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代購數量驟減 日本奢侈品銷售開始慌了

2020-12-12 騰訊大浙網

中國消費者的回流對國內奢侈品市場無疑是利好消息,不過這也令日本奢侈品市場充滿不確定性

新電商法正在將中國奢侈品消費者拉回國內。

據日經社援引日本百貨商店協會數據顯示,1月份日本百貨商店的免稅銷售較上年同期下降7.7%,這是兩年多以來的首次下降,引發了日本行業的擔憂,另外每位消費者的平均消費下降8.4%至63000日元約合567美元。東京銀座一家門店的工作人員表示,奢侈品手袋和服裝的銷售額尤其疲軟。

日本三大百貨公司J.Front Retailing,三越伊勢丹和高島屋的1月入境旅遊銷售也均錄得下降。數據顯示,免稅銷售增長已數月呈下降趨勢。 高島屋總裁Shigeru Kimoto認為,貿易摩擦的影響和經濟增長壓力的影響有多大目前還不確定,他更傾向於將原因歸結為於1月1日生效的中國首部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簡稱新電商法),以及現在中國採取了更嚴格的機場海關清查。

新法規不但規定利用微信朋友圈、直播等方式從事商品、服務經營活動的自然人、個人代購及微商都歸屬為電子商務經營者,須依法辦理工商登記取得相關行政許可,並依法納稅,還明確了個人從事小額交易活動,雖無需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但超過5000元人民幣的部分同樣需要依法申報納稅,否則將被處以2至50萬元不等的罰款。

新頒布的《電子商務法》釋放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提高準入門檻,杜絕個人代購行為

此外,非免稅放行物品連同口岸進境免稅店購物額總計超過8000元人民幣的,仍需要申報。這意味著不僅是代購,普通遊客今後回國幫親友代購或帶禮物也需要繳稅,即使是在免稅店購買的商品,超過限額依然需要依法納稅。

自2017年年初起,上海浦東機場海關就已開始抽查入境航班旅客的行李,隨身攜帶過多奢侈品或同樣的化妝品則需補繳稅款,似乎在為整頓代購行業做準備。去年10月,「上海浦東機場T2一班航班查出100多名代購」的文章一度刷爆朋友圈,令代購和消費者人人自危。截至目前,上海浦東機場海關依然在出口處設置安檢機器,對入境旅客行李逐個進行排查,旅客出關需要排隊。

根據貝恩公司的數據,中國購物者現在佔全球2600億歐元個人奢侈品市場的33%。雖然這主要由更多中國遊客在國外旅遊消費所推動的,但中國消費者也通過代購購買商品,由於價差比較大,代購奢侈品愈演愈烈。

東京羽田機場的一位發言人表示,一些奢侈品牌的大尺寸產品銷售疲軟,這可能表明中國消費者會因為海關檢查而減少購買量。一些顧客要求將珠寶等產品從盒子中取出並放入較小的袋子中。

數據表明,部分品牌銷售額受到直接影響。總部位於名古屋的MTG面部按摩設備每個售價超過25000日元約合1500元人民幣,10月至12月期間的銷售額同比下降12%至140億日元約合8.5億人民幣,主要受代購購買量下降的影響,此前他們不僅聚集到日本,而且還聚集到韓國免稅店。不過,代購銷售額的急劇下降部分被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增長所抵消,同期該公司產品在中國的銷售額卻增長了一倍多,該公司因此表示計劃增加中國國內的銷售渠道。

大和研究所亞洲業務發展部首席顧問Tomohiko Mototani表示,新政策的真正意圖是抑制海外支出並刺激國內消費。中國市場研究與諮詢公司執行長徐向東則指出,新電商法的影響主要是「心理上的」,海關檢查的嚴格程度會發生變化,因此目前尚不清楚它將如何實施,以及是否會成為新常態。

對於中國市場而言,消費者的回流對國內奢侈品市場無疑是利好消息。不過,如何平衡中國和日本兩大奢侈品市場將成為巨頭們的最新挑戰。

上世紀80年代,日本社會崇尚奢侈品成風,被視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市場」。當時的日本遊客也像如今的中國遊客一樣在全球大肆購買奢侈品,成為Louis Vuitton等奢侈品牌的主要銷售動力。

然而進入21世紀後,日本陷入經濟衰退最為嚴重的時期,奢侈品市場經歷了大狂熱之後的蕭條。數據顯示,2009年日本奢侈品市場萎縮至99.4億美元,在2008年的基礎上下降了16%,市場的規模僅有1996年巔峰時的一半。同年,Versace一度徹底退出日本市場。

中國市場則開始重演日本的奢侈品狂熱,為全球奢侈品市場貢獻約三分之一的收入。直到2016年後,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和日本福島核電核洩漏事件的日本經濟終於復甦,日元匯率走強令奢侈品價格更加吸引,導致大量遊客赴日購買奢侈品。

鑑於日本市場依舊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奢侈品市場,且較中國更為理性,消費者更加注重品質和個性表達,因此近三年來,奢侈品牌對日本市場的重視再次提升。

2017年,Dior全球最大旗艦店在日本銀座正式開業,對於被指品牌目的是吸引前往日本旅遊中國消費者, 時任Dior執行長Sidney Toledano回應稱該店的開設主要針對是日本當地消費者的市場。同年,Chanel位於銀座的日本首家旗艦店重裝開業。

圖為Louis Vuitton在東京開設的男裝快閃店

圖為Dior位於日本東京的全球最大旗艦店

2018年11月,DIOR MEN在日本發布 2019 早秋系列,也是品牌首次在日本舉辦男裝秀。義大利高級時裝屋Valentino也在日本發布2019早秋系列,以及與日本潮流品牌UNDERCOVER、doublet的聯名系列和MANGA膠囊系列。12月,開雲集團旗下義大利奢侈品牌Bottega Veneta在東京開設旗艦店。

今年1月,Louis Vuitton執行長Michael Burke透露,在沒有任何營銷活動和廣告的情況下,品牌在日本東京開設的Louis Vuitton男裝快閃店在開業48小時內的銷售額就已比此前Louis Vuitton x Supreme東京快閃店銷售額高出30%。繼紐約曼哈頓概念店後,由新創意總監Hedi Slimane主導設計的第二家概念店也將於近日在日本東京的青山港開業。

不過,此次日本百貨商店的免稅銷售在兩年內首次下跌,不得不引起市場警惕。一個值得關注的消費者結構變化是,過去日本是一個非常孤立的奢侈品市場,貝恩消費者和奢侈品研究總監 Jo?lle de Montgolfier指出當地人貢獻了 90-95%的奢侈品銷售額,但現在日本百貨店行業對訪日遊客的依賴程度正在提高

這一現象從去年已開始顯現。日本百貨店協會1月2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的免稅銷售額同比增長26%至3396億日元,創歷史新高。在消費者節約意識增強的背景下,百貨店整體的銷售額連續3年低於6萬億日元,免稅品所佔比重提高至6%左右。免稅顧客的單次消費額因中國加強限制而開始下降。高島屋和小田急百貨店等增加免稅結算手段等措施,以吸引回頭客。

中國遊客消費的減少最終將暴露日本市場的核心問題,即隨著日本國內經濟發展不穩,人口老齡化趨勢增強,沒有固定收入的年輕人對奢侈品不再狂熱,其本土奢侈品市場必然將面臨內需不足的問題

事實上,不僅是日本市場,中國消費者的變化已經成為全球奢侈品市場的最大不確定性。

Lancaster聯合營銷公司總裁Pam Danziger日前在一份報告中表示,近年來奢侈品牌從中國海外旅遊零售市場中獲得強勁銷售增長推動力,但由於中國正採取降低進口商品稅率、打擊代購等行動以鼓勵消費者在境內進行奢侈品消費,這股熱潮正在消退。Coach母公司Tapestry早前也在財報中坦承,中國遊客在紐約等境外城市的消費已經出現疲軟現象。為避免受旅遊零售疲軟打擊,目前Coach、Kate Spade和Michael Kors等美國奢侈品牌正在加速布局中國內地市場。

今年1月,科技巨頭蘋果承認中國市場iPhone銷售下滑,令整個奢侈品行業繃緊神經。受市場情緒影響,LVMH當日股價也應聲下跌近4%, Burberry股價大跌5.9%,開雲集團股價下滑5.5%,Prada股價下跌3.64%,瑞士鐘錶集團Swatch股價則下跌3.5%,幾家奢侈品巨頭市值短短一日共蒸發至少100億美元。

據CNN Business報導,除智慧型手機蘋果外,越來越多奢侈品牌的增長嚴重依賴中國市場,但當前的複雜市場局勢或令這些品牌的增長面臨風險。分析師Benjamin Cavender則指出,今年有可能成為西方品牌艱難的一年,中國消費者在收緊開支時,可能不太願意花錢購買最新的智慧型手機或奢侈品手袋。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市場的突然變化或將對奢侈品牌造成打擊,股價的波動反映了投資者的擔心,中國消費者購買的智慧型手機越來越少,那麼下一個受到影響的消費品類可能是奢侈品手袋以及手錶。

就在去年10月4日,全球奢侈品集團股票也受中國宣布打擊代購消息影響,一度成為表現最差的類股之一,在統計的25家集團中,市值共至少蒸發28億美元約合100億人民幣。

中國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應該被密切關注,現在的情形是,中國奢侈品消費者打個噴嚏,全球都可能會感冒。

相關焦點

  • 中國代購驟減,日本奢侈品銷售慌了
    這意味著不僅是代購,普通遊客今後回國幫親友代購或帶禮物也需要繳稅,即使是在免稅店購買的商品,超過限額依然需要依法納稅。自2017年年初起,上海浦東機場海關就已開始抽查入境航班旅客的行李,隨身攜帶過多奢侈品或同樣的化妝品則需補繳稅款,似乎在為整頓代購行業做準備。
  • 中國代購因電商法越發「摳門」,日本百貨迎來銷售寒冬
    日媒近日發文稱,在中國實施新電商法後,對私人代購以及奢侈品進口監管力度逐漸加強,導致日本零售和高端奢侈品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銷售寒冬。 高島屋總裁Shigeru Kimoto表示,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目前還有待觀察,但中國新電商法的實施,以及更嚴格的機場海關管制,無疑直接導致了銷量的減少。 新電商要求海外代購的銷售產品需要向中國有關部門正式註冊並納稅,個人購買物品超過5000元人民幣需要繳納相應稅款。此外海關出入境和機場也加大了查處力度。
  • 中國代購因電商法越發「摳門」,日本百貨迎來銷售寒冬-雨果網
    日媒近日發文稱,在中國實施新電商法後,對私人代購以及奢侈品進口監管力度逐漸加強,導致日本零售和高端奢侈品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銷售寒冬。 高島屋總裁Shigeru Kimoto表示,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目前還有待觀察,但中國新電商法的實施,以及更嚴格的機場海關管制,無疑直接導致了銷量的減少。 新電商要求海外代購的銷售產品需要向中國有關部門正式註冊並納稅,個人購買物品超過5000元人民幣需要繳納相應稅款。此外海關出入境和機場也加大了查處力度。
  • 日本高絲集團均受影響:海外代購受限奢侈品在中國市場放緩
    她越來越覺得,「這種人肉代購做不長久了,但目前看來就是成本越來越高了,不僅僅是排隊漫長,還可能是明年《電商法》實施後的增稅。」日經中文網在今年9月的一篇報導中提及,在個人交易網站「微店」上註冊的居住在日本的中國代購4年裡超過45萬人,日本企業將這視為拓展中國業務的新商機,一些企業利用代購進行宣傳自家的新產品,提供試用、講解,並贈送樣品。
  • 奢侈品遭疫情重創:大牌陸續關店,代購趁機漲價
    往年中國春節前後,巴黎、倫敦等奢侈品聖地總有很多來自中國的購物者,在Chanel、Louis Vuitton、Gucci等奢侈品旗艦店內選購商品。 而疫情的爆發,將代購困在國外,卻將消費者攔在了國內。 代購們明顯感受到,因為中國消費者不能出國,奢侈品牌的銷量減少很多,如今代購充當著品牌方和國內消費者中間的媒介,以往對代購群體態度曖昧的奢侈品牌,變得殷勤了起來。
  • 女子微信朋友圈做假奢侈品代購 剛入行銷售過萬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名手機用戶,發現大多數人的微信「朋友圈」裡都有人在做這樣的微信生意,集中在國際名牌LV、香奈兒、卡地亞等奢侈品,他們自稱為「奢侈品代購」。  這是一種新的電商「朋友銷售模式」?還是暗藏的「假貨A貨圈」?「奢侈品」代購背後是怎樣的流程?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奢侈品業和代購們迎來至暗時刻
    蘇瀾已經有兩個月沒怎麼出門了,她定居在荷蘭多年,從2013年開始做代購,還註冊了貿易公司。今年,她發回國內的最後一單奢侈品還是在1月中旬,到今天已經停單兩個多月了。  不止是蘇瀾,整個歐洲奢侈品代購圈子基本都停擺了。最初因為國內疫情,現在則是全球疫情大爆發,歐洲奢侈品從生產到銷售被迫踩下急剎車。
  • 歐元破8奢侈品入打折季 代購達人需知防騙秘笈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徐嵐  伴隨著歐元「破8」,近日歐美奢侈品又進入了打折季,奢侈品市場迎來新一輪銷售熱潮。  「一般我們很少做奶粉代購的生意,要帶也只幫很少的親戚朋友買。」Lin也告訴記者,現在網絡代購洋奶粉看起來方便快捷,但其實存在很多安全隱患。  記者發現,目前網上進口奶粉代購的店家非常多,貨源地涵蓋紐西蘭、荷蘭、英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只要是奶粉知名的地方都有涉及。為了招攬生意,幾乎每個店家都打出了「原裝進口,如假包換」、「國外直遞,信譽保證」等宣傳語。
  • 土耳其裡拉暴跌,中國代購「一筐筐」地買奢侈品……
    等等,這裡現在不僅不浪漫,甚至還面臨崩盤。土耳其裡拉連日大跌,匯率崩盤嚇壞市場,8月10日盤中跌幅近20%。據悉,7月份,裡拉對人民幣匯率為1:1.4,如果預算兩萬元人民幣買包包,可以兌換14285.7裡拉;而8月10號起,裡拉對人民幣匯率為1:1.065,兩萬元人民幣可以兌換18779.3裡拉,差價近4500裡拉。
  • 中國代購在土耳其狂搶奢侈品!"我媽已經在飛機上了…"
    所以隨著土耳其裡拉暴跌,土耳其也成為奢侈品的購物天堂。兌人民幣匯率一天狂降12%中國代購們奢侈品店「論筐買」8月11日,土耳其匯率崩盤後的首日,在伊斯坦堡各大品牌的奢侈品門店,前來購物的消費者排起了長隊,其中不乏對匯率嗅覺靈敏的中國代購們,Link就是其中之一。
  • 奢侈品代購:從月入幾十萬,到賣面膜玉米螺獅粉
    在義大利做了 7 年奢侈品代購的浮鎏,第一次遭遇如此嚴重的危機。往年的3、 4 月,是奢侈品代購們在各大品牌間奔走的銷售旺季。而今年,國外疫情爆發,線下商場悉數停業,在外出都已經構成困難的狀況下,和大部分代購一樣,浮鎏正處於暫時失業的境地。她直接將微信名改成了「疫情期間暫停代購」。 對奢侈品品牌來說,這也是一個異常艱難的上半年。
  • 網曝奢侈品代購騙局 10元打出假小票LV愛馬仕最多
    原標題:熱賣「假小票」撐起奢侈品代購騙局 10元輕鬆打出小票   一直以來,海外購物小票曾被消費者認為是避免假貨的最佳憑證,但北京商報記者發現網絡上驚現海外代購假票據,從10元到40元不等的高仿假小票可以輕鬆仿冒中國香港、新加坡、法國專櫃票據,在一些交易平臺上,假小票業務出現集團採購的現象。
  • 中國電商法影響代購,日本百貨店免稅銷售走下坡
    日本百貨店協會1月2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百貨店的免稅銷售額創歷史新高,但免稅客的單次消費額因中國加強限制而開始下降,免稅品銷售呈下滑趨勢。具體而言,日本百貨店免稅銷售額同比增長26%至3396億日元,免稅品佔所有產品的銷售比重提高至6%左右,化妝品、食品和服飾雜貨等商品依舊熱門。
  • 閨蜜代購一愛馬仕的真相!奢侈品包包代購和專櫃關係不淺
    其實愛馬仕之所以成為奢侈品中的王者,不僅因為是它的價格高,而且經常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最近不是傳出韓國某三線明星託中國朋友在一個叫"奢克隆"的工作室購買頂級高仿的全手工愛馬仕包包,事後還介紹給朋友,說完全看不出來。她自己坦誠,不是因為價格問題,是因為自己喜歡的顏色無法在專櫃購買到,才出此下策。
  • 無法穿越疫情的奢侈品代購:從月入幾十萬 到賣水果、玉米
    往年的3、4月,是奢侈品代購們在各大品牌間奔走的銷售旺季。而今年,國外疫情爆發,線下商場悉數停業,在外出都已經構成困難的狀況下,和大部分代購一樣,浮鎏正處於暫時失業的境地。她直接將微信名改成了「疫情期間暫停代購」。對奢侈品品牌來說,這也是一個異常艱難的上半年。服裝大秀暫停,門店關停外,連工廠都不得不停工停產。
  • 迷橙:賦能奢侈品時尚買手,瓜分中國奢侈品市場6千億大蛋糕
    中國奢侈品行業生於荒蠻,隨中國人均收入增加快速生長,如今已到成熟季。過去十幾年中國奢侈品產業高速發展,有個繞不去的關鍵詞:代購。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奢侈品品牌都是海外大牌,銷售渠道進入中國滯後。面對需求與供給的矛盾,民間自己給出了「個人代購」這個解決方案,日積月累漸成勢能。
  • 我在國外做奢侈品代購:從月入幾十萬,到賣面膜螺獅粉-虎嗅網
    在義大利做了7年奢侈品代購的浮鎏,第一次遭遇如此嚴重的危機。往年的3、4月,是奢侈品代購們在各大品牌間奔走的銷售旺季。當時,奢侈品品牌櫃員是看不起代購的,拍圖片甚至還會被他們攆出去。但現在市場變了,Prada反響已經大不如前,一些奢侈品品牌開始主動、積極地拉攏代購、買手,主動遞名片。他們都是為了拿到銷售提成,跟中國代購關係好的店員,銷售額總是很高。目前為止,米蘭仍然是全市封禁,不可以隨便出門。
  • 杜拜買的LV竟是「高仿貨」海淘、代購奢侈品還能不能出手?
    案情再次引發消費者擔憂,自己代購、海淘動輒上萬元的名牌手袋會不會是假貨?一位從事打假15年的資深業內人士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目前奢侈品假貨最大的集散地是美國及中東,會有部分假貨以代購、海淘等渠道流入國內。市場監管部門多次提醒,購買奢侈品時,應選擇大型商場或者專賣店等正規渠道,以免買到假冒偽劣商品。
  • 杜拜買的LV竟是「高仿貨」 海淘、代購奢侈品還能不能出手?
    案情再次引發消費者擔憂,自己代購、海淘動輒上萬元的名牌手袋會不會是假貨?一位從事打假15年的資深業內人士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目前奢侈品假貨最大的集散地是美國及中東,會有部分假貨以代購、海淘等渠道流入國內。市場監管部門多次提醒,購買奢侈品時,應選擇大型商場或者專賣店等正規渠道,以免買到假冒偽劣商品。
  • 人民幣貶值斷了海淘代購財路 奢侈品國內價低於歐洲
    第三輪匯改以來,人民幣對歐元匯率下跌了將近8%,如此大的波動不僅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劇烈震蕩,從事奢侈品海淘代購的人也明顯受到衝擊,因為國內外價格差出現了逆轉,國內專櫃則因此出現銷售回暖。   奢侈品國內價格已經低於歐洲   蜜小姐想買的,是香奈兒的一款經典包袋,她查過價格,歐洲售價4260歐元,按照目前7.35的匯率來算,折合人民幣要31000多元了,而國內專櫃同款價格是29800元。這樣一來,找代購反而不划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