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溪農村危改7600貧困群眾實現「住有所居」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湖南

  12月15日,筆者在採訪陳開香老人時提起前年「6.30」的大雨,把原來的舊房衝刷倒塌,滿地碎瓦,現場一片廢墟,79歲的瀘溪縣潭溪鎮盤古巖村的陳開香老人驚心動魄的那一刻如今還顯現猶初。

  當天,瓢潑的大雨讓住在破舊的木屋裡的陳開香老人忐忑不安,看著用木棒支撐著被螞蟻咬裂咬空了的柱子撐起的簡陋木屋,仿佛瞬間坍塌在密集的大雨中。

  陳開香老人馬上離開,跑了出去衝進了雨裡,跑向剛建好新房子,坐在寬敞明亮的新家,懸著的心終於落下。

  以前老人一家一直住在幾十年前破爛的木房子裡,因年代久遠木房子變成了危房,每逢颳風下雨睡覺都不踏實。老人被列為脫貧危房戶,每人補助1.9萬元的標準,她家五口人得到了10萬元的補助建起了這棟新房。

  近年來,瀘溪縣委、致富始終把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來抓,先後出臺了《瀘溪縣農村危房改造建房標準》等文件,按照「改爛宅 、住新房 、暖心窩」的民生保障要求,對新建的,1人戶每戶補助1.8萬元,2人戶每戶補助2.4萬元,3至4人戶每戶補助3.6萬元,5人及5人以上戶每人補貼0.9萬元;建立完善有關激勵機制,引導貧困戶危房改造,完成新建的每戶每人補助1萬元,完成維修的每戶補助1萬元。

  同時,該縣住建局採取統一房屋規劃設計和施工圖紙,建立農村房屋風貌管控激勵機制,對新建戶按每戶每人0.5萬元的標準進行獎勵。並推行「陽光危改」,對確定的危改對象、補助標準、改造方式等,在縣、鄉、村三級平臺張榜公示,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嚴格規範危改資金發放程序,由縣財政直接通過涉農「一卡通」帳戶發放。

  全縣投入資金4.67億元實施棚戶區改造1750套、農村危房改造2907戶戶6211人,惠澤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2592戶, 使1535戶、7658名貧困群眾喬遷新居,告別了住房難。

  合水鎮興砂村五組村民黃明友,其父去世,母親患癌症病亡,妻子在娘家不願回,兩個小孩在讀書,舊房破爛不堪,經濟拮据,本人甚至一度有輕生的想法。他確認為建檔立卡危房改造新建戶,按照縣統一設計的風貌式樣建造,對其補助了7.6萬元危房改造資金。現在一家四口在新房裡其樂融融。黃明友逢人便誇「黨的政策好,感謝黨。」

【編輯:高峰】

相關焦點

  • 貧困群眾告別危房歷史——雲南鎮雄縣改造農村危房6.8萬戶
    經過五年奮戰,雲南省鎮雄全縣累計改造農村危房6.8萬戶,貧困戶存量危房全面實現清零,所有貧困群眾全面告別了住房不安全的歷史。「讓貧困人口不住危房」是鎮雄實現脫貧摘帽的核心指標。把短板補得再紮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堅決實現「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目標。
  • 廣州讓困難群眾住有所居
    冬日羊城,寒風冷雨,貧困村民黃鄧強的新家卻暖意充盈。新家三房一廳,坐落在廣州北部山區派潭鎮亞口冚村,一年前那片破敗的泥磚房已不見蹤影。 「去年過年才搬進來的。」談起現在的生活,黃鄧強的愛人話裡話外都是滿足:「我婆家窮啊。過去家裡七口人就擠在40多平方米的老泥屋裡。多虧政府改造泥磚房,才住上了這新房子。」 「『安居』乃民生底線。
  • 兗州區新驛鎮農村「危改」贏民心
    兗州區新驛鎮農村「危改」贏民心   齊魯網濟寧12月8日訊(兗州臺 王和平通訊員代傳春) 兗州區新驛鎮堅持把農村「危改」工程與精準扶貧工作緊密結合起來
  • 祥雲祥城鎮:實現群眾「安居夢」
    □通訊員 陳婭 張林嬌近日,走進祥雲縣祥城鎮灰窯村,一幢幢嶄新漂亮的小樓房在山間格外醒目,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村內一片安靜祥和。尚麗芬一家六口原來住的也是土房子,在實施全面消除危房的工作中,村黨總支本著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的原則,對全村村民住房進行地毯式摸底調查,充分利用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對危房進行修繕加固和拆除重建。「村裡積極為我們爭取了農危改補助項目,加上我們的積蓄和親朋好友的幫助,終於把新房子建起來了。現在,老人有自己的房間,娃娃也有自己的房間,到處都寬寬敞敞的。」住進新房子,尚麗芬對自家享受的農村危房改造項目讚不絕口。
  • 安陽縣:多措並舉助推農村危房改造,讓困難群眾不再住危房
    「我一個人生活,原來俺的房子年久失修,透風漏雨,沒有政府的幫助,哪能住得起這麼好的房子啊!太感謝黨和政府了!」近日,家住安陽縣瓦店鄉大寒屯村村民劉要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劉要是建檔貧困戶,今年75歲,是殘疾人,原住的房子老舊破損,住在裡面提心弔膽。
  • 潛江住建局:危改助脫貧 「憂居」變「優居」
    潛江新聞網訊(記者 曹以成 通訊員 張弓)12月7日,記者從市住建部門獲悉,自2016年實施精準扶貧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以來,我市共有2241戶農村困難群眾實施了危房改造,改造房屋面積約15.1萬平方米,約6170名貧困人口告別房屋老破危,實現「憂居」到「優居」。
  • 決勝脫貧攻堅看洛陽:貧困群眾生活從溫飽走向幸福,西工區實現整體...
    截至2020年10月底,西工區全區實現整體脫貧,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2500元提高到2020年的14338元,增長了5.7 倍。貧困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改善,貧困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貧困群眾生活從「溫飽」到「幸福」。
  • 問策上海2025丨從「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邁進
    一、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上海市住房發展「十三五」規劃》在設定「十三五」期間住房發展總目標時,設定「以住有所居為目標」,由此提出,到2020年「實現住房總量平穩增長、住房價格總體穩定、住房困難有效緩解、住房結構有所優化、居住條件明顯改善、管理能級顯著提升的總體目標」。
  • 望城區:農村危房美麗「蝶變」
    >實現「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住房困難群體的熱切期盼,也是黨和政府的莊嚴承諾。作為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舉措,望城區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切實幫助轄區內農村住房困難群眾實現了「安居夢」。在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望城區住建局作為排頭兵,在街鎮、村(社區)和其他成員單位的支持配合下,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村危房「殲滅戰」。從2013年至今已完成5850戶改造任務,為1.8萬農村貧困人口解決了住房安全問題。轄區內農村存量危房實現了「全殲」,完成了美麗「蝶變」。
  • 「住有所居」讓生活更美好百姓更幸福
    廣廈萬間,心安萬家,住房問題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既是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重大民生問題。讓人民群眾住有所居,讓「安居中國」造福百姓,始終是黨和政府的奮鬥目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操心事,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定向,不僅道出了住房的根本屬性,更道出了人民群眾的共同心聲。
  • 「磊」石成金山 扶貧奔小康——中石化集團於磊掛職瀘溪縣委常委...
    之後的兩年裡,他在廣袤的鄉村紮根發芽,以鑽研專業的工匠精神,用雙腳丈量瀘溪的山山水水,用真情澆灌瀘溪的農業產業,用真心幫扶瀘溪的貧困群眾,踐行著他來瀘溪精準扶貧的初心和使命。於磊在辦公室熟悉瀘溪工作。告別還不到7歲的兒子和不舍的妻子,帶著在農村長大的記憶和改善農村生活的兒時情懷,他毅然南下。初到瀘溪,看著有些破舊的政府大樓,與北京現代化的辦公室條件天壤之別,他仿佛回到了八十年代。工作環境和生活的不適應,並沒有讓於磊退縮。
  • 洛陽新聞發布會|西工:振興產業、促進就業 貧困群眾生活從「溫飽...
    截至今年10月底,西工區實現整體脫貧,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2500元提高到2020年的14338元,增長了5.7 倍,貧困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改善。「兩不愁三保障」水平穩步提高,貧困群眾生活從「溫飽」到「小康」實現「幼有所教」,投入資金500萬元,為農村學校補充教師50人,資助貧困學生4300人次,全區義務教育入學率100%。
  • 景德鎮實現貧困群眾短期退得出、長期穩得住、脫貧不返貧
    目前,江西景德鎮市現行標準下11221戶27284名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8個省級貧困村按照規定的標準要求全部退出。1月1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景德鎮市副市長、昌南新區黨工委書記徐耀純告訴記者,景德鎮實現了貧困群眾短期退得出、長期穩得住、脫貧不返貧,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 2017年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小知識
    延安市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辦公室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是農村貧困群眾的安居工程。
  • 景縣400餘農村危房戶住進安心房
    景縣400餘農村危房戶住進安心房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馬路 通訊員姜寧)「以前一到陰天下雨,總是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現在好了,趕上農村危房改造,一家人住進新房,再也不用為這個發愁了。」日前,景縣連鎮鄉北街村低保戶王國慶望著縣裡幫建的新房子,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 圓夢「住有所居」的「金東樣本」
    從蝸居點點到廣廈萬千,金東在解決群眾「住有所居」的同時,正朝著「住有宜居」的幸福夢想揚帆起航,交出了一份喜人的「答卷」。在住房的變遷中,「高質量建設和美金東、高水平打造希望新城」的發展方位和工作主題熠熠生輝。城中村改造實現 安居樂業春暖花開,金都美地小區生機盎然。
  • 章丘瀘溪東西部扶貧協作結碩果
    合力搭建「章丘瀘溪連心橋」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瀘溪」  瀘溪縣潭溪鎮興隆寨村是當地有名的少數民族貧困村,村子位於峒河北岸,曾是該縣唯一未通硬化公路的行政村,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出行僅僅依靠簡易公路和渡口,交通不便嚴重製約當地經濟發展。
  • 大理南澗龍鳳村推進「農危改」側記
    原標題:「農危改」改出「新龍鳳」 在陽光的照射下,一排排傳統民居進入視線,村間道路由青石板鋪就,路邊路燈、垃圾池等設施透出強烈的現代氣息,環境令人感覺舒適,展示著龍鳳村委會實施農村危房改造的成效,而在沒有改造之前,村間道路都是土路。到目前,全村已經完成危房改造128戶,有13戶正在改造危房。 據龍鳳村委會黨總支書記李福濤介紹,龍鳳村群眾大力支持「農危改」,有的積極籌錢,有的積極投工投勞,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設效率。
  • 危房改造 住得安心 瀘州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側記
    「在土坯房裡住了這麼多年,一直提心弔膽。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和老太婆在這個歲數還能過上好日子。」說起搬家後的幸福日子,韋德福幾度哽咽,眼含熱淚。這是一個普通老百姓最樸實的情感流露,也是對脫貧攻堅工作的真誠點讚。敘永縣向林鎮躍龍村10組村民韋德福危房改造後的新房農村危房改造是實現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中一項重要指標,是事關農村困難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