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淺析《金色池塘》老年人的心理危機和情感危機

2020-12-24 素心文苑

《金色池塘》根據歐內斯特·湯普森的同名戲劇改編而成。講述了年老的諾曼承受著兩大心理危機,一個是對衰老和死亡的懼怕,一個是與女兒隔閡多年的情感危機,最終在妻子艾賽爾的幫助下,他戰勝了心理危機,與女兒和解的故事。

這部電影聚焦老年人的心理危機,將衰老和死亡這兩個沉重的話題以一種溫情舒緩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初看影片的題目,我以為是講一個美麗的池塘風景,看第一遍時我甚至覺得這部影片的主題和題目完全不搭,當我再看第二遍時,才懂得題目的深意。

《金色池塘》中的風景與題目中的金色相呼應,而金色在季節中代表秋季,秋天萬物凋零,在某一種程度上也可以表示暮年的顏色。金色有凋零之意,更有光明之意,這是導演的用心和高明之處。

今天,我就從影片內容出發,來分析老年人的心理危機如何治癒,我主要想從兩個方面來談一談:

諾曼面對衰老和死亡的心理危機:懼怕,消極,愛忘事,渴望人陪伴諾曼與女兒多年隔閡的情感危機:父親專橫,女兒不認輸,於是父女兩個常常較量基於影片《金色池塘》老年人的心理危機,我也會談一談現實生活中,老年人面對這種危機時的應對辦法。

01、諾曼面對衰老和死亡的心理危機:懼怕,消極,愛忘事,渴望人陪伴

都說落葉歸根,人在暮年時會想要回到曾經生活過得地方,似乎是一種踏實,又或者是一種身體和心靈上的回歸。

埃賽爾老太太和他的丈夫諾曼回到了他們從前生活過得地方——金色池塘。妻子比丈夫小九歲,兩個人性格上更是天差地別。妻子樂觀向上,充滿活力,對生活仍保有極大的熱情。丈夫則顯得悲觀消極,年老體弱,對生活充滿不安和恐懼。

影片在開頭就將兩個人的性格特徵展現了出來。當車子抵達後,夫妻兩個同時下車,妻子聽到潛鳥的聲音,興奮的告訴丈夫,潛鳥也來歡迎我們了,臉上是抑制不住的笑容,而丈夫則冷冷地回了一句,我沒聽到,轉身就走了。

影片還有個鏡頭我印象很深,當諾曼在房間裡脫下帽子,然後看到自己年輕時的照片,健壯挺拔,而相片的旁邊放著一張報紙,報紙上也有一張照片,年老時的自己,背已駝,發已白,當他走向鏡子,看著裡面的自己,那種失落感和恐懼感現實的讓人心酸。他又重新將脫下的帽子戴上,其實是一種掩飾,他想用帽子把白髮遮住,好安慰自己並沒有那麼老。

在我看來,影片中很多細節也把諾曼對衰老和死亡逼近時的恐懼展現的淋漓盡致。比如,他打電話和說話時聲音非常大,給人的感覺像是吵架,他並非怕別人聽不清,只是想證明自己還年輕,還可以大聲說話;他在報紙上找工作,想要證明自己並非老的不中用了,他想用忙碌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他在樹林裡迷路,那種來來回迴轉圈的無力感把他推向了恐懼的深淵。

當諾曼終於走到家門口,看到有客人在,他把內心的恐懼壓著,不讓妻子和客人看出來。當客人離開後,他的心理防線崩塌,無力的坐在沙發上,向妻子訴說自己迷路時的恐懼和無助感。而妻子抱住他,試圖安撫他,其實也是想告訴丈夫,自己會一直陪伴在他身邊。

現實生活中,很多步入老年的老人面對衰老和疾病的糾纏,心理危機同樣存在。結合《金色池塘》的影片內容,我有三點建議:

①讓老年人找點力所能及的事做,讓他們產生存在感

電影中的諾曼為什麼要在回到金色池塘的當天就在報紙上找工作,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想給自己找點事做,想證明自己的存在感。

現實生活中,很多兒女錯誤的認為,父母辛苦操勞了大半生,年老了就應該安享晚年,什麼事都不做。兒女以為是為年老的父母好,殊不知這樣做只會讓他們更加消極,長此以往並不利於身體健康。

讓老年人找點事做,讓他們產生存在感。當然,找點力所能及的事做是最好的,只要別讓他們閒著,不覺得無聊就好。可以養養花,喂喂魚,去附近的公園鍛鍊鍛鍊身體等等。

②讓老年人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分散他們胡思亂想的注意力

電影中的諾曼唯一的興趣愛好就是釣魚,妻子也非常支持他,鼓勵他。釣魚時,他的全神貫注,他釣到魚時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讓他快樂。

現實生活中,老年人也應該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是寫書法,也可以是聽戲,還可以跳跳廣場舞,打打太極等等。興趣愛好可以分散他們胡思亂想的注意力,也可以讓他們獲得某種快樂。

別小看興趣愛好的作用,它可以讓老年人獲得新生,燃起他們對於生活的熱情。

③比起錢,老年人更需要家人的陪伴

影片中的諾曼因為有妻子的陪伴和鼓勵,才讓他有勇氣面對衰老和死亡的逼近。後面與女兒的和解更讓他感到幸福。

現實生活中,很多老年人沒有另一半的陪伴,也沒有兒女的天倫之樂,他們一方面要與衰老和疾病對抗,另一方面還要與孤獨對抗。

唯有家人的陪伴才能給老年人一劑定心丸吃。很多兒女以為只要給他們足夠的錢就是孝順,其實他們更需要的是陪伴。

02、諾曼與女兒多年隔閡的情感危機:父親專橫,女兒不認輸,於是父女兩個常常較量

影片中的父親與女兒的隔閡很深,所以女兒不願意回來,而諾曼對女兒又總是嘴硬心軟,兩個人把時間用在了較量上,雙方都累。

父親八十大壽臨近,女兒帶著未婚夫和兒子來為他過生日。他們一見面,父親的言語刻薄,讓女兒和未婚夫當場難堪。

印象最深的是父親和女兒的未婚夫正下棋,女兒一臉不滿,然後質問父親:「你為什麼喜歡下棋?你喜歡打敗別人是嗎?為什麼?」父親回頭看她一眼,那一眼裡有疑惑也有傷感。

顯然,女兒與母親更親近些,幾乎沒有與父親單獨相處和聊天。

隔天,女兒獨自坐在小亭子中暗自傷神,母親緊跟過去安慰她。其實,女兒的心結在於她想在父親面前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而父親眼裡她還是那個長不大的小胖丫頭,這讓她很不安。女兒覺得父親是個討厭鬼,她把一生的時間用在和父親的較量上,即使離家三千裡,見不著父親的面,也拜託不了。

母親告訴女兒,她天性太愛爭鬥,總是揪著過去的事情不放,一直耿耿於懷。母親不希望女兒因為童年的一些不愉快毀了一輩子。

在我看來,女兒與父親的隔閡並非不可解,只是兩個人都不願低頭,想爭個輸贏。父親在女兒小時候教女兒在水中後空翻,那時女兒還很胖,她不喜歡,可父親非逼著她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女兒對父親是有怨氣的,即使很多年後,她依舊對過去父親的種種耿耿於懷。

當女兒第二次回來接兒子時,看到爺孫兩個像朋友一樣,她非常傷心,其實是吃醋了,她覺得自己不是父親的好女兒,所以才一直無法和父親像朋友一樣相處。經過母親的開導和鼓勵,女兒決定和父親好好談一談。她此前認為父親對自己的事毫不關心,父親聽到她結婚的消息很是開心,並祝賀她,她從未想到夫妻對讚許自己,接著女兒進一步和父親溝通,並完成了後空翻跳水,父親激動的站起來為她鼓掌。

臨走時,父親為女兒佩戴上自己在上學時的獎牌,女兒與父親擁抱,也表示會經常回來看他們,父女終於達成和解。樹上金色的葉片,湖面波光粼粼,我想父親此時的心該是如眼前的美景一樣。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和兒女之間的惡隔閡該如何化解,達成和解呢?

①多溝通,以平和的姿態,令人舒服的語氣

父母應該給予兒女溝通的機會,當他們邁出這一步時,請父母多些耐心去聆聽,不要否定和打斷他們。很多時候,兒女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想要溝通時,父母並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甚至以強硬的態度和高高在上的姿態讓兒女們有所畏懼。

父母和兒女除了親情的關係,更應該以朋友的方式相處。各自平等,有話語權,可以向父母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父母對於孩子的訴說不應愛強音的否定,可以適當給一些中肯的建議。

②不強加自己的想法在孩子身上

很多父母與兒女之所以出現隔閡,是因為愛強加自己的想法在孩子身上,絲毫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孩子上的補習班,報考的志願,參加工作的選擇,甚至擇偶對象,父母們都過多幹涉,似乎孩子們只能按照父母的意願去走。

父母越早了解和孩子是平等的關係,就越早和孩子達成和解。出現了隔閡,不要逃避,要反思,找出矛盾的點在哪裡,再去試圖有效改善和化解。

③嘴軟心也軟,彼此不要去爭個輸贏

很多時候,父母與兒女都會嘴硬心軟,彼此間總要爭個輸贏,可到頭來累的是自己,苦的是最親近的人。

不妨嘴軟心也軟,向父母或者向孩子說句軟化又能怎麼樣呢!都是至親至愛的人,一句軟話抵得過十句嘴硬心軟。與其雙方花時間去爭論輸贏,不如早日達成和解,享受親情的溫暖。

就像那句話說的,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結語:

《金色池塘》中討論的話題正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面對衰老和死亡的逼近,老年人的心理危機日漸加劇,父女多年的隔閡所出現的情感危機,這兩大沉重的話題該如何化解和治癒,影片中也給出了答案。

這樣的電影值得人反覆觀看,每個年齡階段去看應該會有不同的收穫和思考。

相關焦點

  • 《金色池塘》:天色已黃昏,池塘已金黃,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那些粗口,那些幽默,那些冷場和那些虛驚使整片充滿彈性。音樂貼合得很好。幾方情感的轉變均水到渠成,值得回味。此片tempo的掌控非常出色,居然可以在最後10分鐘裡演繹完畢父女和解和老夫老妻間逞強又孩子氣的小驚險,編劇和導演都很厲害。在清晨去路邊採摘野草莓,在夕陽下樹林中跳很美的舞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青島市北設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 將心理危機幹預納入疫情防控
    3月18日,記者從市北區獲悉,市北區把心理危機幹預納入疫情防控工作當中,設立了「市北區突發事件心理援助熱線電話」,多角度、全方位對廣大群眾、醫務者和密切接觸者、患者等出現的「心理疫情」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援助。
  • 第二講:心理危機的評估(回看/文字稿)
    在心理諮詢、心理服務、心理幹預、心理危機這些領域裡面,評估都是非常重要。我們今天晚上就重點來看一看,我們怎麼來做心理危機的評估,從哪些角度去做評估?這個部分為我們後面講心理危機幹預的策略來做一個鋪墊和準備。我們來看一下這個部分。
  • 疫情宅家期間,幼兒園三類人員需開展心理危機幹預
    近期,杭州市安吉路幼兒園根據國家衛計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科學、規範的開展疫情相關的心理危機幹預工作,並通過有效策略、合理途徑對幼兒、教師、家長三類人員的心理幹預做效果評價。  一、疫情期三類人員心理危機幹預方法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危機事件給不同層面人員帶來的影響不一,歸納分類能高效的實施應對策略。
  • 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開展心理健康評估 增加心理諮詢服務
    老年人面對身體衰老和社會關係的變化,容易產生心理問題。2019年4月,國家衛健委印發《關於實施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的通知》,項目選取了1600個城市社區和320個農村行政村作為試點,開展國家和省級的兩級培訓、老年人心理健康評估、必要的幹預和轉診推薦等,目的在於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 青島市北開通6部熱線 提供免費疫情心理危機幹預
    青島新聞網2月2日訊(記者 丁淑華 通訊員 安迪 戰華)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緩解疫情給人民群眾造成的不良心理影響,青島市市北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開通了24小時服務熱線,面向全區居民和一線醫務人員,提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諮詢與危機幹預服務
  • 孫雋聖遇「情感危機」 《婆媳的戰國時代》犯難
    《婆媳的戰國時代》目前正在熱播中,孫雋聖飾演的趙子玉也與劇中的妻子王慧中發生了情感、信任及家庭危機。,如婆媳的相處模式、小三與前任、夫妻之間感情危機等等,而此劇中孫雋聖飾演的趙子玉正是此次遭遇危機的主角。
  • 應對疫情 醫護救援防護指南和心理危機幹預手冊出版
    (抗擊新冠肺炎)應對疫情 醫護救援防護指南和心理危機幹預手冊出版中新網北京2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3日從科學出版社獲悉,為助力疫情防控,繼兩天前推出《新冠肺炎CT早期徵象與鑑別診斷》後,該出版社又連續出版
  • 百老匯名劇大酒店套房建組聚焦中年人情感危機(組圖)
    該劇改編自百老匯音樂劇,聚焦中年夫婦情感危機,由曾執導《雷雨》、《天下第一樓》等多部經典作品的名導顧威擔任導演,將於4月17日在北京人藝實驗劇場公演。  平實淡雅自然顧威:喜歡這種濃濃的生活味兒  《大酒店套房》屬百老匯商業戲劇,演出千場並拍成電影。
  • 三明市2020年心理危機幹預能力培訓班在永安市舉辦
    近日,由三明市醫學會、三明市精神衛生中心主辦,永安市衛健局、第六醫院、醫防融合辦承辦的三明市2020年心理危機幹預能力培訓班在永安市舉辦。三明市衛健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盧葉文,永安市副市長鄭曉英出席開班儀式並講話,三明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三明市臺江醫院書記張海濤致開幕詞。
  • 沈家宏心理危機幹預第九講:危機幹預中的諮詢倫理
    目前,面對疫情影響下引發的廣泛心理壓力,心理焦慮,心理危機,為了幫助廣大抗疫專業人員更好的自助/助人,系統全面的提升專業人士心理危機幹預的知識與技術,同時提高大眾對自身心理危機的認識並學會自助/求助。文字稿九講:危機幹預中的諮詢倫理大家晚上好,又到了我們心理危機幹預講座的時間。我們今天是第9講,講一講危機幹預中的諮詢倫理。倫理這個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記得在我剛學心理諮詢的時候,還沒有接觸到這個部分。
  • 企業危機公關案例——麥當勞、家樂福、中國電信危機處理之策略
    當這些企業面臨信任危機時,他們都採取了什麼樣的手段來化解危機呢?本文從危機公關處理理論來探討和分析這三家企業是如何進行信任危機處理,以此來總結企業危機公關的成功方法和策略。從危機公關處理理論來看,上述這些措施會起到多大的作用呢?首先來了解一下危機公關的定義,危機公關是指應對危機的有關機制,它具有意外性,聚焦性,破壞性和緊迫性。危機公關具體是指機構或企業為避免或者減輕危機所帶來的嚴重損害和威脅,從而有組織、有計劃地學習、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應對策略,包括危機的規避、控制、解決以及危機解決後的復興等不斷學習和適應的動態過程。
  • 守護家門,幸福相伴——記九江一中八裡湖校區心理委員危機幹預培訓...
    中國江西網訊 2019年1月8日,九江一中八裡湖校區班級心理委員培訓在慎思樓二樓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團體輔導室舉行。本次培訓的主題是「學生心理委員之危機幹預」,由九江一中心理健康指導中心黃慕軍主任主講。八裡湖校區各班心理委員參加了此次培訓。  黃慕軍主任和藹可親的態度很快的拉近了與心理委員們的距離。
  • 疫情危機時分,日本政府對老年人的醫療費下手了……
    華輿訊 據日本新華僑報報導 2020年歲末的12月10日,對於日本許多老年人來說,可能是「寒冷的一天」。這一點,日本聯合執政的自民黨和公明黨幾經衝突與協調,最後終於達成兩黨協議:今後對超過75歲的老年人,個人年收入超過200萬日元(約合13萬人民幣)的,在醫院等付費時,個人負擔醫療費用由現有的10%提高到20%。
  • 市民打心理危機幹預熱線「求安慰」
    每天鋪天蓋地的消息傳來,摻雜著各種謠言和誤傳。擔心、恐慌、焦慮……如何緩解? 1月27日起,南京腦科醫院的江蘇省心理危機幹預熱線正常運行(電話:025—83712977,服務時段:8:00—17:00)。醫學心理科醫護團隊、精神心理專家放棄休息,輪流值班。大家會有哪些困惑?這些問題,你也有嗎?1月29日,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當天值班的醫生。
  • 人類在危機中真正認識自己
    申荷永:您的審慎與樂觀很難得,在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普遍焦慮中,您看到和感受到的是積極的情感,以及我們所應有的反思與改變。人類以及社會發展不能與自然相悖。沒有界限的發展是一種破壞,在貌似繁榮的背後,人類正面臨過度發展的危機,其中包含了人的貪婪、冷漠、躁鬱、情結與陰影。我們曾因為沙塵暴和霧霾戴上口罩,如今是因為新冠病毒。
  • 2020很難,面對危機,你需要提升這3個危機處理能力
    在危機之下,我國乃至全球,都必須做好心理準備——接下來的幾年,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場硬仗。西·切威廉斯曾說:「人生是一次航行。航行中必然遇到從各個方面襲來的勁風,然而每一陣風都會加快你的航速。只要你穩住航舵,即使是暴風雨,也不會使你偏離航向。」
  • 垂暮之年的黃昏戀,感受老年人情感的浪漫和快樂!
    有些老年人都七老八十了還要找老伴,是因為他們和年輕人一樣,有正常的情感和生活需求。但前提是雙方都要擁有健康,才能走到一起。不然,兩個病怏怏的身體,誰照顧誰?找老伴也得有找老伴的條件和能力。如果不考慮老年人這種特殊年齡的客觀因素,而只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一味宣揚老年人情感的浪漫和快樂,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 人生軌跡發展的八個階段危機
    65歲以後 自我整 合/失 整個人 有秩序感和意 義感 怕死,對生活及生活 中已得到的或沒發生望 類 的事情感到痛苦、失 望 埃裡克森認為個體在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會面臨一個特定的心理危 機。而每一個危機都可以得到一個積極或消極的結果。積極結果是指心 理危機得到恰當地解決,而使這個對應的發展階段對人的人格所產生的 積極影響。
  • 北大六院專家參加中國-澳大利亞新冠肺炎疫情下心理危機幹預專家會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心理健康及心理危機幹預重要性凸顯。4月17日,應澳大利亞國家心理危機幹預中心邀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研究專家組專家、國家精神衛生項目辦公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教授,北大六院副院長孫洪強教授,國家衛生健康委心理救援專家馬弘主任醫師、石川副教授,北大六院黨院辦副主任孫思偉等就新冠肺炎期間精神衛生相關問題通過視頻連線同對方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