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BUG般的人物,雍正在登基之路上的幾乎所有重要節點都是鄔思道在出謀劃策,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鄔思道就沒有雍正皇帝登基的那一天。但是很遺憾的是,這麼一個經天緯地的人,歷史上卻並不存在。關於他的諸多故事,其實是清末時期杜撰的。現在網絡上關於介紹鄔思道的文章(尤其是百度百科)也全部都是網友們瞎編的,沒有什麼歷史依據。
網上關於鄔思道的事跡來源,主要依據是清末翰林院編修李嶽瑞(光緒時期的進士)的一本名為《春冰室野乘》的筆記,書裡面有一篇文章提到過【鄔先生】這個角色。但是李嶽瑞的這篇文章很不靠譜。
首先是《春冰室野乘》這本書我看過,網絡上有完整電子版,書中的第二十篇名為《田文鏡之幕客》,這一篇裡面確實記載了一個叫【鄔先生】的師爺,但是這個師爺在文章裡面沒有名字,他在裡面的代號就叫「鄔先生」。我把全文截下來了:
這就是《田文鏡之幕客》的所有內容。從截圖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李嶽瑞的這篇文章中沒有一處有寫到過【鄔思道】三個字。文中所有提到田文鏡之幕僚時,一律為「鄔某」和「鄔先生」這兩種稱謂(已用紅線標示)。
既然李嶽瑞並沒有在文中寫出【鄔思道】這三個字,又憑什麼認為田文鏡的幕僚就是鄔思道呢?就算田文鏡真的有個幕僚姓鄔,那人家也是姓鄔而已。姓鄔的人多了去了,難道姓鄔的師爺,大名就一定是鄔思道嗎?什麼莫名其妙的邏輯?因此用李嶽瑞在《春冰室野乘》裡面記載的鄔先生作為鄔思道存在的證據,這是很無釐頭的,也是經不住推敲的。
然後就是很多人津津樂道的鄔思道替田文鏡彈劾隆科多的這則故事。李嶽瑞在他的書中也記載了這個故事,但這個故事明顯就是扯蛋!何為密折?就是皇帝與朝廷大臣之間溝通隱私的工具。雍正與朝臣的密折,必須由本人親筆書寫,不容他人謄抄。每一封密折雍正皇帝都要親閱親批,極為機密,絕不可能交給他人一手包辦,更不可能把密折中記錄的事情告訴給其他人。除非田文鏡他是活得不耐煩了!
至於李嶽瑞在《田文鏡之幕客》一文中記載的田文鏡寫給雍正請安折,雍正向田文鏡詢問的那句『朕安好,鄔先生安否?』的硃批我覺得也很扯。首先這封請安折沒有資料留檔,沒有留檔就沒有說服力(誰看過原本可以照張照片發給我,讓我開開眼);其次就算雍正真的給田文鏡寫過『鄔先生安否』的硃批。雍正也只是說「鄔先生」,並沒有提到「鄔思道」這個名字,也不能證明雍正提到的鄔先生就是鄔思道。
總之《春冰室野乘》裡面提到的鄔先生,人家只是姓鄔而已,李嶽瑞也沒有說過鄔先生的大名叫什麼。用《春冰室野乘》當做鄔思道存在的佐證,是沒有根據的。(並且本身這本書的可信程度也不高)
事實上,就算是【鄔先生】這個稱呼也未必是李嶽瑞首創。試想一下,雍正時期的人物為什麼一直都是默默無聞,到了晚清光緒時期才出現在野史筆記裡面呢?這個原因就要扯到當時一個很有名的職業——紹興師爺。
晚清的時候,紹興師爺流行。師爺這個圈子需要一個招牌人物替自己正名,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請代言人。師爺最好的代言人就是虛構一個巨牛掰的祖師爺出來撐場面,就跟木匠供奉祖師爺魯班是一個道理。
於是鄔先生這個虛構人物也就誕生了。最早的時候,鄔先生的具體事跡是一群紹興師爺加工編造出來的,各種說法都有,甚至有自相矛盾的情況。後來經過不斷地優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鄔先生的事跡也就編的圓滿了。因此可以這麼說,鄔先生的形象就是紹興師爺們理想中的師爺完美形象。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美好願望,全都寄托在虛構出來的鄔先生身上了。
李嶽瑞書中提到的【鄔先生】其實就是取材於晚清紹興師爺的傳說。李嶽瑞作為同時代的文人,對紹興師爺的傳言也多有耳目。聽的多了有點創作靈感,也是很正常的。至於資料的真實性,幾乎為零。
PS:李嶽瑞雖然是進士出身,但是他當時寫文章的目的是為了賺取報社的稿費,他的很多文章都是發表在《國風報》上。清末民初時,前清的官員也需要搞點額外收入養家餬口。就跟現在的文聯作家寫小說、寫散文賺稿費和版稅是一回事。
前面提到的都是「鄔先生」,那麼「鄔思道」這個名字是誰創作的呢?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鄔思道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的文學作品中,是1988年二月河發表的《康熙大帝》一書中的第三卷。在二月河發表《康熙大帝》之前,歷史文獻裡面絕對沒有「鄔思道」這個人的任何記載。後來二月河創作《雍正皇帝》時,直接繼續沿用了鄔思道這個人設,並把他當做雍正皇帝的開篇人物。
1999年根據二月河《雍正皇帝》原著小說改編的《雍正王朝》電視劇熱播後,有人將電視劇中的鄔思道和李嶽瑞書中所記載的鄔先生聯繫到了一起。其實這完全就是牽強附會,沒有任何的根據。
最後做個總結:歷史上的鄔思道沒有什麼具體的記載,他在康熙時期幫助四爺黨參謀過什麼事,也沒有相關的史料記錄。所以可以很肯定的說,歷史上應該沒有鄔思道這個人。他的故事其實就是二月河虛構的。並且他的歷史原型「鄔先生」也是虛構的,基本上都出自晚清時期的紹興師爺之手。二月河在創作鄔思道這個角色時,就取材於晚清的紹興師爺對「鄔先生」的傳說。其真實性基本不靠譜。
至於鄔思道為什麼在電視劇中那麼有本事,這一點很好理解。晚清時期紹興師爺在創作時,就極大的誇大了鄔先生的能力,二月河在創作人物時,又進一步的誇大了。到了電視劇中,因為篇幅的限制,把很多角色都刪減了,與鄔思道這個角色融為一體,於是他的能力就顯得更加的誇張了。比如在小說中替年羹堯指出青海叛軍位置的人是汪景祺,電視劇中就將此人刪減,與鄔思道合為一體。這樣一來,鄔思道就變成了一個足不出戶,卻知曉天下大事的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