基地內是相對原始的森林景觀,樹木茂密自由地生長,看似極少受到人類活動的幹預。
但這裡曾經是一片平原,在明治天皇去世並安葬於此後,當地收集了多種樹木,由志願者種植,將這裡打造成了豐茂的樹林。
隈研吾想延續這種改造優化自然的思想,不想因建築的存在而破壞了原有的自然生態,,所以建築以儘可能低矮的姿態匍匐於基地內。
這包括限制屋簷的高度,將屋頂分割成具有錐形邊緣的較小體量,將外牆分割成間斷的小尺度。
該項目採用了日本傳統的「入母屋造」形式,將美術館的整體層高壓低,讓輕而薄的屋頂向森林低垂伸展,將建築匿於古老森林之中,同時把一片深綠引入室內空間。
大堂內的承重柱極有韻律的排列呼應著落地玻璃外的森林,每一個走入館內的人都會被空間的開放感所震撼,恍然像是走入供奉森林的神殿。
在博物館建設過程中,被砍伐的樹木被重新用於內部裝修材料,或作為家具材料使用,以延續材料在生長地內的存在感。
這個建築將自然和人類之間的距離把握的十分完美,彼此靠近,又擁有獨自美麗的空間,可謂是人類和神明以及自然之間能形成的最適當的距離。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明治神宮博物館
項目地點:東京,日本
完工日期:2019年10月
功能:神社 (博物館)
面積:2463.30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