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一登基就殺死了高福,如果鄔思道不走也必死無疑

2020-12-19 爆品的歷史

雍正皇帝要殺鄔思道的原因不在於高福,不在於他跟高福有牽聯,而是因為:

一,他對雍正的隱私知道的太多太多。血洗江夏鎮、雍正爭奪皇位中的朝廷應對、關鍵時刻放出老十三的金牌調兵等等等等,樁樁件件哪一件離得開鄔思道?哪一件不是雍正依了鄔思道的計謀而行,才一步一步取得信任,把握主動和先機,最終登上皇帝的寶座。

皇帝的尊嚴、雍正的心病就是害怕別人說他這個皇帝來路不正,所以他就更擔心鄔思道把這一切說出去,或者鄔思道用這些隱私要挾他,而保密封口的最好辦法莫過於殺人,人只有死了,才不會開口說話,秘密才會成為真正的秘密。

二,鄔思道的計謀才能太高太高。可以這麼說,鄔思道對朝廷大勢、乾隆皇帝心態、眾皇子的狀態的把握分析近乎神人,雍正成功上位的原因就是依計而行。做了皇帝的雍正,自然擔心別人搶自己的位置,以己度人,他最擔心的自然就是就是鄔思道的才能為他人所用。

而根除後患的最好方法就是讓鄔思道死,人死了,就什麼都死了。鄔思道的高明就在這裡:功成身退,不要你四爺賞賜什麼;「半隱」,離開朝廷,又在雍正信得過的奴才李衛等人手下當差,讓雍正皇帝放心。這樣,放過鄔思道,既不用落過河拆橋、誅殺功臣的惡名,又可完全放下心來,不用擔心鄔思道或信口開河揭了老底,或滿腹經綸為他人所用。君臣相安,鄔思道也就無恙善終。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登基後,居功至偉的鄔思道為何要跑?
    雍正又吩咐十三王、張廷玉、隆科多三大心腹輪流值差,一來震懾滿朝文武;二來急催全國各省督撫衙門準備寫表稱賀新皇登基,昭告天下大清朝已經改朝換代;三來控制甘、陝、豫、晉、冀五省總督,命令這五省總督監視「大將軍王十四爺」帶兵反京。雍正登基初期,內有八王黨羽如林,外有十四王手握重兵,可謂「內外皆困」。
  • 雍正王朝:雍正能放過知道他太多秘密的鄔思道嗎?鄔思道結局如何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神一般的人物,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運籌帷幄,最終幫助胤禛走向至尊之位。在封建王朝歷史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悲劇不斷上演,有很多一心輔佐主子成為帝王的人物,功勞顯赫卻落沒有好結局。那麼,鄔思道的結局又如何呢?
  • 雍正王朝:鄔思道怎麼知道雍正馬上就要來了
    到河南後,雍正連續好幾天都在黃河大堤逗留。他對田文鏡的工作非常滿意,最後一天晚上和田文鏡見面的時候,對田文鏡大加讚賞。除了對田文鏡工作予以肯定之外,還有一件事兒就是想見一見鄔思道先生。可是,鄔思道先生已經走了,而且剛走不久。
  • 《雍正王朝》雍正在繼位當晚為什麼還要返回潛邸,並非只為鄔思道
    《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視劇,主要講述四爺胤禛繼位成為雍正皇帝並處理的一系列事情,四爺胤禛經歷萬難的「九子奪嫡」並從中脫穎而出,在暢春園繼位成為雍正皇帝,大家知道在胤禛繼位後並沒有待在皇宮裡,而是返回了潛邸。很多人覺得雍正回來主要是為了鄔思道,那麼真是如此嗎?
  • 雍正登基要殺謀士,鄔先生用什麼方法死裡逃生?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在登基當夜回到府中,他當時說突逢大變,怕宮裡不安全,同時也要回來看看鄔先生。鏡頭轉到鄔先生處,他眼中似有淚光……當初看的時候,有些奇怪,雍正初登基,各種事情千頭萬緒等他處理,怎麼跑到鄔先生處演起「主僕情深」了?
  • 雍正王朝:鄔思道是怎樣一步步脫離雍正的監視從而全身而退的?
    鄔思道對自己輔佐的這個主子太了解了,他是飽讀史書的人,深知明哲保身的道理,雍正回到潛邸當晚,通過一番心理博弈,比如,示弱、打感情牌,鄔思道取得了半隱的資格,但仍然處在雍正監視之中,鄔思道的隱退之路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雍正登基當晚的半隱策略;二、到李衛那裡的過渡階段;三、故意激怒田文鏡,讓田文鏡趕走,最終全身而退。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從田文鏡離開後為什麼說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鄔思道是一個非常聰明多智的人,但由於被朝廷通緝過,且還在逃跑途中落了殘疾,所以他今生無望在入官場為官,但是鄔思道又不死心,他一生才能和本領沒處施展,這時候正好雍正慕名招募他作為自己的師爺和幕僚,鄔思道也想一展抱負,於是他就加入了四爺黨,為雍正參與九子奪嫡積極出謀劃策,並給雍正制定了「不爭」的戰略。
  •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雍正王朝》是講公元一七二三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九城戒嚴,康熙皇帝駕崩,舉國震驚。康熙選擇了胤禛為雍正皇帝。西北用兵、數省天災,急需軍費和賑災,抄貪官汙吏的家財,解決急需。而後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河南罷考案」、「鐵帽子親王大殿發難逼官」、「含淚殺親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紳斂財和宮廷內部黨爭、擠壓的歷史事件貫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幫雍正出謀劃策,康熙知道他的存在嗎?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神機妙算,是一個難得的曠世奇才,對朝廷局勢洞若觀火,在九子奪嫡幫雍正出謀劃策,當然要是沒有鄔思道,雍正在奪嫡之路很難得勝,更別提登上皇位了。雍正登基後,鄔思道完成了他的使命之後,明哲保身而退,也是大智慧者了。鄔思道是個厲害人物,可以說沒有他胤禛難奪位,順利登上皇位。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前往西北指點年羹堯?兩個目的,很陰暗!
    皇四子胤禛在「九王奪嫡」事件中成功殺出重圍,登基為帝以後便開始了歷朝歷代帝王對於「功臣」、「政敵」們的清算行動。鄔思道憑藉著「半隱」說辭,雖然僥倖逃脫,但雍正皇帝對其的殺心卻沒有放棄!年羹堯在雍正皇帝登基後,雖然被委以重任,負責打響雍正朝的「第一槍」,但其也有著自己的職場打算和未來規劃。
  • 《雍正王朝》裡鄔思道離開雍正後,為何沒有投奔年羹堯而去李衛那
    引子:鄔思道在《雍正王朝》中近乎於妖,對帝王心術了解到了細思極恐的地步,沒有他分析不透的事,四阿哥胤禛藉助於他的智慧從「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雍正帝。在雍正登基的那個夜晚,他對雍正說出了自己的三忌和三不可用,其言語感人肺腑,這個我在後面會講到,其實已經表明他永不從政,永不洩密,雍正想起了二人十幾年知遇之交,朝夕贊襄,吟詩論文,這些情分也難一古腦兒付諸東流,便不忍除掉鄔思道了,但也沒有放他徹底歸隱,放鬆對鄔思道的監視,而是選擇了一個折中的方案,讓鄔思道「中隱隱於市」,把鄔思道交給了他最忠誠的門人狗兒李衛看管,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要向清官田文鏡獅子大張口索要八千兩銀子?
    但是鄔思道非常睿智,在電視劇中鄔思道基本就是智近於妖的形象,所以鄔思道非常明白雍正心思,注意電視劇中當鄔思道向雍正提出想隱退的時候,看雍正那眼神,那就是透著一股殺氣。要知道雍正嘴上說著想讓鄔思道留在京城做官,其實就是想便於監視他,好能做到如果看鄔思道有什麼不對,可以隨時將他滅口。
  • 雍正登基之後為何要殺鄔思道,卻重用李衛,李衛有何過人之處?
    很多人也提出了疑問,原著交代過,粘杆處和鄔先生都要除掉,為什麼雍正登基後想殺了鄔思道,卻不願動李衛,還對他大加提拔呢?其實這與李衛的出身有很大關係,在正史上,他家境富裕,自己捐錢買了個閒官。這樣的人,原本多是糊裡糊塗,當官只為賺錢。但是李衛卻很不一般,他雖然不認識幾個字,但是頭腦靈活而且為官清廉,別看整天油嘴滑舌,但是遇到大事絕對不糊塗。
  • 雍正登基的大功臣鄔思道,最後結局成謎,眾說紛紜!
    清朝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期間勵精圖治,無比勤勉,推出了很多的新政,改革賦稅制度,最後落下個嚴苛冷酷的名聲,民間對她的負面傳說特別多。 他四十五歲登上了皇位,但是這一切都離不開他的師爺鄔思道。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為何不願意出謀獻策,眼看年羹堯被殺?
    年羹堯目空一切,居功自傲,連皇上也讓他三分,豈能看到個鄔思道,年羮堯居功自傲,自掘墳墓。太了解年羹堯,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更要命玩「只知將令不知皇上」一套,鄔思道自知勸不動,也給不了,不參與才是明哲保身。 年羹堯的性格和做法,鄔思道早已看出結局。只是以年的秉性,能聽進去鄔思道的建議嗎?
  • 鄔思道為胤禛殺掉坎兒,難道沒有預料到自己結局?他非常清楚
    吃完酒後,這幫人無一倖免,全部慘死。這裡面就包括曾經為胤禛出謀劃策多年的戴鐸。戴鐸也就是鄔思道先生的原型,他比鄔思道要牛的地方是,他不僅有超高的智商,可以出謀劃策,他還具有強大的執行能力,這是鄔思道所不具備的。01鄔思道幫助胤禛滅了坎兒的口。
  • 雍正王朝:並非只為殺鄔思道,這3件事,才是雍正返回潛邸的原因
    雍正皇帝在繼位當晚返回潛邸,見到鄔思道以後,給予了此時返回潛邸的原因說明:「按理說,孝子守靈,今晚我不該回來啊!只是乍逢大變,宮裡情形不明,回來略住一住,隨便來看看你!」2、從皇四子胤禛離開潛邸時,交給鄔思道的欽差「關防大印」到胤禛剛一繼承皇位就讓張五哥交給鄔思道的「金牌令箭」,鄔思道在雍正皇帝繼承皇位的同時,幾乎掌握了大清王朝所有的武裝力量。
  •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為何要向田文鏡索取高達八千兩的幕酬?
    鄔思道在《雍正王朝》裡面,是個料事如神的謀士。有別於《三國演義》的謀士,更多謀的是「軍事」。鄔思道可以說謀的範圍,集政事、人事於一身,兼職軍事,不偏科,是全能型的謀士。何以如此神乎其神?當雍正攜全家向其行拜師禮,隨後又背誦鄔思道十年前的文章,這些行為藝術深深打動了鄔思道,讓其死心塌地地輔佐雍正。雍正登基當夜,結束使命的鄔思道,便提出辭呈,有範蠡之風。同時也決定徹底遠離朝堂,這個是非之地。第一步便想好三個雍正,不能拒絕的理由:1.
  • 雍正王朝:年羹堯的膽子究竟有多大?來看下「燈下黑」的具體含義
    導讀:對於剛剛登基的雍正皇帝而言,西北戰事再起既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又是一個極為難得的機會。不得不說,雍正皇帝很好的抓住了這個機會,僅就其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的決定就能完成至少三個目的:壯大自身勢力、控制西北軍權、轉移反對聲音。
  • 《雍正王朝》裡的鄔思道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嗎?其實都是後人瞎編的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BUG般的人物,雍正在登基之路上的幾乎所有重要節點都是鄔思道在出謀劃策,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鄔思道就沒有雍正皇帝登基的那一天。但是很遺憾的是,這麼一個經天緯地的人,歷史上卻並不存在。關於他的諸多故事,其實是清末時期杜撰的。現在網絡上關於介紹鄔思道的文章(尤其是百度百科)也全部都是網友們瞎編的,沒有什麼歷史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