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感湯包在線蹦迪——到中國湯包之鄉赴一場秋天的約會

2021-02-17 怪小孩吃行志

為了吃到一道美味專程策劃一場周末旅行,這事兒我貌似幹過不止一次了。

不管是為了每年夏初上市的蘇州楓鎮大肉麵,還是跑到無錫膜拜甜到牙痛的小籠饅頭,亦或者驅車幾百公裡打卡"早上皮包水"的揚州早茶,每一場與城市限定美食的約會,都是簡單、純粹又美好的。但是,這次的靖江之行屬實有點折騰了,折騰到影響了我對蟹黃湯包的評分。

靖江明成化七年建縣,當時隸屬於常州府。它跟一個爹不親娘不愛的苦命娃一樣,歷史上被附近的江陰、常州、泰州、揚州這幾個養父母扔來扔去,直到1997年泰州市正式設立由其接管,「小白菜「靖江才算有了個穩定的寄養家庭。

雖然如今靖江號稱是江蘇省新興的港口工業城市,但只有在2005年初,開通運行過短短的兩個月的客運鐵路線,因為坐得人太少,沒幾天就關門大吉了。

所以如果不是自駕,想要一嘗蟹黃湯包的美味,只能坐火車到臨近的常州或者無錫然後再轉一個小時左右的大巴,對,不是泰州。因為泰州這個後媽比旁邊的常州大姨距離更遠,還隔著泰興。

對於蟹黃湯包的執念,讓我忍耐了一夜臥鋪凌晨五點抵達常州,再搭乘早上七點的早班大巴前往靖江。一路上,腦海裡都在自動回放《上錯花轎嫁對郎》,當時美豔驚人的黃奕那段揚州小調,應該是很多人對於湯包的初印象。

雖然北宋年間在開封出現的「山洞梅花包子「才是湯包界的祖師爺,但淮揚絕對在湯包江湖佔有重要地位。不過除了那些聽起來就相當混帳的民間傳說,它的起源已無法考據。最早的記載要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間的《揚州畫舫錄》——「二梅軒以灌湯包子得名」,怎麼製作呢?同時代的《邗江三百吟》有著詳細說明。

春秋冬日,肉湯易凝,以凝者灌於羅盤細面

之內,以為包子,蒸熟則湯融不洩。

揚州茶肆,多以此擅長。

但這也並不是說,湯包起源於揚州,只能說明,清朝乾隆年間,用冷凝的肉汁包在麵皮中這種灌湯手法,在淮揚地區頗為盛行。

至於把一整隻螃蟹「庖丁解蟹」,肉歸肉,黃歸黃,再融入肉汁包起來這種天才級別的「神級想法」,究竟是淮揚哪位神廚想出來的,這世上估計已經沒有活人能知道了。

疫情期間,「散裝江蘇」的十三太保各自行動的神操作讓人記憶猶新,但其實,在爭奪「湯包愛馬仕」這個名號上,江蘇各地撕得也相當厲害。 

老大哥南京首當其衝,打出了「百年龍袍蟹黃湯包」這張老字號牌,推選下江南必迷路,迷路必遇美食的乾隆爺作為代言人。

蘇州當然不甘示弱提意見了:「乾隆爺六次下江南,不光去了你們江寧府,蘇州府也是回回被巡幸啊,更何況陽澄湖大閘蟹可在我這兒!」

那邊廂揚州翹著二郎腿端著綠楊春慢悠悠發言:「不要誤會,我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在座各位都是垃圾。我們揚州可是有史料背書~」

正當無錫、上海也紛紛祭出自家殺手鐧混戰一團時,最沒存在感的靖江躲在一旁抱著一塊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的「中國湯包之鄉」的牌匾笑而不語。

的確,靖江的蟹黃湯包是獨一無二的。它地地道道地貫徹了「湯」包的理念。剛出蒸鍋冒著熱氣,像極了江南麗春院剛出浴的頭牌,搖曳著腰肢,招搖著手帕,哼著十八摸的小曲,香氣撲鼻地晃晃蕩蕩上鍾了。薄到透光的麵皮包裹著的是一汪極其性感的湯汁,讓人忍不住想要先調戲一把。

湯的神奇來源於皮凍。據說正宗的靖江蟹黃湯包要用豬骨和蹄髈細細去掉肥膘,在老母雞湯中文火煲幾個小時的。待自然冷卻之後,飽含膠原蛋白的湯汁會自然凝結成凍。切碎納入包中,遭到蒸汽的洗禮後,凝固的肉汁便會化為一江春水。

不過,至尊鮮味的來源不僅如此。能讓歷史上眾多饕客趨之若鶩的,是「蟹黃湯包」中的定語——「蟹黃」。據說每隻湯包餡重三兩,其中至少有二兩半的蟹黃和蟹肉。

二兩半啊同志們,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每一隻標準版靖江蟹黃湯包的身後,都戳著一隻三兩螃蟹的墓碑。相比之下,最低二十塊錢一隻的身價,似乎也沒那麼過分了。

而且還要加上頗為昂貴的手工,因為據說每隻螃蟹只能每天人工現拆。之前在家自己做過蟹黃面,兩隻螃蟹足足拆了一個鍾,更別提場面之難看。當然,靖江的拆蟹師傅可不像我這麼手殘。高手出馬,只在須臾之間。

聊到這兒,想給所剩無幾認真讀文的胖友們做個小調查。

(單選題)上一part中,我到底用了多少個「據說」?

沒錯,以上關于靖江湯包的所有說法,都來源於「據說」。到底好不好吃,還要實地體驗後靠嘴說話。雖然靖江是家館子都必有蟹黃湯包可點,但最受熱捧的還要數「南之緣」「鴻運酒樓」和前身是老教育局招待所的「搖頭湯包」。還沒到一天打卡三家的瘋狂地步,所以捨棄了上過《舌尖上中國》的鴻運酒樓。

(內心os:不是吃不下,而是錢包不允許···)

地點:靖江市人民中路40號南苑賓館1樓

價格:特級湯包25一隻,普通湯包20一隻

南之緣隸屬於南園賓館,算是靖江湯包的領軍品牌了,主理人國家特級點心師陶晉良打的是傳統牌,附帶著店面裝修也相當傳統酒樓風。一樓大廳都是十人以上的圓桌,飯點兒來別指望服務員大姐給什麼指引了,瞅準了哪桌有空餘,自己開口請求拼桌吧,因為服務走得也是國營老字號的路數。

答應拼桌的是一對中年兄妹帶著老母親。相比姐姐豪爽地一口氣點六籠的霸氣行為,我這一隻普通、一隻特級的點法兒著實有點寒酸。但正好有機會圍觀了抓湯包的神技。

靖江湯包麵皮用的是高筋麵粉,甚至可以吹成燈籠。因為皮薄如紙吹彈可破,再加上內裡一包湯汁晃悠,想要安安穩穩地抓到盤可中是一門技術活兒,只能由店家代勞,一旦抓破了還可以換上一隻新的,新招的服務員一進門首先要學的就是這門手藝。

當地的老食客會在碟子裡預先倒上香醋擺好薑絲,只須一個眼神,有眼力見兒的服務員大姐便會使出「九陰白骨爪」般陰柔的內力,電光火石間將湯包斜著偏放在碟子裡。

這樣的放法也是有學問的。因為靖江湯包吃法和上海、揚州不同,不提供吸管,需要將嘴就著碟邊嘬出一隻小口,居中放的話當然不好下嘴。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湯包也是同理。因為是剛蒸好就上桌,內裡不但湯汁滾燙,還包著半包熱騰騰的蒸汽,徐徐下嘴慢慢啜吸才是正道。讓滿滿蟹鮮的湯汁緩緩滋潤口腔,順著喉嚨打一個轉兒直落胃袋,明明覺得已經吸完,卻還源源不斷地鑽進嘴裡。

南之緣的湯汁是極過關的,稠而不油,油而不膩。回味時唇齒之間有微微的黏膩感,是膠原蛋白的功勞。吸完湯汁,撕開麵皮, 這時「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蟹黃蟹肉才露出真容。

螃蟹+肉湯的組合已經抵達了鮮味的頂峰,不需要多餘調料的提味點綴,二兩半的蟹肉蟹黃就這麼坦蕩蕩地玉體橫陳在你面前,和著薑絲香醋埋頭苦吃才是對它最大的尊重。

地點:靖江市康寧路16號中醫院對面

價格:特級湯包30一隻,普通湯包25一隻

和南之緣相比,搖頭湯包的出身更草根些,前身是老教育局招待所。其實我對它的期望值遠遠高於南之緣,因為攻略裡都說,只有外地人才會到南園,本地人只認搖頭。但過高的口碑似乎助長了店家傲嬌的氣焰。

出門在外深知「強龍不壓地頭蛇」的道理,想要順利把湯包吃到嘴裡,適時向「賣方市場」低頭,並不是一件可羞愧的事兒。所以前臺點單掃碼付錢一條龍後就挑一個角落位置坐下,安安靜靜等湯包上桌。不遠處似乎有桌客人因為等待太久抱怨起來了。

和南之緣相比,搖頭湯包的皮子要更透明些,但湯汁的口感明顯也更稀薄,這是每家肉凍比例調配的差異。奇怪的是,即使特級版餡料裡有肉眼可見的整根蟹腿和大塊的蟹黃,吃起來蟹鮮卻沒那麼明確,讓人心生懷疑螃蟹的新鮮程度。

拍了這麼多年美食節目,當然知道「現煮現拆,現包現蒸」這種說辭更多只是存在於傳說中的噱頭。後者尚可相信,前者就有點誇大其詞了。就南之緣和搖頭湯包一到飯點兒那人潮擁擠的體量,想要「現煮現拆」,後廚拆蟹師傅需得像哪吒一樣生出三頭六臂。

所以,擁有像活蟹現蒸般綿密的蟹黃口感和鮮甜的蟹肉品質自然只是奢望。但即便如此,這樣一口來自深秋的蟹鮮,也足能夠熨帖腸胃了。

靖江湯包好吃嗎?好吃。但你要問我驚豔嗎?我只能說,因為來之前腦海裡已經反覆預演了上萬次它的味道,其實真的沒有想像當中的驚豔。

但為了美食的旅行不正是如此嗎?在腦海中預演,在現實中驗證。

前兩天給路轉了一篇美食公眾號的推文,種草了如皋的蟹黃包。也許不久之後,旅程又要開始了。

相關焦點

  • 第二屆中國湯包美食文化節在靖江舉行
    11月22日至26日,第二屆中國湯包美食文化節暨中國(靖江)包子產業發展大會在靖江舉行。活動以湯包品鑑為媒介,邀請全國各地美食名家、餐飲名店齊聚靖江,共同品味特色美食,交流美食文化。靖江得生態環境之美、四季食材之優,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創新和發展,孕育出具有濃鬱本土特徵的美食文化,獲得「中國湯包之鄉」「中國河豚美食之鄉」「中國四季美食名城」等殊榮。作為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靖江蟹黃湯包」是遇天時、享地利、得人和的靖江美食代表。
  • 第二屆中國湯包美食文化節舉行
    >begin--> 11月22日至26日,第二屆中國湯包美食文化節暨中國(靖江)包子產業發展大會在泰州靖江舉行。活動以湯包品鑑為媒介,邀請全國各地美食名家、餐飲名店齊聚靖江,共同品味特色美食,交流美食文化。
  • 「一包」容天下|第二屆中國湯包美食文化節
    22日上午,第二屆中國湯包美食文化節暨中國(靖江)包子產業發展大會在靖江舉行。
  • 在24h營業的湯包館裡,被一籠全家福湯包鮮到!
    這是一個有百年歷史的品牌湯包,也是武漢唯一一家24h營業的湯包館!從基礎版的鮮肉湯包、香菇湯包、蟹黃湯包,到獨具一格的香菜湯包、西紅柿湯包,就算以後做了臭豆腐湯包瘦瘦都絕對不帶驚訝的!  ///選擇恐懼症最愛的全家福/// 將近3元一隻的湯包,算不上便宜,但是很值,不僅能吃到肉,還有海鮮!
  • 六合龍袍:一隻龍袍湯包,鄉村振興「三種味」
    9月28日上午,美麗的長江之濱,六合區龍袍街道長江社區鄉村大舞臺內,第十九屆中國·南京六合龍袍蟹黃湯包美食文化旅遊節開幕。龍袍湯包是南京六合傳統美食,《六合縣誌》中記載「龍袍蟹黃湯包清末即負有盛名」。自2001年舉辦首屆龍袍蟹黃湯包節以來,這一特色美食已成為當地對外招商推介的金字招牌。
  • 上海早餐文化之湯包
    忽然發現居然沒有寫湯包,這怎麼可以漏掉呢!趕緊補上。根據母親的介紹,上海的湯包源自南京,這個我並沒有考證過。因為母親祖上來自南京,所以在我們家只能認定湯包來自南京。曾經,只要我住在外婆家,外公就會去買湯包給我做早點心吃。也許在他的觀念裡,南京湯包是最好的早點心,外孫來住,一定要買最好的早點心。
  • 長沙尋覓湯包店之旅之誠興泰湯包店
    長沙尋覓湯包店之旅之誠興泰湯包店,店子位置在城南黃土嶺這邊,我們從城北過來感覺比較遠。環境:裝修精緻,空間較小,午飯時間過來店裡稍顯擁擠。服務:熱情周到,有免費的姜棗茶,很暖很貼心,等包子的時候喝一杯「蟹黃湯包」味道很鮮,肉眼可見的蟹黃「香菇雞汁小花豬」香菇的鮮美非常突出「竹筍豬肉湯包」筍的口感豐富了陷料,不錯我和領導一共吃了5籠,很滿意「絲瓜蝦仁湯包」蝦仁很大,見視頻
  • 舌尖上的盛宴 2019中國湯包美食文化節在靖江開幕
    「春賞花海食江鮮,夏享夜遊嘗八鮮,秋逛溼地剝螃蟹,冬泡溫泉品湯包」,短短幾句話道出了泰州的四季美食,而這其中,尤以靖江湯包最負盛名。11月16日,由中國飯店協會、靖江市政府主辦的2019中國湯包美食文化節在靖江開幕,主題為「湯包飄香、四季美食、味道中國」。
  • 西安小六湯包加盟費用是多少?小六湯包加盟電話是多少?小六湯包加盟總部在哪裡?
    小六湯包是一家以經營特色湯包為主,輔之以涼熱菜的中式餐飲正餐連鎖企業。
  • 【上海】佳家湯包 湯包界的人氣NO1
    到上海旅遊,一定要品嘗的小吃:小籠包、湯包、生煎饅頭,之前查詢旅遊資料時,廣受旅遊書或者是網友部落客們推薦,"佳家湯包"就是稱霸湯包界的佼佼者
  • 江蘇頂級湯包大賞
    從糖芋苗到老鴨粉絲湯,從蘿蔔絲餅到生煎包,還有糕團、糖粥、蓮子羹,豆花、餛飩、茶葉蛋……足以使你眼花繚亂。但如果你想真正吃懂江蘇的小吃,建議你還是得從一籠充滿煙火香氣的湯包開始。薄麵皮裹進肉餡,胖墩墩憨態可掬。上籠屜一蒸,顫巍巍冒著熱氣,半透明麵皮盈盈兜著一包汁水,小心咬下,鮮美流溢。這小小的湯包,對於江蘇人來說,既樸實又親切,同時也不丟羅曼蒂克式的精緻。
  • 江蘇最銷魂的湯包
    從糖芋苗到老鴨粉絲湯,從蘿蔔絲餅到生煎包,還有糕團、糖粥、蓮子羹,豆花、餛飩、茶葉蛋……足以使你眼花繚亂。但如果你想真正吃懂江蘇的小吃,建議你還是得從一籠充滿煙火香氣的湯包開始。薄麵皮裹進肉餡,胖墩墩憨態可掬。上籠屜一蒸,顫巍巍冒著熱氣,半透明麵皮盈盈兜著一包汁水,小心咬下,鮮美流溢。這小小的湯包,對於江蘇人來說,既樸實又親切,同時也不丟羅曼蒂克式的精緻。
  • 一品香湯包加盟費用是多少?一品香湯包特色湯包加盟前景怎麼樣?一品香湯包總部
    廚師將調味後的皮凍均勻摻入肉餡中,在蒸製過程中凝膠因受熱而化為溶液,這就是湯包中鮮美湯汁。一品香湯包把美食技藝,概念空間與個性化服務融為一體,把飲食氛圍演繹到更高境界,讓客戶享受前所未有貼身服務。一品香湯包致力於將世界範圍內的尖美食和優秀餐飲品牌以及民間秘不外傳的小吃製作技藝帶給客戶。順應全球美食共享,連鎖加盟至上的趨勢,為客戶帶來的效益。
  • 去西大湖,赴一場秋天的約會
    此刻,乘著這濃濃的秋意,來西大湖,赴一場秋天的約會吧!來源:甘州在線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 昨天,靖江湯包徵服上海食客,還與這個小包子一起「約會」……
    最近,正值上海美食節,2019「尋味泰州」水城蟹鄉美食旅遊季暨靖江美食(上海)交流推廣周活動,昨天在滬舉行,靖江蟹黃湯包和南翔小籠來了一場「約會」,掀起了一股美食熱潮。▲靖江彩色湯包▲《靖江湯包歌》▲《風韻靖江》最開心的時刻到啦新鮮出爐的「大包小包」可以開吃咯
  • 小六湯包加盟費用是多少?小六湯包加盟電話是多少?小六湯包加盟優勢是什麼?
    小六湯包自創業至今始終堅持「品質優良、價格低廉、環境舒適、服務周到」的經營理念。
  • 靖江湯包江湖事
    拳頭大的湯包,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菊花,薄如蟬翼的麵皮,裡面是晃蕩著的鮮美湯汁,湯在蕩漾,蟹黃也跟著動,好似湯包的心跳。把這一小碗湯,包到麵皮裡,蒸好端到食客面前,需要數十道工序,每一步都是在刀尖上跳舞,一步錯,湯漏了,溢出來了,滿盤皆輸。宋代以前,人們還沒想到在饅頭中間加餡料,實心的饅頭能蒸出一個十字裂痕,就很驚喜了。
  • 食在南京夢秦淮之金陵湯包
    根據大堂內裝飾介紹:當年,雖然作為國府的首都,但是人民生活潦倒,雖然有著金陵湯包,但大多普通人,都是吃不起的。這金陵湯包,都是上等的富人才能享用。後來,一聲炮響,總統府藍旗落地,紅旗上天,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於是,政府便開始想方設法改善人民生活,索性,這包子,也就因此變成了一段活的歷史見證。
  • 湯包:蒸籠裡的湯汁麵皮與軼事
    雖然湯包每每在廚師們的吳儂軟語中被烹製出來,但它的「族譜」,卻要從內地開始算起…… 從孫尚香到常遇春:被「玩壞」了的湯包傳說 言及湯包,要從包子說起;而言及包子,則追溯到饅頭。北方人通常以有餡無餡作為區分包子與饅頭的標準,而在南方——尤其是吳語區,無論有餡無餡都被統稱為饅頭。
  • 「倒過來」蒸的南京湯包 究竟有多好吃?
    太平門「雞鳴湯包」的老闆耿娟說了——好湯包的餡料,要選用豬的前腿肉,做成「一顆球」。「肉餡要成團,麵皮要筋道。湯包剝皮用筷子插餡,肉餡不散,猶如棒棒糖。」  像這樣純用豬肉餡+皮凍做出來的,是最常見的鮮肉湯包,在此基礎上,用雞湯做皮凍,就是南京地道的「雞汁湯包」,用蟹黃和蟹肉代替豬肉,就是秋天應季的蟹黃湯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