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綠色之城展幸福畫卷 西安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顯著

2020-12-26 西部網

環城公園風景宜人,美如畫卷(資料圖片)。(記者 郝鍾毓 攝)

灃河水清岸綠、綠植環抱(資料圖片)。(記者 郝鍾毓 攝)

滻灞生態區桃花潭公園綠道(資料圖片)。

(記者 翟小雪 攝)

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三河一山」綠道加緊建設、收穫245天優良天數……今年以來,我市圍繞全域治水、「三河一山」綠道建設、大氣汙染防治等工作持續發力,緊抓生態環境治理不放鬆,隨著一系列紮實舉措的實施,我市生態環境治理成效明顯。如今,一幅「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漫步藍天碧水間享受都市慢生活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全域治水

讓一條條河流變成風景線

水環境的質量極大地影響著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今年以來,我市紮實推進全域治水碧水興城三年行動,不斷踐行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西安」的理念,著力改善城市水生態環境質量,努力讓一條條河流變成風景線,繪就「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好畫卷。

據介紹,按照「治、用、保、引、管」的總體思路,2019年12月,西安市發布了《全域治水碧水興城三年行動方案》,明確了5方面301項任務,力爭通過三年治理保護,實現「堤固、岸綠、水清、景美、管理長效」,河河相連、河湖相通、碧水常流,魚翔淺底的總體目標。

截至今年11月底,2020年的107個治水重點項目已完工41個,13條重要河流綜合治理工程全線拉開,547公裡堤防整治加固工程全面啟動,灃河西鹹新區段50公裡、石川河閻良段7.85公裡等河湖重點段落堤防全線貫通。

與此同時,承擔著市區34.27平方公裡雨汙排放及雨水調蓄的護城河於國慶節全線開放;關中三大湖池之一的渼陂湖工程一期建成開放;長安區公式河、潏河綜合治理成效明顯;高新區總長28公裡的灃惠綠道、西鹹新區灃河風雅楊林項目、灞橋區灞河生態溼地公園等一批河湖治理工程建成投用,已成為市民群眾親水休閒的網紅打卡地。

隨著全域治水重點工程的紮實推進,我市河湖水質水量提升明顯。1-10月份,西安市3個國考斷面水質分別達到Ⅲ類、Ⅲ類和Ⅱ類,在全省城市水環境質量狀況平均改善排名中,位列第一。行動自去年啟動以來,全市累計建成生態水面3941畝、修復河口河道溼地6770畝,河湖水質持續提升、生態水面不斷增加,讓廣大市民有了更多的近水親水、休閒放鬆的新去處,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三河一山」綠道建設 串聯山水的幸福廊道

城市生態廊道是城市綠地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更成為市民休閒遊憩、享受慢生活的幸福廊道。今年以來,在全域治水的基礎上,我市充分利用渭河、灃河、滻河、灞河、秦嶺豐富的自然山水生態和歷史人文資源,著力打造「三河一山」綠道,一條呈現多彩自然的生態廊道、體驗古城山水文化的遺產廊道和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幸福廊道正在加緊施工中。

根據我市「三河一山」綠道建設方案,明年4月底,205公裡的「三河一山」綠道將全線貫通,到2022年底,「三河一山」綠道將全面建成。這條總長303公裡, 遊徑總長410公裡的綠色廊道,將串聯起城市的山水生態資源與厚重的文旅資源,讓市民在體驗山水資源與生態廊道有機結合的同時,感受西安全域治水帶來的歸屬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今年以來,為加快推進「三河一山」綠道建設,我市成立了「三河一山」綠道建設指揮部及辦公室,從全市抽調骨幹力量,組成了規劃技術、綜合協調、文旅宣傳、建設推進、督導檢查等6個專項工作組,實行集中辦公,掛圖作戰。

截至目前,全市29個綠道項目已經全面啟動,3個綠道項目基本建成。其中,滻河綠道歐亞大道至滻灞交會口段綠道、滻河綠道新房橋至隴海鐵路向北342米段綠道已全面建成;灃河、潏河入灃口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一期全線堤防主體已建成約15公裡,栽植綠化喬木2167株;滻河、灞河綠道的10個工程項目,已經全部開工建設;西鹹新區秦漢新城承擔的18.65公裡綠道建設已經基本完成,秦漢渭河湖泊溼地生態公園已經建成並全面開放。

除了這些抽象的數字之外,「三河一山」綠道項目建設之後帶來的變化也呈現在市民眼前。如今,通過滻河、灞河綠道建設,市民、遊客漫步在蜿蜒的綠道間盡享灞柳迎送、世園晨曲、長安塔影、月光寶盒、溼地觀鳥等美景;在灞橋區綠道範圍內,市民三兩結伴在灞河溼地公園裡,享受著午後漫步的愜意;在秦漢渭河湖泊溼地生態公園裡,感受河光山色裡的慢時光。

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今年已收穫245個「藍天」

冬日的周末,無論是在城市間大大小小的公園裡,還是在遠郊的鄉野間,都能見到市民親近自然的身影,漫步其中,望得見綠、看得見水、感受得到持續改善的空氣品質。

在這份愜意背後,凝結著今年以來我市精準施策重拳出擊下,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取得的成效。據了解,截至12月22日,我市優良天數245天,同比增加24天。其中,收穫優級天53個,比歷史最佳紀錄多11天。綜合指數5.16,同比改善9.9%;空氣品質6項指標「五降一平」,其中,PM2.5濃度同比下降10.7%,PM10濃度同比下降8.4 %。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緊緊圍繞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目標,紮實推進「揚塵治理突擊月」專項行動、夏秋大氣汙染防治及「冬病夏治」集中攻堅行動、燃煤鍋爐清潔化改造,出臺「西安排放限值」標準,成立空氣品質管控專班等,一系列「硬核實招」狠抓大氣汙染防治,確保各項措施落地見效。

截至11月底,我市完成壓減「兩高」行業產能3.1萬噸;累計發現並取締新增「散亂汙」企業206戶,保持動態清零;完成2.54萬戶城鄉居民「煤改潔」改造工作;共完成集中供熱企業30臺備用燃煤鍋爐的超淨排放改造。通過清潔改造,這個採暖季可削減燃煤約50萬噸,減少各項汙染物排放700餘噸。

■記者 南江遠

編輯:王瑜

相關焦點

  • 烏梁素海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階段治理成效顯著
    近日,由中建一局三公司承建的內蒙古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階段治理成效顯著,建設者們與沙漠荒山為戰,將沙漠變成綠洲、荒山變成林海。烏梁素海試點工程在國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工程中排名首位,是全國最大山水林田湖草修複試點工程,沙漠治理面積位居全國同類工程之首,治理流域面積約1.47萬平方公裡,包含烏蘭布和沙漠治理工程、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水土保持與植被修復、河湖連通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農田面源及城鎮點源汙染綜合治理等5種業態、7個子工程,工程難度之大、治理種類之多、施工環境之惡劣,都在國內均屬首例。
  • 積極改善河湖生態環境 美麗蕭山再現清澈秀美畫卷
    蕭山網訊 打造「水網相通、山水相融、城水相依、人水相親」的河湖水環境,一幅幅美麗的生態新畫卷在蕭然大地上徐徐展開。近年來,蕭山深入踐行「兩山」理念,以創建「美麗河湖」為目標,創新治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做活水文章、做優水生態,進一步彰顯生態宜居的江南水鄉風貌。
  • 中國沙地沙漠生態修復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我國沙地沙漠生態修復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  一片片樟子松、沙柳、檸條、花棒綠意盎然,牢牢拴住腳底黃沙;  一群群牛羊進了棚圈、舍飼圈養,富民產業既治沙又治窮;  一座座沙丘或止步不前
  • 青海湖流域十二年治理成效顯著生態環境呈持續良性循環趨勢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副處長張軍14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2008年青海省啟動實施了《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規劃》,通過十二年的治理,目前規劃建設內容已基本完成,成效顯著,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呈現持續良性循環的發展趨勢。
  • 青海湖流域十二年治理成效顯著 生態環境呈持續良性循環趨勢
    中新社西寧12月14日電 (孫睿)青海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副處長張軍14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2008年青海省啟動實施了《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規劃》,通過十二年的治理,目前規劃建設內容已基本完成,成效顯著,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呈現持續良性循環的發展趨勢。
  • 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
    張聿修 攝 人民網呼和浩特8月4日電(張聿修)4日上午,記者從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成效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內蒙古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緊圍繞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戰略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之以恆推進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全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 「十三五」期間黃山市生態建設成效顯著
    「十三五」期間,黃山市著力開展大氣、水體、土壤汙染防治三大行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綠色發展成效顯著。《黃山市「十三五」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已經基本完成,全市主要生態指標全國一流、全省首位。  一是環保責任意識不斷增強。成立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工作指揮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主任和指揮長。
  • 評論: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 築牢「母親河」綠色生態屏障
    編者按:為推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硬仗,充分展現山東各地各行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籌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有力舉措和顯著成效,由中共山東省委網信辦主辦、齊魯網·閃電新聞承辦的「小康之約」網評作品擂臺賽正式開賽。擂臺賽分為月度賽與總決賽。
  • 高臺縣「十三五」期間生態建設成效顯著
    高臺「十三五」期間生態建設成效顯著每日甘肅網12月22日訊據張掖日報高臺報導(記者段海)「十三五」期間,高臺縣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理念,強化紅線意識,樹立底線思維,健全長效機制,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 四川鹽亭:生態打底 描繪綠色發展新畫卷
    四川鹽亭:生態打底 描繪綠色發展新畫卷 2020年10月,生態環境部公布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名單,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成功登榜。查看「簡歷」,鹽亭縣地處成都東北、綿陽東南,幅員面積1645平方公裡, 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厚重,素有「華夏母親之都、世界絲綢之源」的美譽。
  • 威海市環翠區持續優化生態環境,打造天藍、水清、山綠的秀美人居
    良好的生態環境、舒適的宜居環境是最大的民生幸福。威海市環翠區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實現生態環境的持續優化,不斷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環翠輕戶外運動小鎮運動與美的體驗
  • 以水為「筆」繪就江南水鄉秀美生態畫卷
    ,使水質由劣五類提升至五類以上,打造出安全、清潔、健康的城市水環境,構建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良好生態體系,實現了水質提升、功能提升、景觀提升的河道整治目標,為繪就江南水鄉秀美生態畫卷貢獻了央企的智慧和力量。
  • 西安繪就「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畫卷
    場景:昔日排汙渠變身公園美不勝收水環境的質量極大地影響著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十三五」以來,我市紮實推進各項治水舉措,著力改善城市水生態環境質量,讓一條條河流變成風景線,通過努力恢復「八水繞長安」盛景,還老百姓一幅「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畫卷。
  • 西安航空基地擦亮綠色發展底色:打造生態工業園區的「航空樣板」
    天藍、地綠、水淨、景美……眼下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在西安航空基地,映入眼帘的秋季新景象讓人流連忘返,而這呈現出的生態之美正是西安航空基地持續打造綠色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美麗宜居航空新城的縮影。2020年1-9月,西安航空基地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均同比大幅改善,優良天數較去年同期增加45天。此外,基地還成功獲批成為陝西省第一批綠色園區,彰顯出生態航空城建設的顯著成效,努力打造綠色工業園區建設的「航空樣板」。
  • 繪就南北河兩岸「十百千萬」綠色生態畫卷
    聚焦四平「民生一號工程」 繪就南北河兩岸「十百千萬」綠色生態畫卷 近年來,四平市相繼實施了中心城區三年造林綠化、黑臭水體整治等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城區開放空間布局仍不均衡、生態綠地規模總量也不夠、綠地系統構建還不完善等問題依舊突出
  • 虹橋臥波 展開綠色秀美畫卷
    市民和遊客站在迎賓橋上遠眺,具有歷史積澱的旅遊景區和蓬勃新興的城市建築盡收眼底,綠色秀美的自然畫卷撲面而來。綠色,是城市建設的底色、是迎賓橋的亮色、是橋梁建設單位——中國建築一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一局)的本色。
  • 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顯成效
    三湘都市報12月11日訊(記者 和婷婷 實習生 彭叢梅)「全省綠水青山隨處可見,藍天白雲漸成常態,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12月11日上午,湖南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汙染防治攻堅戰專題新聞發布會,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鄧立佳介紹,通過狠抓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其「回頭看」,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我們的「十三五」】綠色築底 繪就生態文明新畫卷
    【我們的「十三五」】綠色築底 繪就生態文明新畫卷 2020-12-01 0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祁連: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
    近兩年,祁連縣境內歷史遺留礦山生態問題得到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效果持續提升,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環境安全隱患得到消除,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以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為契機,以保護好祁連山生態環境為己任,祁連縣嚴格按照「實現格局優化、系統穩定、功能提升」和「真正改變治山、治水、護田」的目標要求,高位推動、全力實施、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系統實施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涉及縣城周邊農村生活環境整治、水源地保護、礦山生態修復、地質災害、生態農牧業循環旅遊觀光6
  • 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一湖一策」治理成效顯著
    央廣網昆明12月7日消息(記者陳鴻燕):雲南省以問題為導向,「一湖一策」因湖制宜,紮實推進河(湖)長制,全方位推動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實施雨汙分流改造,強化截汙管網運營管理,提升流域控源截汙成效。洱海完成流域城鄉截汙治汙工程,實現城鄉生活汙水全收集、全處理。堅定不移實施「三禁四推」,實現流域大蒜零種植,擴大低肥水作物種植,流轉土地13.9萬畝,完成綠色有機種植30萬畝,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示範813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