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要殺謀士,鄔先生用什麼方法死裡逃生?

2020-12-19 北緯沈公子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在登基當夜回到府中,他當時說突逢大變,怕宮裡不安全,同時也要回來看看鄔先生。鏡頭轉到鄔先生處,他眼中似有淚光……當初看的時候,有些奇怪,雍正初登基,各種事情千頭萬緒等他處理,怎麼跑到鄔先生處演起「主僕情深」了?而且有忠心耿耿的十三爺護著,宮裡並不像他說的那麼危險。

鄔思道

那他為什麼堅持回府呢?恐怕是要「清理「掉所有幫他奪位的幕僚謀士們,因為他們知道的機密太多了。小說裡直接寫明雍正進屋之前就想直接滅了鄔思道,電視劇用了更隱晦的表現手法,當雍正對鄔先生說:「你的名分容朕慢慢安排……」他轉過身去,燈光昏暗恐怖。這是要殺但多少有點於心不忍,不想直接面對鄔先生吧。

電視劇雍正

雍正為什麼一定要殺鄔思道呢?

第一:鄔思道太聰明。他之於雍正,是陳平張良之於劉邦,劉伯溫之於朱元璋。趙普能幫助宋太祖登大位,照樣可以為宋二祖出謀劃策,導演出金匱之盟。這些都是前車之鑑。留著他,如果過他為別人所用,就是埋了個極大的禍根。

第二:鄔思道不再必不可少。他作用在於謀劃而不是治理,角色是謀士。雍正登基之後,他對雍正的影響就減弱了,因為雍正已經掌握主動權當了皇帝,有了手中的資源,他更需要像張廷玉馬齊那樣的實幹之臣。除掉鄔思道不會妨害他的根基。

第三:鄔思道參與事情太多了,掌握各種消息也了解每個人,對雍正的威脅太大。雍正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也使用了一些見不得光的手段。這些在他登基之後,會有損他的聖名,所以知道這些秘密的人都得死。

高福被殺

鄔先生在「高福被殺事件」中看清楚雍正了的個性,堅定了一定要功成後立即身退。現在雍正擺明不想讓他善終,鄔先生那麼聰明的人,也不會束手待斃。

他清楚雍正要殺他的原因,所以對症下藥,說出三個理由:

首先:他是殘疾之人。一個瘸子怎麼能當官呢?

其次:他是先帝朝的犯人,歷史有汙點的人,這是怎麼都不能翻身的。

最後:他說自己所有的才智都奉獻給了雍正,已經油盡燈枯。既表明了忠心,又暗示雍正他不會為其他人謀劃。

之後雍正問他以後怎麼隱?他說:半隱!這個實在是妙!就是說我現在還不想死,但是我在你能找到的地方,你要是以後改變主意了,隨時都可以再來殺我。

鄔先生一半懷念舊事,一半悲情求饒,讓雍正明白:一此人忠於我,二此人無野心,三此人跑不遠。最後鄔先生說要全了這段君臣情誼,聲音凝噎,雍正也被他感動眼中有淚,決定放他一條生路。

李衛

鄔先生後來去了李衛那裡

一是李衛是雍正很信任的人,保證他隨時在雍正的監視之下生活。

二呢,李衛有能力,能保護他不讓雍正政敵捉住利用,再逼雍正殺他。

三呢,讓雍正更加投鼠忌器,如果殺了他,同樣是心腹的李衛會不會寒心

鄔先生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死裡逃生,之後慢慢一步步的脫離這個漩渦,得以安享晚年。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平西北叛亂有鄔先生的功勞,為何年羹堯卻隻字不提?
    所以說西北大捷還是有鄔先生一半的功勞的。年羹堯為什麼不提鄔先生的功勞呢,主要有四個原因。一是出於私心,一個人可以分功勞為何兩個人分享呢。二是鄔先生曾為雍正九子奪嫡時的重要謀士,一向是神秘的存在,這次莫名其妙來幫他又莫名其妙的走了,年羹堯不想節外生枝。三是鄔先生有可能是雍正暗中派過去幫助年羹堯的,所以鄔先生應該私下裡對年羹堯交代過不用說他的功勞。
  •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雍正王朝》是講公元一七二三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九城戒嚴,康熙皇帝駕崩,舉國震驚。康熙選擇了胤禛為雍正皇帝。西北用兵、數省天災,急需軍費和賑災,抄貪官汙吏的家財,解決急需。而後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河南罷考案」、「鐵帽子親王大殿發難逼官」、「含淚殺親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紳斂財和宮廷內部黨爭、擠壓的歷史事件貫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
  • 《雍正王朝》鄔先生的結局到底如何?歷史上有這個人嗎?
    還記得幾年前的電視劇《雍正王朝》嗎?當時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我們看到了雍正皇帝還在潛邸的時候,有一位謀士。謀士名叫鄔思道,腿有殘疾。但是歷史中真的有這個人嗎?他的結局到底怎麼樣了?鄔思道是清朝師爺,與雍正的關係撲朔迷離,其人物真實性也是清史一大未解之謎。關於雍正的小說與電影一出,鄔思道這個人物形象也躍然紙上,成為了人們爭相討論的對象,其究竟是真人還是虛構,鄔思道與雍正又有什麼關係呢?然而歷史上,鄔思道可不是胤禛的軍師,而是田文鏡的軍師,甚至鄔思道根本沒見過胤禛。
  • 雍正登基之後為何要殺鄔思道,卻重用李衛,李衛有何過人之處?
    很多人也提出了疑問,原著交代過,粘杆處和鄔先生都要除掉,為什麼雍正登基後想殺了鄔思道,卻不願動李衛,還對他大加提拔呢?其實這與李衛的出身有很大關係,在正史上,他家境富裕,自己捐錢買了個閒官。這樣的人,原本多是糊裡糊塗,當官只為賺錢。但是李衛卻很不一般,他雖然不認識幾個字,但是頭腦靈活而且為官清廉,別看整天油嘴滑舌,但是遇到大事絕對不糊塗。
  •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登基後,居功至偉的鄔思道為何要跑?
    雍正登基初期,內有八王黨羽如林,外有十四王手握重兵,可謂「內外皆困」。 雍正皇帝不得不步步為營,將該殺的殺掉,該監的監視起來。八王黨、十四王,自然是該監的。那麼哪些人該殺呢?為什麼要殺呢?首先,鄔思道是雍正奪嫡戰爭的頭號軍師,肯定掌握了很多見不得人的秘密,鄔思道這種人如果見了陽光,即便他對雍正有無可質疑的忠誠,政治上也是一枚危險的炸彈。要知道胤禛並不是什麼白蓮花,他為了順利登基做了很多不可告人之事。比如他私藏太子寫給任伯安的密信,顯然是想在關鍵時刻捅出來扳倒太子。
  • 為何雍正剛當上皇上就要殺鄔先生?現在就告訴你,網友:事實驚人
    為何雍正剛當上皇上就要殺鄔先生?現在就告訴你,網友:事實驚人!雍正想殺鄔思道的劇情設計,很明顯作者二月河借用了範蠡、張良功成身退的梗。不過這個梗用在《雍正王朝》裡面。我個人認為貌似也挺合理的。從電視劇的邏輯來講,拋開鄔思道掌握的很多見不得人的秘密不談。
  • 雍正王朝:半隱的鄔思道如何向雍正帝傳遞「綏遠大將軍」人選的?
    如今失敗了,這就是一個大笑話,代表資本利益集團的八爺黨廉親王向雍正帝發起了圍攻,雍正帝毅然決然地殺了這兩位以身試法的朝廷大員,雍正帝勇敢的向天下人認錯,成功的平息了這場動蕩朝野兩起事件,擺在雍正帝面前的是國庫空虛,第一要務就是清欠。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為何不願意出謀獻策,眼看年羹堯被殺?
    太了解年羹堯,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更要命玩「只知將令不知皇上」一套,鄔思道自知勸不動,也給不了,不參與才是明哲保身。 年羹堯的性格和做法,鄔思道早已看出結局。只是以年的秉性,能聽進去鄔思道的建議嗎?這一點對於鄔先生難道能看不出來。正所謂時也、命也。
  • 雍正王朝中,雍親王把金牌令箭交給謀士鄔思道,是有怎樣的考量?
    如果張五哥把金牌令箭交給鄔先生時,鄔先生不按計劃行事,張五哥可能直接秒了鄔先生。張五哥報恩必須懂得雍正的意思。只有這樣才能放出13爺。不管結局如何,此時此刻他一定會全力以赴將雍正上位這件事做成功,因為老八陣營也有自己的謀士,此時反水他根本就沒有巨大的成就感,反而成就的是對手,所以哪怕是事後雍正卸磨殺驢此時此刻他也不會反。
  • 雍正王朝:秋月臨終那句「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到底什麼意思
    導讀:《雍正王朝》中的年秋月,自始至終都是皇四子胤禛,後來的雍正皇帝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政治工具。對於生在皇家的胤禛而言,愛情是奢侈的;對於一國之君的雍正皇帝而言,愛情更是要堅決讓步於政治、讓步於國家的。
  • 鄔思道為雍正殫精竭慮,得到榮華富貴前夕,為何最後拂袖而去?
    鄔思道是雍正最為倚重的謀士,助其從一名普通的皇子一步步登上帝位,成為雍正皇帝。但是在雍正登基前夕,鄔思道卻放棄即將到手的富貴,拂袖而去,這又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我們從三個角度來分析:鄔思道是什麼人?做了什麼?
  • 《雍正王朝》裡的鄔思道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嗎?其實都是後人瞎編的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BUG般的人物,雍正在登基之路上的幾乎所有重要節點都是鄔思道在出謀劃策,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鄔思道就沒有雍正皇帝登基的那一天。但是很遺憾的是,這麼一個經天緯地的人,歷史上卻並不存在。關於他的諸多故事,其實是清末時期杜撰的。現在網絡上關於介紹鄔思道的文章(尤其是百度百科)也全部都是網友們瞎編的,沒有什麼歷史依據。
  • 《雍正王朝》雍正在繼位當晚為什麼還要返回潛邸,並非只為鄔思道
    《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視劇,主要講述四爺胤禛繼位成為雍正皇帝並處理的一系列事情,四爺胤禛經歷萬難的「九子奪嫡」並從中脫穎而出,在暢春園繼位成為雍正皇帝,大家知道在胤禛繼位後並沒有待在皇宮裡,而是返回了潛邸。很多人覺得雍正回來主要是為了鄔思道,那麼真是如此嗎?
  •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為何要向田文鏡索取高達八千兩的幕酬?
    鄔思道在《雍正王朝》裡面,是個料事如神的謀士。有別於《三國演義》的謀士,更多謀的是「軍事」。鄔思道可以說謀的範圍,集政事、人事於一身,兼職軍事,不偏科,是全能型的謀士。何以如此神乎其神?當雍正攜全家向其行拜師禮,隨後又背誦鄔思道十年前的文章,這些行為藝術深深打動了鄔思道,讓其死心塌地地輔佐雍正。雍正登基當夜,結束使命的鄔思道,便提出辭呈,有範蠡之風。同時也決定徹底遠離朝堂,這個是非之地。第一步便想好三個雍正,不能拒絕的理由:1.
  • 雍正登基後,自己大哥的女兒,為何這般對待
    雍正登基後,自己大哥的女兒,為何這般對待說起我國古代朝代諸多,清朝應該是最熟悉的朝代。清朝也是出聖君的朝代,如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他們都受到後人的讚揚。然而,我們今天要談論的清朝皇帝並不是他們兩個其中的一個,而是和他們有很大關係的。
  • 雍正登基後,生母德妃為何要處處拆臺?也不願意當皇太后
    不多久,康熙帝四子愛新覺羅·胤禛登基為帝,改年號為雍正。 雍正皇帝雖毀譽參半,但不得不說,雍正於整個清朝歷史上,還算是一位頗有作為的帝王。 但是雍正登基為帝之後,其生母德妃,似乎不願意承認他的皇位。甚至,還拒絕雍正對其授予的封號,不願意當這個皇太后。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幫雍正出謀劃策,康熙知道他的存在嗎?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神機妙算,是一個難得的曠世奇才,對朝廷局勢洞若觀火,在九子奪嫡幫雍正出謀劃策,當然要是沒有鄔思道,雍正在奪嫡之路很難得勝,更別提登上皇位了。雍正登基後,鄔思道完成了他的使命之後,明哲保身而退,也是大智慧者了。鄔思道是個厲害人物,可以說沒有他胤禛難奪位,順利登上皇位。
  • 在雍正皇帝身邊,被稱為拼命十三郎的胤祥,是怎麼樣的人
    什麼是俠,俠客就是鋤強扶弱,以己之力幫助弱小之人。在中國俠義是一種內在精神;也是人文社會理想的追求。這種精神和追求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俠。那什麼是大俠,金庸先生曾說過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大俠就是為國家做出貢獻;為人民的安居樂業提供保障的人。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向田文鏡索要八千兩幕酬?為花銷?為脫身?
    鄔思道本想脫離廟堂,雲遊江湖,逍遙的渡過後半輩子,但雍正不同意呀,因為在雍正奪嫡過程中,作為雍正的頭號謀士,鄔思道知道雍正太多的秘密,雍正本想除掉他,但鄔思道早有準備,用他超人的智慧化解了,所以雍正給了他「半隱」的待遇,讓鄔思道李衛那裡幫著李衛,實則是讓李衛看著鄔思道,李衛是雍正最忠實的門人,可以說是雍正的一條狗,雍正說往東,李衛絕不敢朝西。
  • 雍正王朝:雍正一登基就殺死了高福,如果鄔思道不走也必死無疑
    雍正皇帝要殺鄔思道的原因不在於高福,不在於他跟高福有牽聯,而是因為:一,他對雍正的隱私知道的太多太多。血洗江夏鎮、雍正爭奪皇位中的朝廷應對、關鍵時刻放出老十三的金牌調兵等等等等,樁樁件件哪一件離得開鄔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