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並非只為殺鄔思道,這3件事,才是雍正返回潛邸的原因

2020-12-19 清朝那些人

導讀:康熙六十一年,對皇四子胤禛的繼位過程做好一切安排的康熙皇帝,於暢春園內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在張廷玉和隆科多的堅定站位和絕對支持下,在鄔思道和皇十三子胤祥的完美配合下,皇四子胤禛得以無驚無險地接過了大清皇位。

但是,對於剛剛升級成為雍正皇帝的胤禛而言,對大清皇權的承繼過程還遠遠沒有徹底結束,對於雍正皇權的諸多威脅還遠遠沒有消除。掌握自己太多陰謀權謀和負面信息的鄔思道,算是影響雍正皇帝正面形象和皇帝權威的一個隱患,但他遠遠不足以讓雍正皇帝在繼位當晚,會捨棄「孝子守靈」的祖制傳統,返回潛邸。

那麼,能夠讓雍正皇帝敢於冒著「不孝」之名,也要匆忙返回潛邸的真正原因何在?

康雍兩朝皇權更迭過程,可謂將「九王奪嫡」事件推向了決戰的巔峰時刻,康熙皇帝長達十幾年的周密安排、勢力管控、朝臣部署,還是讓皇四子胤禛的繼位過程充滿了驚險。在張廷玉、隆科多、鄔思道和皇十三子胤祥的鼎力相助下,皇四子胤禛雖然暫時壓制住了實力強大、心有不甘的「八爺黨」,但實際上,對於剛剛繼位之雍正皇帝的威脅,遠遠沒有消除和結束。

雍正皇帝在繼位當晚返回潛邸,見到鄔思道以後,給予了此時返回潛邸的原因說明:

「按理說,孝子守靈,今晚我不該回來啊!只是乍逢大變,宮裡情形不明,回來略住一住,隨便來看看你!」

首先,應該明確的是雍正皇帝此時返回潛邸,絕對沒有「看看」鄔思道的目的所在,就算是回來「看」,也是來看一看是不是應該處死鄔思道。畢竟,作為「四爺黨」「智囊」,鄔思道掌握了雍正皇帝太多的陰謀面,對於雍正皇帝曾經的「李世民之心」明確了解。

鄔思道對於自己和雍正皇帝的定位,也很能說明問題:

「臣雖然小有才氣,卻是陰謀為體。皇上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用的自然是光明正大之臣!」

也就是說,鄔思道的存在會直接證明雍正皇帝在「奪嫡」過程中的「陰謀為體」,而並非表面看起那樣的「光明正大」、「一心為公」。為了維護自身正面形象和皇帝權威,雍正皇帝有太多的理由除掉鄔思道。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疑問:

雍正皇帝返回潛邸的時候,鄔思道並未到院中跪迎,而是「待在自己房裡」。是鄔思道在等著雍正皇帝來「看」,還是鄔思道已經被雍正皇帝下令看管起來,不能離開房間了?

從劇情分析,鄔思道被看管起來的可能性更大。

那麼,既然鄔思道已經被看管起來了,雍正皇帝還需要頂著「不孝」的名聲,不在宮中守靈,急匆匆地返回潛邸,親自處決鄔思道嗎?

第二天或者將鄔思道看管起來,等到自己完全掌控了朝政大權,再將其處死,就來不及了?

當然不是!

這說明,雍正皇帝之所以於繼位當晚返回潛邸,是因為有著更重要、更關鍵的問題需要迫切解決。

能夠讓雍正皇帝在繼位當晚,在康熙皇帝駕崩的當晚,不於宮中守靈,也要返回潛邸解決的問題,肯定直接關乎雍正皇帝的皇權穩固和對「八爺黨」的防範問題。

而且,在雍正皇帝繼承皇位的整個過程中,有著諸多沒有明確交代、而且漏洞明顯的問題存在:

1、康熙皇帝對於隆科多「兩份聖旨」的制約和拉攏,雍正皇帝並不清楚,也就是說,隆科多雖然按照如實宣讀了康熙皇帝的傳位詔書,但其是在皇十三子胤祥帶兵包圍暢春園以後,才有的舉動,並不能證明隆科多對於雍正皇帝的堅定站位。

那麼,雍正皇帝就立馬將隆科多視為「擁立功臣」,沒有絲毫戒備和防範了?

2、從皇四子胤禛離開潛邸時,交給鄔思道的欽差「關防大印」到胤禛剛一繼承皇位就讓張五哥交給鄔思道的「金牌令箭」,鄔思道在雍正皇帝繼承皇位的同時,幾乎掌握了大清王朝所有的武裝力量。

「金牌令箭」釋放出了皇十三子胤祥,讓胤祥掌管了豐臺大營的兵權,保證了雍正皇帝繼位過程的順暢;那麼,鄔思道手中並未起到實際作用的「關防大印」呢?

3、康熙皇帝駕崩於暢春園,而且胤祥已經派兵將創春園團團圍住,就連皇位繼承都能保證順利進行,雍正皇帝還需要擔心在暢春園守靈的安保問題?

本文就依據這三個疑問,對雍正皇帝繼位當晚,返回潛邸的真正目的所在,意義詳細解析。

01 對隆科多的防範

按照路程和時間計算,返回紫禁城乾清宮取回康熙皇帝傳位詔書的隆科多,怎麼著也應該比皇十三子胤祥提前返回暢春園,為雍正皇帝合法繼位增添一份最有分量的砝碼。可是,隆科多反而落在了胤祥的後面,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隆科多雖然被康熙皇帝兩份聖旨制約和拉攏,但其在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之間的政治站位和擁立選擇,直到壓倒性優勢出現之前,一直都沒有明確表示。這是隆科多「投機取巧」的小聰明,但在當時的複雜環境下,也不失為一種較為理性的自保選擇。

對於隆科多的「遲到」,雍正皇帝會不留心注意?

在皇四子胤禛奉詔離開潛邸,趕到暢春園之前,胤禛就對鄔思道說過:

「門外就是步軍衙門的人,說是奉命保護我去暢春園,我懷疑隆科多是老八的人。」

這說明,從之前的交往過程到皇位傳承的最後階段,皇四子胤禛一直到都沒有信任過隆科多,一直將隆科多視為「八爺黨」成員。

所以,在隆科多選擇性站位的表現出現以後,雍正皇帝就更確定了他站位的臨時性和隨機性。所以,對於隆科多的防範,才是雍正皇帝繼位以後首次需要重視的問題。

就當時的情況而言,隆科多擔任著步軍統領衙門都統一職,還兼領領侍衛內大臣,是京城防務、皇宮禁衛、外城巡捕五營的絕對領導,在雍正皇帝剛剛繼位,還未形成對諸多武裝力量的有效管控之前,有著絕對力量和皇十三子胤祥手中的豐臺大營兵力對抗。

所以,如果雍正皇帝留在暢春園守靈,一旦隆科多臨時變心和皇八子胤禩等人之間再次出現結盟,才是對雍正皇帝皇權和人身安全的絕對有效威脅。

對於雍親王府已經在鄔思道和皇十三子胤祥的聯合安排下,形成了善撲營、步軍衙門、豐臺大營、皇宮禁衛、順天府等五路不相統屬人馬的共同護衛體系,雍正皇帝早就接到了匯報。這也是雍正皇帝對鄔思道「虛假」抱怨胤祥「太過費事」的原因所在。

對於這種部署,鄔思道回答道:

「五路人馬,平素不相統屬,共同護駕,十三爺居中指揮,才不至於出意外。這個時候,越小心越好啊!」

這就能很好的制約隆科多所能管轄之步軍衙門和皇宮禁衛對於雍正皇帝皇權和人身安全的巨大威脅,相互制約、相互監護,才能達到的護衛效果,才是雍正皇帝返回潛邸的真正原因。

也就是說,雍正皇帝那句「乍奉大變,宮中情形不明,略回來住一住」,並不是簡單說說,更不是刻意掩飾,而是出於對當前政局環境、武裝力量分配和統屬詳細分析後的理性選擇。

02 對「關防大印」的回收

對於鄔思道的殺心,在皇四子胤禛向鄔思道拋出「先生雖有房杜之才,無奈胤禛卻無李世民之命」的關鍵威脅以後,就已經開始出現。鄔思道在無可奈何給出康熙皇帝皇位傳承傾向分析以後,也已經開始了逃離的打算。

按照皇四子胤禛離開潛邸時,和鄔思道的對話,可以看出對於胤禛隨身攜帶之欽差「關防大印」的重要用處。

鄔思道:

您放心去,如果到了申時,還沒有您的消息,我就用這顆「關防大印」派人去放了十三爺出來。他有很多故舊部下,一呼百應,讓他們前去救你。

注意:此時的胤禛面對鄔思道索要「關防大印」的要求,明顯遲疑了。

而且,雍正皇帝在接過皇位,被「扶到偏殿暫歇」的時候,讓張五哥取出了康熙皇帝的「金牌令箭」,讓張五哥親手「交給」鄔先生,依計行事。

再回到雍親王府。

面對手持「金牌令箭」的張五哥,鄔思道這樣回答:

「蒼天啊,終於大功造成了!」

然後才是對張五哥的安排:

「張五哥聽令,命你拿這支金牌,急速趕往宗人府,赦出十三爺,叫他立即趕往豐臺大營,接管兵權並依計行事。」

注意:在安排張五哥的過程中,鄔思道連「金牌令箭」碰都沒碰。而且,這次過程中,那顆被鄔思道專門要來的「關防大印」,連面都沒露。

既然「關防大印」能夠釋放出皇十三子胤祥,雍正皇帝為何還需要將康熙皇帝的「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

這說明,「關防大印」能夠起到的作用還是有限的,對於胤禛的保護,單憑這顆「關防大印」也是無法完成的!

就皇十三子胤祥在豐臺大營對兵權的接管過程來看,如果沒有「金牌令箭」,是根本無法完成的;鄔思道口中所說「胤祥能夠對故舊部下,一呼百應」的情況真的能夠按照計劃出現?

恐怕連胤祥也會橫死在豐臺大營提督成文運的手下。

這說明,鄔思道索要「關防大印」的目的根本不在於釋放皇十三子胤祥,更不在於解救皇四子胤禛,而在於對自己後路的安排和打算。

皇四子胤禛在將「關防大印」交給鄔思道的時候,也想到了這一層,只是礙於對胤祥的希望寄託和對當前局勢的分析做出的無奈選擇罷了。

等到張五哥將皇四子胤禛繼承了皇位,而且還很安全的消息告知鄔思道以後,鄔思道知道自己用「關防大印」來躲避層層關卡、官兵追捕之用的打算已經破滅,已經失去意義,所以才開始了對雍正皇帝「鼎力相助」的表演。

那句「蒼天啊,終於大功造成了」的感嘆之辭,是說給誰聽?

說給張五哥背後的雍正皇帝聽的。

雍正皇帝命令張五哥將「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而鄔思道則連「金牌令箭」碰都沒碰,直接安排了張五哥前往釋放皇十三子胤祥。鄔思道為何不敢接下「金牌令箭」

這就是通過張五哥,向雍正皇帝表明自己對於「權力」的刻意斷絕,打消雍正皇帝對於自己同時擁有「關防大印」「金牌令箭」以後的忌憚。

這都是鄔思道在自己計劃失敗以後的必然表現和自保需要。

可是,鄔思道這「一言一行」反倒有了欲蓋彌彰的反作用,讓雍正皇帝對鄔思道的忌憚和懷疑更深,也是雍正皇帝對鄔思道殺心更重的原因所在。

雍正皇帝返回潛邸,有對鄔思道的殺心,更有對鄔思道的不舍,這都取決於鄔思道的選擇和說辭。

但,不管鄔思道如何選擇,如何打動雍正皇帝,只要鄔思道手中還留著「關防大印」,雍正皇帝再想找到鄔思道、除掉鄔思道的可能性就會大幅度降低,這對於雍正皇帝需要掌握鄔思道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預設目標是嚴重違背的。

所以,雍正皇帝必須親自要回這顆「關防大印」,才能放心的放走鄔思道。

03 引兵回府,保護對自己能夠起到制約的「家人」

雍正皇帝繼位以後,如果張廷玉能夠堅定站位,不懼隆科多手握重兵的威脅,或許還能對隆科多起到一定製約,再加上胤祥對於暢春園的有效護衛,雍正皇帝所能受到的威脅和挑戰,或許還能控制。

但,就算如此,雍正皇帝也不是萬無一失的,他還是有著被對手制約的可能,這份制約就來自於雍親王府中,雍正皇帝的妻兒。

就算是妻妾不足為慮,當時已經45歲的雍正皇帝不會不考慮到自己兒子的安危,這關乎皇位傳承,更關乎皇權穩固,甚至直接關係到雍正皇帝還能不能繼續坐在龍椅之上。

也就是說,此時的雍親王府是雍正皇帝必須著重保護的對象。

如果,雍正皇帝獨自呆在暢春園,讓下令派重兵守衛雍親王府,就會落入類似胤禵「名正言順,他怕什麼變故」一樣的詬病和輿論壓力之中。既然名正言順、合法合情的承繼皇位,為何會擔心自己的家眷會遭遇不測?

如果,雍正皇帝自己返回潛邸,那麼對於雍親王府在鄭重其事、再費事的武裝力量護衛安排也不足為過,也不會授人以柄,畢竟在暢春園內已經發生了不和諧、不愉快。

就像雍正皇帝,返回潛邸剛見到鄔思道時候,明顯的神情放鬆時,說道:

「今晚這一見十分難得呀,只在家裡住一宿,過了明天就又是個忙法了!」

過了今晚,雍正皇帝的家眷就會和自己一起進入宮中,為康熙皇帝守靈哭喪,以後也就會搬進宮中,就再也不需要擔心他們的安危。所以,今晚「很難得」、「很關鍵」

對於雍正皇帝而言,或許直到將傳位密詔封進密匣,晉封皇四子弘曆為監國的時候,才是可以真正放心、真正放下所有防備的時候吧!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雍正在繼位當晚為什麼還要返回潛邸,並非只為鄔思道
    追夢覺得並非這麼簡單。雍正繼位返回潛邸後就問道:鄔先生人呢?家人們回到:鄔先生在自己的房裡面。當時雍正知道後直接來到鄔思道的房間裡面和他談心,當時雍正在與鄔思道的談話中起了殺心,但後來鄔思道為自己「半隱半現」的定位正好順應了雍正的意思。所以雍正就沒有對他下殺手。
  • 雍正王朝:同樣潛邸舊人,為何李衛平步青雲,鄔思道卻被猜忌?
    《雍正王朝》中,雍正的幾位團隊成員,在潛邸工作過的,就鄔思道與李衛。但是,雍正奪嫡成功後,鄔思道與李衛的命運截然不同,一個面對的是保命問題,另一個卻能平步青雲,這又是為何呢?兩人的崗位性質與奪嫡參與度不一樣鄔思道剛入夥時,已經身懷絕技。
  • 雍正王朝:鄔思道是怎樣一步步脫離雍正的監視從而全身而退的?
    ,雍正不想自己奪嫡過程中的手段讓世人知曉,所以,繼位當晚,他回到了潛邸,這一趟回來,為的就是除掉幫他辦秘密事的那幫人,包括鄔思道。雍正穩定局面以後回到潛邸,首先安排的是把家眷搬進宮去,只留下粘杆處還有書房裡專一替他辦秘密事的人,他這麼做的目的是,他剛剛繼位,此時政局尚不穩定,外邊八爺允禩黨羽如林,放著替他辦秘密事的人不處理,倘若日後這些人將奪嫡的秘密事兜出來,正好就給了八爺一夥口實,八爺藉此推波助瀾,後果不堪設想。
  • 雍正王朝:雍正能放過知道他太多秘密的鄔思道嗎?鄔思道結局如何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神一般的人物,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運籌帷幄,最終幫助胤禛走向至尊之位。在封建王朝歷史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悲劇不斷上演,有很多一心輔佐主子成為帝王的人物,功勞顯赫卻落沒有好結局。那麼,鄔思道的結局又如何呢?
  • 雍正即位第一個要殺的是鄔思道,只因兩人辦事,很多都見不得光
    雍正即位第一個要殺的是鄔思道,只因兩人辦事,很多都見不得光雍正繼承大統之後,匆匆返回潛邸要殺掉鄔思道。這麼做並不是典型意義上屠殺功臣,而是封藏寶劍,貪天之功,順便處理爭儲過程中諸多見不得光的手尾。因此所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並不適用於鄔思道,其作為《雍正王朝》中博通古今、識窮天下、可為帝王之師的曠世奇才,是一把雙刃劍,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也可以顛倒乾坤,卻無法光明正大登上朝堂,雍正躊躇之下只好決意殺之才安心。
  • 雍正王朝:鄔思道怎麼知道雍正馬上就要來了
    顯然,他不想見雍正,所以才那麼著急。那麼問題來了,鄔思道憑什麼就能判斷出雍正在那一天晚些時候會出現在田文鏡的幕府呢?在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中,有三個地方說明鄔思道能夠判斷出雍正大概什麼時候來!第1個地方,官府的邸報。
  • 雍正登基之後為何要殺鄔思道,卻重用李衛,李衛有何過人之處?
    很多人也提出了疑問,原著交代過,粘杆處和鄔先生都要除掉,為什麼雍正登基後想殺了鄔思道,卻不願動李衛,還對他大加提拔呢?其實這與李衛的出身有很大關係,在正史上,他家境富裕,自己捐錢買了個閒官。這樣的人,原本多是糊裡糊塗,當官只為賺錢。但是李衛卻很不一般,他雖然不認識幾個字,但是頭腦靈活而且為官清廉,別看整天油嘴滑舌,但是遇到大事絕對不糊塗。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前往西北指點年羹堯?兩個目的,很陰暗!
    皇四子胤禛在「九王奪嫡」事件中成功殺出重圍,登基為帝以後便開始了歷朝歷代帝王對於「功臣」、「政敵」們的清算行動。鄔思道憑藉著「半隱」說辭,雖然僥倖逃脫,但雍正皇帝對其的殺心卻沒有放棄!年羹堯在雍正皇帝登基後,雖然被委以重任,負責打響雍正朝的「第一槍」,但其也有著自己的職場打算和未來規劃。
  • 《雍正王朝》裡鄔思道離開雍正後,為何沒有投奔年羹堯而去李衛那
    引子:鄔思道在《雍正王朝》中近乎於妖,對帝王心術了解到了細思極恐的地步,沒有他分析不透的事,四阿哥胤禛藉助於他的智慧從「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雍正帝。所以說鄔思道離開雍正之後,選擇的中隱於李衛那裡並不是出於自己的本意,而是被迫的選擇。那麼關於這件事情的詳細情形,且聽我細細道來!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向田文鏡索要八千兩幕酬?為花銷?為脫身?
    田文鏡的俸祿銀子在當時大概在一年一百五十兩左右,因為當朝宰相張廷玉一年多俸祿銀子才是一百八十兩,但除了這些基本工資之外,還有所謂的養廉銀,田文鏡一年大概能拿到一萬兩左右,田文鏡是個極其討厭貪圖錢財的酷吏,鄔思道正是基於這一點原因才選擇這個目標 ,以求達到全身而退。
  • 鄔思道以「天子無私事」為由讓雍正不要見十七阿哥有何深意?
    引言:十七阿哥胤禮來的這個時間點剛剛好,不偏不倚,正好為鄔思道提出隱退的想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由頭,不然鄔思道還不知道怎麼向雍正開口說出自己要隱退。十七阿哥這時候來做什麼呢?有人說是雍正讓十七阿哥來的,目的就是讓十七阿哥來除掉鄔思道。
  • 雍正王朝:雍正一登基就殺死了高福,如果鄔思道不走也必死無疑
    雍正皇帝要殺鄔思道的原因不在於高福,不在於他跟高福有牽聯,而是因為:一,他對雍正的隱私知道的太多太多。血洗江夏鎮、雍正爭奪皇位中的朝廷應對、關鍵時刻放出老十三的金牌調兵等等等等,樁樁件件哪一件離得開鄔思道?
  •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為何要向田文鏡索取高達八千兩的幕酬?
    鄔思道在《雍正王朝》裡面,是個料事如神的謀士。有別於《三國演義》的謀士,更多謀的是「軍事」。鄔思道可以說謀的範圍,集政事、人事於一身,兼職軍事,不偏科,是全能型的謀士。何以如此神乎其神?其才華出眾,而不是屢試不第,只是仗義執言,得罪了權貴,心中有「一心為公」的政治抱負。當雍正攜全家向其行拜師禮,隨後又背誦鄔思道十年前的文章,這些行為藝術深深打動了鄔思道,讓其死心塌地地輔佐雍正。雍正登基當夜,結束使命的鄔思道,便提出辭呈,有範蠡之風。同時也決定徹底遠離朝堂,這個是非之地。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幫雍正出謀劃策,康熙知道他的存在嗎?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神機妙算,是一個難得的曠世奇才,對朝廷局勢洞若觀火,在九子奪嫡幫雍正出謀劃策,當然要是沒有鄔思道,雍正在奪嫡之路很難得勝,更別提登上皇位了。雍正登基後,鄔思道完成了他的使命之後,明哲保身而退,也是大智慧者了。鄔思道是個厲害人物,可以說沒有他胤禛難奪位,順利登上皇位。
  •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登基後,居功至偉的鄔思道為何要跑?
    縱觀歷史,大多數帝王只可共患難,不可同享福。有功之臣,難免兔死狗烹,鄔思道離開李衛投靠田文鏡,其實就是為了逃離這朝堂,以避殺身之禍。我國古代極為看重孝道。「父母離世」之後,普通百姓必須在家披麻戴孝,守喪三年。 帝王守喪與普通人所有不同,正所謂「以日代月」,27天便是三年零一個月。
  • 得鄔思道真傳,殺人於無形的,並非雍正而是弘曆
    鄔思道被年羹堯接入四王府,輔助老四胤禛奪嫡期間,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方向,其一,為康熙解憂,竭力辦差贏得皇上的肯定;其二,不爭為爭,以退為進。在九子奪嫡的膠著漩渦中,老四秉承這兩點,身處其中卻從未被陷,靠著「冷麵王」「孤臣」穩贏八阿哥胤禩,最終繼位。
  • 雍正王朝中,雍親王把金牌令箭交給謀士鄔思道,是有怎樣的考量?
    鄔思道、張五哥單獨或聯合拿金牌令箭都不能成事,反倒引來殺身之禍!當鄔思道拿到金牌令箭的那一刻,實際上他就已經掌握了大清繼君人選的決定權了。至於宮內的諸位皇子如何爭吵都無濟於事。這也就意味著從胤禛進宮的那一刻,實際上就已經把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身家性命都交給了鄔思道。這裡面摻雜的東西主要是鄔思道自保。第一回目風險繼位。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為何不願意出謀獻策,眼看年羹堯被殺?
    年羹堯目空一切,居功自傲,連皇上也讓他三分,豈能看到個鄔思道,年羮堯居功自傲,自掘墳墓。太了解年羹堯,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更要命玩「只知將令不知皇上」一套,鄔思道自知勸不動,也給不了,不參與才是明哲保身。 年羹堯的性格和做法,鄔思道早已看出結局。只是以年的秉性,能聽進去鄔思道的建議嗎?
  • 雍正王朝:年秋月,到底愛不愛鄔思道?其實,她並不可憐
    年羹堯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1、鄔思道是皇四子胤禛點名邀請的「智囊」,身為胤禛的潛邸奴才,年羹堯本就應該表現出絕對的忠誠和完美執行力;再加上年羹堯一直想要調回京城任職,而這個調令就只需要胤禛的一句話。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要向清官田文鏡獅子大張口索要八千兩銀子?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向田文鏡獅子大張口,索要每年八千兩的報酬肯定是鄔思道為了脫身而故意為之。因為從鄔思道到田文鏡身邊都是他精心安排和謀劃,鄔思道就是為了一步一步遠離政治,不想再和繼位之後的雍正往太深了摻乎,所以這就是鄔思道的謀劃脫身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