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湯包江湖事

2020-12-16 新華社客戶端

數十道工序,每一步都是在刀尖上跳舞,一步錯,湯漏了,溢出來了,滿盤皆輸。

文│劉建春 編輯黃琳

江蘇靖江蟹黃湯包

在所有包子中,湯包是一個傳奇。拳頭大的湯包,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菊花,薄如蟬翼的麵皮,裡面是晃蕩著的鮮美湯汁,湯在蕩漾,蟹黃也跟著動,好似湯包的心跳。

把這一小碗湯,包到麵皮裡,蒸好端到食客面前,需要數十道工序,每一步都是在刀尖上跳舞,一步錯,湯漏了,溢出來了,滿盤皆輸。

宋代以前,人們還沒想到在饅頭中間加餡料,實心的饅頭能蒸出一個十字裂痕,就很驚喜了。

一本記述南宋都城臨安風情民俗的筆記《夢粱錄》裡提到了「灌漿饅頭」,就是那時候的湯包。當時,杭州的酒肆為了吸引客人,有的也供應下酒菜和點心,而湯包就是其中的一種。

清朝乾隆年間記述揚州城市風貌的筆記《揚州畫舫錄》裡,也曾提到一家叫做二梅軒的餐館,以灌湯包子聞名,說明湯包在那時候的揚州已經很出名了。

清代學者阮元的舅舅是儀徵人,大概是一位湯包愛好者,曾為湯包寫過一首詩。在說明中,他說,秋冬時節,肉湯容易凝固,把凝成凍的肉湯包進麵皮中,上鍋蒸熟後肉湯不漏,揚州的很多茶樓都擅長這麼做。

像湯包這種麵食的巔峰之作,誕生在杭州、鎮江、揚州、淮安這樣的運河大碼頭,不足為奇。可是江蘇靖江卻藏著一個隱秘的湯包江湖,湯包是靖江的全部。這裡多年來一直上演巔峰對決,家家都想把自家的蟹黃湯包做到最好,一座江邊小城,一年竟賣出湯包6億元,小小湯包成了一種文化現象。

不知道靖江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如此迷戀湯包的,有資料顯示,民國年間,靖江人就非常青睞湯包,小小縣城就開了十幾家湯包館。

數十年前,梁實秋吃湯包的年代,湯包裡包的是肉湯,還有一些碎肉渣子。如今,靖江湯包已經升級換代,裡面的湯汁由蟹黃、蟹肉,加老母雞、筒骨、豬皮熬成。梁實秋曾經說,他不明白,人們要喝湯,為什麼不直接喝,而非要把湯包在麵皮裡再喝。

熱騰騰的湯包端上來時,幾乎無從下口。只見服務員的拇指和食指輕輕搭在湯包邊緣,手腕靈巧地一翻,湯包已在掌心,另一隻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碟子遞到湯包底下。轉眼間,湯包已在面前。這時候,用齒尖咬一個米粒大的小口,然後小心吮吸湯汁,在歷經艱險後,螃蟹和草雞仿佛已化成湯汁被你悉數吸入口中,頓時,鮮香激蕩,味蕾盛放。

品嘗完這隻湯包,就可以回答梁實秋的「哲學追問」了——「湯包的存在,不需要理由。」

相關焦點

  • 【青年企業家(5)】孫華靖:助力靖江湯包走向世界
    ■出生地:江蘇靖江■出生年月:1974年8月■崗位角色:江蘇尚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業餘愛好:旅遊■座右銘:一分耕耘未必收穫,十分耕耘必有收穫■最喜歡的色彩:白色■最不喜歡做的事:應酬
  • 第二屆中國湯包美食文化節在靖江舉行
    11月22日至26日,第二屆中國湯包美食文化節暨中國(靖江)包子產業發展大會在靖江舉行。活動以湯包品鑑為媒介,邀請全國各地美食名家、餐飲名店齊聚靖江,共同品味特色美食,交流美食文化。靖江得生態環境之美、四季食材之優,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創新和發展,孕育出具有濃鬱本土特徵的美食文化,獲得「中國湯包之鄉」「中國河豚美食之鄉」「中國四季美食名城」等殊榮。作為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靖江蟹黃湯包」是遇天時、享地利、得人和的靖江美食代表。
  • 舌尖上的盛宴 2019中國湯包美食文化節在靖江開幕
    「春賞花海食江鮮,夏享夜遊嘗八鮮,秋逛溼地剝螃蟹,冬泡溫泉品湯包」,短短幾句話道出了泰州的四季美食,而這其中,尤以靖江湯包最負盛名。11月16日,由中國飯店協會、靖江市政府主辦的2019中國湯包美食文化節在靖江開幕,主題為「湯包飄香、四季美食、味道中國」。
  • 靖江湯包獲「中國金牌旅遊小吃」稱號
    記者昨天從市烹飪餐飲行業協會獲悉,近日,首屆中國金牌旅遊小吃頒獎禮在京舉行,靖江南園賓館「南之緣」湯包榮獲「中國金牌旅遊小吃」稱號。&nbsp&nbsp&nbsp&nbsp湯包是靖江的傳統美食,至今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靖江南園賓館「南之緣」湯包,每年銷量近百萬隻。
  • 靖江湯包又出新花樣,一躍成美食網紅……
    靖江蟹黃湯包久負盛名是靖江一張閃亮的美食名片每年慕名而來只為一包的各地遊客可謂絡繹不絕沒吃過的小夥伴也沒關係而近來靖江的「吃貨」們垂涎欲滴的目標是「彩色湯包」!圖為外地食客慕名而來。不僅如此這家藏在深巷的彩色湯包私廚也引來網紅大V們探店一躍成為靖江的新晉美食網紅跟著小靖一起來看看!
  • 開封灌湯包、南京雞鳴湯包、靖江蟹黃湯包……哪裡的湯包最好吃?
    04靖江 | 中華第一湯包到了蘇中的揚州、泰州一帶,小包子們就失勢了,那是屬於淮揚湯包的天下。淮安文樓蟹黃湯包、揚州蟹黃湯包、靖江蟹黃湯包……這些都是歷史上眾多美食家、文人墨客趨之若鶩的美味。尤其是靖江湯包,在登上《舌尖上的中國》後名聲大噪,當地甚至還舉辦了湯包美食文化節。靖江隸屬於江蘇省泰州市,位於長江北岸。沿江的優勢使得靖江人善於料理各種江鮮,尤其是江南名產——大閘蟹。《舌尖上的中國》在介紹靖江湯包時說:「在河蟹的產地,人們在利用這一食材上迸發出更多的創造力。
  • 泰州靖江藏了個湯包文博館,你竟然不知道?
    在泰州靖江就有這樣一個湯包文博館。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一個關於湯包的文博館TANGBAO圖/@尚香湯包文博館尚香湯包文博館位於湯包之鄉泰州靖江,相信聽到「文博館」,大多數人都會以為這只是一個文化展覽館。其實不然,它是一個集文化、民俗、工藝展示、博物館為一體的美食文化體驗展覽館。
  • 昨天,靖江湯包徵服上海食客,還與這個小包子一起「約會」……
    ▲靖江彩色湯包▲《靖江湯包歌》辣麼大還會跳舞的靖江包子吃之前必須要拍~拍~拍~留下它最美的樣子吶~經過一輪包包美食體驗,大家好奇了:「靖江除了湯包,靖江還有什麼好吃的?」靖江美食秉持健康養生理念,注重食材,遵循時令變化規律並具有鮮明的地域傳統文化特色。活動現場,還首發了「靖江二十四節氣美食菜單」。
  • 只知道天津有狗不理包子,而來江蘇卻沒嘗過靖江湯包那就不划算了
    看天下奇觀,察各地風採,這期讓我們一起走進江蘇的靖江。江蘇靖江屬於我國的華東地區。靖江東、西、南三面臨江,因其地理位置優越,如今成為了江蘇省新興的港口工業城市。江蘇靖江是我國為數不多說吳語的城市,也是吳越文化的一個標誌地。
  • 在靖江看著這湯包連連搖頭,怎麼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
    靖江的蟹黃湯包經過「舌尖上的中國」提到後名氣更大,那最好的湯包在哪裡呢?一般來說,外地來客基本都去吃當地最出名的南園賓館鴻運樓裡的蟹黃湯包,類似上海都去城隍廟吃小籠包一樣,但本地人更喜歡去另外一個地方,看似很不起眼,可基本都是本地的老吃客光臨,名字也很有趣,叫搖頭湯包,因為在老教育局食堂邊,也叫老教育局湯包。門口不起眼沒關係,但是裡面的題字很牛氣,中華第一包,沒點底氣還真不敢這麼叫。
  • 舌尖上的靖江,帶你一品靖江一絕的蟹黃湯包,真那麼好吃嗎?
    舌尖上的靖江,帶你一探靖江一絕的蟹黃湯包,真那麼好吃嗎?說起美食這個話題,相信一定有不少吃貨很感興趣。在人生中不就是,吃喝兩字嗎?今天吃貨少女帶大家走進靖江,靖江其實地方不大,但是其地處長江下遊,依著長江靠近大海。
  • 靖江蟹黃湯包的傳說{靖江美食}
    相傳「乾隆皇帝吃湯包甩到半背」的故事至今久傳不衰。乾隆14年1749年靖江知縣馬兆鰲直隸人較平庸、善鑽營他知縣的烏紗帽是通過在揚州當知府的姐夫謀來的。他到靖江任知縣後發現靖江地域不大油水太少日思夜想離開靖江。
  • 性感湯包在線蹦迪——到中國湯包之鄉赴一場秋天的約會
    對於蟹黃湯包的執念,讓我忍耐了一夜臥鋪凌晨五點抵達常州,再搭乘早上七點的早班大巴前往靖江。一路上,腦海裡都在自動回放《上錯花轎嫁對郎》,當時美豔驚人的黃奕那段揚州小調,應該是很多人對於湯包的初印象。雖然北宋年間在開封出現的「山洞梅花包子「才是湯包界的祖師爺,但淮揚絕對在湯包江湖佔有重要地位。不過除了那些聽起來就相當混帳的民間傳說,它的起源已無法考據。
  • 靖江蟹黃湯包你吃過沒?原來還有個比賽做湯包的湯包美食文化節
    地址:泰興市黃橋鎮為民路小南湖風景區北450米他家可以買到禮盒包裝好的香荷芋,可以當伴手禮靖江湯包節我們在靖江參加了由中國飯店協會、靖江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9中國湯包美食文化節,主題為「湯包飄香、四季美食、味道中國
  • 靖江的蟹黃湯包,一晃就晃到了我的心上
    優越的地理環境讓靖江極其適合魚類生存,每年秋季洄遊到此的中華絨螯蟹,肉質飽滿蟹黃鮮美,成就了這方水土上的各種蟹味美食。最有名的當然是蟹黃湯包,據說有近200年的歷史,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識的江蘇、上海朋友10月隔三差五就要呼朋喚友周末去靖江「喝」湯包。一天跑三家老牌湯店,朋友圈發小視頻,湯包晃得人頭髮昏,直想鑽進屏幕裡吃掉它。
  • 為靖江點讚!靖江這位「名匠」當選「最美泰州人」!
    她數十載如一日,專心、專業、專注在面點製作上,至今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在靖江傳統湯包製作技藝上,她從19歲開始學習做湯包,一直到現在,刻苦磨鍊,謙虛好學,敢於進取,終於成為靖江湯包的女傳人,並多次獲得技藝大獎。作為湯包製作的女傳人,她為靖江湯包之鄉的榮獲奉獻了青春和智慧。 1987年,19歲的丁美娟開始學習製作湯包,師承國家級點心大師陶晉良先生。
  • 南京湯包江湖,誰主沉浮?
    如你所見,本菌要開始大聲bb湯包/小籠包了。
  • 靖江獨家獲批「中國四季美食名城」
    11月16日至17日,由中國飯店協會、靖江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9中國湯包美食文化節在靖江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名餐飲行業代表共聚一堂,展開技藝切磋和美食文化交流。期間,中國飯店協會批覆靖江為「中國四季美食名城」,也是全國唯一一家。
  • 只認蟹黃湯包,是靖江人最後的倔強
    基於這樣千百年來形成的飲食習慣,靖江向外展示的文化招牌也是一道本土美食,蟹黃湯包。一隻蟹黃湯包裡裡外外涵蓋了靖江飲食文化的特點,食鮮,具有季節性。他說蟹黃湯包早在幾百年前被靖江人發明出來,經歷工業革命和幾次世界動蕩,湯包的做法和從前幾乎沒有不同。食客想要吃上最鮮美的蟹黃湯包,必須在螃蟹肥美的秋季趕來靖江,等著師傅用手包出一隻只湯包,再放進蒸籠裡蒸熟。鮮味醞釀在晶瑩薄透的皮中。
  • 蟹黃湯包,靖江一絕!
    這樣的讚譽,不僅體現在吃法上,更體現在每一隻湯包的做法上。 陶晉良 靖江蟹黃湯包非遺製作傳承人第一是熬湯,用老母雞和豬筒骨吊湯,吊高湯,吊好過後,再用肉皮出水,加工,我們靖江叫倒湯,靖江人吃蟹黃湯包,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據說當年乾隆皇帝微服出巡,也特意品嘗過靖江蟹黃湯包。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蟹黃湯包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甚至成為靖江人經常吃的一道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