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十冶無錫河道治理紀實
文章簡介:中國二十冶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己任,在無錫市河道環境綜合整治規劃還剩一年半就要收官的關鍵時期,對所治理總長30公裡的23條河道,實施一河一策、一物一制、一河一韻的方略與方法,通過優化設計、淨化水質、綠化岸堤、靚化街區等途徑和現代治理手段,使水質由劣五類提升至五類以上,打造出安全、清潔、健康的城市水環境,構建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良好生態體系,實現了水質提升、功能提升、景觀提升的河道整治目標,為繪就江南水鄉秀美生態畫卷貢獻了央企的智慧和力量。
青瓦飛簷粉黛牆,湖光山色畫長廊。這是江南著名水城——梁溪,在經歷有溪水不清、枕河心不寧的尷尬與困惑之後,經過生態治理,所呈現出來的一幅嶄新畫面。
2019年7月,在無錫市河道環境綜合整治規劃還剩一年半就要收官的關鍵時期,中國二十冶來到梁溪這個有著3000年歷史的無錫中心城區,以水為「筆」,通過優化設計、淨化水質、綠化岸堤、靚化街區等途徑和現代治理手段,在規定的時間內使所治理河道的水質由劣五類提升至五類,一些河道甚至達到四類乃至三類水標準,打造出安全、清潔、健康的城市水環境,構建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良好生態體系,實現了水質提升、功能提升、景觀提升的河道整治目標,繪就了一幅水韻江南的秀美畫卷。
「白描式」設計,一河一策重民生
中國二十冶承擔的無錫市梁溪區北塘聯圩片區(一標段),需治理河道23條,總長30公裡。域內地勢低洼,濁水匯集,常年為劣五類水質,河水黑臭,居民苦不堪言;河道縱橫主城區,沿岸街區繁華、人口稠密,河情、街情極為複雜,系此次河道整治中規模最大、難度最大、任務最重的一個區域。欲治水,先知水。作為EPC總承包單位,中國二十冶按照無錫市「控源截汙—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長制久清」的總體思路進行精心設計。項目經理同設計、勘察人員,每天棄車徒步,走街串巷,逐河調研,僅用一個多月時間,就摸清了域內23條河道的「水性」和周邊的街情。隨後根據梁溪區擬通過實施一系列工程以消除河道黑臭、提升河道水質的部署及近期將水質提升一個等級的階段治理目標,結合前幾輪治理所取得的經驗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一河一策」整治方案,並精準實施「七項工程」:
實施閘站整修工程,對8座口門泵閘、20座二級圩排澇站及6座調水泵站進行整修,並新建2座泵站,提高了域內河道補水、洩流與防洪防澇能力。
實施河道溝通工程,通過疏通或敷設暗管,使佔全部需治理河道個數60%、長度21%的斷頭浜與其它河道實現互連互通。
實施調水引流工程,先後修建龍潭岸河與劉潭河、蘇吳河與蘇屑河、蘇吳河與民豐河、洋槐河與東汀河、梢汀浜與劉潭河等河流交匯處閘口,增強閘口蓄放功能,使死水變活水。
實施河道清淤工程,清理黑臭淤泥近200000立方米、清理垃圾25000多立方米、打撈水草12000多平方米,並敷設170000平方米沸石進行底泥改良,有效減少了陳年汙染。
實施水質淨化工程,採用多種途徑多種生態治理技術,多管齊下淨化水質,使水質得到提升並能夠保持穩定。
實施堤岸綠化工程,對2300米堤岸進行複合式生態護岸改造,並大面積栽種濱水樹木和各種兼具觀賞性和水質淨化能力的花草,達到過濾雨水、涵養水分、美化堤岸、優化生態的效果。
實施街區靚化工程,整修新建11793米欄杆,修建4000多平方米透水性步道,搭建2座濱水公園及多處親水平臺,實現一河一景乃至一段一景。
「工筆式」施工,一物一制降汙染
為解決河水黑臭狀況,中國二十冶採用多種治理辦法,運用新型治理技術,以「工筆式」精細施工,以「一物一制」的手段,實施水生態修復,降服「汙魔」、提升水質。
為徹底改變河道汙染狀態,項目部通過河道疏浚、底泥改良、更換河水等釜底抽薪的方式,分別使用水力衝挖的幹河法或水中挖泥的溼河法,先後對蘇屑河、劉潭河、顧橋港及東塘河、內塘河、楊木橋河等河道進行清淤,從而有效減少了內源性汙染。
面對近千個排放口,他們綜合考慮城市汙水處理能力等因素,對大排口採取「截」與「疏」的方式,或堵截排放口,將其納入城市汙水管道,徹底排除汙染源;或用沸石籠圍住排放口,吸附汙水中的雜質。對小排口則採用「圍」與「淨」的方式,先用特種浸漿帆布汙水圍隔將排放口湧出的水團團圍住,使汙水與河水涇渭分明,然後使用曝氣復氧並種植具有較強過濾功能綠色植物進行水體淨化,避免邊治理邊汙染情況發生。
為提升水質,項目部採取物理、化學、生物等多種技術手段和生物—生態修複方法,實施全方位治理。首先將具有較強離子交換性能和吸附性能的沸石作為消除氨氮、總磷的河底改良利器,鋪撒在河底,然後在河底安裝曝氣裝置,通過曝氣增氧,使進入水體的溶解氧與黑臭物質之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以加快水生態系統恢復;同時安裝集生態過濾、電解強化、增氧曝氣三種功能於一體的氮磷淨化器,快速消減汙水中COD、總氮與總磷等汙染物,為水生物營造出良好的水環境。
為使水質長期保持穩定,項目部大力使用新型環境生物技術,重建並恢復水生生態系統。使用植物操控技術,通過大量種植以沉水植物為核心的水下植物,使其能夠有效消除水體中的氮、磷等物質,營造「水下森林」生態系統;使用水生動物恢復和重建技術,通過在水上大量種植挺水植物等水生植物並適時放養螺、蚌、貝、蝦、魚等水生動物,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動,對水中汙染物進行轉移、轉化及降解,創造適宜多種生物生息繁衍的環境。
為使水質達標,共敷設近15000米的曝氣管道及約7900米的微納米曝氣管,設置5000多米長的特種浸漿帆布汙水圍隔,同時安裝500多個沸石籠和100餘個氮磷淨化器,種植43000平方米沉水/挺水植物,並先期投放18000千克水生動物。
「六彩式」打磨,一河一韻皆風景
為還原「紅瓦青磚白粉牆,短橋曲水接鄰坊」的江南水鄉盛景,中國二十冶著力構建濱河親水生態體系,打造「一河一韻」的片區河道景觀。
採用生態護堤技術,在河道護坡上砌築各式各樣自嵌式生態框,並種植各種觀賞花草和具有水質淨化能力的植物,進行複合式生態護岸改造;使用堤岸生態修復技術,在無硬質駁岸的區域種植濱水植物、特色喬木及耐蔭草本、藤本植物,並撒播多年生宿根花卉進行堤岸生態修復。採用海綿城市治理技術,通過修建雨水花園、生物滯留區來滯留雨水,減少內澇,緩解熱島效應;通過整修下凹式綠地並完善植草溝的排放與淨化功能,以植物截流、土壤滲濾方式,使雨水變成達標用水。
著力打造一河一景的人文濱水城市綠廊,營造「水岸花城」,恢復「水鄉氣質」。在醫院周邊社區,以健身步道為主體,打造健康之韻的宜居通道;在學校周邊社區,以名人警句宣傳為主體,打造書香之韻的文化通道;在幼兒園新社區,以多色彩大曲線為主體,打造活潑之韻的童趣通道;在工廠周邊,以工業文化元素的休憩空間為主體,打造鋼筋水泥之韻的工業通道;在古建築周邊街區,以青磚青瓦為主體,打造江南之韻的水鄉通道。同時分別栽種花桃、紫薇、紫荊、櫻花、海棠、雞爪槭、金枝槐等具有不同文化內涵的樹木與花草,並用彩色透水混凝土鋪裝沿河人行步道。三條主河道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韻味——劉潭河景觀蘊含文化與交流,體現著書香之韻;內塘河景觀蘊含宜居與休閒,體現著宜居之韻;顧橋港景觀蘊含健身與康養,體現著健康之韻。
整治過的河道面貌發生了很大改觀,水變清了,河變綠了,岸變美了,附近居民見到現代「治水人」,常會豎起大拇指,稱他們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在顧橋港,一位居民雙手抓著剛釣上來的魚,笑得合不攏嘴。在五河口沿岸居住了40多年的陳老伯說:「以前大家都在河裡洗菜,後來水黑了、臭了,連衣服也不敢洗。現在好了,經常看到白鷺、野鴨在河邊飛來飛去呢!」
中國二十冶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己任,以央企的實力與擔當,參與古城河道整治,助力城市生態發展,順利完成23條河道綜合整治任務,向無錫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為繪就江南水鄉秀美生態畫卷貢獻了央企的智慧和力量。
(中國二十冶 晉文飈)
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